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剎 2010-1-24 03:03
雨果
雨果被譽為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最傑出的代表。
他一生經歷了漫長而動盪的歷史時期,他的詩和小說豐富多彩,雄渾有力。
雨果的父親是拿破崙軍中的一名軍官。
雨果從小就愛好文學,十歲即能寫詩,十五歲就得過獎。
他一生主要從事文學創作。
當時法國文壇正處於古典及浪漫主義衝突之際,
他反對古典主義,力主浪漫風格。
他的浪漫主義作品,以磅磚的氣魄、豐富的想像力和華麗的辭藻傲視文壇,
更以離奇曲折的情感震憾了讀者的心弦。
在漫長而多方面的文學創作過程中,
雨果寫作了數量繁多的詩歌、戲劇、小說、政論及文藝論著等,
對繁榮和發展十九世紀法國文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作品有〈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東方集〉、〈歐那尼〉、
〈莎士比亞論〉等。
雨果才華橫溢,二十歲開始發表作品,
剛剛二十九歲就創作了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
轟動了法國文壇;以後又創作了一系列的戲劇、詩歌、小說。
可是,正在他激情奔放的時候,心臟病惡性發作了,這時他正好四十歲。
看見雨果發青的臉色,沉重的喘息,
人們惋惜萬分說:「唉,這顆巨星將要隕落了。」
作家並不悲觀,他在醫生的監督下,開始進行體育鍛鍊。
每天清晨出外散步、做操,以後跑步、游泳、爬山......雨果的健康好轉,
體質增強了。
他又獲得充沛的精力,重新拿起筆。
這期間他雖然因反對路易﹒波拿巴(注)而被迫流亡國外,
但仍不忘鍛鍊身體。
當他六十歲時便又創作了〈悲慘世界〉這部世界文學名著。
直到晚年,雨果仍然創作不懈,寫出了大量的作品。
八十歲那年,還寫了一部戲劇〈篤爾克瑪〉。
雨果四十歲時得了心臟病,最後卻成了長壽者,
人們驚歎不已,說:「這真是個奇迹!」
怎麼來的呢?恆心!體育鍛鍊!
雨果有一次出國旅行,到了某國邊境,需要檢查登記,
憲兵問他:「你叫甚麼名字?」
「雨果。」
「幹甚麼的?」
「寫東西的。」
「以甚麼謀生?」
「筆杆子。」
於是,憲兵在登記簿上寫道:姓名:雨果;職業:販賣筆杆。
註:路易‧波拿巴即拿破崙三世。
<< 雨果生平大事記 >>
1802年 2月26日生於法國東部的貝桑松城(Besancon)。
1819年 同浪漫詩人維尼等人共同創辦『保守文藝雙週刊』。
於期刊發表第一首詩。
1822年 編成第一本詩集『頌歌與雜詩』。
與艾德娜在聖蘇比士大教堂結婚。
1825年 被授與榮譽勳章,參查理十世的加冕典禮。
1827年 發表韻文劇本『克倫威爾』和著名浪漫主義宣言,
成為浪漫主義運動領袖。
1831年 完成浪漫主義文學傑作、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
(即鐘樓怪人)。
1841年 被選入法蘭西學院,公開表示擁護君主立憲制度。
1843年 劇本『老頑固』(Les Burgraves』失敗及女兒列歐波汀意外死亡,
停止新作,轉向政治舞台。
1845年 晉身貴族,封為雨果伯爵。
1848年 創辦『大事紀報』。
1850年 被捕入獄,雨果化名蘭文逃離巴離。
1851年 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宣佈帝制,雨果被迫流亡國外。
1853年 充滿諷刺政治意味的詩集─『懲罰集』出版。
1862年 出版不朽的名著長篇社會小說『悲慘世界』。
1868年 雨果夫人艾德娜去世。
1870年 第三共和政府成立,結束十九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巴黎。
1871年 當選國民大會代表。
1876年 雨果當選參議員。
1883年 完成『世紀的傳奇』第三卷
1885年 5月22日,病逝巴黎。
6月1日,雨果靈櫬置於凱旋門下,供萬民瞻仰,旋葬於巴黎偉人墓園。
主要作品:
1827: 《克倫威爾》(Cromwell) (劇本)
1829:《東方詩集》(les Orientales) (詩)
1830:《歐那尼》 (Hernani) (戲本)
1831:《鐘樓怪人》(Notre-Dame de Paris) (小說)
1838:《呂布拉》(Ruy Blas) (劇本)
1853:《懲罰集》 (les Chatiments) (詩)
1856:《沈思集》 (les Contemplations) (詩)
1862:《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 (小說)
1869:《笑面人》 (L’Homme qui Rit) (小說)
1859-1883:《世紀傳說》(la Legende des siecles) (詩)
1874:《九三年》 (Quatre-Vingt-Treize) (小說)
[[i] 本帖最後由 腐剎 於 2010-1-24 03:05 編輯 [/i]]
腐剎 2010-1-24 03:03
<<雨果作品特色>>
創作主調: 讚頌真、善、美,鞭撻黑暗、醜惡、殘暴。
詩作方面--有著瑰麗的色彩,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以及絕妙的音樂性,多方面的用字與巧妙的用韻法,
達到優雅、精美、雄偉、樸實的非常境界。
小說方面--
多半寫社會小說描寫人生百態為主,融合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
情節生動、結構離奇、感情澎湃、氣勢磅礡,震懾人心,膾炙人口。
劇作方面--
打破希臘悲劇的三一律,創始了悲喜交雜的浪漫劇。
運用豐富的想像、強烈的情緒、無邊的氣魄、美麗的詩詞,
造成一種強烈而矛盾的戲劇效果。
畫作方面--
作品包括名著插畫、人物畫、風景畫。描繪作品中的情節,
展現內心的思緒,而以水墨畫西方山水。
十九年流亡期間,「海」成了他繪畫的主題。
《悲慘世界》 (又譯為孤星淚 Les Misérables , 1862)
小說共分五部:
第一部「芳汀」;第二部「珂賽特」;第三部「馬呂斯」;
第四部「卜呂梅街的兒女情與聖丹尼街的英雄血」;第五部「冉阿讓」。
小說故事發生在一八一五年到一八三三年之間,全書有一百一十多萬字,
中心人物是冉阿讓。
為了一塊麵包,十九歲的冉阿讓就變成了苦役犯。
他們不僅要忍受饑寒交迫的痛苦,而且還要忍受比這肉體上的痛苦
更要厲害十倍的精神上的苦刑。
芳汀懷著純潔的愛委身於一個紈褲子弟,不料遭到被遺棄的結局;
她想以拼命的工作來養活那個無辜的小生命珂賽特,
不料身世暴露後卻成了資產階級道德的犧牲品;
一個闊紳士調戲她,向她噴煙,把冰雪塞進她的脖子裏,
那禽獸卻受到了保護,而她這隻羔羊被關進了牢籠。
她的死,是作者對那個傾斜不平的罪惡社會的血淚控訴。
《悲慘世界》是資本主義社會裏勞動人民的苦難史,
是聲討罪惡的資本主義制度的戰鬥檄文。
悲慘世界無情地抨擊了資產階級法律的虛偽性和反動性,
揭露了資產階級司法機關的黑暗和腐敗。
作者用一系列的人和事證明:
資產階級的法律及其司法機關的所謂「公平」、「正義」,
向來就是一塊遮羞布。
《鐘樓怪人》(又譯為巴黎聖母院 )
描寫一位在巴黎的吉普賽女孩愛斯梅哈爾達(Esmeralda)的遭遇,
激起邪惡牧師孚羅諾(Claude Frollo)與天主聖母院殘廢的敲鐘人
加西莫多(Quasimodo)的熱情,故事生動感人。
這是雨果小說創作的里程碑,小說描寫的是十五世紀的巴黎生活,
貶斥的卻是作者所處時代的社會現實,
通篇充滿了反封建、反教權和反對社會黑暗的浪漫主義戰鬥精神。
「鐘樓怪人」承繼斯谷脫的脈絡,具備了浪漫主義的各種要素。
它不但結構曲折離奇,引人入勝,而書中的人物都是戲劇性的,
他們像詩一般的悲壯,也像詩一般的哀艷。
愛斯梅哈爾達是真、善、美集中於一身的完整形象,是純潔和仁愛的象徵;
加西莫多是崇高靈魂的至善典型;孚羅諾是一切邪惡勢力的化身;
一表堂堂的法比是冷酷、自私而又負心者的代表。
雨果把他的愛全部集中在來自生活底層的愛斯梅哈爾達和加西莫多的身上,
表現了他對理想和靈魂美的追求。
他把恨全部集中在孚羅諾等人身上,
表現了他對社會黑暗、邪惡勢力和宗教禁慾主義虛偽實質的無情討伐。
這一切完美地體現了浪漫主義小說的典型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