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當好人生的水手》作者:朱諾【完結】

end90101 2015-5-3 20:36

《當好人生的水手》作者:朱諾【完結】

2012年上映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獲得觀眾和奧斯卡評委們的一致認可,導演李安說:「我在籌備這部電影時,最主要的工具書,便是史蒂芬•卡拉漢的紀實小說《漂流——我一個人在海上的76天》(以下簡稱《漂流》)。我還要求主要工作人員以及主角必讀這本書。通過似禪如詩的文字,卡拉漢把這場漂流的歷程,寫成面對自己內心的朝聖之旅,發人深省。」
  
1952年,卡拉漢出生於美國海濱城市波士頓,父親是名建築師。年少時,卡拉漢參加了童子軍的航海活動,還讀完了一本名為《獨自駕船環遊世界》的書。12歲時他就告訴自己:「一定要成為一個航海家,這比什麼都重要。」
  
1982年年初,卡拉漢參加了橫渡大西洋的單人帆船大賽,航程起點在英國西南角的彭贊斯市,終點在加勒比海安提瓜島。對卡拉漢來說,這次航行不僅是冒險,也是一種逃脫。當時他的生活陷入低谷,希望能在大海中忘卻煩惱。
  
一天晚上,卡拉漢的帆船觸礁並沉沒,幸虧卡拉漢及時醒來,迅速逃到了救生筏上。這時他離陸地有數千公里,而救生筏還在朝大西洋中心海域漂去……
  
卡拉漢知道只有到航道上去,才有可能被救起。他估計航道在西邊大約500公里的地方,至少需要兩週才能到達,而他現在只有不到4升淡水,只夠喝大概8天。
  
除了一柄魚叉和幾樣補給品外,卡拉漢又找到了3個太陽能蒸餾器。但反覆嘗試,卻不起作用。
  
因為一直泡在鹹水裡,卡拉漢的皮膚上長滿了瘡,散發出臭味。蒸餾器是他唯一的希望,於是,他拆開其中一個認真研究。最後明白,原來得往裡面吹入一定量的空氣才行,就這樣,蒸餾器終於過濾出了大概一湯勺的淡水。但接下來他還面臨另一個難題:他的食物快吃光了。好在海裡有大量的魚,但叉魚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魚必須得游到魚叉的正下方才行。過了十幾天,他才叉到了第一條魚。
  
海上迷失了15天後,卡拉漢終於漂到了航道上。黑漆漆的夜幕之下,出現了一艘船,卡拉漢點燃了閃光彈,使出全身力氣不停地揮舞著,那艘船朝他開了過來,他高興極了,大聲呼喊,舉杯一口氣喝掉了積攢下來的所有淡水。然而,船從他前方開過去了,直到那艘船過去了很久,他仍坐在那裡垂頭喪氣。
  
在海上搖晃了一個月後,卡拉漢漂過航道,卻仍沒人看到他。他開始大發脾氣,用拳頭打水,任水花四處飛濺。他第一次哭了。
  
獨自漂流了66天後,太陽能蒸餾器底部的過濾布已經全爛了,水源只剩下降雨。70天之後,他的身體和意志都開始停止運轉,他認為自己已經死了。
  
第七十六天,一片綠色映入眼簾,卡拉漢漂到了目的地安提瓜島以南不到100公里的一座小島,被漁民救上了岸。這時,卡拉漢的腿部肌肉已經開始萎縮,體重僅有45公斤。在醫院住了6個星期之後,他終於和家人團聚了。
  
身體慢慢康復後,卡拉漢把航海中在一條條便箋紙上寫下的日誌整理成書——為了防海水,他用三層塑料袋將這些小字條保護起來。這就是《漂流》。書中翔實記錄了這段航程的一切,書中講述的不只是他與海洋搏鬥的經過,也是他在茫茫大海中的人生體悟,字裡行間交織著恐懼、絕望、勇氣、自我探索的心靈風景,深深吸引了許多從未航海的讀者。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卡拉漢的故事,他也變得積極、自信,開始給多家媒體寫文章,擔任航海顧問。「有很多人來找我,除了空難、海難和雪崩的倖存者,還有那些癌症患者和其他被疾病折磨的人、意外事故或家暴事件的受害者。我發現,我的故事觸到了人們最普遍的疑惑:應該怎樣活著。而人性的弱點,恰好是留給我們的機會——因為天生懼怕死亡,所以當死亡臨近時,我們一定會想方設法戰勝它。」卡拉漢說。
  
沒空去死。只要活著一天,就要當一天人生的水手,就算不幸迷航,也要活著回來,說一說驚濤駭浪的故事。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當好人生的水手》作者:朱諾【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