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中華崛起1
宋國宗室女,名南,人稱南子。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一個歷史上根本沒有什麼好名聲,放浪不堪的女人?
溫璞覺得,這個角色頗有挑戰性。
不過還好,年邁的衛靈公已經沒有多少哪方面的能力,而彌子瑕公子朝之類的人物,隨便打發了就是。南子在衛國的地位倒是很合溫璞的意思,掌握朝政,君王對她言聽計從,而被統治的人對此也表現出了一種平靜接受的態度。
只要不是大刀闊斧地改革,慢慢調整,應該不錯。
此時,溫璞正在南子的宮殿裡,原本南子應該和衛靈公住在相近的宮殿的,然而也不知這衛靈公是憐香惜玉還是出於什麼變態的想法,居然專門為南子另外修建了宮殿,方便她會情人。
衛靈公神奇的地方還不止於此,南子的情人可是包括了衛靈公的男寵彌子瑕,那個分桃而食的彌子瑕。此外,公子朝——為了方便南子見這位情人,衛靈公常常邀請公子朝來衛國進行訪問。
不管怎麼樣,在溫璞看來,不管從什麼方面講,這些事情都完全不在她理解的範圍內,不過她也不想理解,只要把握權利,慢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
如今正是春秋戰國,群雄爭霸卻都還留有幾分面子,以質子聯姻等形式保全和平,奴隸制即將結束,而封建制度將建立,制度的變化同樣也會引發思想的變化,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特殊性。故而,百家爭鳴。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溫璞熱愛這個時代對於學術的寬容,每一個學派都能肆意張揚自己的言論,每一個學派都有著獨特的人物,各執己見,涉入政局實踐自己的理論。這是一個無比精彩的時代。
距離後世太遙遠,溫璞自然是不可能去改造社會或是別的什麼,她能做到的,是流傳下自己的思想,對這個民族,這片土地有利的思想,超越時代的侷限,透析到制度,人性,政治等等方面的本質的思想。不過,這種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並不簡單,即使溫璞已經不知道多少次傳遞過這些類似的觀點,然而以往從未有那一次直接來到這麼古老的時代。每一個時代,都有著它獨特的地方,溫璞不可能照搬自己曾經的舉動——即使是用政策來讓人們察覺到某些觀點,這個還在往封建制發展的民族,難道能夠接受這種強行的改造嗎?溫璞一直分得很清楚,從宋代開始,這個國家才真正有了超越封建的資本,航海力量也好,商業的發達也好,各種科技也好,才算是奠定了根基。
至於現在,還是像百家爭鳴的各家一樣,弄出基本著作再說吧。好歹也當過“諸夏先生”,還不會像是第一次做這種事情一樣那麼困難。
——————
南子厭棄了彌子瑕,也不理會公子朝了。
這個消息可是讓不少人大跌眼鏡,在這之前,南子不是迷戀公子朝迷戀到想和他私奔嗎?
多得是人議論紛紛,不過很快,領惡意消息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南子召見孔子。
南子怎麼會突然想召見孔子呢?
很快人們就找到了他們心中的理由——孔子可是有九尺六寸高呢,也算是個偉男子,更何況又有學識,莫不是南子換了口味,想和儒家的這位來一段?
這樣的說法自然是傳到了溫璞的耳中,不過她只是一笑置之,知道孔子那邊應當也是知道了這些傳言,故而遲遲不來。不過這沒關係,迫於南子在衛國的權威,不管是誰遲早都要到她面前走一遭。而且,她需要做的事情是和孔子來一場論戰,直接將自己的思想擺出來,借儒家的名聲來成就自己樹立的這些思想的名氣。
任誰也不會想到她究竟打算的是什麼吧?這樣一個因為南子的身份和以往舉動限制不會有人看透的局,已經布下。
而且,為了避免論語中出現不利於自己和自己言論傳播的字句,溫璞還知會孔子帶上幾位他的得意弟子。
南子請客,未必要衛靈公作陪,畢竟很多時候她都是在會情人,衛靈公也要避免愛妻尷尬不是?但是這一次,南子卻主動邀上了衛靈公,而且還拜託他幫忙邀請了另外諸多位當世知名的士大夫。
如此一來,方才算是準備停當,溫璞仔仔細細地思索了一次自己想要說的東西,又想了想其他人可能會怎麼駁斥自己的看法,反覆推敲,覺得沒有什麼問題之後,才放下心去準備其他的事情。
南子現在這樣的名聲,一方面讓溫璞能夠做一些在這個時代看來出格的事情,另一方面也侷限了溫璞,沒有好名聲的話,很難招攬到溫璞想要的人才,而聚集起百家之中的新勢力,也有些困難。幸好還沒有到南子生下孩子私奔之後,她還有時間慢慢籌謀。
不過,是否要弄一個孩子來繼承衛國呢?畢竟如果能夠把持衛國讓它成為一個試點,或者成為她即將創立的這個學派的庇護地。即使這個時代知識是屬於貴族的,所以有學識的人總是被尊重,溫璞也不會忽視實際上真正的掌權者對於老師對他們指手畫腳的這些人自然而然的厭惡。
然而,如果真的這麼做了,以這個時代的特殊特性一定會有人將這個孩子視為“少主”,而她本身所希望的那種將自己樹立的學派擴張到整個天下,就如同儒家一樣融入整個文化中的願望,一定會受到破壞。繼承者一旦出現,獨立性就會出現問題。而且如果和衛國掛鉤,豈不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樣做還是不夠理智。
那麼還用說什麼呢?溫璞打消了自己原本的念頭,轉而思考想辦法給衛靈公弄出足夠的子嗣,避免自己的計畫出現問題。
要讓一個學說發揚,最好的辦法就是讓這個學說實實在在地產生效果。如果人們看見衛國因為採用自己的想法建立的學派思想而強盛,他們自然會來主動採用這些思想。
所以就這樣吧。第一步,還是先打出名氣,樹立思想。
作者有話要說:
中國現當代文學考試,要求評論一位現當代作家,我在群內問其他作者可不可以寫我自己(好吧這個懶鬼),於是大家就弄出了一大堆標題……如下
一個現代作者的成長史——我是一根黑刺兒
我不是雅蠛蝶——賞析知名作者不藥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耽美寫手鉑金色
在雲端甜蜜地打滾,雲上打滾的奮鬥史
用甜蜜書寫文字——文藝少女唐琪兒
生亦何歡死亦何懼——英豪作家無赦
我和你在一起,就是一對好西皮——著名作者好西皮。評價是……西皮這個不錯啊,保證老師會捧著研究半天的
老師A:唔,嗯,啥叫好西皮?(回頭問另外一邊的老師)
另外的老師推了推眼鏡:“我和你,就是一對好西皮”
但是最後……刺兒寫的是,商業化與迎合大眾——淺談網絡作家唐家三少的成功
祖神謠——辰東《長生界》
那斷裂的巨山是天地的脊樑,
那乾硬的黃泥是大地的血漿,
那如山的屍骨是祖先的悲涼。
千百年後,琴瑟和鳴,絲竹悠揚,讚頌至聖大道永昌。
還有誰記得,燧人氏點亮了人族地前路。
怎能忘記,神農嘗百草,埋骨他鄉。
還有人是否知曉,女媧泣血補天,以血肉之精我人族得以延續昌旺。
盛世歡歌,大道在上,一首虛幻神曲將祖先萬載功績埋葬。
眾生如螻蟻,大道在前方,和諧永高唱,隻字不提炎與黃。
莫名心傷。
宏偉的殿宇,磅礴的巨宮,偽神列前方,祖先的悲涼。
小小地牌位都早已遺忘,半尺神龕都無處安放。
可否記得有個名字叫炎黃?
你的血液中流淌著祖先的希望。
只言大道與和諧,民族精神被埋葬。
蒼穹之血,大地之精,陰陽交戰,泣血玄黃。
祖先的血淚,能否打動你鐵石心腸?
然後這裡是百度炎黃吧吧友評論:請允許我用《長生界》中的這段話來表達我此時此刻心情的沉重。現在還有誰能記得我們的祖先叫炎黃。還有誰記得祭祖大典在何時。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被埋在那裡。甚至中華民族的精神在你的心中還有沒有那一塊能被安葬的地方?一片一片廣闊的宮殿那裡面供奉的是誰?
耶穌?釋迦摩尼?亦或是真主?
可否給遂人氏留一個位置,讓炎黃子孫明白誰發明的鑽木取火使人族結束了黑暗的生活。
可否給女媧留一個位置,讓炎黃子孫明白女媧泣血補天是為了使人族得以延續昌旺。
可否給有巢氏留一個位置,讓炎黃子孫明白是誰發明了屋子,使人族結束了以天為蓋地為爐的生活。
可否給神農氏留一個位置。讓炎黃子孫明白神農氏為什麼暴屍荒野客死他鄉。
炎黃子孫何在!
☆、春秋之中華崛起2
南子坐在重重簾幕之後,看不分明。
即使在場的人都似乎不經意地將目光掃過層疊垂幔,想要看看,這位豔名遠播的衛國國母是何等模樣,才能讓衛靈公如此死心塌地,甚至為了方便她會情人而修築另外的宮殿?
不過可惜,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孔丘走進宮殿,終究有些小心翼翼。即使他看不起南子的作風,但無論怎麼說,她是衛靈公的王后,在這個階級森嚴的時代,是上位者。君為臣綱,這正是孔丘所信奉的。故而,此時他表現得倒是恭敬——和他身後帶來的得意弟子,臉上隱約透露厭惡不滿的子路倒是不同。
儒家,講究外曲內直。所謂外曲內直,就是為人處世的一種原則,與人相處當曲,不使人難受,會做人,會做事。而內直,則是指心中風骨,君子處世,必有原則,為黎民計,為國家計,為天下計。而孔子一直都很好地維持了這樣的平衡——不然,他也不至於根本不是貴族身份,卻被人以公侯伯子男爵位中的“子”來稱呼了。這世道,百家爭鳴,有才者多得是,但是被稱為“子”的有幾個?
孔丘方一進門,就發現殿中的人,太多了。
似乎不經意地掃視一圈,卻看見平日裡也算有幾分熟識的一些有才之人赫然在座。而衛靈公更是坐在上首,此時帶著點好奇看了過來。
他行禮。
耳畔傳來環珮相擊的聲音,在重重簾幕之內,那個女人回禮了。
沒人說話,只有靜靜的呼吸聲,宮人將孔丘引到他的位置上坐下,就束手立在一旁。
原本還帶著幾分老師來見南子這個放浪女人的憤懣的子路此時也沉默了,肅穆的氣氛由不得他繼續生悶氣。他是聰明人,不過有幾分少年心性罷了。
透過重重幔帳,溫璞注視這傳奇的人物。
儒家……儒家,影響了整個中華數千年,深深植根於整個國家民族的儒家,上下千年最傑出的人物,就在眼前!
“敢問孔子,何謂仁?”溫璞終於開口,問出了第一個問題。
在場的人一震,幾乎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南子居然會問孔子這個問題,依照旁人對南子的一貫印象來看的話,某些不正經的東西才是她會關注的吧?若不是衛靈公相邀,說實在的,在場的諸多人,都怕來見南子,雖說美色惑人,但名聲究竟是要的。
略一思索,孔子直截了當地回答:“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何為克己復禮?”女聲一刻不停地發問。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依禮,何如?”沒有評價,也沒有回應,溫璞就好像是好奇一樣,追問著。
“明仁,恕之道;分上下尊卑;解君臣之位;人各守其職,天下為公,大道行於天下。”
在場的人都聚精會神,孔子到底是當世大賢,能聽他講述他的思想,自然是難得的機會,而這短短對話,盡顯孔子所思精妙之處,不知多少人暗自點頭。
然而,簾幕之後,只一聲輕笑。
“呵。”短促的,輕微的,在這大殿之內卻無比清晰。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然,當時是,人心純善,自是無有私心。人心既污,如何能復?縱使復古,又能如何呢?”輕飄飄地說著,溫璞心情平靜。她是很佩服孔子的,儒家思想,有很多精妙的地方,然而,統一的思想一時間雖然有利於國家的發展,長時間下去卻只能禁錮一個民族。溫璞不介意各個學派互相攻殲,爭奪正統的地位,這樣從某種意義上反倒更有利於多種思想的發展不是?
“以禮樂教之,必能使人心純善。”孔子毫不猶豫地回答。
溫璞微笑。不是嘲弄,而是真心對孔子的佩服,對面這個人,並不是紙上談兵,他當過地方官員,也明白很多事情,在這樣的情況下還堅持這樣想法的人,真真是聖人。相信所有人都可以變好,這樣的事情,恐怕溫璞永遠也做不到。然而,或許正是他這樣的心態,才讓他的思想如此純粹。
溫璞自己,成不了孔子這樣的思想家,她所做的,是將前人經過無數論辯總結的思想擺出來。
“先生所言有理。然,先生可知,天下之大並非先生及弟子所能走遍,禮樂,可教化一方,卻無力遍傳天下。”
“那便著書立說,當有一日,天下盡歸教化。”沒有一點驚異,只有堅定的神色,孔丘說。
這一次,溫璞鼓掌了。她把話說到這個程度上,這位大賢卻毫不動搖本心,莫怪人們將他稱為天縱之聖!
一番言談之下,在場之人也不把南子看做一個普通婦人了,他們更沒空去計較南子的名聲如何,只為此時精彩的言論而吸引。
“先生胸懷,令人欽佩。”溫璞繼續說著,“著書立說,教化眾生,此志唯有當世聖賢能立。然先生不知,於路上西行萬里,有蠻夷,不服教化,更難得禮樂。我華夏正宗雖能得教化,將來,卻不定被這不知禮樂的蠻夷所欺!”
這話說得,驚世駭俗了。這不是在詛咒華夏正宗嗎?眾人幾乎在第一時間看向了衛靈公,然而這位君主卻依舊含笑,毫不在意。
“如此,何如!?”溫璞問著,聲音鏗鏘。
“丘願西使,教化此蠻夷!”孔子堅定地回答,目光灼灼!
“好!”溫璞一揚眉,當即站起,撩開重重簾幕,直接走了出來。
“我不需先生西使,白費賢才,我只需先生與百家論辯,錄之,再以一地試諸位所思所想,一分高下,先生可應?”在此之前,溫璞希望的是將自己的觀念灌輸給這些人,但是當孔子給出那些答案的時候,她改變了主意,國家,民族選擇什麼,她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左右,但是她完全可以將百家之優劣長短擺出來,讓後世之人自己選擇!
一切,就從現在開始吧!
作者有話要說:
這一段故事中,刺兒給大家介紹了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些東西,比如傳奇的南子和神奇的衛靈公,這個大家可以自己搜索。本章中關於外曲內直的觀念,也是刺兒很推崇的。其實很多時候大家都以為儒生都應該是酸腐的吧?然而實際上,孔子自己都講求外曲內直,其實就可以明白了。表面上和光同塵,要曲,要懂得如何為人處世,曲而不圓滑丟手,內心要直,要有堅定的信念和氣節——為官應當如此,可以隨波逐流站派系玩鬥爭,但是必須記住的是,一心為國為民。為人當如此,和人相處應當溫和謙良,然而內心的信念不可以隨意改變。儒家的智慧,並不僅僅是上學的時候的《論語十則》。此外,孔子前兩句回答,出自《論語•顏淵》,後一句,是刺兒自己概括出來的。有點不倫不類,大家湊合湊合吧= =能力所限,無法把這一截論辯寫得更精彩了。
☆、春秋之中華崛起3
中華的未來,是被許多東西所共同影響了的。
秦,焚書坑儒,實則讓太多多彩豐富的思想失傳;漢,獨尊儒術,打壓了其他學派生存的空間;隋唐,開科取士,將儒家的名聲推向高峰;宋,程朱理學禁錮思想;元,廢科舉,百年無士,思想斷代;明,錦衣兩廠,士子無聲;清,奴化教育,儒學腐化。
原本,儒學是如此一個積極向上的學派,而在這樣一代一代的傳承之中,它慢慢轉化,到最後成為毒瘤,甚至被全盤批判,讓這個國家走上了偏激的道路。
溫璞所清楚的一點就是,即使她現在想辦法用另外一個學派——法家或者墨家來取代儒家的地位,歷史的原本卻並不會發生多大的改變。很簡單,什麼學派,隨著統治者的需要和時代背景的變化,都會變成頂著這個學派名字而融合了各家思想的本土思想,並且根據統治需要,而被摻雜入很多“後人解釋”,變得越來越複雜……
想要改變這一切,溫璞做的計畫。就是直接利用歷史的慣性,為文化思想的發展制定一個規則——即使是君王,也無法違背的規則,如此,才能保證學派的健康發展,各種思想的碰撞,產生火花。
她想做的,是創立文化的憲法。
定法度,決天下,這是溫璞借助先知所能做到。只要輕輕撥動歷史的根源,之後的一切就會發生變化。
從殿堂上一番論辯之後,關於南子名聲不好的傳言,慢慢消隱,少有人提起,倒是多了人談論著南子提出的諸多思想——如若人性本善,一開始怎會為惡?若是人性本惡,當如何教之向善?
儒道墨法,百家爭鳴,如何分論上下?
南子說,士子本無上下,諸家各有優劣之處,取長補短,方是進取之道,故在衛國之內設擂台,供名士論辯,若能辯出個上下則好,若不能,就劃出一片地區,讓雙方各自以自己的方法治理,以實踐定真知。
中華的士子,從不缺理論經驗,然而在實踐之上,卻著實需要引導,而且採用這種淺顯易見的方法,百家之間自然會少了幾分討好帝皇,由帝皇來決定其高下的想法,如此一來,文化的獨立性才能更強。
然後?就是盡力讓衛國強大了,只有衛國強大之後才能維護她所立下的制度,如果這樣的制度再帶來真實的好處的話,它自然會被維護下去,並自然而然地融入這個民族,即使是帝皇之流也無法動搖。
只要有一個火種,烈焰就能燃燒。
——————
“快點,四點半之前一定要把所有的報紙印出來!”戴著眼鏡的男人不斷看著手錶,催促著,“這次墨家和法家的論辯,越早印刷出來對我們爭鳴報越有好處!好不容易能夠直接進入會場全程記錄……難得的機會絕對不可以浪費了。”
印刷間內,人群忙碌,文字不斷被印刷在紙張之上,散發著油墨的香味。
彩圖照片上,數個穿著漢服的男人溫和地笑著,然而卻散發著一種絕對強勢的氣場,這是這些士子在維護自己的思想的時候,自然而然的表現。事實上,從其他國家在向這個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借鑑經驗的時候,都發現了這個國家思想界的這種特殊制度——以固定的論辯,實踐方式來進行高下判定,而如此龐大的一個國家,論辯居然並不僅僅侷限於學術界,而是廣泛受到民眾關注,並且會成為國家施政綱領的。大型論辯,是每年在春秋時期衛國首都故地所進行的,由各大學派推舉幾個人選參加,論時事,政治,民生,文化,諸多方面無所不包,而小的論辯,就在那些公園,廣場就可以進行,凡是有人觀點不同,就可以選擇一個地方進行論述,由眾人判定高下,絕不會有人不服。若是不分高下,這個議題就會在各自學派內向上提,不斷由更有才能的人來進行研究——數千年來,這樣的獨特文化環境不知道為中華解決了多少問題。
多的是其他國家想要學習這樣的制度,然而,數千年時間慢慢養成的制度怎麼是他們能夠一蹴而就的呢?就單單說是論辯勝利者的觀點用於施政這一點,不知道難倒了多少國家,比起中華家大業大,即使一時錯誤也毫不擔心,它們走錯一步就可能全盤皆輸,而且,他們的學者雖然也有頂尖人物,卻做不到像中華這樣即使是路旁小販都能將論辯中提到的許多思想說得是頭頭是道。
環境鑄就一切。
這樣一個國家,怎麼能不吸引人?怎麼不會成為諸多學者學子所無限嚮往的國度?每年,申請移民中華的人中,最多的是學者,通過率最高的也是學者。中華的士子們,不斷汲取著來自外來者的思想,充實著自己,並將合理的思想帶到這個國家,使之壯大自己的民族。
如此的情況之下,每年一次的諸家論辯自然成為了全世界的人關注的重點,學術界,政界,軍界,都關注著論辯,因為這將決定中華這個龐然大物在接下來的思想和行動綱領,直接影響其他國家的利益。
不過,像這樣大型的論辯,是不會全程開放的。即使是國內的媒體,也只能根據被安排的時間表來採訪錄製,將之發報給全國全世界的人,論辯中的一些隱秘的步驟,更是絕對不會向外傳播。
越是敏感的話題,能夠被允許採訪錄製的機會就越小,但是這一次,眼鏡男居然為自己的《爭鳴報》爭取到了一個錄製相對精彩的話題的機會,自然是興奮不已。
“老闆,下周的增刊我們的主題是什麼呢?”看了看手上印刷好的報紙,站在眼鏡男旁邊的編輯問。論辯這樣的大型活動,無論是哪家媒體,都是會出增刊,細緻地闡述其中的東西的,既然已經拔得最開始的報導的頭籌,就應該乘勝追擊才對。
“呵呵……最近和墨家的一位士子牽上了線,增刊,我們《爭鳴報》可得大出風頭了。讓那些人去考據解釋這次論辯就是了,我們的主題應該是,關於數千年前,論辯創始者南子宴請儒家孔子和其他諸家大賢,究竟發生了什麼?”想起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消息,眼鏡男就得意,爆出這麼個所有人都感興趣的話題,何必再擔心銷量問題?更不必落入俗套去考據論辯。
只要有南子的名字,還擔心刊物的銷量嗎?建立論辯制度的傳奇……女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