琰容 2010-8-23 14:55
宮保雞丁 的歷史介紹
宮保雞丁,常訛為宮爆雞丁,是川菜中極具有代表性的一道,以切丁的雞肉及花生為主要材料,輔以乾辣椒炒香。
來歷
相傳宮保雞丁是清朝光緒年間的署理四川總督丁寶楨所發明,是他招待客人時叫家廚煮的菜餚。由於丁寶楨後來被封為太子少保,所以被稱為「丁宮保」,而這道菜亦被稱為「宮保雞丁」。 亦有人說「宮爆」是指一種料理方法,也有人說「宮保」是發明這道菜的廚師的名字。
烹調
宮保雞丁的主料是雞肉,輔料為花生、黃瓜、蔥段以及香辛料。由於流傳範圍較廣,各地做法不盡相同,以下僅為參考。 雞肉切丁並抓勻碼味後,加粉碼芡。花椒和辣椒入油炸香後,下雞丁炒散,再加豆瓣醬等調料及輔料,最後待鍋中汁沸加入炸好的花生米,掂勺起鍋。
英文譯名
在鳳凰衛視的《世紀大講堂-晚清人物系列》節目中,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楊東梁教授解答網友提問時解釋過這個菜在海外有被翻譯成General Tso's chicken(即:左宗棠雞)的原因。然而事實上左宗棠雞則是另外一道菜,由彭長貴於1970年代於台灣發明,稍後並風行美國各地。
CCTV-22008年7月28午間的新聞節目中展示的北京市一些飯店的菜名英文菜名中,宮保雞丁被翻譯成西方餐館最常見的kung pao chicken,近似福建方言發音(其實為國語威妥瑪拼音)。
琰容 2010-8-23 14:56
丁寶楨 生平
丁寶楨(1820年-1886年),字稚璜,中國清朝貴州平遠(今
織金縣)牛場鎮人。清朝政治人物,洋務運動重要成員,官至
四川總督。
生平
咸豐三年(1853年)進士,選庶吉士。因母喪回籍,適逢遵義
楊隆喜起事,主動變賣家產,募集壯士八百保衛鄉里。守喪結
束,正逢苗、教反清運動興起,巡撫蔣霨遠奏請將其留軍,特
旨授編修,增募至四千人,收復平越、獨山諸城。
咸豐四年(1854年)至六年(1856年)間參與鎮壓平遠、獨山
等地教軍和苗民起義。
咸豐十年(1860年)任湖南岳州知府,次年調任長沙知府。
同治二年(1863年),擢升山東按察使,次年遷任布政使,奉
僧格林沁命進攻白蓮教起義軍宋景詩,並參與鎮壓捻軍。僧格
林沁在曹州戰死後,寶楨受到牽連,得朝廷恩旨以留任。山東
巡撫閻敬銘欣賞其才能,於是乞休,舉薦丁寶楨接替成為巡
撫。因鎮壓捻軍數次被嘉獎,加太子少保。
同治八年(1869年),因慈禧太后的寵臣太監安德海違制出
巡,將其斬殺於濟南,得名於時。
寶楨頗力進洋務運動,光緒元年(1875年)成立山東機器局。
光緒二年(1876年),寶楨署理四川總督,創設四川機器局。
維修都江堰,改革鹽法,籌畫西南邊防。
光緒十二年(1886年)四月二十一日,病逝於任上。贈太子太
保,諡文誠,並在山東、四川、貴州建祠祭祀。
二王廟中的丁寶楨塑像
著作
《丁文誠公奏稿》
其他
傳說中宮保雞丁這道名菜,就是寶楨在四川任上發明的。
參考文獻
《清史稿·卷447》丁寶楨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