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青年土耳其黨人

雷倩倩 2010-2-22 15:39

青年土耳其黨人

青年土耳其黨人(奧斯曼土耳其語: ژون تورکلر, 土耳其語 Jöntürk (單數), Jöntürkler (複數), 來自 法語 Jeunes Turcs, 阿拉伯語: تركيا الفتاة ) ,奧斯曼帝國統一進步協會(1913年更名為統一進步黨)的成員,也泛指19世紀末∼20世紀初土耳其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參加者。






著名人物

Pamphleteers和活動家

奈米克·凱末爾(1840-1888) 法國革命的概念支持者和民族主義詩人、翻譯、新聞工作者和社會改革者;

阿卜杜拉·傑夫德特 生物唯物主義支持者和later in his life promoted Bahá'í Faith.

齊亞·戈卡普 (1875-1924) 世俗民族主義理論家和先驅社會學家,影響現代西歐文化。

奧斯曼·哈姆迪貝伊 (1842-1910), 畫家,Constantinople一專門研究藝術學校所有者 (1883).

Yusuf Akçura (1876-1935) 世俗全國思想體系新聞工作者,反對Ottomanism和宗教和社會生活中的支持者。

阿加·埃芬迪 (1832-1885) 建立了第一土耳其報紙,並且作為郵政局長,給奧斯曼帝國帶來郵票。

阿里·蘇阿維 (1839-1878), 努里貝伊, 阿耶圖拉貝伊, 勒菲克貝伊







思想體系


統一進步協會主張推翻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專制政權,恢復1876年憲法,爭取實現國家的政治經濟獨立,由於政變事機泄露,遭到鎮壓,其成員紛紛流亡國外。





流亡國外的青年土耳其黨人分成不同的政治思想派別。以穆拉德為首的一派受泛伊斯蘭主義思想影響,尋求與蘇丹妥協的途徑,僅限於要求推行溫和的改革。而艾哈邁德·里扎(Ahmed Riza)的支持者始終堅持反對蘇丹專制制度的鬥爭,要求實行普遍和平等的秘密選舉,給議會廣泛的權力,司法獨立等。該派代表了土耳其民族資產階級和自由派地主的利益。以薩巴赫丁親王(Sabahheddin Bey)(1877∼1948)為首的土耳其自由主義者,要求給各民族廣泛的自治,主張歐洲列強幹涉土耳其內政,反映了買辦資產階級的利益。





1907年12月底,里扎派的統一進步協會、薩巴赫丁派的個人主動和地方分權聯盟、亞美尼亞的達什奈克會(Dashnak)等組織在巴黎開會,達成了協議,初步實現了各派的聯合。






歷史


地下1889-1906


1889年5月伊斯坦堡軍醫學院的4名學生髮起建立秘密組織奧斯曼統一協會。不久,帝國各地相繼建立了秘密小組。1894年聯合各地的秘密小組,成立了統一進步協會。最初領導人是艾哈邁德·里扎(1859∼1930)。







革命1906-1908


1907年12月各派代表在巴黎舉行聯席會議,決定採取包括武裝鬥爭在內的各種手段,以根本改變現存制度,建立議會制。1908年7月3日,統一進步協會雷斯內組織的負責人尼亞齊貝伊少校(1873∼1912)率部150人首先起義。幾天後,恩維爾帕夏(1881∼1922)亦宣布起義。起義迅速席捲駐馬其頓的第三軍團和第二軍團,不久統一進步協會就掌握了整個馬其頓地區。7月23日起義軍開進薩洛尼卡,宣布恢復1876年憲法,並通電蘇丹,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感到大勢已去,被迫於24日宣布恢復憲法,重開國會。








反叛





1909年4月13日凌晨效忠於蘇丹的首都第一軍團的部分士兵發動叛亂,要求驅逐議長,取締統一進步協會。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立即滿足叛亂者的要求,撤換首相,並責令各省總督保護教法。薩洛尼卡的統一進步協會立即組成由馬赫穆德·塞夫凱特帕夏(1856∼1913)統率的「行動軍」,於4月23日抵達伊斯坦堡,26日控制了全城,叛亂失敗。4月27日,青年土耳其黨人通過議會廢黜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另立其弟穆罕默德·賴希德為蘇丹,是為穆罕默德五世(1909∼1918在位)。




憲法時代



青年土耳其黨人在1909年4月廢黜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並掌握政權以後,開始推行大奧斯曼主義,鎮壓民族獨立運動,對外奉行親德政策。





巴爾幹戰爭


1911∼1912年,發生了意土戰爭。
1912年,巴爾幹半島的保加利亞、希臘、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黑山)等4個王國結成同盟,發動共同反對土耳其的第一次巴爾幹戰爭。至11月中旬,土耳其在巴爾幹的屬地只剩君士坦丁堡等5處。12月16日土耳其與4個交戰國在倫敦開始議和談判。1913年1月23日,土耳其國內發生政變,新政府在德國的支持下,態度強硬,和談破裂。2月3日,戰事再起。4月22日土耳其再次求和。5月30日與4國簽訂《倫敦條約》。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3年建立的恩維爾帕夏(1881∼1922)、穆罕默德·塔拉特帕夏(1872∼1921)、阿赫邁德·傑馬勒帕夏(1872∼1922)「三雄」寡頭政權,將土耳其拖進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深淵。1914年11月2日,土耳其在德國拉攏下,宣布同英、法、俄斷交,12日宣布「聖戰」。俄、土軍隊立即展開作戰,土軍第九集團軍被圍殲,損失7萬多人。1918年土耳其在協約國軍隊的攻擊下投降。









終結


1918年10月30日簽訂的《摩德洛司停戰協定》,標志著青年土耳其黨人政權的終結。同年11月4日統一進步黨舉行非常大會,決定自行解散,黨魁恩維爾帕夏等人逃亡國外。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年土耳其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