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溫馨勵志] 《以為時間久了,我就會沒事:大腦會記住小時候的委屈、孤單和傷心!說出憋在心裡的痛苦,突破無法解決的關卡》作者:催光鉉

《以為時間久了,我就會沒事:大腦會記住小時候的委屈、孤單和傷心!說出憋在心裡的痛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深邃的微笑 您是第107個瀏覽者
以為時間久了,我就會沒事:大腦會記住小時候的委屈、孤單和傷心!說出憋在心裡的痛苦,突破無法解決的關卡
나는 내 편이라고 생각했는데

作者:催光鉉
原文作者:최광현
譯者:胡椒筒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大樹林
出版日期:2020/09/10




內容簡介
為什麼平常認真、禮貌、和善的你,
在某些特定狀況下,會變成「無法控制情緒的小孩」?
本書獻給不想複製父母的相處模式或教養方式,或不想回顧學校生活的你


  生活上或家庭裡,那些莫名不安、生氣、逃避、想哭的瞬間,
  其實都是因為觸碰到童年的痛苦。
  因為大腦會記住你小時候的委屈、孤單、憤怒和傷心!

  當你因某件事引發負面情緒時,便是探索「內在小孩」的契機:
  佛洛伊德將我們的童年傷痛稱為「內在小孩(Inner child)」。童年的記憶並不單純只屬於過去的經驗,它也會影響人的一生。在我們漫長的人生裡,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時便會喚起隱藏在內心深處的記憶和感受。我們在經歷了各種事件長大成人後,也會像大樹一樣把過去的點滴留在心中化為年輪。

  過去因別人的一句話或一件事而受傷的你,內心都住著一個壓抑當時感情的「內在小孩」。在人際關係中反覆出現問題,其實是來自原生家庭或小時候學校生活的影響。

  那些你以為沒事或想不起來的童年傷口,其實無時無刻影響著你。
 
  它會成為你的心結──你莫名在意的話,別人一說你就會很生氣的點、你嘴巴上說沒關係卻心裡不舒服的事情、你無法忍受的底線。

  那些我們以為早已忘卻了的感情,其實都被我們壓抑在原處。如果有人碰觸了這個傷痛,你會瞬間失去理智,或是被狂風暴雨般的負面情緒所包圍。這都會使你的人際關係陷入困境,而且可能會讓你潛意識中埋藏這類想法:「根本不會有人喜歡我。」、「一定是我不夠好。」、「我是一個自私的媽媽。」、「都是我的錯。」、「我就是一無是處。」

  如果你感覺一直面對同樣的關卡或不斷陷入相似的處境,即使你已經十分努力,但依然沒有改善。
  這時候,透過本書從「內在小孩」就能找到負面情緒的根源。
  你問:「為什麼?」

  因為來自童年或過往的傷心或痛苦,會造成我們的習性或特定的行為模式:
  •從小被父母嚴格對待的人,長大後會特別無法忍受別人的錯誤。在別人眼中,會成為過分挑剔的人。
  •從小想獲得爸媽關注的人,進入婚姻後,很容易覺得丈夫或太太不夠愛自己,會成為沒有安全感、特別黏人的人。
  •從小特別聽話的人,長大後會對父母很有責任心,但也容易有被束縛、不自由的感覺。
  •小時候孤單長大的人,如果送孩子上學,一天會給老師打好幾通電話。工作時也會很擔心孩子。
  •在學校曾被霸凌的人,為了避免衝突,可能在職場上或朋友圈戴上不同的面具,或變成想逃避衝突的人。
  •小時候曾苦過來的人,長大後就成為富裕的大人,但內心仍舊不安,會要求家人一起節省。
  心理諮商權威 催光鉉教授認為:「只有與過去的傷害和解,用新的觀點看待自己,才能改善你的家庭、人際、職場關係。」

  從現在起,問候你的「內在小孩」:
  「為什麼我總是覺得孤單呢?」
  「為什麼我那麼在意別人的看法?」
  「為什麼我老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為什麼我聽到那句話的時候,會這麼生氣?」
  「為什麼我看到孩子的某些行為,會忍不住情緒失控?」
  「為什麼我會忍不住跟家人大小聲呢?」

  透過這本書,讓你醒悟到你有哪一種內在小孩?
  孤獨的小孩,憤怒的小孩,無法表達感情的小孩,膽小的小孩,沒有存在感的小孩,憂鬱的小孩,沒有歸屬感的小孩必須成績優秀的小孩,必須開朗活潑的小孩,緊張過活的小孩,自卑的小孩,隱藏真心的小孩,總是對自己不滿的小孩……。

  接著透過本書和解的六步驟,治癒受傷的內在小孩,會改變你看待事物的觀點,可以比之前更「熟練地」控制負面的情緒。像這樣將過去和現在區分開來,然後把精力集中在現在的關係上,從關係裡體驗從未有過的自信心和從容不迫。

  這本書有助於想改善人際關係的人,讓你能放下心結,突破無法解決的關卡。

本書特色

  【與過去和解,療癒你的內在小孩】
  1.認知「當下」──過去突襲現在的時候
  2.為恢復關係展開的接觸──信仰傷口的人
  3.現實與感情的分離──為了止住一望無際的多米諾骨牌
  4.直視傷口──整理滿出來的衣櫃
  5.轉換觀點──傷口上萌生出新芽
  6.和解的六個階段──我的內在小孩,謝謝你的堅持

暖心推薦

  諮商心理師──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陳志恆
  別人的老公──隱藏角色
  (依姓名首字筆劃排列)

讀者好評

  1. 如果可以用語言來表達受傷的內心孩子,那麼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能減輕傷口的痛苦,並且最重要的是,我變得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孤獨的孩子,憤怒的孩子,無法表達情緒的孩子,沮喪的孩子,必須開朗的孩子,自己喚醒自卑的孩子,必須迅速成為成年人的孩子,必須掩飾自己的心的孩子,對自己總是生氣的孩子……。在你內心裡面哭泣的受傷孩子的名字是什麼?

  2. 如果你總是出於某種原因感到抱歉,並因某些事重複內心受傷,請問候你的內在小孩。我已經長大了,但我的內心仍住著一個受傷的孩子,佛洛伊德稱這為「內在小孩」。這本書討論了一些人際關係的例子,通過研究內在小孩,你將更了解自己。

  3. 我向所有對內在小孩感興趣的人推薦這本書,為了解開我現在的心理困擾,我必須研究一下理所當然的「過去經歷」。促發我當下的負面感情,真的是因為別人嗎?是時候問問自己,並確認這一點了。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有可能伴隨著巨大的痛苦,但是,我認為應對方法是關懷內在小孩隱藏起來的故事,以免自己再受到傷害。我覺得找到了生命之書!

  4. 「內心的孩子」因家庭與過去之間的關係受傷而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重複過去不穩定模式的來源。大多數在人際關係中掙扎的人都遭受著這種「受傷的內在小孩」所引起的負面情緒。問題在於,不幸的記憶越多,它就越深入潛意識中。我相信以後……我會站在我自己這邊,不再帶著罪惡感生活。

  5. 通過「內在小孩」的概念,我面對了自己的傷口,並提升了勇氣去擺脫過去的傷口。我有一個相當複雜的「內在小孩」,而我的家人似乎也是如此。畢竟,只有自己才能治癒傷口,如果你克服了這艱辛的過程,你將不會受到傷害。

  6. 這本書幫助我將當下的情緒和行動分開,協助我發現那些我無法理解的感覺,以及發覺我為何會討厭別人做的某些事情。了解內在小孩,比其他人更能安慰和支持我,足以面對重複的負面情緒。愛具有治癒和改變傷口的力量。但是,如果你因焦慮想掌控對方或想逃避問題,則需要反思一件事,或許與你的愛人無關,而是因為過去。
那一月,我轉動所有的經輪,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倉央嘉措

TOP


推薦序

停止向外找戰犯,是你的內在小孩受傷了
諮商心理師──陳志恆

  最近,我在探究自己經常感到煩躁的情緒。

  為什麼說探究呢?因為這份沒來由的煩躁感,已經逐漸侵蝕我的日常生活。一方面,煩躁使人不適,另一方面,我也無法好好處理生活中關於工作、家庭以及孩子的事情。

  長期從事情緒安頓與療癒的工作,我深刻知道,情緒感受是通往內在深層自我的入口。當能正視情緒感受時,便能開啟一段自我探索的奇幻旅程。

  最近的煩躁感,常出現在工作負荷太大、睡眠不足、孩子哭鬧時。我停下腳步,留心觀察,當覺得對事物無法全盤掌控時,這份煩躁便會出現,而使得我需要花更大的力氣去掌控周遭的事物,這往往讓我更加煩躁。

  當回溯過往時,我慢慢發現,從小我就是一個需要全盤掌控手中事物的人。也就是,只要是我的事,就不允許出差錯、有瑕疵;所以特別難忍曖昧、模糊的情境,或者突如其來、不在預料中的插曲。

  你可以說我對自己過度苛求,沒錯!但是,這種過度苛求,來自於我的成長背景。我的雙親相當注重孩子的教養,對我有高度的期許,眼睛總是緊盯著我的一言一行,稍有犯錯,即被糾正。這讓我知道,我必須小心謹慎地應對生活中的大小瑣事,特別是父母重視的事情;而我能達到父母的期許,便能獲得肯定的眼光。

  於是,我學到──我必須每件事都全力以赴,不容出錯!這樣的行為模式,從小成功幫助我克服許多挑戰,獲得不凡成就,卻也常讓我精疲力竭。特別是,當眼前事物失去掌控時,煩躁感便油然而生。

  而我現在知道,那份煩躁感,是來自於從小擔心自己沒做好,而被批評指責的情緒經驗。現在,已經沒有人會再批評或否定我了,但我卻總覺得有千萬隻眼睛正盯著我。

  如果我沒有覺知與探索,我會為慣性地為這份煩躁找兇手,通常是向外找戰犯──是孩子不聽話、另一半不體貼、同事不給力、主管太機車……。事實上,是自己的「內在小孩」受傷了。

  你的兒時成長經驗,正深刻地影響著現在的你。

  我長期從事心理工作,也參加過許多心理療癒的課程。我見過許多人,在經過一番心理探索後,驚訝地發現,原來小時候覺得微不足道的小事,卻如影隨形地跟著自己長大了,並且帶來巨大的困擾。更有許多人,在孩提時曾遭逢重大逆境,憑著當時有限的資源撐了過來;他們以為痛苦已經過去,沒想到,卻在某些類似情境再現時,引爆了過去未被好好安頓的強烈情緒感受。

  所以,當我讀到《以為時間久了,我就會沒事》這本書時,深有所感。特別是,書中提到一個不由自主「愛道歉」的案例,時常對人說「對不起」的行為模式,竟然與小時候父母的婚姻不睦有關。

  這讓我想起,我也遇過一個常說對不起的人,他那愛道歉的習慣,來自於從小母親情緒的反覆無常,時常沒來由地指責家人,家庭氣氛其差無比;他長期在巨大的壓力下,漸漸發現只要他對母親說「對不起」,母親就會停止碎念,並露出滿意的笑容。於是,「對不起」這三個字,便伴隨著他,成為一種無意識的行為反應了。

  如果,你正為某些情緒困擾所苦,我誠摯邀請你來閱讀這本書,透過作者的文字鋪陳,帶你一步步地回溯過往的成長經驗。
  然而,覺察了這些,又怎樣呢?
  覺察會帶來改變。作者在書中告訴我們,與「內在小孩」和解的步驟與方法,你可以為自己重新活一次。

  情緒是通往內在與自我連結的入口。當我們明白過去是如何影響自己時,便能重新決定要如何生活。只要你學會為自己的情緒負責,掌握情緒的主導權,就能成為一個更自由的人。

推薦序

溫柔看顧自己,你將成為自己的英雄。
諮商心理師──吳姵瑩

  這本書講的「療癒你的內在小孩」是我在課程或諮商中常使用的方法,我用一個實際處理過的個案,來與你分享作者說的六階段療癒歷程。

  學員J很怕衝突,跟人相處時不喜歡讓別人不開心,她在關係裡經常討好別人而吃虧、受委屈(階段一:意識到過去的傷口)。

  因此,我陪他探索過去的傷痛事件──那是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還是國小生的J躺在床上,聽到父母在房間外激烈地爭吵,而母親已準備好行李要離家出走。

  這段可怕的經驗,成為她恐懼人際衝突的來源(階段二:製造感情結)。當時的她無助地躺在床上,什麼事也做不了。

  我問J:「你覺得當時的自己怎麼了?」J回答我:「我覺得他們好生氣,不知道在吵些什麼,但我知道只要爸媽吵到不可開交,媽媽就會準備離家出走。」

  她並沒有回答我的問題,這是在討論重大情緒事件時,當事人非常容易出現的反應。因為處在驚恐的生存關頭,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會放在引發恐懼的人事物上,忽略了自己處於極大的不安裡。因為這股不安讓J只要面臨衝突,就會再次誘發那埋在心中,恐懼不安的陰影。即便她已經是成年人了,面對衝突時,就會不自覺成為逃避害怕的孩子。

  後來J在我的帶領下,深吸了一口氣,我帶著成年的她,再一次回到她童年的房門口前,讓她去面對當時躺在床上,驚恐又不知所措的自己。我邀請J練習看向躺在床上的小女孩,並在心中呼喚自己的名字三次,一直到J可以清楚看見與感受到兒時的自己為止。(第三階段:為內在小孩取名字)

  接著,J走到小女孩床邊,蹲下來輕聲說:「妳一定被他們吵架的聲音嚇壞了,不怕不怕,我在這兒」、「他們吵架不是你的錯」、「沒關係,讓我陪著你」。她就陪在床邊,直到小女孩平靜下來(第四階段:感同身受)。

  結束後,J再次回想當時的畫面,她的看法不同了:「外面雷雨聲好像變小了,而我當時躺的床,好像也沒有陷這麼深了。(第五階段:改變看待自己的觀點)」而當她再次想起近期的人際衝突時,也感受到對方的身影不再巨大,自己與他人是平等的狀態(第六階段:改變關係)。

  「內在小孩」療癒,能改變對過去的知覺,讓你更有自信,不再受困於小時候的陰影。親愛的,透過這本書,你將成為你生命裡的英雄!

前言

你的阿基里斯腱在哪裡?

  希臘神話中,特洛伊戰爭的英雄阿基里斯是海洋女神忒提斯之子。阿基里斯剛出生時,母親便捉住他的腳踝放入冥河斯堤克斯裡浸泡,因此阿基里斯才有了刀槍不入之身。

  儘管如此,阿基里斯身上還是有一處沒有沾到水的地方,那就是母親抓住的腳踝,因此腳踝成了他唯一會受傷的地方。特洛伊戰爭中阿波羅用箭射中了阿基里斯的腳踝,這使得刀槍不入的第一勇士淒慘而死。阿基里斯被箭射中的部位正是位於腳踝後面最有力的肌腱,這也成了被稱為致命弱點的「阿基里斯腱」的由來。

  即使防守得再完善,一旦這個部位受到攻擊,就連英雄也會受到致命的傷害。阿基里斯腱不僅是人體最大、最有力的肌腱,也象徵心理上如同自卑感般的致命弱點。換句話說,心理上的阿基里斯腱是指過去受到的傷害所殘留的記憶。過去受傷的部位依舊還帶著痛楚,若有人碰觸了這個部位,瞬間便會失去理智,或是被狂風暴雨般的負面情緒所包圍。
 
  佛洛伊德(SigmundFreud)將我們心理上的阿基里斯腱稱為「內在小孩(Innerchild)」。

  童年被人擁抱的記憶並不單純只屬於過去的經驗,它也會影響人的一生。在我們漫長的人生裡,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時便會喚起隱藏在內心深處的記憶和感受。電影或電視劇裡登場的惡人都有童年受過傷害的記憶,當觀眾知道他們扭曲的人格和異常的行為背後隱藏這些傷痛時,即使對他們的行為憤怒,但同時也會對他們心生惻隱之心。

  在我們周圍也很容易看到這樣的人。雖然不至於到惡人的地步,但他們令人無法理解的性格總是會引起周圍人的反感和憤怒。如果深入觀察這些人的話,便會知道過去的致命傷仍然在支配他們。

  雖然過去的傷害發生在過去,但不幸的是,它依舊會深深影響我們現在和未來的人生。由於童年傷痛而誕生的「內在小孩」會給自己製造出較低的自尊感、虛構的自我、負面的自我形象、回避型的性格、憤怒調節障礙、強迫症、恐怖症和憂鬱症等後遺症,這都會不斷影響我們成年後的人生。

  很遺憾的是,受傷的內在小孩並不單純意味著童年受過的傷害。長大成人後也會誕生出內在小孩。如果在成人後仍舊長時間持續受傷的話,便會長出新的內在小孩。也就是說,我們的內心並非只存在一名內在小孩,而是存在著很多內在小孩。

  我們可以戰勝數以萬計的外部敵人,卻無法與自己過去受到的傷害抗衡,甚至是戰勝它,況且受傷的內在小孩也不是我們要征服和消滅的對象。消滅、無視或是迴避它的存在只會讓我們更受到過去人生的束縛。

  從前我是一個喜歡在外玩耍的孩子,那時候的孩子會在巷子裡躲貓貓、玩卡片和捉昆蟲,大夥盡情地玩到太陽西下後才各自回家。有一天,我跑到隔壁社區去玩,玩得不亦樂乎而忘了回家的時間,所以比平常晚回家。

  回家的路上,我緊張兮兮地擔心母親會斥責我「你不做功課,整天就知道在外面玩!」但是,我遠遠地看到母親站在大門前,當我走過去時,母親卻只默默地抱住我。

  從那時到我升入國中,父親的工作一直都很不穩定。由於父親做著不適合自己的工作,加上僱用的不穩定性,我們家裡一直處在烏雲籠罩的氣氛之下,就連全職主婦的母親也要為了生計到外面找工作了。在這種人類最基本的欲求「生存和安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父母為了養家餬口而拚命的工作,所以才會冷落了我。處在這種環境下的孩子常常會產生膽怯和挫敗感,以及貧困所帶來的羞恥心,這些感受讓我在朋友之間變得更孤獨了。

  我不知道那天的母親發生了什麼事,也不知道她在想什麼,但那無聲的擁抱卻一直讓我難以忘懷。七歲那天的畫面,成了在我往後看到日落時都會想起的珍貴記憶。

  從七歲到現在,這幅畫面不知在我的腦海裡重複播放了多少次。我不想錯過平日裡繁忙勞累的母親偶爾給予我的溫暖,因缺乏溫暖的照料而誕生的內在小孩藉由這個記憶才得以在日後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治癒了自己。

  一些健康的成年人,雖然希望擁有自由、獨立的人生,但卻總是束縛在過去的傷痛裡。我寫這本書正是為了給這些人提供一些幫助,以及幫助那些不希望子女繼承自己的內在小孩,且期盼子女能夠擁有更溫暖人生的父母。這本書有助於想深入理解父母與親子關係的人。我真誠地希望各位讀者可以藉由這本書見到隱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內在小孩,並且讓這本書成為一段與過去和解的溫暖記憶。

作者 催光鉉
那一月,我轉動所有的經輪,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倉央嘉措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5-2 14:33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40381 秒, 數據庫查詢 7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