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中國歷史] 中國歷代著名黨爭

中國歷代著名黨爭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ewingwong 您是第1284個瀏覽者
黨錮之禍
中國古代東漢桓帝、靈帝時宦官、外戚交替專權。貴族李膺和太學生郭泰、賈彪等人聯合,對宦官集團進行激烈的抨擊;這些人品德高尚,時稱君子,如「三君」,「八俊」、「八顧」。三君是指「一世之所宗」,有竇武、劉淑、陳蕃;八俊是指「人之英」,李膺、荀昱、杜密、王暢、劉佑、魏朗、趙典、朱寓;八顧是指「能以德行引人者」,有郭林宗、宗慈、巴肅、夏馥、范滂、尹勛、蔡衍、羊步等八人。
延熹九年(166年)河南尹李膺,遭到誣衊「養太學游士、街角諸郡生徒」,「共為黨部,疑亂風俗」,於是李膺、杜密以及范滂等二百多名「黨人」被捕。永康元年(167年)雖經釋放,但放歸田裡,終身罷黜。史稱「黨錮之禍」。漢靈帝時,外戚竇武專政,重新起用「黨人」,與太傅陳蕃謀誅宦官,事泄被殺。建寧二年(169年),靈帝在宦官侯覽、曹節支使下,逮捕李膺、杜密等百余人,並下獄處死。後來又陸續殺死、流徙、囚禁六七百人。熹平五年(176年),靈帝再次命令凡「黨人」的門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錮,並連及五族。乃是第二次「黨錮之禍」。

牛李黨爭


在宦官專權的日子里,唐朝朝廷的官員中反對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擠打擊。依附宦官的又分為兩派——以牛僧孺為首領的牛黨和以李德裕為首領的李黨,這兩派官員互相傾扎,爭吵不休,從唐憲宗時期開始,到唐宣宗時期才結束,鬧了將近40年,歷史上把這次朋黨之爭稱為「牛李黨爭」。
牛李黨爭是唐朝末年高官爭權的現象,文宗曾有「去河北賊易,去朝廷朋黨難」的感慨,牛李黨爭使本來腐朽衰落的唐王朝走向滅亡。

開端
根據《舊唐書》、《資治通鑒》的說法,牛李黨爭的開始是由進士考試而起。唐憲宗在位時期,元和三年(808)長安舉行考試選拔人才,舉人牛僧孺、李宗閔、皇甫湜等在考卷裡批評了朝政。考官認為兩個人符合選擇的條件,便把他們推薦給唐憲宗。這件事傳到宰相李吉甫(李德裕的父親)的耳里。李吉甫見牛僧孺、李宗閔批評朝政,揭露了他的短處,對他十分不利。於是李吉甫向唐憲宗哭訴,要求嚴懲這些舉子。後來就把牛僧孺和李宗閔也沒有受到提拔。誰知這件事卻引致朝野嘩然,爭為牛僧孺等人鳴冤叫屈,譴責李吉甫疾賢妒能。迫於壓力,唐憲宗只好於同年將李吉甫貶為淮南節度使,另任命宰相。這樣朝臣之中分成了兩個對立派。但此時李德裕、牛僧孺尚未進入朝廷供職,所以派系鬥爭色彩尚不濃厚。   但是,情況有可能並不是這樣。   牛僧孺和李宗閔的應試文章現在已佚,但是皇甫湜的文章被保留了下來,他的文章中主要抨擊了當時宦官干預朝政的情況。 所以,李吉甫作為當時的宰相並無合適的理由與牛李(宗閔)為難。

鬥爭
唐穆宗即位後,又舉行進士考試。由牛黨人物錢徽主持。結果又被告徇私舞弊。在時任翰林學士的李德裕的證實下,錢徽被降職,李宗閔也受到牽連,被貶謫到外地去了。李宗閔認為李德裕成心排擠他,於是便恨透了李德裕。牛僧孺當然很同情李宗閔。於是以後牛僧孺、李宗閔就跟一些科舉出身的官員結成一派,李德裕也跟士族出身的人結成一派,兩派明爭暗斗的很厲害。到了唐文宗即位以後,李宗閔走上了宦官的門路,當上了宰相。李宗閔向文宗推薦牛僧孺,也把他提拔成宰相。這樣,兩人一掌權,就極力打擊李德裕,把李德裕調出京城,貶謫他為西川(今四川成都)節度使。那時侯,西川附近一個吐蕃將領投降,李德裕趁機收復了一個重鎮維州(今四川甘孜州東部)。李德裕大喜,立刻上書朝廷,以為自己立下大功,立刻飛黃騰達。但是宰相牛僧孺卻對唐文宗說:「李德裕收復了一個維州,算不了什麼;跟吐蕃搞壞關係,那才不上算呢!」牛僧孺還要唐文宗下詔叫李德裕將維州還給吐蕃,李德裕氣得要命。後來到了唐武宗即位,牛黨失勢,李德裕當上了宰相。他極力排斥牛僧孺、李宗閔,把牛黨的人都貶謫到南方去了。846年,唐宣宗即位後,對武宗時期的舊臣一概排斥,撤了李德裕的宰相職務,把李黨的人全部貶謫到朱崖州(今海南)去了。至此,鬧了40年的牛李黨爭終於收場了,但是混亂的唐王朝已經亂得不可收拾了。

領袖
顧名思義,人們通常認為「牛李黨爭」中的領袖分別為牛僧孺(「牛黨」)和李德裕(「李黨」)。

然而關於牛僧孺進行黨派鬥爭的事跡在史書上出現得很少,這使得有人懷疑他的黨派領袖地位,認為他只是李宗閔拉攏過來打擊李德裕的工具。這種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因為早在穆宗時期,時任宰相的李逢吉就舉薦過牛僧孺,被認為是利用牛廉潔正直的名聲為自己的政治勢力增加砝碼。後來,牛僧孺不甘同流合污,辭去了宰相的職位。文宗太和四年,入相不久的李宗閔再度舉薦牛僧孺時,當然也有可能出於和李逢吉同樣的考慮。根據這種觀點,李宗閔應被視為「牛黨」的領袖,而牛僧孺最多隻能算名義上的。

另外一種觀點希望擴大兩個黨派的領袖人選,即將牛僧孺和李宗閔看作是李逢吉的政治繼承者,而將李德裕視為裴度的政治繼承者。在憲宗時期,兩位政壇重量級人物李逢吉和裴度就進行過針鋒相對的鬥爭,最終裴度被驅逐出京師。如果認可這種觀點,牛李黨爭的展開時期就要提前到李逢吉和裴度的交鋒。在費正清、崔瑞德主編的《劍橋中國隋唐史》中,牛僧孺、李宗閔和李逢吉被當作牛黨的領袖;相應地,李黨的領袖是李德裕、裴度和李紳。

重要事件
穆宗長慶元年(821),錢徽貢舉事件。李宗閔時任中書舍人。李德裕時任翰林學士。
穆宗長慶三年(823),牛僧孺入相。李德裕出為浙西觀察使。
敬宗寶曆元年(825),牛僧孺多次辭相,出為武昌節度使。
文宗太和三年(829),李德裕改任兵部侍郎。宰相裴度推薦李德裕擔任宰相,未成功。李宗閔通過宦官的關係當上宰相,將剛剛入朝的李德裕調出,任義成節度使。
文宗太和四年(830),李宗閔引薦牛僧孺入相。曾經推薦過李德裕的裴度辭相,出為山南東道節度使。
文宗太和五年(831),吐蕃維州守將悉怛謀請降。西川節度使李德裕派兵入據其城。牛僧孺令縛還悉怛謀及從者,盡為吐蕃所戮。
文宗太和六年(832),李德裕入朝任兵部尚書。京兆尹杜悰向李宗閔提出建議,通過推薦李德裕任御史大夫的方法,與李德裕修好。得到李宗閔的同意後,杜悰造訪李德裕,提出這一方案。李德裕非常高興。但李宗閔在與楊虞卿商議後,終止了上述方案,錯過了這個很可能是雙方和解的最好的機會。
文宗太和七年(833),李德裕升任宰相,將楊虞卿、張仲方、張元夫、蕭浣等牛黨人物降職,出為地方官。不久,李宗閔出為山南西節度使。
文宗太和八年(834),當權的李訓、鄭注為了排擠李德裕,再次引薦李宗閔入相,之後,李德裕出為鎮海節度使。
文宗太和九年(835),李訓、鄭注指責時任京兆尹的楊虞卿傳播謠言,說鄭注為皇帝配藥時,採集民間兒童的心肝。皇帝大怒,將楊虞卿下獄。李宗閔為楊虞卿辯護,也遭到貶斥,出為明州刺史。
武宗會昌元年(841),皇帝召李德裕入朝為相,信任有加。之後數年間,李德裕對李宗閔、牛僧孺等一再貶黜。
武宗會昌六年(846),宣宗即位,出李德裕為荊南節度使。此後,宰相白敏中等人一再貶黜李德裕。李宗閔病故。
宣宗大中元年(847),牛僧孺病故。
宣宗大中三年(849),李德裕病故。
新舊黨爭


新舊黨爭是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變法,圍繞在新政的執行上,引發的一場黨爭。新黨支持新政,舊黨反對新政。新政雖切中時弊,然朝中守舊大臣極力反對,其中不乏有影響力的人物,如韓琦、司馬光、歐陽修、蘇軾等,王安石唯有引用呂惠卿、曾布、章惇及韓絳等新人。新舊黨爭前後凡五十餘年,對北宋的政治產生頗大影響。由於新、舊兩黨更迭執政,王安石曾兩度退職,新政時行時廢,臣民無所適從。

黨爭最初因為政見不同而起,後來演變成排除異己的奪權之爭,元祐元年(1086年)王安石與司馬光相繼病逝,黨爭仍無止息。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在宣仁太后主導下,致力於恢復祖宗舊制,前後歷時九年。支持變法者被稱之為「元豐黨人」,反對變法者被稱之為「元祐黨人」。黨爭陷入泥沼,終使朝綱不振,政風日壞。到了宋徽宗時期,蔡京當政,與宦官童貫等勾結;結果朝廷忠良盡去,國事不堪聞問,加速了北宋的覆亡。
東林黨爭


東林黨爭是指明末東林黨與閹黨之間的鬥爭。東林黨是明末以江南士人為主的政治集團。

明熹宗時,政治極度腐敗,太監魏忠賢獨攬大權,自稱"九千歲";實行血腥鎮壓,他控制衛廠特務機構,爪牙遍及各地,隨意殺人,施行刑罰。他又拆毀全國書院,許多東林人物被迫害致死,朝野忠良盡去,還殃及邊防將帥,如熊廷弼、袁崇煥等。明思宗繼位後,對東林黨的迫害才告停止,但他又說:「朕御極之初,撤還內鎮,舉天下大事悉以委大小臣工,比者多營私圖,罔恤民艱,廉謹者又迂疏無通。」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吏部郎中顧憲成因為得罪了皇帝而被革職,他與高攀龍、錢一本等在家鄉無鍚東林書院講課,「講習之餘,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常常和東林書院中人談論朝政得失,他們漸漸形成了一個在野集團,稱為"東林黨";他們主張開放言路、實行改良時政等意見,得到廣泛支持,同時遭到宦官的激烈反對。

東林黨與閹黨之爭,一直延續到南明時期。

TOP

真的覺得黨爭很恐怖,

不管站哪一邊都會很危險,

所以都不參加最好。
『動漫熱點』

『動漫畫家資料館』

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6-3 22:32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32348 秒, 數據庫查詢 6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