查看完整版本: 乾隆皇帝的身世離奇-說不清自己生母是誰!

leungmon 2009-9-29 19:52

乾隆皇帝的身世離奇-說不清自己生母是誰!

[img]http://i1.ce.cn/cathay/person/200909/23/W020090923352001066425.jpg[/img]

     正是由於乾隆皇帝的誕生地是一個尚未猜破的謎,因而難免後世對他的生母為何人作捕風捉影之談。

    近世以來,有關乾隆生母的傳說異聞紛紛而出,而人們尤熱衷於談論乾隆生母為避暑山莊宮女李氏,不僅小說家濃墨重彩大加渲染,某些治史者亦稱此說鑿鑿有據。這樣一來,清官書所謂乾隆“誕于雍和宮邸”的說法反倒被冷落在一旁,甚至被指為有意作為。

    道光以後,第一個站出來對乾隆生母說三道四的人是晚清著名詩人、學者王闿運,在他所著《湘綺樓文集》中有一篇《今列女傳》,提到了乾隆的生母:

    孝聖憲皇后,純皇帝(乾隆)之母也。始在母家,居承德城中,家貧無奴婢。六七歲時,父母遣詣市買漿酒粟面,所至店肆,輒大售,市人敬焉。十三歲入京師,值中外姊妹當選入宮,隨往觀之,門者初以為在籍中,既而引見,十人為列,始覺之。主者懼,譴令入末班。孝聖容體端頎,中選,分皇子邸,得在雍府,即世宗憲皇帝(雍正)王宮也。憲皇帝肅儉勤學,靡有聲色侍禦之好,福晉別居,進見有時。會夏被時疾,禦者多不樂往,孝聖奉妃命,旦夕服侍維謹,連五六旬,疾大愈,遂得留侍,生高宗焉。

    與《玉牒》、《清實錄》記載的乾隆生母、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家世比較,王闿運所記不僅詳盡,而且多有異辭。《實錄》說鈕祜祿氏“毓質名門”,即出身於滿洲著名世家,而王闿運卻說鈕祜祿氏“家貧無奴婢”,十三歲時混入姐妹中得入選秀女,分在雍親王府為侍女,即使喚丫頭。王氏所記可信程度如何呢?

    晚清遺老金梁以選秀女制度森嚴、豈容外人混入為由,以為王闿運所記不實。民國初曾任清史館纂修的清史專家張採田也說“王氏書好任意出入”。總之,熟悉清宮掌故的遺老和對清后妃素有研究的學者,都對王氏上述記載有異議。

    王闿運這個人曾為曾國藩入幕之賓,交遊很廣,他有可能聽到一點宮闈秘聞。他的記載並沒有否定鈕祜祿氏是乾隆生母,只是說她母家在熱河承德城中,後來入選秀女,分在雍邸,誕育乾隆,有一番傳奇經歷而已。王氏之說最新奇之處在於,他把鈕祜祿氏與熱河承德聯繫在了一起,因而此說一齣,難免引動對乾隆誕于雍和宮本有疑心的一些人的靈感,既然乾隆降生避暑山莊之說由來已久,那麼,會不會有個熱河女子為乾隆真正生母呢?

    王闿運之後,首先述及乾隆生母是熱河漢人女子的人,是民國初曾任國務總理的熊希齡。

    1922年初春的一天,胡適教授在香山雙清別墅聽熊希齡講典故。熊先生很健談,窗外又靜靜地下著春雨,胡適聽得十分入迷。熊先生說,過去在熱河時,見到行宮內“東宮”(俗稱“太子園”)之前有座矮屋,上蓋茅草。“東宮”是雍正帝當太子時所居,為什麼會有如此不倫不類的茅草房子呢?他感到很奇怪,就到處找人打聽,但行宮內外誰也講不出此中的緣故。最後尋到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宮役”,他能道此中之奧妙。胡適在1922年4月2日的日記中記下了熊希齡所述的這位“老宮役”的話。照錄如下:

    乾隆帝之生母為南方人,諢名‘傻大姐’,隨其家人到熱河營生(熱河有南方各種工匠,如油漆、紅木之類)。時方選秀女,臨時缺一名,遂把她列入充數。後來太子(雍正帝)病重,傻大姐在侍女之列,服侍最勤,四十余日衣不解帶,太子感其德,病癒後遂和她有關係,她後來在一個茅棚內生一子,即乾隆帝也。後來乾隆帝就在產生之地作此茅屋,留為紀念。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就應該注意到有關乾隆生母的傳聞在衍變的過程中發生了質的變化——從駐防熱河的旗人鈕祜祿氏變成了南方籍的漢人“傻大姐”。這個傻大姐姓氏為何?“老宮役”不知道;也可能知道,沒有說;但很快就有人出來說乾隆生母姓李,不過不傻,而是個長得奇醜的宮女。


    1944年5月1日出版的《古今文史》半月刊登載了《清乾隆帝的出生》一文,作者是上海“孤島”時期的著名雜文作家周黎庵先生。他援引遜清遺老、近代作家和學者冒鶴亭先生的說法,向世間披露了乾隆皇帝出生的秘聞:

    弘歷(乾隆)之出生,鶴丈言之綦詳,其說則余未之前聞。鶴丈雲:乾隆生母李佳氏,蓋漢人也。凡清宮人之隸漢籍者,必加‘佳’字,其例甚多。雍正在潛邸時,從獵木蘭,射得一鹿,即宰而飲其血。鹿血奇熱,功能壯陽,而秋狩日子不攜妃從,一時躁急不克自持。適行宮有漢宮女,奇醜,遂召而幸之,次日即返京,幾忘此一段故事焉。去時為冬初,翌歲重來,則秋中也,腹中一塊肉已將墮矣。康熙偶見此女,頗為震怒,蓋以行宮森嚴,比制大內,種玉何人,必得嚴究。詰問之下,則四阿哥也。正在大詬下流種子之時,而李女已屆坐褥,勢不能任其污褻宮殿,乃指一馬廄令入。此馬廄蓋草舍,傾斜不堪,而臨禦中國六十年、為上皇者又四年之十全功德大皇帝,竟誕生於此焉。鶴丈曾佐熱河都統幕,此說蓋聞諸當地宮監者。此草廄至清末垂二百年,而每年例需修理一次,修理之費,例得正式報銷。歷年所費,造一宮殿已有餘貲,而必須修此傾斜之草廄者,若無重大歷史價值,又何至於此?信如此說,弘歷之生母孝聖憲皇后之福澤亦不可謂不大。弘歷再番南巡中,有奉皇太后巡幸者,江南命婦,得見太后顏色,口碑流傳,多謂太后之貌奇寢(即奇醜)。太后于巡幸時,尚有賜錢之舉,人各一文,得者視為奇珍,鶴丈曾于戚家見藏其一雲。

    這樣一來,幾經週轉嫁接,晚清時王闿運所述乾隆生母的傳聞就被一篇新鮮的故事徹底取代了,今天廣為流傳的乾隆生於避暑山莊“草房”、其母為行宮女子李氏的傳奇故事蓋源於此。

    後來對乾隆出生秘聞進行了嚴肅考證工作的除了莊練(蘇同炳)先生以外,還有以寫歷史小說而蜚聲海內外的高陽先生。高陽不僅是現代小說大家,而且精於考據。下面就來看看這位有“考據癖”的“歷史刑警”,是如何判定鈕祜祿氏不是乾隆生母的。

    他的第一條證據是:“依《清會典》規定,親王可請封側福晉四人,但以生有子女者為限,世宗在潛邸時,側福晉僅二人,即後封貴妃的年羹堯之妹,及後封齊妃的李氏,皆曾生子。孝聖憲皇后出身滿洲八大貴族之一的鈕祜祿,父名淩柱,官四品典儀內大臣,如確于康熙五十年誕高宗,不應不封;且號為‘格格’,仍是小姐的身份。”

    第二條證據是乾隆未說過鈕祜祿氏“誕育”自己。高陽說:“凡妃嬪以生子為帝而被尊為皇太后者,上尊號的冊文中,必有‘誕育’皇帝的字樣,因為這是她當上了太后的唯一原因,非彰明不可。細檢張採田所纂《清列朝后妃傳稿》,舉證如下:

    世祖(順治)生母孝莊文皇后:順治八年八月大婚禮成,加上徽號冊文:“翼襄皇考,篤育眇躬。”

    聖祖(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康熙元年十月上聖母尊號徽號冊文:“秉淑范而襄內治,化洽宮庭;誕眇躬而讚鴻圖,恩深顧復。”

    但孝聖憲皇后(按即官書所記乾隆生母),被尊為皇太后的冊文中,卻無“誕育”的字樣;一一細檢,試看原文:

    乾隆十四年四月,以平金川加上徽號冊文:“承歡內殿,藐躬久荷恩勤;視膳璇宮,慈教常殷啟迪。”

    按:以此冊文而觀,高宗幼時,不過交“格格”鈕祜祿氏帶領;連母子的名分,彼時亦未嘗有。

    乾隆十五年八月,以冊立皇后、加上徽號冊文:“逮下寬慈,中外沐仁風之被;恩勤備至,生成荷鞠育之勞。”

    乾隆十六年十一月,以皇太后萬壽,加上徽號冊文:“恩深鞠育,仰蒙顧復之勤;急切瞻依,宣備欽崇之典。”

    此外尚多,而細檢只有同於養育的“鞠育”字樣,始終未見誕育二字。高宗最喜歡咬文嚼字;果為孝聖憲皇后所出,而竟不用誕字,是誠何心?

    以上是高陽先生列舉的兩條主要證據。照他的看法,孝聖憲皇后並非乾隆生母,只不過乾隆幼年時交由她撫養而已,到後來索性替代了乾隆真正的生母李氏,而乾隆雖尊養母鈕祜祿氏為皇太后,但在上尊號、徽號的冊文中卻始終有意避開“誕育”二字。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乾隆皇帝的身世離奇-說不清自己生母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