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二十四孝」故事:孝德感召

ewingwong 2009-11-4 16:41

「二十四孝」故事:孝德感召

這是一篇孝心感召的故事,被收入二十四孝中。我國的傳統文化講「百善孝為先」,王祥的至誠孝心也使他得到了後福,體現出「積善之人,必有餘慶」,「善有善報」的傳統理念。

這是一篇孝心感召的故事,被收入二十四孝中。我國的傳統文化講「百善孝為先」,王祥的至誠孝心也使他得到了後福,體現出「積善之人,必有餘慶」,「善有善報」的傳統理念。
王祥,晉朝琅邪臨沂人(今山東臨沂縣),字休征,漢諫議大夫王吉的後人。

王祥天性純孝。生母早年去世,繼母朱氏,心懷偏私,討厭憎恨王祥,常常以小事為藉口鞭打他,又經常在他父親面前捏造是非誣陷王祥,因此他的父親逐漸的也不喜歡他了,讓他每天清掃牛房,做各種粗重下賤的工作,王祥絲毫沒有怨色,更加謹慎孝順。

父母有病,他衣不解帶,湯藥一定要親口嚐,恭敬侍候。繼母想吃新鮮魚,這時天寒下雪,河水冰凍,王祥為母生命,不顧嚴寒,到河中解下衣服,臥冰求鯉,蒼天不負苦心人,冰塊裂開,跳出一雙鯉魚,他揀起來拿回家。鄉里的人們都驚嘆,認為是孝心所致。從此孝行盛傳於世。

蜀漢末年,父親已故,遭逢世亂,王祥保護繼母,提攜幼弟王覽,逃難避居廬江,隱居三十年,州郡徵召為官,王祥以親老弟幼,辭不應命。直到繼母去世,盡禮守喪事。徐州刺史呂虔賞識他的孝德,徵召為刺史佐吏,固辭不受。他的弟弟王覽就勸他,並為他準備車牛,王祥才應召赴任。當時盜寇橫行,王祥帶領兵士平定,遂使徐州境內的老百姓過上安定的生活,人們安居樂業。當時人們稱頌道:「海沂之康,實賴王祥。邦國不空,別駕之功。」

後來王祥累遷為太保(三公之一),加封睢陵公,享年八十五歲,生有五子,富貴壽考,滿門吉慶。時人都認為孝行感召。

(資料來源《晉書-列傳第三》)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十四孝」故事:孝德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