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中國歷史] 琴曲 廣陵散 介紹

琴曲 廣陵散 介紹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琰容 您是第937個瀏覽者
廣陵散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

它是我國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它至少在漢代已經出現。其

內容向來說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將它與《聶政刺韓

王》琴曲聯繫起來。《聶政刺韓王》主要是描寫戰國時代

鑄劍工匠之子聶政為報殺父之仇,刺死韓王,然後自殺的

悲壯故事。關於此,蔡邕《琴操》記述得較為詳細。

解讀

  關於古典十大名曲的格律詩解讀

  今存《廣陵散》曲譜,最早見於明代朱權編印的《神

奇秘譜》(1425年),譜中有關於「刺韓」、「衝冠」、「發

怒」、「報劍」等內容的分段小標題,所以古來琴曲家即

把《廣陵散》與《聶政刺韓王》看作是異名同曲。

  據趙西堯等著《三國文化概覽》的描述,《廣陵散》

樂譜全曲共有四十五個樂段,分開指、小序、大序、正

聲、亂聲、後序六個部分。正聲以前主要是表現對聶政不

幸命運的同情;正聲之後則表現對聶政壯烈事跡的歌頌與

讚揚。正聲是樂曲的主體部分,著重表現了聶政從怨恨到

憤慨的感情發展過程,深刻地刻劃了他不畏強暴、寧死不

屈的復仇意志。全曲始終貫穿著兩個主題音調的交織、起

伏和發展、變化。一個是見於「正聲」第二段的正聲主

調, 另一個是先出現在大序尾聲的亂聲主調。 正聲主調

多在樂段開始處,突出了它的主導體用。亂聲主調則多用

於樂段的結束,它使各種變化了的曲調歸結到一個共同的

音調之中,具有標誌段落,統一全曲的作用。

  《廣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國現存古琴曲

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鬥氣氛的樂曲,直接表達了被壓

迫者反抗暴君的鬥爭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藝術性。

或許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廣陵散》的這種反抗精神與戰鬥

意志,才如此酷愛《廣陵散》並對之產生如此深厚的感

情。

  《廣陵散》在清代曾絕響一時,建國後我國著名古琴

家管平湖先生根據《神奇秘譜》所載曲調進行了整理、打

譜,使這首奇妙絕倫的古琴曲音樂又回到了人間。


  近代琴學家楊時百,在其所編《琴學叢書》的《琴

鏡》中就認為此曲源於河間雜曲《聶政剌韓王曲》。

  「廣陵」是揚州的古稱,「散」是操、引樂曲的意

思,《廣陵散》的標題說明這是一首流行於古代廣陵地區

的琴曲。這是我國古代的一首大型器樂作品,它萌芽於

秦、漢時期,其名稱記載最早見於魏應璩《與劉孔才

書》:「聽廣陵之清散」。到魏、晉時期它已逐漸成形定

稿。隨後曾一度流失,後人在明代宮廷的《神奇秘譜》中

發現它,再重新整理,才有了我們現在聽到的《廣陵

散》。琴曲的內容據說是講述戰國時期聶政為父報仇,刺

殺韓王的故事。

  嵇康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大師,他寫的《聲無哀樂

論》、《難自然好學論》、《太師箴》、《明膽論》、

《釋私論》、《養生論》千秋相傳,並且他彈得一手好

琴,尤其善於演奏《廣陵散》,倍受人們關注。當時與他

齊名的還有比他大十三歲的阮籍,音樂史上常有「嵇琴阮

嘯」的說法,但在思想和人格上,嵇康要比阮籍更高出一

籌。

  嵇康對那些傳世久遠、名目堂皇的教條禮法不以為

然,更深惡痛絕那些烏煙瘴氣、爾諛我詐的官場仕途。他

寧願在洛陽城外做一個默默無聞而自由自在的打鐵匠,也

不願與豎子們同流合污。他如癡如醉地追求著他心中崇高

的人生境界:擺脫約束,釋放人性,回歸自然,享受悠

閒。熊旺的爐火和剛勁的錘擊,正是這種境界絕妙的闡

釋。所以,當他的朋友山濤向朝廷推薦他做官時,他毅然

決然地與山濤絕交,並寫了文化史上著名的《與山巨源絕

交書》,以明心志。

  不幸的是,嵇康那卓越的才華和逍遙的處世風格,最

終為他招來了禍端。他提出的「非湯武而薄周孔」、「越

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主張,深深刺痛了統治階級的要

害:嵇康如此藐視聖人經典、痛恨官場仕途,長久下去,

豈不危害我太平江山的統治,此人非殺無以正民風、清王

道,這裡不是現成有個呂安的案子嗎?將他牽連進去,既

可殺之,又不會施人以柄,豈不妙哉。於是,在一些仇視

嵇康的小人的誹謗和唆使下,公元262年,統治者司馬昭下

令將嵇康處以死刑。

  在刑場上,有三千太學生向朝廷請願,請求赦免嵇

康,並要拜嵇康為師,這正是向社會昭示了嵇康的學術地

位和人格魅力,但這種「無理要求」當然不會被當權者接

納。而此刻嵇康所想的,不是他那神采飛揚的生命即將終

止,卻是一首美妙絕倫的音樂後繼無人。他要過一架琴,

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對成千上萬前來為他送行的人們,彈

奏了最後的《廣陵散》,錚錚的琴聲,神秘的曲調,鋪天

蓋地,飄進了每個人的心裡。彈畢之後,嵇康從容地引首

就戳,時年僅三十九歲。

絕響

  嵇康除在文學,思想上取得重要成就外,還在音樂方

面為後人留下了寶貴財富。

  嵇康從小喜歡音樂,並對音樂有特殊的感受能力,有

極高的天賦。《晉書·嵇康傳》雲,嵇康「學不師受,博覽

無不該通」,這與其思想上的狂放不羈、不受禮法約束有

很大關係。

  嵇康可謂魏晉奇才,精於笛,妙於琴,還善於音律。

尤其是他對琴及琴曲的嗜好,為後人留下了種種迷人的傳

說。據《太平廣記》三百十七引《靈鬼志》說:"嵇康燈下

彈琴,忽有一人長丈餘,著黑衣革帶,熟視之。乃吹火滅

之,曰:「恥與魑魅爭光。」嘗行,去路數十里,有亭名

月華。投此亭,由來殺人。中散(嵇康字)心中蕭散,了無懼

意。至一更,操琴先作諸弄,雅聲逸奏,空中稱善。中散

撫琴而呼之:"君是何人?」答雲;「身是故人,幽沒於此,

聞君彈琴,音曲清和,昔所好,故來聽耳。身不幸非理就

終,形體殘毀,不宜接見君子。然愛君之琴, 要當相見,

君勿怪惡之。君可更作數曲。」中散復為撫琴擊節日:

「夜已久,何不來也?形骸之間,復何足計?」乃手擊其頭

曰:「聞之奏琴,不覺心開神悟,況若暫生。」邀與共論

音聲之趣,辭甚清辨,謂中散曰:「君試以琴見與。」 乃

彈《廣陵散》,便從受之,果悉得。中散先所受引,殊不

及。與中散誓:不得教人。天明語中散:「相遇雖一遇於

今夕,可以遠同千載。於此長絕,不能悵然。」

  嵇康有一張非常名貴的琴,為了這張琴,他賣去了東

陽舊業,還向尚書令討了一塊河輪佩玉,截成薄片鑲嵌在

琴面上作琴徽。琴囊則是用玉簾巾單、縮絲製成,此琴可

謂價值連城。有一次,其友山濤乘醉想剖琴,嵇康以生命

相威脅,才使此琴免遭大禍。

  嵇康創作的《長清》、《短清》、《長側》、《短

側》四首琴曲,被稱為「嵇氏四弄」,與蔡邕創作的「蔡

氏五弄」合稱「九弄」,是我國古代一組著名琴曲。隋煬

帝曾把彈奏《九弄》作為取士的條件之一,足見其影響之

大、成就之高。

  面對司馬氏的黑暗統治,嵇康是憤然不平。為表示反

抗,他經常逃入山林,與竹林七賢相與邀游。袁顏伯《竹

林七賢傳》云:「嵇叔夜嘗採藥山澤,遇之於山,冬以被

發自覆,夏則編草為裳,彈一絃琴,而五聲和。」正因嵇

康這種憤世嫉俗的表現,使他在音樂創作與演奏上才取得

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嵇康所彈奏的《廣陵散》是這一古代名曲經嵇康加工

而成的一首曲子,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正像一首民歌一

樣,凝聚著歷代傳頌者的心血。據《世說新語·雅量》

載:"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

陵》。 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

陵散》於今絕矣!」 正因為嵇康臨刑索彈《廣陵散》,才

使這首古典琴曲名聲大振,一定程度上,《廣陵散》是因

嵇康而「名」起來的。但所謂「於今絕矣」則非指曲子本

身而言,它主要反映了嵇康臨刑時的憤激之語。由於具有

「譜簡腔繁」特點的記譜法,嵇康所奏《廣陵散》在節奏

上的處理無法標於譜面流傳後世。事實上,琴曲《廣陵

散》經《神奇秘譜》保存,一直流傳到今天。

  正因為嵇康有著很深的音樂功底,所以,他臨刑前,

有三千太學生共同向司馬氏要求「請以為師」,但未被允

許,使「海內之士,莫不痛之」(《晉書》本傳)。因此,嵇

康的名字始終與《廣陵散》聯繫在一起。

文獻

  嵇康除以彈奏《廣陵散》聞名外,在音樂理論上也有

獨到貢獻,這就是其《琴賦》與《聲無哀樂論》。 《琴

賦》主要表現了嵇康對琴和音樂的理解,同時也反映了嵇

康與儒家傳統思想相左的看法。 《聲無哀樂論》是作者對

儒家「音樂治世」思想直接而集中的批判。其中閃爍著嵇

康對音樂的真知灼見。

  據《琴操》記載:戰國聶政的父親,為韓王鑄劍,因

延誤日期,而慘遭殺害。聶政立志為父親報仇,入山學琴

十年,身成絕技,名揚韓國。韓王召他進宮演奏,聶政終

於實現了刺殺韓王的報仇夙願,自己毀容而死。後人根據

這個故事,譜成琴曲,慷慨激昂,氣勢宏偉,為古琴著名

大曲之一。漢魏時期嵇康因反對司馬氏專政而遭殺害,臨

刑前曾從容彈奏此曲,現有琴譜最早見於《神奇秘譜》。

  現在的普遍說法是這樣的。《廣陵散》全曲共有45個

樂段,描寫的是勇士聶政刺殺韓王的故事。當年聶政的父

親給韓王鑄劍,違了期限,為韓王所殺。聶政聽說韓王喜

歡聽琴,就想扮作琴師接近韓王。在山裡,他請了位老師

教他彈琴。為了通過關卡不讓人認出,他用漆塗臉頰,用

石頭砸掉牙齒;為了改變聲音,他吞火炭把嗓子弄啞,年

深月久他終於彈得一手好琴。一天,他在京城門樓下彈

琴,「觀者如堵,馬牛止聽」,韓國人都被他琴藝征服

了。韓王得知有這樣一位彈琴高手,就派人把他帶進宮裡

獻藝。進宮時,聶政把匕首藏在琴腹。他彈的琴曲博得韓

王和群臣的讚揚。就在這時,聶政突然拔出匕首,把韓王

刺死。然後他割下自己的眼皮、嘴唇、鼻子、耳朵,徹底

毀壞了面容,自刎而死。韓人將他暴屍於街頭,懸千金,

征聞這刺客的姓氏和籍貫。

  東漢蔡邕的《琴操》談到與該曲相關的歷史故事:聶

政是戰國時期韓國人,其父因為韓王鑄劍,違了期限,被

韓王所殺。聶政為父報仇行刺失敗,但他知道韓王好樂

後,遂毀容,入深山,苦學琴藝10餘年。身懷絕技返韓

時,已無人相識。於是,找機會進宮為韓王彈琴時,從琴

腹內抽出匕首刺死韓王,他自己當然也是壯烈身亡了。近

代琴家楊時百,其所編《琴學叢書》的《琴鏡》中就認為

此曲源於河間雜曲《聶政剌韓王曲》。

勾沉

  《七修類稿·續稿·卷五》

  廣陵散

  《晉書》載:嵇康嘗游會稽,宿華陽亭,引琴而彈。

忽客至,自稱古人,與談音律,辭致清辨,索琴而彈曰:

「此《廣陵散》也。」聲調絕倫,遂授於康,誓不傳人,

不言姓而去。及康將刑東市,顧日影曰:「昔袁孝尼嘗從

吾學《廣陵散》,吾每靳,而今絕矣。」海內至今,莫不

痛惜。又《琴書》曰:嵇康《廣陵散》本四十一拍,不傳

於世。惟便康之甥衰孝尼能琴,每從康學而不與,後康靜

夜鼓之,孝尼竊從外聽。至亂聲,小有間息。康疑有人,

推琴出戶,果見孝尼。止得三十三拍。後孝尼會止息之

意,續成八拍,共四十一拍。序引在而世亦罕聞焉。予少

曾學琴,亦聞其無傳也。嘉靖己巳,宿尚書顧東橋書室,

見有《神奇秘譜》三卷,乃明𧗠瞿仙所纂,首列《廣陵

散》,共該四十四拍。序其原出隋宮,傳唐、宋之御府

者,共有六段,段各有題並譜。余曲六十有一,若世所傳

《顏回雙清》之類絕少也。惜譜多難抄,今止錄其《廣

陵》一曲,詞名則具,而音譜亦略之也。曲名《廣陵散》

者,因時晉乘魏際,王陵、毋邱儉、文欽、諸葛誕,繼為

揚州都督,鹹有興復之謀,俱為司馬所殺。揚地名廣陵,

散言魏散亡自廣陵始也。止息名篇者,由音哀傷痛息,客

稱古人者,乃伶倫也。皆他書所考雲耳。

  《嵇中散孤館遇神》

  晉 葛洪

  「紀年曰:東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

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鰲背負之山也,浮游海內,

不紀經年。惟女媧斬鰲足而立四極,見仙山無著,乃移於

琅琊之濱。後河上公丈人者登山悟道,授徒升仙,仙道始

播焉。

  有嵇康者,師黃老,尚玄學,精於笛,妙於琴,善音

律,好仙神。是年嘗游天台,觀東海日出,賞仙山勝景,

訪太公故地,瞻仙祖遺蹤,見安期先生石屋尚在,河上公

坐痕猶存。至女巫之墓,墓與屋相連,人與鬼同居,乃歎

曰:「陰陽兩界,實一牆之隔耳」。遂夜宿仙台,見月光

瀉瀉,清風徐徐,碧波蕩蕩,仙島渺渺,天台巍巍,星漢

迢迢。贊曰:大美不言,真人間仙境也!忽聞谷中琴聲幽

幽,玄樂綿綿。尋聲覓去,至一茅舍。屏息靜聽,恐亂仙

音也。曲終,一清麗女子開門曰:「先生光臨寒舍,不勝

榮幸。請入內稍坐」。康喜遇知音,欣然入室。備茶對

坐,方知是谷中女巫。雖人鬼殊途,竟一見如故,徹夜長

談。或論天地自然生死輪迴之法,或證詩詞音律琴棋書畫

之妙。談至興濃,康曰「敢問神女所彈何曲?」神巫曰:

「情之所至,信手而彈耳,無名之曲」。康請教再三,始

授之,今《孤館遇神》是也。神巫曰:「見先生愛琴,吾

另有《廣陵散》相贈。此乃天籟之音,曲中丈夫也,不可

輕傳」。康問「何人所為?」對曰:「廣陵子是也。昔與

聶政山中習琴,形同骨肉也」。康恍然大悟,恭請神女賜

之,習至天明方散。

  康畢生獨愛此二曲,必擇雅靜高崗之地,風清月朗之

時,深衣鶴氅,盥手焚香,方才彈之。雖有達官貴人求

教,概不相傳。及康將刑東市,三千太學生「請以為

師」,終不得許。康刑前索琴而扶。玄起處風停雲滯,人

鬼俱寂,唯工尺跳躍於琴盤,思緒滑動於指尖,情感流淌

於五玄,天籟迴盪於蒼天,仙樂裊裊如行雲流水,琴聲錚

錚有鐵戈之聲,驚天地,泣鬼神,聽者無不動容。曲畢慨

然長歎:「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

於今絕矣!」,竟慷慨赴死。海內之士,莫不痛之。」

  開指一段,小序三段,俱名止息。

  大序五段(井裡、申誠、順物、因時、干時)。

  正聲十八段(取韓、呼幽、亡身、作氣、含志、沉

思、返魂、徇物、衝冠、長虹、寒風、發怒、烈婦、收

人、揚名、含光、沉名、投劍)。

  亂聲十段(峻跡、守質、歸政、仇畢、終思、同志、

用事、辭卿、氣銜、微行)。

  後序八段(會止息意、意絕、悲志、歎息、長吁、傷

感、恨憤、亡計)。

[編輯本段]刺客的高義,名士的絕響--《廣陵散》

  嵇康《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是一首曲調較

為激昂的古琴曲。根據劉東昇的《中國音樂史略》,《廣

陵散》大約產生於東漢後期。據說,《廣陵散》這一曠世

名曲,因聶政刺韓相而緣起,因嵇康受大辟刑而絕世。因

而古曲《廣陵散》的背後,實際上包含了聶政和嵇康的兩

個典故。

  《廣陵散》的各曲段分別為井裡(聶政故鄉)、取

韓、亡身、含志、烈婦、沉名、投劍、峻跡、微行,與聶

政刺殺韓相的整個過程大致相切合。

  《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列傳第二十六》中記載,聶政是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著名的勇士。當時韓國大臣嚴遂(字仲

子)與韓相韓傀(字俠累)產生了仇隙。嚴仲子花重金試

圖收買聶政去刺殺俠累。聶政原本為一市井「屠狗輩」,

因要贍養老母,故拒絕了嚴仲子的厚禮。後來聶政的母親

離世,聶政在安葬母親之後,對嚴仲子說自己本來是市井

之徒,而嚴仲子作為「諸侯之卿相」,不遠千里,驅車前

來以重金邀請。此番禮遇,聶政自然要回報,因此他「將

為知己者用」,誓死報答嚴仲子。嚴仲子說自己的仇人是

韓相俠累。他一直想請刺客去刺殺俠累。但俠累是韓國國

君的叔父,宗族盛多,周圍防衛森嚴,恐不易得手。聶政

隨即答應了嚴仲子的請求。

  聶政仗劍只身前往韓國邑都。到了邑都後韓相俠累正

在府中。俠累雖然有大量侍衛層層保護,但聶政還是如探

囊取物般刺殺了俠累。《史記》中只用了簡略的語言描述

了驚心動魄的刺殺場面,「聶政直入,上階刺殺俠累,左

右大亂」。聶政大呼不止,又連殺數十人。聶政最後把劍

指向了自己,割面,剜眼,剖腹。聶政這樣做的目的是為

了避免有人認出自己而連累嚴仲子。後聶政被暴屍於市,

可無人認得他。韓國國君以百金懸賞提供線索的人。

  後來聶政的姐姐聶榮聽說有刺客刺殺了韓相而被暴屍

街頭,就懷疑是自己的弟弟聶政所為,於是聶榮立即動身

到韓國去探詢究竟。聶榮到達聶政的暴屍之處後,認出了

自己的弟弟,大哭。聶榮對圍觀者說:「這是我的弟弟聶

政,他受了嚴仲子重托來刺殺俠累。為了避免株連我,竟

然自破面相。我不能連累聶政的聲名啊。」然後聶榮哀慟

而死。根據索隱對《史記》的註解,聶榮顯然誤會了聶政

的意圖。聶政這麼做的目的是保護嚴仲子,而聶榮以為是

為了避免連累自己。但聶榮這麼做的主要目的是「以列其

名」,以避免聶政成為無名刺客。

  聶政刺殺俠累應該是當時非常有影響的政治事件。

晉、楚、齊、衛等國的人聽說此事後,讚賞聶政「士為知

己者死」的無畏氣概,又讚揚聶榮是烈女,一個弱女子,

不惜「絕險千里」,從而使聶政得以名揚天下。同時又稱

讚嚴仲子「知人能得士」。偏偏無人對俠累的死表示惋惜

和同情。

  買兇殺人的嚴仲子,是整個事件的幕後主謀。無論是

《史記》還是《戰國策》都很中立的提到嚴仲子與俠累之

間的矛盾衝突。例如《史記·卷八十六》裡這樣說,「濮陽

嚴仲子事韓哀侯,與韓相俠累有卻」。《戰國策·韓策二》

提到,「韓傀相韓,嚴遂重於君,二人相害也。嚴遂政議

直指,舉韓傀之過。韓傀以之叱之於朝。嚴遂拔劍趨之,

以救解。於是嚴遂懼誅,亡去游,求人可以報韓傀者。」

可見當時兩人已經水火不能相容。但孰是孰非,誰也不

知。

  以現代人的標準來看,刺殺一國政要是非常嚴重的罪

行,聶政也許是最凶殘的恐怖主義分子之一。根據《戰國

策·韓策二》的記載,聶政當時還刺傷了正在俠累府中的韓

國國君韓哀候。《史記·表》中提到這一事件時,僅一句,

「賊殺韓相俠累」。不提聶政的名字,而簡略為「賊」,

明顯帶有貶抑刺客行為的意思。然而太史公在刺客列傳裡

則對聶政的事跡基本上採取了一種正面的肯定態度。另

外,《戰國策·唐睢不辱使命》中提到,唐睢稱讚聶政是

「士之怒」,氣概絲毫不弱於秦王的「天子之怒」。唐睢

還說:「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當時天現晴空彩

虹的景象,弦外之音即是,聶政刺韓相是順應天命。可

見,聶政的行為在當時被看作是英雄義士的行徑。

  《廣陵散》琴曲最早出現的年代大約為東漢後期。在

東漢蔡邕的《琴操》裡,這次刺殺變成了一則民間故事。

在這則故事裡,聶政殺的不是韓相,而是韓王。聶政也不

是為嚴仲子而行刺,而是為父報仇。原來聶政的父親為韓

王鑄劍,由於不能及時交付而被殺。於是聶政成了遺腹

子。長大後聶政在山中遇到了仙人,學會了鼓琴的絕藝。

聶政還掌握了異容術,變得無人認識自己。一天聶政在鬧

市鼓琴,「觀者成行,馬牛止聽」。韓王聽說後立即召見

了聶政,命聶政當眾鼓琴。這時聶政取出琴中藏匿的劍,

一舉刺殺了韓王,為父親報了仇。後來伏在聶政屍體上慟

哭不止的不是聶榮,而是聶政的母親。這個故事被蔡邕取

名為「聶政刺韓王」。

  這個「聶政刺韓王」的故事反而成了《廣陵散》的曲

情。雖然故事情節與史書的記載有太多出入,但《廣陵

散》一曲主要表現的內容,如取韓、亡身、含志、烈婦、

沉名、投劍等,並未因故事的走樣而減色。

  聶政所在的時代大約過了六百多年,西晉一位才智超

絕、曠邁不群的人物,使《廣陵散》成為千古絕響。這個

人就是「竹林七賢」中最有影響力的名士——嵇康。

  嵇康是魏晉時期傑出的思想家、詩人和音樂家。當時

司馬氏與曹魏爭權,「性烈而才俊」的嵇康,站在曹魏一

邊,對司馬氏始終抱著不合作的態度。嵇康對司馬氏集團

的牴觸最終招來了殺身之禍,公元前262年,嵇康以「亂

政」之罪被斬首。

  嵇康曾被鍾會指責為「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

他的獨立不羈,讓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世說新語·雅量

第六》中記載,「嵇中散(嵇康)臨刑東市,神氣不變,

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

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太學生三千人

上書,請以為師,不許。文王亦尋悔焉。」即便有三千太

學生上書「請以為師」,司馬昭也不允。為了剷除異己,

司馬氏早已族滅了曹爽、何晏等八家名門望族,如何會對

嵇康這個名士下不了手呢?

  《廣陵散》雖「聲調絕倫」,但歷來有人批評《廣陵

散》「最不和平」,「憤怒躁急」,有所謂「臣凌君之

象」。想必嵇康當時在刑場上以此曲來抒臆積鬱於胸中的

不平。曾著有《聲無哀樂論》的嵇康,一向主張音聲來源

於自然的本質,而與喜怒哀樂等主觀情感無關。嵇康臨刑

時,神氣不變。但曲為心聲。不知嵇康面對大辟之刑時如

何在 「怫郁慷慨」處,表現出「雷霆風雨」和「戈矛縱

橫」的氣勢,從而以此曲作為對強權的最後反抗?

  千年後重聽此曲,不能不念及聶政,不能不遙想嵇

康。[1]

參考資料:

1中國古曲網

擴展閱讀:

1.《太平廣記》三百十七引《靈鬼志》

2.上海古籍出版社《七修類稿》

3.上海書店《七修類稿》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6-2 07:11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29050 秒, 數據庫查詢 6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