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村館裡每年七夕都照例設筵招待塾師。新來的這位塾師也早就聽說了這個
慣例。
七夕這天,塾師悄悄地往廚房探望了一番,卻不見要擺筵席的光景。他就心生
一計,叫弟子到跟前來對一句對子:「客舍淒涼,恰似今宵七夕。」弟子磨蹭了半
天工夫,也沒有對出下句來,只好把此事告訴了他父親。這位主人聽了塾師給出的
上句,會意地一笑說:「我把這事給忘了。」他就代兒子對了下句:「寒齋寂寞,
可移下月中秋。」
到了中秋節這天,主人家仍然悄無聲息,不見操辦筵席的樣子。塾師又給弟子
出了個對子,上句是:「綠竹本無心,遇節即時挨不過。」再次提醒主人。主人聽
到兒子轉述的這個上句,就微微一笑,說了聲:「又忘了。」並馬上對出下句:
「黃花如有約,重陽之後待何遲?」
等挨到了重陽節這天,主人家裡仍不見擺筵動靜。塾師再也耐不住了,再次給
弟子出了上句:「漢三傑:張良、韓信、狄仁傑。」主人聽出了句中的錯誤,就哈
哈大笑說:「先生搞錯了!三傑是漢朝人,狄仁傑卻是唐朝人,先生難道忘了嗎?」
等兒子帶著他父親的意見向先生請教時,塾師先生馬上不緊不慢地回答說:
「我倒沒忘了。你父親對前唐後漢,記得滾瓜爛熟,難道竟會把一頓飯給忘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