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中國歷史] 古樂八寶 介紹

古樂八寶 介紹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琰容 您是第1250個瀏覽者
中國古代樂器漫談:古樂八寶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音樂文化源遠流長。中國古代樂器是

我們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文化底蘊很深,種類繁

多,形狀各異,變化萬千,獨具風格,美不勝收。


輕柔典雅的箏,清逸柔美的古琴,華麗委婉的琵琶,清脆

明亮的笛子,?□□悚甄迭A悠揚渾厚的鐘聲,等等,對我們

當今快節奏的現代都市生活來說,它無疑是一種美的享

受,能使我們領略到自然質樸的美以及古人的生活氣息,

返本歸真,使思維意識隨之升華,使心態祥和寧靜。


中國最早的民歌總集《詩經》中所提到的樂器就有30多

種。早在周代(前1066-前771),根據《周禮》,中國古代

樂器分八音,即金(鐘等)、石(磬等)、土(塤等)、

革(鼓等)、絲(琴瑟等)、木、匏(笙等)和竹(管簫

等)。(上圖為“八音圖”)。


一. 金屬樂器


金,是指金屬樂器,大多由銅或銅錫混合制成。在古代的

金屬樂器中,種類繁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鐘類樂器。而

鈸,鑼等也是金屬樂器,它們的共同特性是聲音宏亮,音

質清脆,音色柔合,足以代表中國樂器金石之聲。如

“鐘”。有的“鐘”只有一個孤零零地懸掛在那兒,叫

“特鐘”;有的成群結隊,排著座次,叫“編鐘”,編鐘

敲起來聲音各不相同,有高低變化。


中國的鐘最早是以樂器的形式出現的。商代,出現了一種

打擊樂器,叫鐃。這種銅鑄的鐃的橫斷面是扁形的,鐃邊

成稜形。先是單個的,後來逐漸發展為大小不同、三五成

組的編鐃。歷史進入周期,樂匠們對編鐃進行了改進,先

是把編鐃掛在架上,再對鐃的形狀進行了改進,這就成了

編鐘,而且數量也逐漸增加。樂匠們將不同大小、不同音

律、不同高音的鐘編成組,可以演奏出悠揚悅耳樂曲。到

戰國時期或周期末期,編鐘進入鼎盛時期,數量多達六十

多枚,奏出的音樂更加動聽,並且逐漸成為一種禮儀樂

器,使這種單純的樂器扮演起一個政治、文化上的重要角

色。


戰國時期,周期衰落,諸侯崛起,禮樂制度也隨之崩潰,

製作複雜、價值昂貴的扁形編鐘便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到

秦漢時,扁形的編鐘竟然無處可尋,製作技術也已失傳。

歷史在這裡出現了回歸現象,曾被賦予非凡功效的鐘重新

成為一種普普通通的樂器。只是鐘的形狀有扁有圓,沒有

固定的形制了。


東漢時期,佛教傳入,道教形成。鐘又被賦予一種新的使

命,成了法器,懸掛於佛寺、道觀。這以後的很長一段時

期,鐘成為宗教專用品,作為法器的佛事鐘竟成了中國古

鐘的主流。


後來鐘又衍生出兩個門類:朝鐘和更鐘。朝鐘是皇帝們用

來表功德、顯權貴的,更鐘是用來報時的。


二. 石類樂器

  
石指的是石類樂器,石類樂器主要是磬。磬是以堅硬的大

理石或玉石制成。石質越堅硬,聲音就越鏗鏘宏亮。磬可

分為特磬,編磬等。編磬是由十六枚形式大小不同或厚薄

不同的石塊編懸而成。“磬”也和鐘一樣,有“特”字號

的和“編”字號的,在我國少數博物院(館)裡有陳列,台南

的孔廟裡便有一個。磬這種樂器就是從石器發展而來的。

在3200多年前的商代磬已有了廣泛的製作和運用,並發展

到用玉石製造,以後又有了編磬問世,可以擊出旋律。


三. 絲弦樂器


絲指的是用蠶絲制成弦,再製作成樂器。在商周以前,絲

弦樂器只有琴和瑟兩種,秦漢以後才有箏、箜篌、阮咸、

秦琴、三弦、琵琶、胡琴等。如“琴”,它在中國的樂器

裡最富於代表性。它的身價頗高,象徵著君王和隱士。古

代演奏時,有的一人彈,一人聽,像伯牙和鐘子期。伯牙

彈琴,彈山,鐘子期知道他在彈山;彈水,鐘子期知道他

在彈水。後來鐘子期死了,伯牙就把琴弦弄斷了,他認為

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知道他的好朋友了。這個故事流傳

下來,成為一個著名的典故:“知音”。


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有虞舜作五弦之琴的傳

說,到了周朝“文武二王,各增一弦”,至此,五弦琴成

為七弦琴的形制。而古琴文化歷史,實與中國傳統文化息

息相關,從最早的“黃帝鼓清角之琴,以合大地鬼神”、

箕子“隱而鼓琴自悲”,當時稱為鼓琴。文人的四藝“琴

棋書畫”,琴為四藝之首。而蔡邕的“焦尾”琴、齊桓公

的“號鐘”琴、楚莊王的“繞樑”琴、司馬相如的“綠

綺”琴,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琴”。


箏也是一種極富表現力的樂器,發音輕柔、典雅、華麗而

委婉。大箏發音柔和、雅緻;小箏發音清脆明亮。


四. 竹類樂器


竹是指竹類制成的樂器,主要有簫,笛,和管。其實比較

簡單的區別是直吹為簫,橫吹為笛,二者雖然都是竹子作

成的樂器,但性質和音色各有巧妙不同。如果想要進一步

辨別簫和笛的不同,在於笛有膜,出音特別嘹亮,而簫無

膜孔,音色柔和。在竹制的古樂器中,最重要的是排簫,

它有發標準音的功用。


五. 匏類樂器


有一種葫蘆叫匏瓜,古人用幹老的匏瓜制成樂器,就是匏

類樂器。匏類樂器包括笙和竽等簧片樂器。笙是和聲樂器

而竽形狀很像笙,比笙大一點,管也比笙多,戰國以前在

民間極為盛行。關於竽還有一個趣聞,春秋戰國時,齊宣

王喜好聽吹竽,吹竽的樂隊一定要許多人齊吹,原本不會

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樂隊中湊人數。齊宣王死後,泯王

立位,也喜好聽竽,但要一個一個吹來聽,南郭先生怕被

發現而受罰,只好落荒而逃。這也是常用的濫芋充數的成

語故事,可見笙和竽早在數千年前就己經在民間普遍流

行。


六. 土類樂器


中國八音中的土類樂器,主要的只有兩種,一個是塤,另

一個是缶。缶的形狀很像一個小缸或火砵,是很少見的樂

器。塤的歷史悠久,目前發現最為古老的塤距今已有7000

餘年,最初只有一個吹口,有音孔,而後慢慢增加演變為

八孔塤,十孔塤和半音塤。塤的音色柔美,音質圓潤,頗

有高處不勝寒的淒涼美感。


缶本是用來裝酒的瓦器,敲打起來就算是音樂了。戰國時

候,秦王和趙王在澠池地方喝酒,秦王為了助酒興,要趙

王擊缶,懾於強秦,趙王無奈只得不情願地敲了一下缶,

但秦王自己竟不敲,趙王的大臣藺相如看不過去,一定要

求秦王敲,不敲他就拼命,秦王沒辦法,只好也敲了一

下。


七. 革類樂器


革是指以野獸皮革制成的樂器,其中最主要的是鼓,鼓也

是古代人民最初使用的樂器。鼓的作用很多,平時可當樂

器,以配合舞蹈節拍,在戰時可激勵士氣。鼓的種類很

多,“腰鼓”是其中一種。


八. 木類樂器


木是指木類樂器。最初有□、□、拍板等,後來有木魚、梆

子等。□是一種祭祀用的啟奏樂器,而□是一種停止音樂的

樂器,這兩種樂器除了在孔廟以外,普通樂團不容易看

到。形狀像個方鬥,上寬下窄,邊上有個洞,把一支柄槌

放進去。台南的孔廟裡就放著一個。


中國的樂器除了主要作為演奏音樂之用外,其實還有種種

其他功能。它不但是各個時期的娛樂用器和裝飾擺設,更

是重要的禮儀及傳訊用器。


古人用樂器的彈奏來傳達訊息。如:中國古時的戰爭,多

以鼓聲來傳達軍令;在日常生活中,中國人則以梆子或小

鑼來報更;有一些少數民族更愛以口簧來通訊、對話。


在一些宗教或祭祀儀式中所陳列的樂器,往往並非真的為

了演奏,而是作為權力或威儀的象徵。例如:鐘是一種樂

器,但不僅僅是為了娛樂,它是一種禮,一種宣教、治國

的重要手段。先秦時期,樂的地位是相當高的。《史記》

說,樂有內輔正心和外異貴賤兩種功能。傳統的說法一把

好琴要具備九德,就是奇、古、透、靜、潤、圓、清、

勻、芳。

不同等級的人在欣賞樂器時是有嚴格界線的。鐘列為八音

之首,可見它不僅是宮廷音樂的首要樂器,也是位極勢貴

的象徵,只有國王和諸侯才有資格欣賞鐘鼓之聲。卿大夫

和士可以聽絲竹之聲,而下層百姓只能在春耕、夏耘、秋

收、冬藏之余,借陶制樂器如塤之類取樂。正因為鐘是最

高貴的象徵,《周禮》對擁有鐘的人和數量也作出嚴格的

規定。平民百姓是不能擁有鐘的,哪怕你再富有,誰逾越

了這個規定,就是違背了禮。


樂器與神話的關係非常密切,在傳說中樂器往往被固定與

某些事物相連。例如古琴象徵道德,而編鐘象徵權威,木

魚和鐘鼓代表佛教等。事實上,古琴從來不在樂器的層

次,而是直接成為禮器甚至神器。琴不是表演型的樂器,

而是供懂得音樂的君子修身養性、表達志向、觀察世道的

變遷、測度天時與災祥。


這些造型特色各異的樂器,以它們美妙豐富的音律,合奏

出悅耳動人的聲音,十分強調感情的表達細微及複雜的感

情變化,力求生動傳達出人的情緒和意蘊,從而覺得別有

神韻。他們不僅可以表達各種思想情感,心理活動,並且

擅長表達各種人物和天、地、山、水的形態美,意境深邃

高遠。


中國古代對於樂器歷來講求一個“品”字,即所謂“樂

品”。什麼叫樂品呢?就是該樂器天生所具備的基本品

質。當然,也包括它在音樂表現上的層次和品位。在欣賞

樂器時能夠感到演奏者的品德修養和思想境界。《史記》

中說,樂有內輔正心和外異貴賤的功能。


例如簫:中國人演奏簫這種樂器時一般不叫“吹簫”,而

尊稱為“品簫”,這個“品”字,請大家不要領會成品嘗

或品味之品,我們認為應該是品位之“品”,品德之

“品”。因此,簫的品位高,關鍵還在於吹簫人在道德修

養、氣節情操方面要具備高水平。中國有句古語曰:“玉

可碎不可損其白,竹可焚不能毀其節。”古人拿竹節比喻

人的氣節的詩詞是很多的,歷代文人都認為竹制的簫也應

該具有竹的不曲不屈的個性和節節向上的氣概。


古曲《梅花三弄》就是一首樂品極高的簫曲。自古以來,

中國人認為梅花由於在三冬臘月開放、具有敢抗風寒、不

畏霜雪的特徵,困此常借梅花來比喻高尚的情操和不屈不

撓的鬥爭精神。三弄,是指樂曲中的梅花主題出現過三次

而言。簫輕吐弱奏和泛音技巧,在不同八度音程上奏出,

表達了梅花的冷豔脫俗和美麗高潔。

再如鐘:有一口佛鐘上鑄著一段銘文再清楚不過地表述了

寺鐘的真正意義和功能:“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

提生,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度眾生。”當年徐志摩

遊天目山時,對清晨傳來的鐘聲大為感慨:“多奇異的力

量,多奧妙的啟示……這單純的音響,於我是一種智靈的

洗淨。”

[ 本帖最後由 琰容 於 2009-12-16 14:31 編輯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TOP

受教了∼
因為彩雲的緣故
開始對國樂(?)有了興趣
箏、二胡和笛子的音色都滿喜歡的
沒聽過古琴和七弦琴還滿好奇的XDD
人生的80%都是嚴格的考驗

不過也不全都壞事

這樣的一天結束時喝的酒才分外美味

TOP

原來樂器有分那麼多種,

有點好奇它們之間的音色如何?
『動漫熱點』

『動漫畫家資料館』

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TOP

昨天忘記放八音圖了
現在補上~~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6-25 13:54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33005 秒, 數據庫查詢 7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