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工作者不僅是腦力勞動者,同時要有快速敏捷的思維,新聞媒體工作應激性強,變化性強,要想做好工作就要每天面對這些。對于每天的采訪要提前作出采訪提綱,采訪中要根據事件的變化不斷應對思考,采訪后要積極地成稿,這些都讓記者處于一種緊繃的狀態。記者的工作強度很大,遇到大型會議或是新聞事件時,記者常需要長時間跟蹤報道。
所謂
有些記者常常還會在夜里被叫起去采訪突發事件。再加上同城稿件采訪的競爭,單位的考核等等,讓不少記者感到不同程度的疲勞。這種疲勞既包括身體上的疲勞,也包括精神上的疲勞。一些人出現睡眠問題,比如說入睡困難,多夢,容易早早醒來等等。
們去
不少記者在采訪和成稿時都殫精竭慮,努力推陳出新,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給自己不少壓力。有的記者在工作初期干勁十足,但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多,反而會出現退縮的心理狀態,生怕自己出錯,怕采訪不到位,怕稿子寫不好,怕被采訪對象拒絕。
顛覆
有的記者遇到重要采訪時,還會反復檢查自己的采訪提綱,反復看時間。在采訪過程中,記者還會面對許多情感和理智上的沖突,尤其是一些采訪對象的 困境,慘烈的現場,采訪對象無奈、傷心的眼神,令人傷感的故事等,都敲擊著記者的神經。記者們一面要撫平自己的情緒,一面又要理性地報道,身心面臨著應激 考驗,有些記者甚至因為不能有效地幫助那些采訪對象而長時間自責。
先是
這些會導致一些記者出現負面情緒,例如焦慮、敵對的情緒,易怒易激動,有強迫癥的傾向,不愛講話,沉悶等。這些心理上的變化還會引起記者身體上的不適,出現腸胃疾病、頭痛等。有的記者還因為工作原因而患上了頸椎病、背痛、腰痛等毛病。
快遞
人是群體性動物,在和外界接觸的過程中,人難免要受到外界的影響,難免會出現一些負面情緒和心理變化,只要它不影響到我們正常的生活,能夠很快 消失或緩解,就無需過于擔心,我們要允許自己在可控的范圍內有負面心理。對于記者而言,既然從事了這項工作并打算做下去,就要充分認識這份工作的性質,以 平和的心態面對采訪對象的傾述,允許有情感和心理上的失控,但不要沉迷于這種情況無法自拔。記者也要熱愛這份職業,從這份工作中獲得心靈上的滿足感和成就 感,學會從中找到實現自我價值的樂趣。
對于這個行業的人群,我們主張不論其有還是沒有心理問題,都要適當掌握些心理知識,尤其是心理疏導方面的知識,懂得用這些知識調節情緒上的變 化。不諱疾忌醫,有解決不了的心理問題,要養成找心理醫生傾述的習慣。單位內部也可以設立相應的心理咨詢室,定期走進記者中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定期舉辦 講座或是培訓,也可以用心理沙龍的形式讓更多的記者學會應對心理問題。
記者本身就是一個很睿智的職業,所以如何在自我人格塑造上達到不斷的延伸、升華,才是最有利的心理疏導,簡單地來說就是要積極地培養自己開朗樂 觀的性格,當有壞情緒襲來時,學會用其他事情加以轉移,可以去逛逛街,可以和三五好友聚會聊天,抑或是看一部期待很久的電影。長久地反復地調適,便會形成 自我的處理模式和優良的認知結構。
應對不良情緒,一個好的記者要學會自我心理暗示:“我一定行的!”“慢慢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是最好的!”……也可以對著鏡子做一個鼓勵性的笑臉,這些都有助于趕走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