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隱匿在人性深處的惡之焰──共犯者
觀察一個人的生活是很有趣的,不管是行為背後的意義或心境,不同的人根據生活經驗及所處的環境,均會產生不同的變化。看似平淡無奇的生活瑣事,仔細探究以後,往往容易發現獨特的奇妙之處。松本清張透過敏銳的觀察力,將這樣的題材呈現在自己的作品裡,反映出人性細微的轉折。
松本清張出身貧寒,前半生都為生活所苦,一直到四十歲以後才發表了第一篇作品〈西鄉紙幣〉,自此之後逐漸開啟了寫作之路。他的作品多取材自人生經驗,將從事寫作之前的社會經歷,成為作品中豐沛的養分,故事裡的主角往往是隨處可見的人物,市井小民或低下階層是故事裡的常客。
不論是直搗社會問題、布局細緻的長篇,或是文句巧妙精練的警世短篇,松本清張的作品都富含獨特的魅力。他的長篇作品穩健而踏實,藉著故事的推展,線索一一浮現,真相也呼之欲出。讀者隨著故事中角色的遭遇,或緊張、或恐懼,由於筆調極為寫實,讓人彷彿身歷其境。
我第一次接觸的松本清張長篇作品,即是相當著名的《零的焦點》,故事中所透出的陰鬱氛圍與戰後導致的社會問題,令我印象深刻。直到多年後再讀,我仍會想起金澤那片蒼涼的海與兇手的無奈。其他像是《點與線》,藉著人心盲點所形成的障蔽執行謀殺,探討政府官員貪污為相關人士所帶來的影響;《砂之器》中一步一步揭開真相,呈現無奈的宿命氛圍;《黑革記事本》中諷刺貪慾的難以滿足,也展現了女人的獨立與堅強。都是極為優秀的長篇作品。
不同於長篇作品的鋪陳方式,松本清張的短篇則顯得變化萬千,令人驚奇。
〈買地方報紙的女人〉(收錄於《埋伏》、《松本清張短篇傑作選(上)》)中,一名女子以閱讀連載小說為由,定期訂閱地方報紙,卻在小說正達高潮時取消訂閱,背後的動機頗耐人尋味;〈潛在光景〉(收錄於《影之車》)中的外遇男子,則是受到童年的經驗所擺佈,做出違反常理的行為。
其他還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短篇,像是描寫惡女反駁自己無罪的〈疑惑〉(收錄於《疑惑》);丈夫懷疑妻子外遇而製造證據的〈證據〉(收錄於《黑地之繪》、《影之車》)等等,都在在顯現出松本清張創作時的細膩刻劃與強烈故事性。
整體而言,他的作品不以包裝華麗的詭計做為焦點,而是著重在人心細微的情緒流轉,從人與人的互動之間,導引出背後隱藏的真相。雖說沒有駭人聽聞的凶案,但每當讀到故事最後一句,卻會讓人被平淡中所閃現的罪惡光芒,嚇出一身冷汗。微不足道的惡意,導致的後果往往比想像中還要殘酷。
《共犯者》選錄八個短篇,每篇各不相關,卻能從中窺見相似的人性。「共犯者」指的是共同犯下罪行的人,這不只是書名與其中一篇短篇的篇名,也是貫串整本書的概念。
一般而言,共犯愈少,犯罪的失誤率也就愈低。人在犯罪的當下,容易因為恐懼或不安,不自覺地找尋倚靠的目標,這時候會與夥伴形成強烈的依賴。犯罪過後,信任基礎卻會因為共同維繫的因素消失,關係也隨之崩解。夥伴掌握了自身所犯下的罪行,也影響彼此的安危,只要其中一方有意背叛,就會走向悲劇。
然而,產生影響的不只是「共犯者」,還有各式各樣撩撥情緒的因素。有時候可能只是一句話、一個動作或是發生一個事件,就促使當事人做出意料之外的舉動。人的思緒細密而幽微,變幻莫測的程度難以估量,這是人性本身的猜疑與不安所導致的行為,反之也會因為行為的不可預測性,而造就憂慮與猜忌感。即使不曾有過共識,對方也一無所知,反而會因為這些似有若無的舉動,使之成為心理上的共謀。
〈共犯者〉中,內崛彥介害怕過去的犯罪夥伴根據舊事來要脅自己,因而僱人去調查。他所執著的真相,卻是由於自己的恐懼而構築出來的假象。〈恐嚇者〉中,竹村多惠子誤解尾村凌太的來意,反而被凌太威脅,加治宇一則是因為發現凌太不平常的舉動,萌生了惡念。三個人的行動一環扣著一環,他們都貪求著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導致出人意表的結局。
人與人的關係繫於微妙的平衡狀態,稍有輕微動盪就會導致傾斜。輕則與對方疏遠,重則因為關係的崩解,指向無法預測的結果。只是不管是誰,都會輕易地將自己的想法與主張加諸在別人身上。這種主觀的意識會使彼此的矛盾逐步擴大,成為一道難以跨越的阻礙。當猜測無法得到證實,擔憂的事情便會成為不定時炸彈,隨時引爆。爆發的要素往往不在別人身上,而是在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