琰容 2010-5-31 07:42
中國對於「道」的解釋
道在中國哲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表示「終極真理」。此一概念,不
單為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
《道德經》中的「道」
「道」字見於道家最早的著作《道德經》。
[不可言說
《道德經》第一章一開始就寫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
名。」
王弼氏對此的解釋是:「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
不可不道,不可名也。」
一般來說,這裡第一個、第三個「道」字解作「終極真理」;第二個
「道」字解作「言語,說話」。意思大概是:「可以用言語解釋妥當的
『道』,就不可能是真正的『道』;若果我們給予『道』一個名字,這個
名字也肯定不能把『道』形容妥貼。」
由於人認識的局限性,我們所說的道都只是真正道的一部分,無法窺見道
的全貌,故無法反映道的本質。例如我們說這是一張桌子,可那是我們的
說法,它是什麼呢?是一堆木頭,還是一堆原子,都只反映了它的一個側
面。
正因為「道」本身是不可言說,所以老子在《道德經》後來寫道:「吾不
知其名,強名曰『道』。」也就是說:「這個『道』字雖然不肖,但我
(老子)還是先把這個終極真理叫作『道』好了。」
衍生萬物
《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意指「道」是宇宙運行,自然變化的法則,是事物的規律,因此,「道」
是一切的本源。此處,老子道出宇宙發源形成論。
道在萬物之中
《道德經》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就是說,人的法則在地裡頭,地的法則在天裡頭,天的法則在道里頭,
而只有道的法則是自在的,本源的。
道也是道路的意思。是事物發展路徑。路徑是事物規律的外在體現。因
此,道理與道路就統一了。
《莊子》中的道
《莊子》是道家另一部經典作品,裡頭也有述及「道」的概念。
無處不在
《莊子》外篇《知北遊第廿二》中,有這麼一段:
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旡所不在。」東郭
子曰:「期而後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曰:
「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
邪?」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莊子曰:「夫子之問也,固不及
質。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汝唯莫必,旡乎逃物。至道若
是,大言亦然。周咸三者,異名同實,其指一也。」「嘗相與游乎旡何有
之宮,同合而論,旡所終窮乎!嘗相與旡為乎!澹而靜乎!漠而清乎!調
而閒乎!寥已吾志,旡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來而不知其所止,吾已往
來焉而不知其所終;徬徨乎馮閎,大知入焉而不知其所窮。物物者與物旡
際,而物有際者,所謂物際者也。不際之際,際之不際者也。謂盈虛衰
殺,彼為盈虛非盈虛,彼為衰殺非衰殺,彼為本末非本末,彼為積散非積
散也。」
莊子在此回答東郭子問「道是甚麼」,大意是說:「『道』是無始無終,
無所不包,無處不在。人要學道的話,當看鼻涕蟲,當看屎尿便溺,所有
事物都不放過,才能觀見『道』的法則與偉大。」
《周易》中的「道」
《周易》是中國古道占卦筮卜之書。《周易》起源相當早,相傳「文王居
爾演周易」,所以坊間認為西周初年由文王所著,因此較春秋時代的哲學
著作(老子的道德經和孔子的論語)為早。其實,現今多數學者均認為,
《周易》七卷書中最早的《易傳》,應是戰國時代的作品。
陰陽就是道
繫辭傳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天之道,曰陰與陽」,並引用孔子的
話:「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所以說儒家認同:「道者,
陰陽變化之理也。」道,即宇宙運行,自然變化的法則。
道的衍生與變化
繫辭傳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經中
的「太極」與「道」字相通,正因為萬物由「道」所生,因此萬物變化均
由太極,化成兩儀、四象、八卦。所以易經的卦象才能蓋括所有變化,成
為筮卜的依據。
《呂祖明道說》對「道」字的解釋
《呂祖明道說》認為「道」字從「首」從「辵」,「首」指「先天一
炁」;「辵」義為乍行乍止。「有先天一炁之道存焉。何言之?性非此道
不能圓,命非此道不能了,其事非人不敢言。故道家巧譬曲喻,而有玉液
了性,金液了命之說。夫玉液金液者,即先天一炁之道也。其所以生天生
地生人生物者,此道也。鬼神所以能為造化之跡,而為二氣之良能者,亦
此道也。」 「首者先也,取先天一炁之義也;辵者乍行乍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