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迦太基

雷倩倩 2009-12-2 12:15

迦太基

[img]http://img339.imageshack.us/img339/3493/275pxruinesdecarthage.jpg[/img]


                  迦太基城遺址


迦太基(Qrthdst,該詞源於腓尼基語,意為「新的城市」)坐落於非洲北海岸(今突尼西亞),與羅馬隔海相望。



在西元前8世紀~前146年,迦太基帝國(Carthage)是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的城市國家。迦太基帝國勢力強大疆土遼闊,勢力囊括北非沿岸、西班牙中部、科西嘉島、薩丁尼亞島、西西里島和馬爾他島,首都迦太基富極一時,其基礎是農業與商業,在外貿易階級居民善航海與貿易,在國內居民又是出色的農民,很早就出現了奴隸佔有制莊園,因此在當時地中海地區成為最有活力的經濟強國。


最後因為在三次布匿戰爭中均被羅馬共和國打敗而滅亡。




建城


據現有僅存的資料顯示,迦太基(Carthage)的建城時間比羅馬要早,據認為曾有居民七十萬人,佔地三百一十五公頃。但確實時間無從考據。而現代學者一般採用公元前 814年建城之說[1],腓尼基城邦-泰爾的移民橫渡地中海建立了迦太基,藉以作為大量販賣奴隸及海上貿易的中轉站。



據考證西元前814年,腓尼基人泰爾(Tyer)王國(位於現今黎巴嫩南部西南海岸)的Dido公主因其兄庇格瑪里翁(Pygmalion)在國王死後,排斥公主而獨攬大權。為免遭迫害,Dido帶著財寶與僕人飄洋過海,在突尼斯灣登陸。她向柏柏人部落首領馬西塔尼求借一張牛皮之地棲身,得到應允;於是她便把一張牛皮切成一根根細條,然後把細牛皮連在一起,在緊靠海邊的山丘上圍起一塊地皮,建起了迦太基城。




經濟發展


迦太基因為其強大的海軍稱霸西地中海,因此亦成為西地中海的貿易中心,每年均有龐大的經商收入。如上述,迦太基擁有龐大的船隊,而且居民亦善於航海,所以其海路販運奴隸、金屬、奢侈品、酒和橄欖油等商業活動很蓬勃。同時間,其家庭式手工業亦很發達,當中以紡織品最為著名。而其內陸地帶 - 巴格拉達斯河谷的土地十分肥沃,所以迦太基即使在北非,亦有發達的農業,因此亦出現了奴隸制莊園。





政府架構


迦太基主要是貴族寡頭式掌權,其中商業奴隸主與農業奴隸主這兩個統治階級間則往往有利害衝突,這造成了日後與羅馬作戰時出現和戰不定的問題。而最高行政官員有兩名,稱為蘇菲特,每年選舉產生,但選民限於富有的迦太基人,不過這兩位蘇菲特沒有兵權。迦太基與羅馬一樣,設有元老院,由 300人組成。元老院擁有立法權和決策權,成員任期終身。並設有公民大會,但權力有限。此外,亦設有百人會議,共有成員 104人,負責監察和作出審判。



早年歷史


大約在公元前8世紀 - 公元前6世紀,迦太基開始向非洲內陸擴展,並控制了北非的大部份腓尼基人殖民地。與此同時,迦太基亦向西地中海進發,佔領了西班牙南部海岸及其附近島嶼,西元前654年征服了西西里島西部及撒丁島,西元前535年奪取科西嘉島等,開始稱霸西地中海,與希臘分別控制著地中海的西東兩邊。



與希臘爭霸

由公元前6世紀開始,迦太基開始與欲染指地中海西部的希臘人發生衝突。大約在公元前535年,迦太基人聯合伊特拉斯坎人,在科西嘉島近岸打敗了其中一支希臘人的艦隊。但是在公元前480年,敘拉古的領主格隆和阿克拉加斯的領主特隆所統率的希臘軍隊卻在西西里島大敗迦太基的軍隊。此後百年間,迦太基與希臘為了爭霸地中海而紛爭不斷。



直到公元前4世紀初,希臘在經歷伯羅奔尼撒戰爭後元氣大傷,開始停止在西西里殖民。而在希臘的皮洛士於西西里為希臘城邦作出最後一次對抗迦太基的戰事後,迦太基與希臘的紛爭大致告一段落。但取而代之的,卻是與更可怕的對手 - 羅馬所發生的戰爭。



布匿戰爭


西元前264∼前146年,迦太基與羅馬發生了3次戰爭,史稱布匿戰爭。





第一次布匿戰爭



羅馬在公元前4世紀統一義大利後,開始向地中海進發,這與迦太基的利益產生衝突。但戰事還是由羅馬人先挑起的,羅馬人以保護其在西西里的同盟國為由,不顧以往與迦太基所簽署的三份友好聲明,出奇不意的渡海進攻迦太基在西西里島的殖民地。迦太基的海軍當時名震地中海,但羅馬初建的海軍卻接連擊敗迦太基的海軍,使得迦太基在西西里的軍隊沒有足夠的支援。但是有趣的是,在這種情況下,一向比羅馬陸軍的質素為差的迦太基陸軍卻在名將哈密爾卡的帶領下,與羅馬陸軍打了個平手。在這種情況下,戰爭持續了23年(公元前263年 - 公元前241年),最後迦太基向羅馬求和,以迦太基全面撤出西西里島,並對羅馬作出賠款為和約條件終止戰爭。




第二次布匿戰爭



迦太基的貴族甘於接受和約的條款,但哈密爾卡卻心有不甘,矢志報仇。可惜他卻在完成這個心願前便逝世了,他這個遺願便由他的兒子 - 漢尼拔所繼承。漢尼拔為了培植足以與羅馬抗衡的力量,率軍進佔伊比利亞半島,並將在那裡建立了新迦太基。在羽翼豐滿後,在公元前218年他率軍橫越被視為羅馬天然屏障的阿爾卑斯山,聯合當地的高盧人,在義大利半島各處擊潰羅馬軍隊,其中在坎尼戰役後,羅馬約7萬人的軍隊更被全殲。可是羅馬同盟的基礎太厚,漢尼拔不能完全將其瓦解,這使得羅馬獲得喘息機會。在公元前212年起,羅馬轉入反攻狀態,直攻迦太基,使得漢尼拔被逼回師去援救。結果漢尼拔因千里馳援,致使兵力下降,而其兵士亦顯得疲態畢露,最後於扎馬戰役被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被擊敗。迦太基被逼於公元前201年與羅馬人簽訂了條款苛刻的和約,條約規定迦太基失去阿非利加以外的一切領地,將整個艦隊交給羅馬,並償付巨額戰爭賠款,迦太基失去所有伊比利亞半島的領土,海軍解散,只能有10艘防海盜的船。這場戰爭共打了16年(公元前218年 - 公元前202年),而經此一役,迦太基已經再無力與羅馬爭鬥了。







第三次布匿戰爭


不出十年迦太基又欣欣向榮,公元前149年,羅馬人為免迦太基回復元氣,決定先發制人,圍攻迦太基。迦太基在沒有事先與羅馬協議攻打奴米底亞,違反了第二次布匿克戰爭的合約,於是羅馬藉口發動了第三次布匿克戰爭。迦太基人在頑強抵禦三年後,於公元前146年春被羅馬軍統帥 - 埃米利安·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所攻滅。此役後,羅馬決定把迦太基城夷為平地,放火燒掉了迦太基的城市,大火延燒了17天,灰燼有一公尺深。羅馬軍隊鏟開了這些灰燼並把鹽撒在這些上面,讓植物無法在重生,並且血洗迦太基,挨房搜索,將所有居民找出殺死,羅馬的工兵用斧頭鉤子等,把這些犧牲者不論死活都剷到溝裡以清掃路面。而迦太基港口亦被毀滅,從此迦太基作為國家的階段成為歷史,並且在數世紀內成為羅馬帝國在北非的重要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
第三次布匿戰爭只持續了三年(公元前149年 - 公元前146年),比前兩次都要短,可見羅馬先發制人的決定並不錯誤。而據說迦太基周圍的田野被撒了鹽,要它不能有任何生命生存。不過撒鹽這回事在戰史里沒有記錄,而且當時鹽很貴重,所以現在的學者認為撒鹽只是一種象徵性行為,並沒有真正全面執行。





徹底消逝


迦太基城遺址公元前122年,羅馬征服迦太基之後,便建立新城於迦太基城廢墟領土之上,在這裡建立了殖民地,後來人口曾達六十萬,成為當時僅次於羅馬的第二大城。之後在凱撒時代,羅馬亦曾把一些沒有土地的公民遣送至這裡,而由奧古斯都於公元前29年統治開始,羅馬將迦太基設為非洲阿非利加省的一部份。



羅馬皇帝哈德良(Hadrian)還修築了巨大的馬加蓄水池和著名的安東尼浴場,工程從哈德良皇帝執政時期開始,到西元二世紀羅馬皇帝安敦寧·畢尤(Antoninus Pius)當政時竣工。在公元4世紀,羅馬帝國分裂,迦太基隸屬西羅馬帝國。而在4世紀時,西羅馬帝國逐漸崩潰,西元439年汪達爾人乘機入侵迦太基,並佔領了非洲北部沿海大部分國家,成立了汪達爾-阿蘭王國。



西元6世紀淪為拜占廷帝國的屬地。在這裡產生了第一所基督教拉丁文學院。許多著名的基督教衛道學者如特土良與聖奧古斯汀都曾在此成長、寫作。西元698年,阿拉伯人侵入該城,迦太基又被嚴重破壞,成為阿拔斯王朝的地方政府所在地。到了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向亞、非、歐三大洲的鄰國進軍,在其倭馬亞時代征服了迦太基在內的北非大部分領土。1217年-1221年,當第五次十字軍東征橫掃過迦太基之後,這座歷經滄桑的古城幾乎被嚴重的損壞殆盡到終於在歷史中完全消失。




遺蹟


迦太基城的遺蹟迦太基現在仍有很多遺蹟可尋,現在看到的殘存遺跡多數是羅馬人在其佔領時期原地重建的,如碉堡、水渠、神殿、音樂廳、劇場、澡堂、競技場等的殘存部分。




[img]http://img339.imageshack.us/img339/3867/180pxkarthago.jpg[/img]

qoomnly 2009-12-6 11:07

又是一個曾強勢經濟富裕國家消失在歷史的潮流中,

寡頭式這個名詞好熟悉喔,好像是那個,我忘記了?

等等再翻一下資料。

雷倩倩 2009-12-15 12:31

回應 qoomnly 第 2 篇文章

寡頭式的意思......

是只國家權力最終只落於少數人所掌控,由政治菁英進行國家的統治,而排除人民接近政治核心。[color=White]

[[i] 本帖最後由 雷倩倩 於 2009-12-17 12:20 編輯 [/i]]

qoomnly 2009-12-15 14:33

回應 雷倩倩 第 3 篇文章

所以就是幾個人獨大、掌權喔?

雷倩倩 2009-12-17 12:22

回應 qoomnly 第 4 篇文章

只有最接近權力核心的人,才能掌控權力了.

一般人民也只能望塵莫及.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迦太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