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短文分享] 《為何你的生活那麼無趣》作者:古典【完結】

《為何你的生活那麼無趣》作者:古典【完結】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藍晶 您是第454個瀏覽者
文/古典

    摘自古典新書《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一種情緒,而情緒,是人類進化出來的一種生存工具。這種情緒能夠穿過百萬年的進化留下來,一定是因為其有莫大的好處。

    先來瞭解一下興趣是如何產生的?

    看看下面這幅圖,你覺得哪一個多邊形最有趣?哪一個最讓你愉悅?



    這是心理學家Berlyne關於有趣的一個實驗,實驗中出現的多邊形沒有任何的特定意義,由電腦按照不同的複雜程度隨機生成,越往後面,複雜度越高。Berlyne發現大部分人的最有趣選項在第三排中,這一組複雜程度讓人一眼看不懂,從而產生各種聯想——在我看來,左邊像仙鶴,中間的像一個發出閃電的老巫師,右邊的像一個跳麥克傑克遜舞蹈的樹人。但是當選擇最讓你愉悅的一個時候,情況卻有所改變,大部分人選擇了第一排,最簡單的這幾個。

    其中複製的資料篩選與分析過程跳過,實驗有個清晰的結論:

    有趣(Interested)是一種和不確定相關很高的情緒;

    愉悅(Comfortable)是一種和確定性相關很高的情緒;

    而有趣和愉悅,是兩個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情緒——當一個事情複雜、新奇和不確定的時候,人們就會感到有趣;而當一個事情簡單、穩定和確定的時候,我們就會感覺到愉悅。愉悅的事情,不一定有趣,而有趣的事情,不一定會愉悅。變態辣雞翅有趣而羊肉串愉悅;狐狸精有趣而良家婦女愉悅;創業有趣而公務員愉悅。

    好生活=愉悅+有趣

    你有沒有發現世界上有兩種不同的人?——有人總是去新館子、點新菜,嘗試更多口味。而有些人喜歡去老飯店,點上家常菜,吃的安安穩穩。比如旅遊,有人喜歡探險,去窮山惡水異國他鄉;有人喜歡休閒,嚮往水清沙幼舒適恬靜。前者有趣,後者愉悅,好的生活則應該是愉悅又有趣。

    我們的生活也有這兩部分。

    我們滿身疲憊的關上電腦,完成一項有價值的工作、我們在街上遇到熟悉的老同學、我們呆在老家的老房子裡曬太陽、我們與家人擠在沙發上看最老版的《西遊記》、我們接近大自然、我們在春節擠上擁擠的火車回家——這可一點都不有趣——但是這些事情讓我們心跳放慢,血壓降低,內心寧靜。他們溫暖、簡單、安全,帶給我們幸福與愉悅的感覺。

    當我們接到一個全新的挑戰性任務、我們在街上遇到一個跳舞的街頭藝人,我們站在一個全新的繁華都市的入口,我們和旅途上遇到個一見如故的陌生人,徹夜長談;我們決定要探險穿過一片森林,這都讓我們心跳加速、手心發汗、同時讓我們也覺得新奇複雜,有趣。

    好的生活應該是愉悅又有趣。

    動畫片的設計最能說明這個問題,為了讓注意力很短的孩子們坐在銀幕前一個多小時,雖然沒有心理學知識,動畫片大師都直覺般使用了這個愉悅+有趣的模式:在大部分的動畫中,總有一個複雜、新奇、或神秘或搞怪的二號,同時又有一個直接、溫暖、簡單的主角,如驢子和史萊克,流川楓和櫻木花道,佐助和鳴人,豪豬和小獅子王,所以這些動畫片即愉悅又有趣。

    好奇心害死貓,安安穩穩多好,人類為什麼要還有“感興趣”這種奇怪的設定?進化心理學發現,興趣是一種應對成長中“不確定”的情緒——當我們遇到了“不確定”,我們會下意識的躲回自己的舒適區尋求“愉悅”。因為所有的成長都來自舒適區之外,這樣一來我們永遠也無法成長。這時候“有趣”的情緒會出現,幫我們度過難關——我們大腦跑出來個小人勾引:“多好玩啊,要不試試看?”於是我們繼續前進,越過那些不確定。興趣鼓勵我們走出安全區,讓我們變得越來越強,而世界變得越來越大。興趣是成長的催化劑。

    大人把孩子拋起來玩耍,孩子會先有些恐懼,但是一旦被接住,他就會咯吱咯吱的大笑,笑聲像廣場飛起來的鴿子。幾次以後,孩子只要一被拋起來,就呵呵的樂,他開始穿越這種不確定性的恐懼,覺得有趣,他的勇氣變得更大,他的信任變強。興趣是這個成長的催化劑。

    有趣和愉悅的界限,在於“不確定性”的程度。過度不確定的生活毫無愉悅可言,充滿焦慮;而一旦不確定太少,日子又無趣得很,日復一日能淡出個鳥來。有智慧的人懂得調配出適合自己的“不確定”。有趣如菜裡的鹽,而愉悅如菜本身。如懂得調配得當,管自己、做專案、辦公司,治大國如烹小鮮。

    好的生活應該是愉悅加有趣,適當不確定。但是很多人又對於“感興趣”的事情保有幻想,他們認為感興趣的事情應該是特別快樂、舒適、天生就會的。有這種信念的人把自己玩得很慘——他們終身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一旦遇到困難與不確定,就聲稱自己“不感興趣”然後閃人,尋找下一個“感興趣”的事情。其實他要的不是興趣,而是愉悅。

    這個愉悅/興趣比對於職業發展也相當重要。很多人來找職業規劃師,說:“我不喜歡我的工作。”卻不知道自己到底活得不愉悅,還是無趣?如果是不愉悅,他們則需要做減法,找到核心價值,降低其他目標,進入一個相對更簡單、清晰的職業環境中去,而如果無趣則需要做加法——提高一些難度,或讓自己進入更複雜、更不確定的職業環境。很多人只想活的愉悅舒服些,卻給自己挖了個更大的坑跳進去,結果更痛苦了。

    我遇到過一位外企銷售經理,收入高且穩定,覺得工作無趣。在價值觀的排列中,他認為最重要的是“利他助人”和“社會家人認同”。他覺規劃師的工作很有趣,執意希望成為其一。但職業規劃師不是個簡單的職業,需要至少200小時的系統學習和操練,才能讓一個有職場經驗的人成為合格的諮詢師。在此投資期間還甚少經濟回報,他同樣很看重的“經濟報酬”會大打折扣,這很不那麼讓人愉悅。聽到這裡,他的臉抽動了一下。

    我再進一步告訴他,這200小時也充滿了不確定性——讀書拿證還好辦,第一次諮詢的灰頭土臉,第一次講課的一片死寂,訓練營裡高強度的極限挑戰,寫案例被督導說得一無是處,最後還需要通過PK才開始授課,即使這樣,也不是一個結束,開始講課後看到打分的惶惶不安,諮詢後的反復揣摩,依然會伴隨你好幾年——這條道路充滿這麼多不確定的時候——你還覺得有趣嗎?

    聽完我的講述,這位兄弟頓時覺得規劃師不那麼有趣了,心算完收益產出比以後,他還是覺得他的一個創業項目做起來比較有趣——因為那個不確定性,沒有那麼大。他可以同時保持自己的愉悅與有趣。

    像這位仁兄一樣,我們常常因為白飯吃多了,就以為自己要以腐乳為生。我把這種現象稱為:“火鍋效應”——如果你問一個天天吃家常菜的人說你想吃點什麼?他會說,火鍋!我最愛吃火鍋!但是如果你抓他去吃一個月的火鍋——哪怕變著花樣,他估計哭著喊著要回家。最好的生活,是經常吃米飯,偶爾來點火鍋。

    如果你真的希望生活過得特有趣,讓我告訴你特興趣的真相——興趣不是那件讓你舒舒服服就成功拿到結果的事,興趣是那件讓你白天痛苦的想、晚上睡不好、早上五點爬起來,一邊苦笑著罵娘一邊咧著嘴幹完的事情。那才是興趣的本來的樣子。

     本文摘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分享此文,旨在傳播其價值。
<strong>前陣子三次元太忙都沒能來論壇  剛回歸  會趕緊把完結/連載進度補上  請耐心多等我幾天T^T

造成不便  請多見諒(跪)
<strong>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12-30 03:52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39062 秒, 數據庫查詢 6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