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倩倩 2010-12-15 17:30
奧托·魏寧格
奧托·魏寧格(Otto Weininger,1880年4月3日-1903年10月4日), 奧地利哲學家。
魏寧格自少年時代起,就在自然科學、數學和人文科學方面顯示了早熟的才能,其語言天才尤其突出,16歲時曾打算發表一篇詞源學論文,內容是研究荷馬史詩中的希臘語形容詞。1898年進入維也納大學研習哲學,1902年以論文《性與性格:生物學及心理學考察》的第一部份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在獲得學位的同一天也正式皈依基督教。1903年《性與性格》(Geschlecht und Charakter )擴充出版,同年,魏寧格舉槍自盡。不久,《性與性格》[1]暢銷國際,被譯成數十種語言。其友人拉帕波特(Rappaport)整理他的格言式隨筆,發表為《關於終極事物》(Über die letzten Dinge )。這兩本書,便是慧星般的魏寧格留予此世的全部。
生平
奧托·魏寧格 1880年4月3日生於維也納的一戶金飾手藝家庭,父親是李歐柏德·魏寧格(Leopold Weininger),母親是艾荻爾海德(Adelheid)。
1898年7月中學畢業。同年十月申請維也納大學,主修哲學和心理學;其也在自然科學、醫學等展現出其天份。年紀還小時就精通希臘文、拉丁文、法文和英文,稍晚又學會西班牙文和義大利文;尤喜愛易卜生和斯特林堡的戲劇,並深受其影響。
1901年秋,魏寧格試著尋找出版商將他那準備申請學位的論文---《愛神與賽姬》(Eros and the Psyche)(也就是性與性格的草稿)出版不得;又拿給佛洛依德請其推薦發表,但被認為該書立論缺乏實例而未受重視。半年後,魏寧格把《性與性格:生物學及心理學考察》(《Geschlecht und Charakter:Eine Biologische und Psychologische Untersuchung》)作為學位論文交給維也納大學,其第一部份使他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之後不久,他成了熱誠的新教徒。
1902年,魏寧格到德國的拜魯特,在親身觀賞完華格納的歌劇《帕西法爾》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經由德勒斯登和哥本哈根來到奧斯陸,在這裡,他第一次真正的在舞台觀賞易卜生大膽創新的歌劇。緊接著在回到維也納之後,他的身心都陷入極度的鬱悶,情緒越來越低沉焦躁,逐漸產生了自殺的念頭。在與其友奧圖·格貝爾(Artur Gerber)討論了好一陣子後,魏寧格瞭解到『現在還不是時候!!』
1903年6月,在數個月的持續努力下,一本探討基本現象且試圖要將兩性關係的神秘面紗解開的奇書----性與性格---出版了(Braumüller & Co. ,維也納出版商)。這本書包括了他的論文內容以及新增的三個重要章節:第12章---女性的天性及女性與宇宙的關係;第13章---猶太主義;第14章---女性與人類 雖然此書沒有造成負面的強烈排斥,但也沒有獲得預期的轟動。
出版後,魏寧格被一位於德國萊比錫的神經學醫師莫畢士(Möbius)控告剽竊和抄襲。在極度失望和被誤解的情況下,魏寧格動身前往義大利。 回到維也納後,魏寧格將他生命的最後五天陪父母。
1903年10月3日,魏寧格在Schwarzspanierstrase 15、貝多芬逝世的地方租了一間房間;他跟老闆娘保證不會在晚上惹事情。當晚,他寫了兩封信,一封給他的父親、一封是給他手足李察,說明自己即將要飲彈自盡。
1903年10月4日早晨,魏寧格被發現衣著整齊的躺在地板上,失去意識,左胸有槍擊傷痕。他隨即被民間救援組織送往維也納綜合醫院(Wiener Allgemeines Krankenhaus),於當天早上十點半逝世。
魏寧格被葬在維也納的Matzleinsdorf新教徒公墓,他的墳墓仍然在那邊,上面刻著他父親李歐柏德·魏寧格寫的墓誌銘:
『此石碑下躺著一個在世上不曾尋獲內心平靜的男孩,
當其將己心靈的啟示傳授之後,在世上已找不到適合的地方。
他不停向有著最偉大思想的死亡國度探尋,
最後在一間屋子停了下來,
結束了凡間肉體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