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西方歷史] 西班牙歷史淵源

西班牙歷史淵源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ewingwong 您是第888個瀏覽者
西班牙的歷史,幾乎是一部外族侵略史從西元前十一世紀到五世紀之間,先後遭到伊貝洛族、塔爾提西奧族、腓尼基人、希臘人、凱爾特族的侵入。後來凱爾特族與伊貝洛族混合,成為半島上獨特的凱爾提貝洛族。接著迦太基人、羅馬人陸續侵入,西班牙成為羅馬帝國西邊的勢力範圍,現在的伊比利半島各處,還殘留著羅馬的遺跡。
西元六、七世紀,西哥德族侵入並建立王國,以扎雷多為首都。現在托雷多到處可見西哥德族文化遺跡。
到了八世紀,西班牙受到由北非渡海而來的阿拉伯民族摩爾人統治,自此到十五世紀末,回教文化席捲西班牙。在回教徒統治下,西班牙雖地處歐洲,卻不像歐洲國家。
西元十世紀時,回教徒定都哥多華,在此地建立了三佰多個清真寺,當時哥多華擁有二十萬的住戶,繁榮富庶,據說是世界最大的都市。
過了不久,在回教徒統治下的西班牙基督徒,發起收復國土運動,自此到中世紀,西班牙一直受到復國運動的影響。



1479年,阿拉岡國王斐迪南與卡斯提爾的伊莎貝拉女王結婚後,西班牙統一的宿願終於達成。此時,回教徒由於內部的紛爭,以及受到西班牙本土復國運動的影響,勢力逐漸減弱,最後不得不將根據地遷移到格拉那達,並在臨斤山丘上建造了阿爾寒布拉王宮。
斐迪南完成國家統一後,再以九萬兵力向前推進,終於打敗回教徒,而得到最後的勝利。1492年,格拉那達城重歸基督徒所有。
到了兩王之孫卡洛斯一世與其子腓力二世時,西班牙進入更輝煌的霸權時代。尤其是卡洛斯一世(即查理五世),被推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文治武功鼎盛,為西班牙歷史上的全盛時期。
查理五世統轄近半的歐洲大陸及美洲大陸的大部份,後來還陸續征服墨西哥的馬雅帝國以及祕魯的印加帝國。在中南美洲建立殖民地的進展下,使十五、十六世紀的西班牙,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世紀』。
1588年5月,由里斯本出發的127艘西班牙無敵艦隊,不幸於多佛海峽被英國機動性高的80艘艦隊所打敗,從此以後,西班牙國勢一蹶不振,海上霸權也由英國取代。
1700年,西班牙王位無後可繼,引起英、法、奧地利之間的王位繼承戰爭。結果,由法國波旁家族繼任西班牙王位。如今現任國王Van.Carlos一世還一直與法國之間,維持著良好的傳統友誼。
1808年,拿破崙以欺騙手段取得西班牙後,命令其兄約瑟夫一世為西班牙國王,立刻引起西班牙國民的反抗,紛紛起義,推翻政府。畫家哥雅著名的圖畫「五月二日」、「五月三日」就是描繪當時的革命情形。
另一方面,西班牙在中南美洲的殖民地,紛紛仿效美國革命方式而獨立。而西班牙國內宮廷政治的腐敗,民間經濟的蕭條等,都使得西班牙國本動搖。十九世紀後葉,西班牙國內動盪不安,各地反政府運動如火如荼的展開。1873年2月至翌年年底,西班牙曾短暫實行共和。然而,動亂仍然持續著,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工人階級在政治上抬頭,1931年政府不得不宣布共和制度,當時國王 Alfonso 十三世亡命法國。此後,政治情勢繼續惡化,不滿分子的活動更為激烈,1936年到1939年是西班牙內戰最激烈時期。內戰結束後佛朗哥獨裁政權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西班牙沒有參戰。在政治上佛朗哥政權被世界各國孤立,直到1955年加入聯合國後,才回到國際舞台。
1964年,佛朗哥將軍指定Alfonso十三世的孫子Juan.Carlos為繼任國王,1975年佛朗哥逝世後,Juan.Carlos一世登上王位,頒佈新憲法,西班牙成為一個君王立憲的國家。



歷史特點與目前情況
從很久以前西班牙就是溝通歐洲和近東文化,民族的交會處,有很多民族來到西班牙 。他的美麗,吸引了人們,各種文化、民俗在這裡生根發展,形成了今天的西班牙民 族文化。在悠久的歷史上有很多民族來到西班牙,如凱爾特人、希臘人、腓尼基中、 猶太人、羅馬人、哥特人、穆斯林人以及,最後,基督教人;它幾次被侵犯,也多次 侵犯它國,所以它包括了民族特點。繼承了他們的遺產,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國家。 它的希望在明天。我們幸福地渡過了以前的與世隔絕時期,今天我國進入歐洲經濟共 同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成為一個充分地自由及民主 的國家,國體是議會制君主立憲政體。
  

地 理 總 描 述
西 班 牙 是 氣 候 和 地 理 條 件 多 樣 的國 家 。 由 於 各 省 市 的 氣 候 不 一 樣, 使 其 自 然 環 境 及 文 化 特 性 也 各異 , 通 常 有 很 多 西 班 牙 的 傳 聞 。簡 略 地 可 以 分 北 部 西 班 牙 、 綠 色潮 濕 的 ; 西 班 牙 中 部 , 是 大 平 原地 帶 , 人 煙 稀 少 ; 地 中 海 的 西 班牙 , 有 富 饒 的 土 地 , 陽 光 明 媚 ;南 方 西 班 牙 , 安 達 盧 西 亞 , 可 能最 有 名 , 炎 熱 乾 燥 , 陽 光 熾 熱 ;兩 個 島 嶼 西 班 牙 , 但 是 很 不 一 樣, 巴 利 阿 里 斯 群 島 , 保 護 著 Mare Nostrum 全 部 老 智 慧 ; 以 及 加 納 利 亞 斯 群島 , 漂 亮 幻 覺 的 火 山 脈 掛 著 在 大西 洋 上 面 。

自 治 地 區
西 班 牙 憲 法 是 1978 年 批 准 的 。 因 為原 意 突 出 西 班 牙 省 的 特 點 , 所 以建 立 了 所 謂 自 治 地 區 。 地 方 性 的治 理 跟 中 央 治 理 在 各 自 的 地 域 合 作。 自 治 地 區 承 擔 一 些 權 力 在 有 些情 況 下 是 很 廣 泛 的 。

國名: 西班牙 / Spain  
首都: 馬德里(Madrid)  
時差: GMT+0200  
語言: 卡斯提爾語(Castillian)是西班牙官方語言,也就是世界通用的西班牙語(Spanish)。加泰隆尼亞(Cataluña)使用的加泰隆尼亞語(Catalán),東部為瓦倫西亞語(Valencian)。加利西亞語(Calician)相當近似葡萄牙語,並且日漸受到青年們的喜愛與使用。巴斯克語(Basque)為北邊的那瓦拉的方言。跟台灣一樣,每個地區都透過各種方式及管道儘量使用方言,以免方言消失。 城市及省名大都先寫卡斯提爾語,再依地區在其後以括弧寫上各區域的語言,不過各地區內的路名或廣場名稱都是用當地方言標示。所以懂卡斯提爾語應該可以在西班牙通行無阻,但在特定區域時還是要會一些當地方言。  


西班牙的領土幾乎佔伊比利半島(Iberian Peninsula)5/6的大小,與葡萄牙(Portugal)和極小的安道拉(Andorra)共同分享此塊土地,而英國則佔有直不羅陀海峽(Gibraltar)部分。此外,它的領土還包括有兩個群島,在大西洋的加那瑞群島(Canary Islands)和位於地中海的拜雷阿爾斯群島(The Balearic Islands)以及在北非被包圍的Ceuta和Melilla。而光是伊比利半島上的西班牙就有492,503平方公里大,相當於台灣的1.3倍。 西班牙,一個渾身充滿熱情和活力的國家,它的獨特魅力,很難用紙張上短短的言語去形容。擁有多種而悠久的歷史背景、高貴的王室制度;展現生與死、力與美的傳統鬥牛活動和充滿鬼魅魅力和極致精神的Flamenco;為歐洲藝術的發源地─維拉蓋茲(Velaquez)、葛雷柯(El Greco)和哥雅(Goya)等令人讚賞的作品;特有的美食觀─Tapa,為下酒小菜及下午的零食;慵懶的Siesta─符合其悠閒的民族天性;其他尚有浪漫的吉他民謠和馳名國際的雪利酒(Jerez)等,不勝其數。 以前,曾為全世界海上霸主的泱泱大國的西班牙,在經過幾度的歷史變遷後,已經為國家注入新血,不在只把重點放在其歷史層面上。最為明顯的為其在生活藝術上,像是現今在全世界年輕人之間所流行的事物:耳熟能詳的舞曲馬格蓮娜、熱情的拉丁音樂樂手─安立奎(Anrique)、胡立歐(Julio);有名的國際導演阿莫多瓦( Pedro Almodova);流行品牌Mongo和Camper……。 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輕易的介紹它的一個概況和人民,除了西班牙之外。它有南轅北轍的地理景觀、人種、語言、食物。想要遊遍多雷多(Toledo)、巴塞隆納(Barcelona)、塞維亞(Sevilla)、馬德里(Mardid)和格拉那達(Granada)等地,有許需要花上2個星期的時間,但仔細想一想,真得要了解西班牙各個地區的風土民情,每個不同區域的文化面,就真不是兩個星期可以做到的了。


西班牙曾被許多民族統治過,有巴斯克人(Basque)、塔提蘇人(Tartesian)、伊比利人(Iberian)、塞爾特人(Celtic)、希臘人(Greek)、腓尼基人(Phoenician)、迦太基人(Carthaginian)及羅馬人(Roman)等,西元前3世紀羅馬人入侵,在超過七世紀的統治中,西班牙的面貌完全被改變,從語言、建築、道路到農業技術。西元4世紀時換由日耳曼族的西哥德人(Visigoth)統治此地,西元415年在巴塞隆納(Barcelona)正式登基,維持了300年。


回教徒統治時期(西元711─1492年)
西元711年回教徒入侵趕走了西哥德人,伊比利半島進入回教徒統治時期,首都設在哥多巴(Córdoba),回教文化也因此進入西班牙。亞伯得拉曼三世(Abderramán III,西元936─976年)在位時,西班牙是世界上最富有進步的國家,但繼位的艾爾曼瑟(Al Mansur,西元976─1013年)則是忙著清除異己到處打仗,甚至在西元997年摧毀了天主教聖城─聖地亞哥(Santiago de Compostela)。 事實上回教徒與天主教徒的關係一直都還不錯,直到艾爾曼瑟死後哥多巴的權力結構出現真空,情勢才發生轉變。回教勢力萎縮成一個稱為泰法斯(Taifas)的小王國,基督教重新掌握管理權,過程中一樣摧毀許多回教建築及清真寺。


基督教王朝時期(西元1469─1516年)
西元1469年,阿拉貢(Aragón)及卡斯提拉(Castilla)兩大天主教王國的費南多(Fernando)國王與伊莎貝爾(Isabel)女王結為連理。西元1492年收復格拉那達(Granada),趕走最後一批回教徒,兩人聯手打造出世界最強的西班牙帝國。同年哥倫布(Columbus)發現新大陸。西元1478年,西班牙實施宗教法庭(Inquisition),將異教徒殺害、燒死,這主要是針對猶太教徒(Jews),目的是為了讓教會擁有更大的權力,也可讓西班牙更加團結,在這段將近50年的時間,西班牙不僅成為世界經濟、政治及文化中心,更征服了美洲。


哈普斯堡王朝時期(西元1516─1713年)
費南多與伊莎貝爾的女兒瓊安娜洛卡(Juana la Loca)嫁給哈普斯堡王朝(Habsburg Dynasty)的菲利普赫莫索(Felipe el Hermoso),他們的兒子卡洛斯一世(查理五世,西元1516─1556)被選為神聖羅馬帝國(Holy Roman Emperor)最後一任皇帝,統轄今日的荷蘭、比利時、奧地利、西班牙、德國及義大利一部分以及美洲殖民地。其子菲利普二世(Felipe II,西元1556─1598)更積極擴大帝國版圖,西元1580年趁亨利克國王(King Henrique)駕崩時,併吞了葡萄牙。但在西元1588年無敵艦隊(Invincible Armada)被英國擊敗後,帝國開始崩解,於是他將精神放回國內,建造了艾思柯里亞宮(El Escorial),以維持帝國最後的榮景。 西元1618─1648年間橫掃全歐的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耗盡了西班牙所有的資源,直到菲利普四世(Felipe IV)的女兒嫁給法國的路易十四(Louis XIV)才結束這場戰爭,不過西班牙也從此開始衰敗。



波旁王朝、憲政及自由時期(西元1713─1930年)
西元1713年,波旁王朝路易十四的孫子菲利普五世(Felipe V,西元1713─1746年)登基為西班牙國王,波旁王朝正式展開。卡洛斯三世(Carlos III,西元1759─1788年)致力興學,美化首都馬德里(Madrid),讓西班牙的國際地位逐漸恢復,接著並和法國聯合協助美洲殖民地抵抗英國尋求獨立。 拿破崙(Nepoleon)入侵西班牙(西元1808─1814),戰況激烈,西班牙著名畫家哥雅(Francisco de Goya)在其兩幅著名大作中記錄了當時的情形。西元1814年,拿破崙兵敗滑鐵盧(Waterloo),結束法國統治,保守派費南多七世(Fernando VII,西元1814─1833年)復位,他主張廢除西元1812年實施的卡弟茲(Cádiz)憲政體制。由於費南多的主張背離潮流以及自由主義興起,使得西班牙的拉丁美洲殖民地紛紛宣布獨立,而國內也在西元1833年費南多七世死後,恢復議會政治,並通過西元1833─1840年間的卡勒斯特戰爭(Carlist War)的考驗。19世紀的工業化造就西班牙的繁榮,也帶動建築、設計的現代主義運動。西元1898年西班牙敗給美國,也輸掉菲律賓、波多黎各、古巴等殖民地及帝國夢。


第二共和及內戰時期(西元1931─1939年)
西元1931年4月艾方索十三世國王(King Alfonso XIII,西元1902─1931年)受到獨裁者瑞維拉(Rivera)的牽累下臺,而逃離西班牙,於是共和黨、自由黨及社會黨結盟的第二共和(Second Republic,
西元1931─1936)時期就此展開。但好景不常,西元1933年的選舉導致共和黨與社會黨決裂,使得議會中右派與天主教勢力的權力日增,政府逐漸分化,法西斯主義興起;西元1936年佛朗哥將軍(Generalísimo Francisco Franco)發動軍事政變引爆內戰(Civil War,西元1936─1939),這場戰爭也點燃全世界的意識型態之爭,德國、義大利站在佛朗哥將軍這一邊,提供軍援,歐美及蘇聯則選擇協助政府軍對抗法西斯主義。但不久歐美與蘇聯就撤手不管,政府軍在沒有國際奧援情形下,也就兵敗如山倒,西元1939年佛朗哥將軍進入馬德里,內戰結束。


佛朗哥將軍及民主改革時期(西元1939─1999年)
佛朗哥將軍主政初期,頂尖科技人才、知識分子及藝術家或外流或暗殺,工運、學運、區域暴動再加上國際封鎖,國內分離主義份子反對其統治,所以恐怖活動盛行。佛朗哥將軍老年時希望藉著加入北約修復國際關係,並提振觀光業,但直至西元1975年其過世後,西班牙才真正從悲劇中走出。艾方索十三世的孫子卡洛斯一世國王(Kimg Juan Carlos I,西元1975─)小心地進行重建工作,西元1978透過公民投票修憲,恢復議會及地方自治權。

菲利普岡薩雷茲(Felipe González)率領西班牙社會勞工黨(Spanish Socialist Worker’s Party,PSOE)贏得西元1982年大選,西班牙經濟開始起飛,並於西元1986年加入歐洲共同體(即現在的歐盟)。西元1986年在不利情勢下獲得連任,並持續進行一連串公共投資計畫,所以西元1986─1990年間西班牙經濟發展突飛猛進;但西元1993年開始衰退,且爆發幾起大規模弊案,故在西元1994年選舉中失利,換由人民黨(Partido Popular,PP)的荷西阿茲納(José María Aznar)主政,他致力維持經濟發展、清除舊政府的弊端,同時還要兼顧政黨合作的平衡,不過西班牙民眾很滿意新政府的表現。


現今的西班牙
近幾年西班牙政府在解決巴斯克獨立問題有重大進展,西元1998年12月政府發表里扎拉宣言(Lizarra Declaration),邀請全國政黨(包括巴斯克分離主義派)進行對話溝通,並有巴斯克國家黨(Basque National Party,PNV)背書,六天後巴斯克分離主義派同意休戰,共同尋求和平。但荷西阿茲納領導的人民黨議會席次不足,面對社會勞工黨的強力挑戰,很有可能在下次大選下臺。 西元1999年1月1日歐盟正式成立,西班牙是會員國之一,加入歐盟並未減緩西班牙經濟成長速度,巴斯克地區和平也使得觀光客感到更安全,目前西班牙在經濟、文化各方面都可說是空前繁榮,前所未有。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6-7 07:30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22611 秒, 數據庫查詢 7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