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總版規版主申請2024年論壇贊助計劃
發新話題
打印

[其他知識] 預防骨質疏鬆 要吃鈣片?

預防骨質疏鬆 要吃鈣片?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z_zh 您是第2249個瀏覽者
是否每天都要服食鈣片呢?先說缺乏鈣質有甚麽症狀,指甲變得脆弱,容易斷,另外牙齒咬硬的食物時也容易崩,其實二十五歲之後,鈣質流失速度會加快,如果血液裡的鈣質水平下降,骨骼中的鈣質會釋放出來,導致骨質的鈣質減少,出現骨質疏鬆的情況,嚴重的話甚至會骨折。

其實飲食上如果攝取足夠奶類食物,大概每天一至兩杯奶類食物,例如乳酪、奶類、芝士等,再加上其他鈣質豐富的食物,例如深綠色的蔬菜,好像菜心、芥蘭等等,豆腐也含有高鈣質,已經可以避免有骨質疏鬆的危機,但對骨質疏鬆的高危人士,如長者、體重較輕的人士和少接觸陽光的人,我們可能建議他們服食鈣片,以免鈣質攝取不足。

同陽光玩遊戲就不用吃鈣片嗎~

[ 本帖最後由 z_zh 於 2015-1-5 09:40 編輯 ]

TOP

奶類 吃得多 骨質疏鬆 越容易中
西方國家 攝取奶類比中國人高 同時患骨質疏鬆比率 也是可怕的高

攝取過多肉類亦是引致骨質疏鬆原因之一
攝取過多肉類 >>體質偏酸>>鈣質流失....

[ 本帖最後由 waiwai145 於 2015-1-5 10:05 編輯 ]
我是胃仔 ^3^/ (經常撞樓的撞樓魔人)

TOP

酸性體質與疾病
——讓健康生活方式主宰我們的生活!
“酸鹼體質”導致“疾病”的學術之爭,曠日彌久,一度左右著人們的思維,讓關注健康的人們不由得隨之左右搖擺,不知道應該信賴那種學說,才能更好的規避風險、善待自己的身體,讓自己的活得更加健康和長壽。

其實,有關“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這一學術觀點早已被諸多醫學專家以及營養學專家以強有力的數據得以應證。瑞典化學家,營養學家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r Ragnar Berg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研究得出結論——人的身體的酸鹼比例直接影響到健康,尤其容易導致糖尿病。身體需要保持弱鹼性水平的PH7.35 - 7.45,才能夠對抗疾病和保持最佳的健康狀態。如果人體一旦成為酸性體質,那將是“百病之源”。但是,由於人們出於各自的不同目的,這樣的科學論證近來卻被妄加評說,備受攻擊。

美國“信心藥業”本著澄清謬誤,提高人類對科學常識的正確理解為理念,再次呼籲全社會意識到:“酸性”意味著“危險”、“鹼性”意味著“健康”,還大家一個正確的科普認識!

沒錯!人體內的酸性和鹼性永遠處於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在自然健康的狀況下,我們的身體通常呈現弱鹼性,也就是說,血液酸鹼度(PH值)通常維持在 7.4左右。人體在不停地新陳代謝過程中會不斷地攝入和產生酸性或鹼性的物質。正常情況下,酸鹼物質在體內的濃度是不斷變化的,但是人體會對其進行及時的 自我調節,以保持血液的pH值恆定維持於7.35~7.45範圍內。但是,以上觀點的前提是當人處於自然健康的狀況,人的自我調節機能發揮正常功效。但是,一旦食入過量的酸性食物,久而久之,由量變轉化為質變,人體的酸性開始在不同的臟器器官中沉積,人的自我調節、平衡狀態也將失去應有的功效,最終導致“酸性體質”。

“酸性體質”會影響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器官功能,致使體內廢物堆積、機體負擔加重。輕微的酸性體質會使人易疲倦、乏力、頭疼、食慾降低、失眠、抵抗力下降。當酸性物質累積過多,我們的身體不堪重負,就會導致疾病產生,如便 秘、過度肥胖、消化不良、皮膚病、內分泌失調等,嚴重時,還可能患上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病變。總而言之,酸性體質讓人們未老先衰,皮膚鬆弛,皺紋增加,記憶力 減退,還會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



以下我們通過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四大最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來闡述酸性體質與疾病的關係:


【酸性體質與糖尿病】


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發佈權威通報:全球糖尿病患者約3.5億,位列疾病第三位。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臨床綜合病症。因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以及靶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

細胞喜歡弱鹼性的體液,即喜歡弱鹼性體質。如果是酸性體質,細胞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毛病,導致器官不能正常工作,這才 是生病的主要原因。因此,現代細胞學認為,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譬如胰島細胞在酸性體液中,不能正常分泌胰島素,就形成了糖尿病。因為在酸性體液中,蛋白質的帶電狀態發生了變化而改變了它的代謝行為,胰島素也是蛋白質,酸性體液對它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所以,酸性的生活環境,使胰島細胞遭到損壞,是糖尿病的發病原因。那麼體質為什麼會變酸?沒變鹼?

造成酸性體質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人體過多的攝入酸性食品,如肉類、家禽類、魚類、乳製品蛋類、穀類等,它們被消化分解後,在體內留下氯、硫、磷等酸性元素。 而蔬菜、水果屬鹼性食物,它們被消化分解後,在體內留下鈉、鉀、鈣、鎂、鐵等鹼性的礦物質。不過,很多蔬菜採取大棚種植,縮短了生長時間,使之不能充分吸 取土壤中的養分和進行光合作用。這樣,其礦物質及其他營養成分的含量大打折扣。再者,農藥、化肥、生長素、保鮮劑等,也破壞了它們的營養結構,使之不能起 到足夠的中和酸性物質的作用。

糖尿病不是胰臟與胰島細胞本身有問題,而是血液和體液變酸了。胰臟裡的PH值的平衡改變了,變酸了的體液影響到了胰臟細胞的正常功能,影響到胰島素 的正常效率。隨後,日本科學家也隨之用科學研究證明:PH值每偏酸0.1個單位,人的胰島素活力降低30%!

所以在酸性體質中,胰島素分泌不足和胰島素抵抗的發生都是必然的,病變就這樣產生了。



【酸性體質與癌症】


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發佈權威通報:癌症仍舊是全球一個主要死亡原因,位列疾病第二位。在2009年造成780萬人死亡(約占所有死亡人數的13.5%)。而世界衛生組織預計:全世界癌症死亡人數計將繼續上升,到2030年將超過1310萬。

談癌色變,美國醫學家通過科學驗證:人體每天大約產 生10000個左右的癌細胞,但由於人體正常的免疫功能能夠及時地將癌細胞吞噬,所以一般人不易得癌症。而當人體體液PH值為6.85-6.95時,人體免疫細胞的活性降低,而癌細胞的活性卻大大加強,免疫細胞對癌細胞的識別和抵抗能力下降,此時癌細胞大量增加,當體內癌細胞數量達到10億個時,癌腫瘤就有一公分大小,那時人就會有感覺了,疲倦、食慾差、貧血、消瘦。另外癌細胞產生的毒素L50也是酸性的,它會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並使人產生劇烈的疼痛。

癌細胞轉移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癌細胞必須與血管壁連接的分子結合,而這種結合只有在酸性條件下才能進行。日本著名醫學博士 柳則文です 曾針對100位癌症患者做過一項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參加調查的100位癌症患者的血液全部呈酸性!

2007年4月份瑞典科學家一篇題為《丙烯酰胺:食品中的致癌物》論文驚動了全世界。瑞典科學家在文章中指出,澱粉類食品經過12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加工後,其中含有的丙烯酰胺會大大超出安全標準,長期食用者可導致癌症。而丙烯酰胺經過高溫,派生出氨甲基衍生物,呈強酸性。

這篇論文的發表,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因為按照瑞典科學家的理論,西方人所吃的日常食品如炸薯條、炸土豆片、蛋糕甚至是烤麵包片都成了致癌食品。如果這些食品統統不能食用的話,恐怕西方人只剩下喝粥的份兒了。而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像麥當勞一樣的快餐店,如果炸薯條被禁賣的話,恐怕會損失近一半的銷售額。文章發表後,美國的研究人員立即對瑞典科學家的結論進行重新論證,結果令美國人十分失望,他們重複出了瑞典科學家的結果。而與此同時,英國科學家 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曾有科學家給一組癌症患者做過試驗:給這些癌症患者停止進食一切肉食,以素食為主,並大量補充功能性鹼性食品——大麥若葉青汁,一段時間後,這些癌症患者體內的腫瘤都有不同程度的縮小。給這些癌症患者補充的食物中並沒有任何抗癌劑,可是為什麼腫瘤會縮小呢?—— 因為這些人的體液環境得到了改善,由高度酸性開始向鹼性的方向改變,一個重要的問題:癌細胞只有在酸性環境下才會繁殖活躍,鹼性環境並不適合它的生長。

由此可見,改善血液的酸鹼環境,對於預防癌症、改善並輔助治療癌症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酸性體質與心腦血管疾病】


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發佈權威通報:心血管病導致1750萬人死亡。每年有760萬人死於心臟病,570萬人死於腦卒中。預計到2020年,全球因心腦血管疾病(CVD)死亡人數將達2500萬人。它已經躍居第一位的死因。

心腦血管病是由於本身屬於酸性體質,平日生活中情緒的不穩定,飲食不當,導致內環境的紊亂,體內產生酸性的沉積,給體內代謝帶來不良影響,也就是說人體內代謝失調,酸鹼不平衡所引起的疾病。那麼,酸性體質與心腦血管疾病有什麼關係呢?一般來說,酸性體質的人比鹼性體質的人的細胞功能代謝比較差,同時他生命的 功能也減退,容易造成血液粘稠,特別是血流速度減慢,所以說酸性體質輕的時侯,多半是腰酸背疼,記憶力減退,失眠等。開始人們都忽視了長期的處於酸性狀態,特別容易造成很多的疾病,也就是我們所要說的與心腦血管病的關係,我們知 道我們所吃進去的食物和代謝的產物都是酸性的,所以,就造成機體酸化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

有學者分析,體液酸鹼水平的下降可能是通過引起血液的滲透壓改變,造成血液水分減少,使黏度上升。滲透壓的大水是由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顆粒數所決定的,與顆粒大水和化學性質無關,而體液酸鹼平衡水平的下降可能會造成體內礦物質的流失,但這一流失的變化也造成滲透壓的變化,為維持血液滲透壓血管內的水會進入組織液,使血液黏工上升。

血液黏度是反映血液流動性的重要指標,正常的血液黏度是保證血液循環,尤其是微循環正常運行的重要條件。血液在人體血管內流動,就像是河水,流速越快,沉澱越少;反之,流速越慢,沉澱越多。一旦血液黏度升高,血液流動減慢,大量脂質、脫落的內皮細胞、血小板、膽固醇,纖維蛋白等物質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鐘在壁上沉澱下來,久而久之,沉澱物越積越多,使血管狹窄,血液流動會進一步減慢,這樣機體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就會減少。同樣,細胞黏度升到 一定程度時,若再合併高血壓、動脈鹼化等疾病,則會導致腦血栓形成。

所以說酸性體質是形成心腦血管病的土壤,對心腦血管病的危害很大,改善酸性體質是遠離高血壓、高血脂、動脈鹼化,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徑!


【酸性體質與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也是目前世界範圍內的一種疾病,這也就是造成補鈣產品滿天飛的原因。因為牛奶乳製品中鈣的含量很高,連美國政府也大力提倡民眾喝牛奶補鈣。然而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是,骨質疏鬆發病率高的國家,恰恰是那些現代文明發達、乳製品消費量也很高的國家!而相反的人們以五穀雜糧為生的所謂"落後地區"人們的骨質疏鬆的發病率反而很低。這個問題也只有從體質酸化中才能找到答案。

骨骼吸收鈣質也是一種新陳代謝的過程,這個過程由人體內的造"造骨細胞"和"破骨細胞"來完成。人體內的"造骨細胞",專門負責製造膠原蛋白,讓鈣質附著上去,形成新的骨細胞;人體內的"破骨細胞",負責破壞陳舊的骨細胞,將老化骨頭裡的鈣質以酸或酵素溶解。人們由於大量食用高蛋白質的強酸性食物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致使體質酸化,也會造成破骨細胞分泌的酸性物質大量堆積在體內,而酸性的缺氧環境又會加劇破骨細胞的活性,這就是造成現代人骨質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美國醫學博士蘇珊布朗在2000年"國際醫學綜合"雜誌第六期上發表的研究論文指出,人身體中破骨細胞分泌物的酸性每增加0.2個單位,人體的骨質流失速度就會增加500%~900%!現代的各種研究發現,酸性體質所導致的疾病不僅限於如此上面的四種,還有很多很多......, 現在是給他們做個總結的時候了。



酸性體質與各種疾病的關係以及發病機制
序  病症  發病機制  
1 糖尿病  日本醫學界有研究表明,人體的pH值每下降0.1個單位,胰島素的活性就會下降30%。而胰島素的活性下降又加劇了人體代謝紊亂,使體內酸性物質進一步增加,體內酸鹼平衡進一步惡化,由此造成的惡性循環,就是讓血糖的利用率不斷下降,糖尿病日漸嚴重。
2 癌症  日本東京都立衛生試驗所著名醫學博士柳澤文做過一個實驗:找100個癌症患者抽血檢查,結果他們的血液全部都偏酸,也就是說:100%的癌症患者是酸性體質。如果說誘發癌症的外部環境與體內過多的自由基是引發癌症的種子的話,那麼酸性體質就是癌細胞增殖的溫床。研究發現,癌細胞很難在鹼性環境下存活。只要將你酸化了的體質改變成弱鹼性體質,癌細胞就會自然地被機體的免疫細胞殺死。
3 心腦血管疾病  體液酸鹼水平的下降可能是通過引起血液的滲透壓改變,造成血液水分減少,使黏度上升。一旦血液黏度升高,血液流動減慢,大量脂質、脫落的內皮細胞、血小板、膽固醇,纖維蛋白等物質在壁上沉澱下來,久而久之,沉澱物越積越多,使血管狹窄,則會導致腦血栓形成。
4 骨質疏鬆  由於大量食用高蛋白質的強酸性食物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致使體質酸化,也會造成破骨細胞分泌的酸性物質大量堆積在體內,而酸性的缺氧環境又會加劇破骨細胞的活性,這就是造成現代人骨質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人身體中破骨細胞分泌物的酸性每增加0.2個單位,人體的骨質流失速度就會增加500%~900%!
5 易滯留毒素 進入我們體內的食物在分解時會成為酸性,所以需要體內鈣、鈉、鉀等鹼性物質中和,尤其是鈣離子。而當血液和組織液受到污染時,鈣離子就會偏離,酸毒就會一直留在體內成為酸性體質,導致各種慢性疾病。
6 食物敏感 敏感與過敏不同,雖然也會起疹子,喉嚨會有痰,會出現腹瀉,不過不像蕁麻疹、流鼻水、拉肚子那般嚴重,需要立即就醫治療,食物敏感是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吃了會出現,不吃就沒事,這種情況常是營養不均衡造成。
7 過敏體質  過敏與免疫力降低有關,而免疫力又與腸道健康息息相關。吃太多含酸性礦物質的食物時,易造成酸性環境,降低腸道的穿透功能,很容易造成腸道發炎,引發免疫細胞誤以為有害物質侵入,立即給予回應,而發生鼻炎、氣喘、眼睛癢等過敏現象。
8 對皮膚的影響  偏酸的體液使皮脂腺的狀態受到破壞,失去了對細菌的抑製作用,易引發痤瘡、毛囊炎、癤腫等感染性皮膚病。據調查,80%痤瘡患者的體液偏酸。黏稠度增高,血循環減慢,黑色素及酸性產物在皮下瘀積,出現色素斑、皮膚乾燥,以及皮膚彈性差、晦暗等。此時皮膚還處於高敏感狀態,極易過敏。
9 易疲勞 與鹼性體質相比,酸性體質的人常會感到身體疲乏、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最明顯的是在體重上,酸性體質者體重起伏不定,好不容易降下來的重量,很快又回復到原有體重,甚至更高。





造成酸性體質的生活方式


既然酸性體質對人體有如此大的危害,哪什麼是酸性體質?酸性體質的成因以及如何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來改善酸性體質呢?

人體在正常的新陳代謝過程中,不斷產生酸性物質和鹼性物質,也從食物中攝取酸性物質和鹼性物質,這些酸性物質和鹼性物質在人體中不斷變化,並對人體健康起著重要作用。

人體的一切生理功能變化和生物化學反應都是在穩定的體液弱鹼性的條件下進行,如細胞蛋白質的合成、能量交換、信息處理以及各種酶的活性,都需要一個穩定的酸鹼度。人體正常pH值為7.35~7.45,平均7.40,呈弱鹼性。人體的酸鹼平衡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當人體的pH值低於7.35時,就稱其為酸性體質。

產生酸性體質的原因很多,有病理因素與生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有:
(1)飲食結構不合理,進食酸性食品比例過高;
(2)過度疲勞,超時工作或經常熬 夜等都會加重體質酸性化;
(3)心理負擔過重,在高度緊張和壓力下,生物體內出現嚴重酸性化。當壓力得不到釋放的時候,更會導致體質酸性化;
(4) 體力活動不足,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可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酸性物質。但現在人們追求生活享受,運動量大大減少,便會導致酸性代謝物長期滯留在體內;
(5)不良嗜好,毫無節制的抽煙飲酒極易導致人體的酸性化;
(6)環境污染,由於飲用水、農作物、家禽魚蛋等造成嚴重污染,人們攝入這些含有有害元素的飲 水、食物和吸入有害空氣後,其中的酸性物質會滯留在體內造成體質酸性化。

以上諸多因素造成體內酸性物質偏多,超過人體自身調節能力,久而久之,形成酸性體質。綜上所述,“疾病”與“亞健康狀態”和身體的“酸鹼”有直接關係。人體的pH值在7.35~7.45之間,是鹼性體質,但這部分人只佔30%左右,大多數人的pH值都在7.35以下,身體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也就是所謂的酸性體質。

那麼,如何改變酸性體質呢? 中國養生有一句千古訓律“病從口入”,我們以前只知道因食入不潔飲食導致人生病,卻不知道吃進的酸性食物過多而造成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所以,改變酸性體質,就要 在日常飲食中注意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的搭配,最合適的比例是3:7。如果已經是酸性體質,就要多攝取鹼性食物了。鹼性食品就是指蔬菜、水果,這些食物含有 大量的鹼性物質(鉀、鈉、鈣、鎂等)。

常見食物的酸鹼性(表二)

PH性質 常見食物的酸鹼性
強酸性  蛋黃、乳酪、白糖、西點、柿子、烏魚子、柴魚等;  
中酸性  火腿、雞肉、豬肉、鰻魚、牛肉、麵包、小麥、奶肉、精米、精白麵粉等;  
弱酸性  普通白米、花生、啤酒、油炸豆腐、海苔、章魚、泥鰍等;  
弱鹼性  紅豆、蘿蔔、蘋果、甘藍菜、洋蔥、豆腐等。  
中鹼性  蘿蔔乾、大豆、胡蘿蔔、番茄、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干、檸檬、菠菜、南瓜子、葵瓜子、杏仁、腰果、芝麻、核桃等。  
強鹼性  葡萄、茶葉、葡唐、海帶、天然綠藻類。  




有調查顯示,人們在用餐時通常優先考慮的諸要素中,47.8%的人選擇了“口味”,比位列第二的“營養”多出16個百分點。各種口味中,喜歡“辣”的人最多,占40.5%;其次是“甜”,28.4%;然後是“鹹”,17.3%。很少先以養生和健康角入手。
但是,值得借鑒的是:日本人的一個飲食特點是“沒滋沒味”,他們的烹飪方式主要是生食或蒸煮,大麥若葉是日本人最喜歡的主食——這其實是最好的保全食物營養的方式。新鮮的蔬菜只撒少許鹽,滴幾滴橄欖油,再撒上點芝麻就被端上桌。但這種吃法,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恐怕難以下嚥,但對於健康來說,卻是最好的飲食方式。


以下是大麥若葉與各種食品的鹼性度比較(100g中) (表三)



世界衛生組織在2009發佈提示:全球經濟進入快速增長期時,飲食結構改變和生活節奏加快會導致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高發。無論是預防為主、提倡生活方式、注意自我保健,都離不開個人的主觀努力,因為健康60%取決於自己,15%取決於遺傳因素,10%取決於社會因素,8%取決於醫療條件,7%取決於自然等影響。既然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而飲食結構不合理導致酸性體質,那麼少吃酸性食物,多吃鹼性食物不僅有益於健康,還有利於養生和環保。


在此,美國“信心藥業”研發團隊也溫馨提醒各位朋友:用“嘴”吃飯前先用“腦”吃飯。健康膳食、堅持運動、改變不良行為、保持積極平和的心態、保護自然環境、關注健康知識,這樣,才能防患於未然,讓健康和長壽掌握在自己手中。

[ 本帖最後由 waiwai145 於 2015-1-5 10:14 編輯 ]
我是胃仔 ^3^/ (經常撞樓的撞樓魔人)

TOP

均衡飲食,又無抽筋 腰酸背痛或牙齒鬆動等缺鈣情況,
吃不吃鈣片應該就沒什麼太大關係,
擔心的話也可以到醫院健康檢查照骨密度喔~

TOP

只能說需要不偏食什麼都吃~
宅喵以前不愛牛奶優葛起司~
現在也努力的攝取~
以前不愛吃的菜現在都嘗試吃吃看~
“True love is an acceptance of someone else for who they are.”
真愛就是接受一個人做自己。

TOP

多攝取奶類 就可預防

TOP

除了平常攝取鈣、蛋白質和維生素D外,還須配合運動才能達到存骨本的效果。

TOP

其實適量運動也不錯,因為骨頭承受重力時可增進骨質密度,減低骨質疏鬆的情況。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5-1-10 01:53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65653 秒, 數據庫查詢 7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