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ya0818 2009-10-16 08:34
台灣達悟族(雅美族)簡介,內含BL神話故事XD
◎達悟族族群分布
[color=DarkOrchid]達悟族,一般人也稱為雅美族[/color],居住於台東外海的蘭嶼島上。總人口數約四千多人,主要有紅頭、漁人、椰油、東清、朗島、野銀六個村落。由於地理隔絕,達悟族是台灣原住民中較晚接觸漢人的一支。
達悟族居住的蘭嶼島是一火山島,全島大部份為山地,大半為熱帶雨林覆蓋,達悟族在山海交接處建立村落,為了對抗炎熱氣候,發明了半穴居,住屋形式極為特殊。更由於四周環海,以捕魚為生,因此發展了獨特的海洋文化。
◎達悟族社會文化
古昔,蘭嶼島上六個聚落每一聚落都是一個自主的單元,六個聚落歸類之均有以下之特性:
一、各部落均位於海岸地帶。
二、各部落前均有海灣。
三、各部落均離河流甚近。
四、各部落兩側均有狹長耕地。
五、各部落房屋相當密集,沒有一家離開的獨立房屋。
六、各部落房屋一家家緊接一起,只留出些高低不平的小路通行。
七、各部落的後或者兩邊都建有整排的豬欄。
八、各部落的入口處建有不少放船的小茅蓬。
蘭嶼的聚落座向一律背山向海,視野遼闊,從聚落裡可以望見無際的湛藍大海,住民對於岸邊漁舟的出入及漁撈情形也可一目了然。
達悟族的社會結構乃是同宗群居型態,各項建築依其性質與功能而有不同的分布地點,一般構屋都集中在聚落裡面;豚圈及置柴架則在聚落的外圍;船屋都建造在漁船出入的海灘附近;管理水、旱田休憩用的小屋則蓋在田埂邊。
達悟族聚落,家屋毗鄰而建,構成集中型的村落,村落中的政治範圍是以父系世系群為基礎,而表現在水渠灌溉系統和漁團組織上。
◎達悟族精神信仰
由於達悟族是典型的島民,其宗教信仰不但與社會整合有密切關係,也與捕魚生產密切關連。
達悟族人的宇宙觀共分為八個層次,天界有五層,掌管陸地、海洋、食物、生命等。
達悟族人崇信神,咸認為作惡多端的人會遭受到神明的懲罰。達悟族人相信靈魂,尤其最懼怕已死去的靈魂Anito。達悟族人把許多不好的事物都歸咎於惡靈作崇,因此對死亡特別害怕。
「怕鬼」是達悟族的特性,很怕得罪了祂,觸怒了祂。許多不吃、不用、不碰的東西,都有「鬼」的影子。門前樹枝遭風吹折,也會產生疑懼。
平時達悟族的各種祭祀活動,幾乎是與「怕鬼」、「驅鬼」有關係,例如新舟下水典禮,便是他們驅逐魔鬼規矩和禁忌最多的一種儀式。
◎達悟族經濟生活
蘭嶼的氣候濕熱多雨,由於屬於熱帶地區,具有高溫多濕的海洋性氣候,一年之中有長達六個月期間為炎熱季節,這對於農牧業的發展甚為不利,又因為耕地過於狹小以及零散,高低不平,又無好的灌溉和排水系統和農路之設施,所以也無法以畜牛或農機耕作,以致於蘭嶼達悟人仍然維持著其傳統之農業型態,只種植芋頭與甘薯、粟等做主食。
達悟族之主要生產方式有二:一為定耕水田農業與山田耨耕農業;另一為海上捕魚業。因此其村落位置在海沿斜坡,可兼收農漁之便。其次要生產方式為山羊之放牧與豬雞等家畜飼養及採集野生植物。
[color=DarkOrchid] ◎達悟族神話傳說 [/color]
在台灣東南海上蘭嶼達悟族,流傳著始祖由竹子所誕生的傳說,對竹子十分的敬重,顯然這也是上古圖騰信仰的遺跡,「竹子」就是他們信仰的圖騰。
簡榮聰〈台灣雅美族的竹生信仰〉載:
[color=DarkOrchid]在太古時代,南方來了一位神人,神人先創造了小蘭嶼,然後再創造了蘭嶼,創造了蘭嶼後,即在大森山觸動一塊巨大岩石,而引起了海嘯,天地共鳴,全島為之震動,之後,巨岩轟然破裂,裂縫跳出一男神,神人又在西南方竹林中「羅拉哦麼」地方搖撼一根大竹子,又引起海嘯,全島震動,竹子破裂,跳出另外男神。
神人在創造兩位男神以後,很高興的又回到南方去了。在石頭中跳出的男神,又稱為「石神」;竹子中跳出的男神,又稱為「竹神」,雖然[u][size=5][b]石神和竹神都屬男性[/b][/size],[b]但情感融洽一如夫婦[/b]。
[size=5]有一天,[b]兩神愉快,並枕而臥,膝蓋摩擦膝蓋,因此,石神右膝生產一男,左膝生產一女,竹神也各生了一男一女[/b]。[/size]孩子長大後,經神人指導互相婚配,他們就是雅美族的祖先。 [/u]
從本則故事裡,可知達悟族人的原始宇宙觀認為起初有一位神人創造了大地,也創造了人類。而且神人先創造了小蘭嶼,後才創造蘭嶼。
達悟族人尚有石生之傳說,周朝結〈飛魚文化與雅美〉載:
當天上的神俯視大地時,祂認為我造了大地,而沒有人居住有何用,致使派遣祂的兒子下凡來,而這孩子誕生於紅頭山(蘭嶼最高的山),也是從石頭迸出來的,小孩出來之後,以霧水或其它東西充飢,(神賜予他的的食物),他就這樣靠這些食物慢慢長大,這是人類(蘭嶼雅美族)的起源。
後來此人長成為大人之後,突然感覺到自己的右膝蓋有癢癢感覺,而順手去抓癢,經十個月後,自他的右膝蓋癢處迸出一男嬰來,再經過幾個月之後,他的右膝蓋又發生癢癢的感覺,經十個月後迸出一女嬰來,而後便是人類繁多的來源。……
按本則傳說故事,屬於始祖「石生」傳說,而且也是屬於始祖「神生」傳說,其原始始祖是神子自「石」迸出來,石迸出的「神子」膝蓋迸出了達悟族人的直接始祖,自此開始繁衍人類。 [/color]
◎達悟族服飾特色
傳統達悟族人之帽子是以竹製及竹葉編製的帽子;傳統達悟族人的丁字褲、藤笠、木盔、八角頭盔以及用金、銀、琉璃珠打製出來的特殊裝飾品,更是原住民族群當中最具有獨特風格的一個民族。傳統達悟族人是不穿鞋子,都是赤腳的。
達悟族男子以無袖、無領、短背心,配合上丁字褲,另外還有不同材質各種式樣的禮帽在不同場合時配戴。
達悟族在衣著上,過去男子經常裸露上身,下身纏丁字帶;女子則以方布遮胸,下身著方布裙。
達悟族女子下身圍一條裙子,上身則以從一隻肩膀掛下來的齊腰無袖短衣,把胸部遮住,衣料用白色或黑白條文的麻布製成。
達悟族女子上衣是由左向右斜繫一塊方布Aymavakes,由縱向的黑色或藍色條紋,以及白色條紋相間的四片布幅,並排縫合而成。
◎達悟族歌舞文化
達悟族的歌謠與其生活環境密不可分的,達悟族人沒有樂器,僅以胸部、咽喉發出自由變化的聲音,歌唱是他們表達情感唯一的方法,歌唱也是達悟族人與天神溝通的基本方式。達悟族男子藉著身體的拍打,可以產生出不同輕重的節奏律動,是男子陽剛之美的呈現。
按拍打肢體、擊掌助興是人類歌舞最原始的表達情感方式。太古以來傳唱之歌,奮力擊掌極致跳躍,讓歌舞注入大地生根,這是歌舞的原點,讓歌舞不歇,恆古傳唱。
達悟族人今尚保持著原始形態的小音域組織,以獨唱、領唱、眾唱、對唱或多聲異音眾唱,口傳給子子孫孫,並且以唱者的性別、身份、場所、時間、歌詞內容、唱法等嚴格區別巫術和一般生活類的歌謠與禁忌。
◎達悟族飲食文化
達悟族是一個未受到文明洗滌的民族,族人仍然用著祖先所遺留傳下來的傳統方法建造獨木舟來捕魚。蘭嶼島達悟族人的主食是地瓜、芋頭、飛魚及各式的魚貝類。
魚類為雅美族的重要主食之一,雅美人吃魚的方式及過程都不同,月份也有差別,吃的地方不同,殺法也不一樣,甚至是食具也不一樣,而這些因不同魚類而設計的規則,是雅美生活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環,而族人食用的魚,概分為老人魚,男人魚,女人魚等。
達悟人的主食以農產品為主,其中又以水芋、地瓜為最重要,里芋、山芋次之,小米則主要供祭儀用,平日只有孕婦,病患才可以食用,水芋之所以成為主食,與蘭嶼特殊的地理環境有關,旱田作物均難以與其匹配。
達悟族人是食物分享的民族,捕得魚獲送親朋好友分享,此為飛魚季最重要目的,從來達悟族無自私自利,有福同享。
◎達悟族傳統祭典
豐收祭為原始農耕社會中普遍的祭祀,故在開墾時或收獲後常有祭祀。
豐年祭Mi-vatsi限豐登之年行之。既決定祭期,粟作團體各成員家,各供出收藏祭時所分得之新粟若干,以備祭用。祭日須排定在收藏祭月之八日以後之某日。當日,各成員攜自家之杵及祭用新粟,齊集長老家,臼則徵用共作團體中最佳者,移置於長老家前庭中央,埋其身三分之一於土中。在長老家先行饗宴;宴畢全體手持杵,以長老為先依年齡成隊繞臼而行;全隊圍臼後,即轉身面向臼作圓陣。此時新粟已經集中用火焙乾,盛於笊上,移置於臼邊。而其若干已經倒入於臼中。長老向粟靈祝將來每年之豐登。祝畢,眾齊唱豐年祭歌Ivtasivatsi,依次搗臼中之粟。搗粟動作有一定方式,極為悠揚,而祭歌脈脈,如有所訴;儀式進行中,搗粟隊員之身體此起彼落。此一儀式性搗粟,可繼續至若干日,以搗完成員所齋來之新粟為止。搗完之日,長老屠一豬,將其肉分配於成員。復有每一成員所攜之多量水芋,先集中於長老家,後再行分配。集體所搗之脫殼新粟,亦再分配給各成員。(《台灣省通志》卷八〈同冑志.雅美族篇〉)
[color=Red] ●資料來源● [/color]
一、田哲益著:《台灣的原住民達悟族》,台北,台原出版社,民九一年十月。
二、田哲益著:《台灣原住民歌謠與舞蹈》,台北,武陵出版社,民九一年四月。
三、田哲益著:《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台北,武陵出版社,民九○年四月。
四、田哲益著:《台灣原住民生命禮俗》,台北,武陵出版社,民九二年二月。
[color=RoyalBlue]沒想到神話故事裡也有BL情節,古人真是太不可思議了∼[/color]##474#
[[i] 本帖最後由 kaya0818 於 2009-10-16 08:36 編輯 [/i]]
vktk516 2009-10-16 09:13
小神神,那個該不會是傳說中的男男生子吧!!
omg~~~如果有時光機回到過去,我一定跟小神神小琰琰一起回去看看XD
kaya0818 2009-10-16 09:21
回應 vktk516 第 2 篇文章
哈哈∼那麼到時我們可以組個夜玥團一起去看X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