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倩倩 2010-5-14 17:12
東西教會分裂
東西教會大分裂是指11世紀基督教會大分裂分出了希臘正教(東方正教會)以及羅馬公教(羅馬普世教會)兩大宗。
自二世紀以後,以羅馬爲首的西方教會和以君士坦丁堡爲首的東方教會,因各自不同的教會、政治、社會、文化等原因,在神學,以及教會的組織、紀律等各方面的分歧逐漸擴大,彼此爭論不休,最終導致了1054年的東西方教會大分裂,形成日後的公教(此乃原意譯名;慣稱為天主教:在明朝時,公教傳入中國時借用外教名詞「天主」稱呼所信仰的神,因而得名。)和正教(即東正教)。
遠因
羅馬教會的首席地位
公元70年,羅馬人佔領耶路撒冷,基督宗教的中心自然轉移到當時羅馬帝國的首都——羅馬。根據聖經記載,羅馬很早就有了基督徒,使徒保羅曾給在羅馬的基督徒寫了著名的羅馬書,並親自在羅馬居留了二年。根據教會的聖傳,使徒彼得是羅馬的首位主教。這兩位使徒最終都在羅馬殉道。因此,羅馬教會在初期教會中一直享有極高的威望。在此期間,教宗(羅馬主教)亦試圖在一些教會事務中扮演權威的仲裁者的角色。公元325年,在尼西亞召開了基督宗教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普世大公會議——尼西亞大公會議,在大公會議所頒布的法令中,羅馬教會列於各地方教會之首。
新羅馬的興起
330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遷都拜占庭,將該城改名為君士坦丁堡,又名新羅馬。381年,召開了基督宗教歷史上的第二次普世大公會議——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這次大公會議將君士坦丁堡教區提昇爲牧首區,而君士坦丁堡牧首的排名僅次於羅馬教宗。451年召開的第四次普世大公會議——卡爾西頓大公會議上通過的第28條法令,將君士坦丁堡牧首提昇至與羅馬教宗並列的首席地位。根據大公會議的法令,教宗之所以擁有首席權乃是因爲他是帝國首都羅馬的主教的緣故,故此,帝國的新首都的主教也擁有與羅馬主教相同的首席權。這一法令受到當時的教宗利奧一世的強烈抗議,認爲該法令侵犯了羅馬教宗的首席權,聲稱:教宗之所以擁有首席權是因爲他是使徒之長彼得的繼承人的緣故,君士坦丁堡牧首不擁有首席權,因此,拒不承認該法令的有效性。
特勞拉會議
621年,特勞拉地方召開會議,警告西方主教們如果不服從教會的紀律則開除教籍。此次會議中第五十五條──羅馬人民於四旬期星期六守齋乃違背教會之傳統,如神父為此將廢逐,若為主教,則開除其教藉;教宗如此時守齋亦開除其教藉。教宗不簽字認可,而皇帝也出兵干擾。
近因
聖像破壞與教難
公元7世紀末,羅馬的拉丁教會和君士坦丁堡的希臘教會在禮儀和教義上的分歧加劇。726年,拜占廷帝國(東羅馬帝國)皇帝利奧三世身受伊斯蘭教的影響,發起破壞聖像運動,將堂內的聖像、十字架全部搗毀,這樣在東方教會引起了混亂與教難。利奧三世又將君士坦丁堡牧首聖日爾曼(St. Germanos)廢除,當時教宗額我略二世絕罰了皇帝。利奧三世報復,派箭隊活捉教宗。
利奧三世死後,繼承人仍遵守此令。直到780年,伊琳娜女皇繼位後,願意恢復對聖像的敬禮,願意東西方教會統一,因而他得到當時君士坦丁堡牧首聖特拉烏斯(St. Tarasios)的支援,並得到羅馬教宗哈德良一世的同意,於787年,召開了第七次大公會議——尼西亞第二次大公會議。會議結果重新闡述敬禮聖像的真正意義,教會並非敬禮聖像本身,而是敬禮聖像所代表的神或天使,或聖母、聖人。
佛希要分裂
857年,君士坦丁堡牧首伊納爵(Ignatius)被拜占庭皇帝米海爾三世廢逐,改以重臣佛希要(Photius)繼任牧首。863年,此時的羅馬教宗尼克老一世也採取了行動,聲明伊納爵的廢黜非法,以及開除佛希要的教籍。佛希要也開始了反擊,他在君士坦丁堡召開會議,開除教宗教籍,是為「佛希要分裂」。
雙方為教區管轄權和羅馬教會將聖靈「從父出來」改為「從父和子出來」引發的「和子句」糾紛越演越烈,不料支持佛希要的米海爾三世遭人暗殺,凶手自立為皇帝,是為巴西爾一世,他將前任一切的措施推翻,包括廢逐伊納爵跟佛希要的提升。同年教宗尼克老一世逝世,繼任的亞德二世在君士坦丁堡召開第八次大公會議,東西教會統一,而東方教會也承認羅馬的首席地位。
雖然佛希要分裂只維持了幾年,但是卻種下了日後大分裂的近因。過去羅馬教宗的首席地位是無可否認的。這次事件後卻有人開始質疑教宗的首席地位,甚至指控教宗竄改教義。
正式大分裂
彌格耳分裂
佛希要分裂後,西方的拉丁教會和東方的希臘教會在「和子句」上和禮儀上的糾紛實際上並沒有解決。1053年,君士坦丁堡牧首彌格耳·賽魯來(Michael Cerularius)把君士坦丁堡的拉丁禮教堂全數關閉,因其拒絕使用希臘禮拜儀式。彌格耳致函羅馬,指責羅馬教宗篡改聖經內容以及教義,質問西方教會彌撒用無酵的餅是源自猶太人實為異端、安息日守大齋、准許吃未出血的肉、四旬日不唱哈勒路亞等等。
當時的教宗良九世為了不讓分裂再起,派了樞機主教亨拜(Humbert)為首的協調團至君士坦丁堡,可惜亨拜性情暴躁,缺乏外交手腕使的整場事件陷入了另一個低潮。彌格耳就事件再次抨擊拉丁教會,相方談判失敗,亨拜與他的同伴於1054年7月14日進入聖索非亞大教堂,對彌格耳抗議,將開除教籍的判書放到祭台上,待出了教堂,亨拜大聲跺腳並說到──「願我上主臨鑑,評判我輩!」
彌格耳不肯屈服,當眾把教宗送來的詔書燒毀。羅馬教宗和君士坦丁堡牧首互相開除對方的教籍,標誌著基督教正式分裂為羅馬公教(天主教)和希臘正教(東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