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早年中國海軍的派系之爭

ewingwong 2009-9-29 22:49

早年中國海軍的派系之爭

海軍早年由於左宗棠沈葆禎等洋務派大臣將船政局 (含造船廠,海軍前後學堂等)設在馬尾,因地利之便自然早期海軍人士之籍貫以閩籍, 尤其閩北 (福州,閩侯一帶,與閩南是不一樣的族群,語言亦完全不同) 居多. 而當年清朝政府重點建設北洋海軍時缺乏人才, 讓閩籍軍官由地方躍升到中央而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以北洋艦隊為例, 除了提督丁汝昌是李鴻章的淮軍系統外其他全部都被閩系包辦, 外人很難立足.

由於閩系掌握海軍大權進而擴散其影響力, 連帶的除了馬尾海校, 連江南水師學堂與煙台海校畢業的軍官也都算成閩系出身了. 從船政局建立到抗戰勝利幾達八十年的期間是閩系海軍的黃金時代, 當時全軍官兵閩籍人數幾達75%, 高級軍官比例更高,海軍最高領導人, 從早期的薩鎮冰到最後的陳紹寬毫無例外, 全部都是閩北籍; 可以說閩系就等於中央海軍, 兩者是同義字.

蔣介石自黃埔軍校與北伐開始起家, 黨政軍權一把抓, 但對海軍中的閩系勢力卻無可奈何, 因為海軍是專業的兵種, 沒有極長時間的培養根本沒有人才可用; 所以蔣介石對閩系只有暫時妥協, 讓其繼續打著中央海軍的旗號, 事實上這個"中央"海軍的意義和"黃埔嫡系, 天子門生"的"中央"陸軍在意義上是完全不同的! 蔣介石當然希望未來能擁有一支自己的海軍, 所以就委由歐陽格另起爐灶搞了一個軍政部電雷學校, 這所學校被稱做"海軍的黃埔軍校" (這裡的"黃埔"指的是中央軍校的概念而非校址或校名,因為在黃埔陸軍官校遷南京後, 廣東海軍利用原址辦了一所自己的黃埔海校, 該校出身的代表性人物如馮啟聰). 但閩系的陳紹寬卻對這個學校非常反感與歧視, 不承認他們是海軍, 不同意他們使用海軍旗號制服, 畢業生亦拒派海軍職, 這種抵制行動引發了戰後海軍內嚴重的派系鬥爭. (電雷出身的代表性人物如黎玉璽)

期間東北由於張作霖的半獨立狀態, 經由被閩系排擠忿而投靠的沈鴻烈幫助, 建立了東北海軍與青島海校 (青島出身的代表性人物如馬紀壯, 劉廣凱 ,宋長志等), 實力足以和閩系抗衡. 抗戰的爆發改變了整個形勢,微弱的中國海軍艦隊被日本飛機消滅殆盡,閩系海軍總部遷到四川變成山上的光桿子海軍,電雷學校與青島海校內遷合併,兩股反閩勢力合流並被蔣介石巧妙運用為戰後整肅閩系的資本.

閩系海軍原想利用勝利復員的機會重振旗鼓, 但蔣介石早已不可能再給他們任何機會; 抗戰一結束, 蔣介石即即在軍事委員會轄下搞了一個海軍處, 然後利用長治艦調動之爭的藉口免了陳紹寬的職並派兵解散了海軍總司令部, 然後又將軍委會的海軍處升格為新的海軍總司令部 (此總部非彼總部,讀者看史料時要分辨清楚). 第一任總司令為陳誠, 實際負責的是副總司令桂永清, 兩人皆為陸軍出身,不久桂永清真除成為海軍總司令.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的海軍軍歌要唱:"我們是三民主義的新海軍!"的由來. 自稱"新海軍",當然就是和"舊海軍"有所區別嘛!

桂以陸軍中將之身份空降到專業性極強的海軍, 難免讓甚為自負的閩系軍官看不順眼 (馬尾海校從進去到任官要八年,全部英國教官英文上課, 畢業後大部份再到英國皇家海校受訓, 紳士氣息很濃); 加以桂自陸軍帶來大批親信佔據海軍上層政工情治補給的將官權位 (需知陳紹寬時代秉持英國海軍傳統,名器不亂授予, 部中軍官上尉幹一輩子的多得是; 反觀桂的親信一來, 沒當過一天海軍就帽上長草,肩掛金板當起海軍少將來了, 自然心理不平衡!), 更糟的是這些人還帶來陸軍中貪污舞弊, 蔑視人權那一套軍閥作風, 讓馬尾海校這批英國式的紳士軍官們忿忿不平!

桂接總司令當時已開始國共內戰, 正好接連發生了幾次叛艦事件, 桂因此認定所有閩系軍官都不忠誠, 閩系軍官則認為是被桂排擠反彈而逼上梁山, 雙方矛盾到達頂點. 但一向紳士風範動口不動手的閩系軍官萬萬想不到桂會用納粹黨的血腥手段來整肅他們(桂曾留學德國學陸軍), 於是有海軍官校卅八年班事件與海軍白色恐怖等案的發生(桂心胸狹隘,認定馬尾全校師生都謀反,把校長魏濟民代將和全體學生都抓起來要處決,這也未免太過份了). 這些事件連劉和謙都曾被拘捕送反共先鋒營管訓刺青過.

國府海軍來台, 大部份的閩系軍官都沒有跟來(如薩鎮冰, 陳紹寬, 曾以鼎, 林遵等) 而選擇投共幫助中共建立海軍. 桂永清總司令任滿後卻被派了個參軍長的閒差, 由青島的馬紀壯接任, 之後桂重獲起用擔任參謀總長, 不料沒幾天竟在家中暴斃 (當時出現許多謠言指向是派系仇殺, 不過都未能證實). 馬紀壯接總司令當時電雷一期的同學都已佔有海軍各重要職位, 大夥兒早已認定再來定是由天子門生黎玉璽接掌海軍兵符, 誰知晴天霹靂冒出一個閩系老軍官梁序昭鹹魚翻身,一夜之間從少將連升三級成為下一任總司令. 說到這兒就不能不佩服老蔣總統這一招的高明, 雖說是天意難測, 但不外乎制衡各派系, 你以為是天子門生就一定打包票呀? 我就偏偏從冰箱裡找一個馬尾的老古董來跌破大家眼鏡; 黎玉璽硬是被壓後一任才登上總司令寶座.

黎之後接任的是青島的劉廣凱, 聽說蔣介石對劉頗為欣賞, 要不是倒楣碰上"八六海戰", K.K.劉的仕途絕不僅於此. 劉引疚下台後續任的卻是粵系廣東黃埔海校出身的馮啟聰, 這時你已經很清楚看到蔣介石對派系均衡重視,每個派系都輪莊最少做過一任總司令 (總的來看青島系最多, 而粵系人孤勢單, 只輪到馮啟聰這一任). 馮之後是青島的宋長志, 之後還有幾任是馬尾的 (劉和謙, 葉昌桐等), 但都已是抗戰遷校內地時畢業的, 地域色彩已經不是那麼濃了.

官校的期別也有學問, 早年只要報上何校何期畢業, 出身背景一目瞭然, 有助於派系鬥爭; 戰後為消弭不同海校間的派系隔閡一律改稱年班 (以畢業當年為準,不管何校都統一以年班稱), 而且早已畢業的亦往前追溯; 於是你會發現一件奇怪的事, 即現在的官校是在民國卅六年才成立,怎麼會有人是廿三年班的呢? 原來這就是年班往前追溯所造成的後果呀 (如黎玉璽是電雷一期, 民國23年畢業,比敘廿三年班)!

總的來說, 中國舊海軍分為: 閩(馬尾)系, 粵(黃埔)系, 青島(東北)系, 電雷系等四大派系; 一般的評價是:

閩系軍官是英國式訓練,學識最佳, 但戰術訓練不落實, 怯懦膽小, 閩人又好結黨營私排擠外人,是造成海軍地方軍閥化的罪魁禍首.

青島系是日本式訓練, 加上北方人的質樸剛毅, 雖然學識基礎不如馬尾, 但卻是很好的軍人.

電雷系訓練時間短且不夠專精,程度較差 (有人謔稱為黃埔軍校立正稍息一兩下就任官了), 但因自認是天子門生總覺得只有他們才是領袖最忠貞的追隨者.

廣東黃埔系的地方色彩太濃, 訓練也不很紮實; 因靠近香港商業頭腦比較靈活, 但不是很好的軍人.

海軍是國際兵種, 所執行的是只有國家才能擁有的公權力, 竟被一個小地區的少數族裔 (想想福州人佔全中國的人口比例) 所掌握, 真可說是世界奇談. 這種例子在某些國家初建海軍的過渡時期不能說沒有, 如日本海軍草創時期將校多半是鹿兒島出身, 但成熟以後就很少這種情況. 無論如何這都是過去的事了, 現在的海軍官校學生都是台灣出生的 (至少是大多數吧), 應該不可能再有那種省籍派系的問題了.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早年中國海軍的派系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