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西方歷史] 西西里島登陸戰役

西西里島登陸戰役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雷倩倩 您是第1002個瀏覽者
盟軍入侵西西里開始於1943年7月9日晚上,而以盟軍獲勝於8月17日。入侵西西里島之行動代號為哈士奇及被視為入侵義大利的行動之一。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規模登陸行動之一。從軍事策略上,進攻西西里之行動達到盟軍策劃者之目的,從島上消滅軸心國的空中及海上力量,控制地中海及令義大利首相貝尼托•墨索里尼下台。此行動為後來入侵義大利揭開敘幕。







西西里島登陸戰役中美國軍艦被德軍炮火擊中





背景


參與者

入侵西西里之軍事行動主要由美國、英國及加拿大兩棲及空中力量實施,以從軸心國(德國及義大利)手中奪取該島。



盟軍兩個軍團負責進攻該島,統歸盟軍第18集團軍指揮,美國第7軍團在傑拉登陸及英國第8軍團在錫拉庫扎登陸,每個軍團均配有2個軍。負責防守的義大利第6軍團下轄2個軍(義大利第12軍及義大利第16軍),主要四周海岸線,另配有1個德國裝甲軍(德國第14裝甲軍)。



計劃


1943年初,當盟國領袖決定不在今年內渡輪英吉利海峽入侵法國後,他們便決定利用在駐在北非之軍隊進攻義大利西西里島,目的是消滅軸心國在島上之海空力量、令盟軍艦隻自由通過地中海及將墨索里尼趕下台以令義大利退出戰爭。迫使義大利退出戰爭之願望只是部份成功,尤其是盟軍飛機空襲羅馬市大型鐵路調車站之後。不過,該計劃亦被視為入侵義大利之開端,雖然盟國之間在入侵開始時不同意,尤其是美國人極力阻止,因為擔心此舉可能推遲諾曼第戰役,或從法國轉移盟軍之主要力量。



艾森豪威爾將軍是戰役總指揮,哈羅德•亞歷山大將軍負責整個登陸行動,整支登陸部隊被編成第15集團軍,包括伯納德•勞•蒙哥馬利將軍指揮的英國第8軍團及喬治•巴頓將軍指揮的美國第7軍團。由駐英國皇家加拿大陸軍司令部指揮的加拿大第1步兵師被英國要求編入第8軍團以取代英國第3步兵師。這是在4月27日當加拿大第1軍團司令坎特伯雷將軍應丘吉爾首相要求同意加拿大第1步兵師及加拿大第1裝甲旅到達英國後出動對抗德軍。





加拿大軍原本由哈利•朗拿度•諾威爾•西蒙將軍指揮,但西蒙在計劃初期因一次飛機失事而陣亡,因而改由吉地•西蒙斯將軍指揮,加拿大人還面對另一障礙,就是在登陸前先去蘇格蘭接受軍事訓練。而在登陸開始頭數天亦因惡劣天氣而令他們欠缺發揮機會。相反,盟軍進攻西西里主要兵力來自北非。


軸心國守軍共有大約365,000義大利軍及大約40,000德軍,另有最少47輛坦克及大約200架飛機,全軍由義大利將軍阿爾弗雷多•古佐尼指揮.


戰役


聯合登陸
登陸在巨風中進行,這增加了登陸的難度但也確保了突然性。登陸點為島的南灘和東灘,英軍部署在東邊而美軍則向西。



七月九日至七月十日夜間,作為入侵的一部分,午夜過後進行了四次空投,其中兩組為英軍,兩組為美軍。美國傘兵主要由第82空降師第505傘兵團組成,這是他們第一次空降作戰。強風導致運輸機偏離了預定路線,並使部隊分散開來,結果大約有一半的士兵沒能到達集合點。英軍的滑翔機部隊境況更差,十二架滑翔機中只有一架在目標地點著陸,大部分墜入大海。然而,這些分散的傘兵部隊盡最大可能利用時機,攻擊巡邏隊並製造混亂。




海上登陸在空降後大約3小時候發起,儘管天氣惡劣,他們只遭到駐紮在海岸的義大利部隊的輕微抵抗,因為這些部隊缺乏必要的裝備。儘管如此,義大利海軍利用魚雷艇和潛艇對入侵艦隊發起了數次攻擊,擊沉了數艘戰艦和運輸船,但同時也遭受了一定的損失。



由於壞天氣的影響,許多部隊在錯誤的地點登陸,秩序混亂,並且比預定時間晚了至少6個小時。[2] 英軍進入的錫拉庫薩港實際上沒有抵抗。只有美軍中央遭遇頑強的反擊,而這一地點原本預期由空降部隊佔領。七月十一日,巴頓命令投入傘兵的預備隊並增援中央。這次空投一些部隊沒有得到通知,參與空降的144架C-47運輸機在「Axis」空襲後不久就到達,結果被英國皇家空軍誤傷,其中33架被擊毀,37架受傷,318人喪生在友軍炮火下。



著陸戰
亞歷山大將軍沒有準備整個登陸計劃,因此2個軍團有各自之行動計劃,之間只有少量合作。在頭2天,行動非常成功,在西面攻佔比亞爾巴及在東面攻佔奧古斯塔。


英軍面對頑強抵抗,蒙哥馬利向亞歷山大要求把兩個軍團之接合部西移,使英軍擔當主攻墨西拿之角色,而由美軍保護他的側翼。軍事歷史學家認為這是最差的戰略決定,它令美軍第45步兵師脫離接觸、退回傑拉及轉向西北方,同時容許德軍第14裝甲軍逃離包圍圈,這樣使蒙哥馬利與美軍第2軍司令奧馬爾•布拉德利之衝突加劇。但喬治•巴頓企圖改變這個決定。



經過一個星期戰鬥,巴頓請求自己部隊有更重要的角色和決定進攻首府巴勒莫。當發出向阿格里真托之偵察命令後,他下令部隊推進及要求亞歷山大將軍容許他繼續前進。亞歷山大要求他改變想法及撤回發出的命令,但巴頓表示撤回命令使信息混淆及這時他已經在巴勒莫之門外。雖然攻佔這城只有很少戰略價值,但這時卻成為美軍之機動力及戰技快速進步的重要證明,尤其是美軍仍從卡塞林隘口戰役中回復過來。


巴勒莫之陷落導致貝尼托•墨索里尼之下台及失去權力。雖然使義大利退出戰爭是長遠目標,但這件事仍使盟國大感意外。


與此同時,英軍仍被阻於墨西拿以南,亞歷山大命令夾擊該城,7月24日,蒙哥馬利建議改由美國第7軍團主攻墨西拿,因為該軍團在更佳之位置上。軸心國軍在德國漢斯•胡比將軍指揮下,建立了一條堅固防線,這條圍繞墨西拿之防線令軸心國軍大部份能主動向義大利本土撤退。



巴頓開始進攻特洛伊那,但遭受頑強抵抗,這裡是防線主要關鍵,雖然進行了3次小規模登陸,德軍防線依然完整及繼續它的撤退計劃。在最後一名軸心國士兵登上往義大利本土之船隻數小時後,美軍第3步兵師進入墨西拿,巴頓贏得競賽先進入墨西拿。之後,盟軍制定海灣城行動在卡拉布里亞登陸以入侵義大利本土,但沒有在西西里阻止軸心國軍撤退是盟軍的主要策略失誤。[3] 結果,軸心國不但沒有遭受重大失敗,義大利之戰事更變成艱苦及長期的。



戰後


軸心國共傷亡29,000人及有140,000人被俘(主要是義大利士兵)。美軍共有2,237人陣亡及6,544人受傷及被俘;英軍共有2,721人陣亡及10,122人受傷及被俘;加拿大軍共有562人死亡及748人受傷及被俘。很多美軍及全部加拿大軍第一次參戰。軸心國成功從西西里撤出超過100,000人及100,000輛車輛,而面對盟軍巨大之海空優勢,這是十分成功的。



這次入侵亦影響蘇德戰爭,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從庫爾斯克會戰撤出,調往希臘。
在線區會員請注意.....所有疑問都請入帖~~
http://ds-hk.net/thread-206617-1-1.html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5-31 13:43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30522 秒, 數據庫查詢 7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