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日本飛鳥時代

雷倩倩 2010-6-4 16:49

日本飛鳥時代

飛鳥時代(あすかじだい), 是日本歷史上從592年到710年的時期,其開始階段可能和前面的古墳時代相重合,其根據遺址所在地,奈良城以南25公里處的明日香村(あすかむら)命名。大和政體在飛鳥時代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從政治事件方面來說,飛鳥時代可以比較狹義的指593年聖德太子攝政,推行改革,至694年持統天皇從飛鳥浄御原宮遷都藤原京為止的102年或710年元明天皇從藤原京遷都平城京(今奈良)為止的116年。






飛鳥時代同時也是日本歷史上重要的文化,社會和政治交流發展時期,其起點為古墳時代的末期,在從中國傳入的佛教影響下有長足的發展。佛教的引入是日本社會結構改變的重要標誌。飛鳥時代的另一個重要表現是日本國的稱呼從倭(わ、やまと、ワ、ヰ)變為了日本(にほん)。




在藝術史上,飛鳥時代還可以分為兩個時期:飛鳥時代(到大化改新為止,早期佛教文化傳入並受到北魏和百濟的影響)和白鳳時代(はくほじだい)(大化改新之後的時期,受到更多隋朝和唐朝文化的影響)。





命名



飛鳥時代這個定義首先出現於日本美術和建築史,為日本建築史家関野貞和美術家岡倉天心於1900年左右提出的。関野貞將飛鳥時代定義為到646年的大化改新結束,而岡倉天心則認為其應該以710年遷都平城京為終止。雖然歷史學家大多以岡倉天心的命名為準則,很多藝術史和建築史學家則更傾向於関野貞的觀點,並將大化改新之後的時期稱為"白鳳時代"。







大和政體


從5世紀末開始的日本大和政體以其強大的氏族和親族體系聞名。每一個氏族都會由最高神主進行神道祭祀,以獲得氏族統治的長期安寧(古神道)。氏族成員多為貴族,處於頂峰的人物即為大和政體的統治者——天皇。最晚到飛鳥時代初期開始,日本的大和政體從地方性的諸侯政體上升為帝王統治的政體。飛鳥時代作為大和時代的子時代,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由日本天皇統治的時代,當時的國家範圍為現在的奈良縣,稱為大和國。





以飛鳥地區為中心的大和政體,經過幾代氏族的發展(通過天皇授予封號或是家主繼承),逐漸推廣到日本本州和九州。而大和這個名字也引申為當時中央政體使用的以抑制在整個日本分散的其他地方氏族和諸侯國的政策。以中國的封建政治體制(包括採用漢字)為基礎,日本人建立了中央集權和以天皇及其氏族成員組成的皇家政府,但是他們並沒有固定的首都。到了7世紀中期,諸侯國逐漸擴大為隸屬於中央政體的藩國。五畿七道體系的最基本的行政單位為國和道。大多數的人口的職業為農民,其他的還包括漁夫,織工,陶工,技工,軍械士和宗教儀式專職人員(如神主)。







年表

646年大化改新
663年因親唐之新羅滅親日之百濟,發生白江口之戰,日敗,退出朝鮮
667年遷都大津京
670年據《三國史記》及《唐書》,倭國始號日本
672年大海人皇子、大友皇子爭權,壬申之亂
694年定都藤原京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本飛鳥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