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其他書籍] 《暴政:掌控關鍵年代的獨裁風潮,洞悉時代之惡的20堂課》作者:提摩希.史奈德

《暴政:掌控關鍵年代的獨裁風潮,洞悉時代之惡的20堂課》作者:提摩希.史奈德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深邃的微笑 您是第96個瀏覽者
暴政:掌控關鍵年代的獨裁風潮,洞悉時代之惡的20堂課
On Tyranny: Twenty Lessons from the Twentieth Century

作者:提摩希.史奈德
原文作者:Timothy Snyder
譯者:劉維人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9/05/03




內容簡介
《紐約時報》蟬聯暢銷榜冠軍、《華盛頓郵報》選書
AMAZON超過2000則讀者踴躍留言,佳評如潮!


  提摩希•史奈德(《黑土》作者、知名歷史學家):捨棄事實就是捨棄自由。現實世界並沒有「成人」。我們得自己收拾殘局。自20世紀提煉出的20則歷史教訓!不分階級、行業、領域,永久受用!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二十個教訓的共同指向,是如何建立公民精神以及一個不讓政客或媒體操弄的公民社會,提防黨國體制竊取民主憲政賦予人民的權利與自由,不讓政客將國家占為己有的民主防衛機制。

  許家豪(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史奈德教授提醒我們,我們不應該因為習慣了民主生活,就開始卸下心中的防禦,開始遺忘歷史的教訓。相反地,我們應該時時警醒,監督政治領袖的言行,警戒政府或民意機關是否任意擴權。

  歷史告訴我們:社會會崩毀、民主會衰頹、道德可能破滅。
  我們太容易誤信、盲從、崇拜,即便是平常百姓,也會有成為大屠殺兇手的一天。
  當魯莽粗率右目光短淺的勢力當道之時,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一切?
  這時代理性盡失,冷靜溝通不敵動之以激情,踏實政策不敵空洞響亮的口號,和真相相比,虛假而煽情的偽新聞竟然更使人信服。

  當價值急速崩解,更令人顫慄的是鄉勇式正義當道,民眾激動吶喊的背後不是對自由與平等更深刻的追求,而是對強權與獨裁急速升溫的崇拜。

  這個世界怎麼了?
  當危急世代的警鐘敲響,我們又該如何自處?
  集權獨裁的暴政與強人,難道要再次統治世界了?
  我們的未來,難道注定充斥殘忍與暴力嗎?

  提摩希•史奈德以回顧、洞悉歷史的重要轉捩點,凝縮20堂課,在極度簡練的篇幅中,教我們了解如何因應現況、共創未來。更重要的是從時間的積累中發掘貫通其中的關鍵,在事情未發之時,憑依過去的經驗嗅到警訊,避免重蹈覆轍。

  如果你了解歷史,就會知道強權之下無自由;如果你回顧過去,就會知道高牆之後無沃土;如果能冷靜思考,就會明白明星式的崇拜不過是曇花一現,當激情退去、神話不再,徒留的是蕭條的大街與消極的未來。

  這是狂暴、紊亂的時代,是強人當道、空話與謊言漫天飛、價值觀扭曲,人人以自我利益為最大化,枉顧公眾需求與平等自由的年代。

  每件事都發生得很快,消逝得更快,而在這過於匆促、虛假多過真實的一個個瞬間,如何抉擇、判斷、掌握真實的樣貌和站穩應有的立場,是我們亟待面對的迫切問題。

好評推薦

  專文推薦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許家豪(中山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各界共同推薦
  李惠仁(《不能戳的秘密》、《并:控制》導演)
  黃益中(高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陳方隅(《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

  國際媒體一致肯定
  針對川普而發,最強而有力的宣言!──《新政治家雜誌》(New Statesman)

  在這短短幾百頁裡,你可以知悉上個世紀中最重要的事件,和那些我們顯然忘卻的關鍵重點……你再也找不到比這本書更有智慧的指南了。──《觀察家報》(Observer)

  這本輕薄短小的書的重要性,只比一本口袋憲法大全低一點點……這是一部奠基於歷史的作品,卻充滿了符合現世的緊迫危機感。──《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史奈德以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德國歷史為基底,寫下了如何預防,或至少預防我們生命和思想受迫害的方法。──《華盛頓郵報》

  循著鄂蘭、米沃什、哈維爾的道路,史奈德寫了一則關於我們的權利與自由如何自這年代倖存的宣言……本書份量之輕、易於閱讀,是可以快讀慢思,造成影響力之書。──《前景雜誌》(Prospect)

  充滿迫切感、憤慨……本書緩解了一些我們的川普焦慮症。──《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

  我們正往法西斯主義全速發展。這位美國作家對我們自身處境不抱絲毫幻夢。──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史奈德無疑是位地位卓越的權威學者……如果有更多人在閱讀新聞媒體報導時能遵循他的忠告,避免被捲入網路人造「醜聞」,懂得交友無國界,並謹守職業道德,那麼這世界肯定會變得更好。」──《泰晤士報》(The Times)
那一月,我轉動所有的經輪,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倉央嘉措

TOP


推薦序

一本實用的民主防衛教戰手冊

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葉浩

  本書起源於作者史奈德(Timothy Snyder)在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後幾天的一則臉書貼文。該文劈頭就說,美國人並不一定比那些曾經輸給了法西斯、納粹、共產主義的歐洲人聰明到哪裡去,但我們能從他們的經驗當中學到一些教訓,然後開始條列式地提醒人們:切勿過於聽從政府命令、應當守護民主的各種制度、別忘專業倫理、小心政治人物的特定語詞、料想不到的事發生時要保持冷靜、善待我們的語言、懂得挺身而出、相信真相、主動查證;多讓身體也參與政治、上上街頭遊行……等等。

  這一則署名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的臉書貼文,隨後在網路上瘋狂轉發,幾天之內分享次數破萬,引起媒體關注和討論。雖然不少人認為這不過是一則無法接受川普勝選的臉書崩潰文,但作者愈戰愈勇,接下來的幾個月更是振筆疾書,將臉書上列舉的二十個提醒擴充成這本書,共二十章,每一章講述一個值得記取的歷史教訓。

  不意外,《暴政》一書出版之後,再次引起大眾與學界不少討論,媒體上的書評褒貶不一,也不乏同行的專家指出,該書缺乏系統,二十個教訓之間的邏輯關聯不知為何,個別指出的教訓本身也缺少足夠的論證或解釋;更甚者,文中關於善待語言,多跟人聊天並保持眼神接觸之類的提醒,實在不知道與暴政或極權主義有何關聯,且如果真的想對極權主義的根源或本質有更深的理解,不如讀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或以撒•柏林(Isaiah Berlin)等政治思想家的著作。

  筆者並不否認上述的評論,本書的確沒有提出任何系統性的理論,行文也沒有嚴謹的邏輯論證。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二十個教訓的背後沒有一個關於獨裁專制的系統性理解。關鍵在於作者的書寫意圖,亦即如何避免美國走向德國威瑪共和的後塵,或更直接地說,如何不讓川普成為下一個希特勒。是故,威瑪共和如何在希特勒崛起之後從民主走向獨裁,是貫穿本書的主要敘事。

  一九三三年一月三十日,納粹黨領袖希特勒在其他右翼政黨的幫助之下,取得了德國總理職位,並要求國會改選。雖然納粹黨當時是國會第一大黨,但所占席次才三十四%,而左翼的德國社會民主黨和德國共產黨分別占有二十%和十七%,希望國會通過《授權法》讓總理得以不需通過議會立法程序,直接以命令取代法律的希特勒,必須在改選當中大勝,或至少壓制住快速壯大中的共產黨才行。

  改選前一週(二月二十七日)發生的國會大樓大火,讓希特勒藉機將矛頭指向共產黨,並於隔天促使總統興登堡(Paul von Hindenburg)簽署了《國會縱火法令》,取消了多項威瑪憲法賦予人民的基本權利與自由。這份緊急命令,成了希特勒對付政敵的工具,不但讓納粹政權在選前逮捕了共產黨領袖且限制其黨員參加選舉,也讓《授權法》在選後得以通過,甚至在該法案通過後一個月取締了其他政黨,確立了一黨專制。同年年底,國會再次改選,納粹黨取得了所有席次,威瑪共和正式告終。

  本書多處提及了希特勒的崛起過程,第十八章更是對於上述國會縱火案有詳細的描述,並以鄂蘭寫於縱火案事件後的這一句話做為結語:「我不再認為有誰可以當個局外人!」

  川普的美國與希特勒的德國在多大程度上能做類比,猶待歷史驗證。明確的是,本書是鄂蘭這一句話的長篇注腳。史奈德不僅憂心美國民主即將步入威瑪共和德國的後塵,也認為身處當前民主危機中的美國人,沒有誰是局外人,包括身為歷史學家的他自己。

  同樣無疑的是,這也延續了英國歷史學家例如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賈德(Tony Judt)及其好友艾許(Timothy Garton Ash)等人所展現的公共知識份子典範。史奈德本人在牛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受業於艾許,也曾與賈德合著。臉書貼文是他介入現實政治的一種方式,本書的出版也是一種政治行動—且實踐了本書當中提出的多個教訓,包括(在川普當選之後的)沉著冷靜、勇於挺身而出,願意為世界的樣貌負責,不把歷史研究者必須對史料與證據秉持客觀中立原則的專業倫理,誤用到現實生活中,在面對政治的不公不義時也認為自己必須保持中立,結果成了袖手旁觀的藉口。

  順此,我們也多了一個理解本書的角度。根據鄂蘭關於極權主義的研究,其溫床乃是現代社會當中機械式日常生活帶來的疏離感,讓人們對政治冷漠,也因此少了共同守護的理想或高於個人利益之外的價值追求。於是,充滿權力慾的政客得以趁虛而入,例如以恢復民族光榮的口號當作國家政策,以服從法律和效忠黨國來填補道德的真空,最後迎來的結果是政府的公權力滲透進入人民生活的「所有」(total)領域,亦即「極權主義」(totalitarianism)。

  史奈德沒有直接論述這樣的溫床,但本書第十四章援引了鄂蘭關於公私領域的劃分,呼籲人們建立一個不讓公權力滲透的私領域,正是為了避免上述情況,而看似與對抗暴政無關的眼神接觸、多參加公益團體等提醒,不外就是為了鞏固這樣的私領域,以及一個相對於政府組織的公民社會。

  綜上所述,《暴政》一書二十個教訓的共同指向,是如何建立公民精神以及一個不讓政客或媒體操弄的公民社會,提防黨國體制竊取民主憲政賦予人民的權利與自由,不讓政客將國家占為己有的民主防衛機制。

  不管是其他理論多麼精緻細膩的學術專書,都取代不了這樣一本實用的教戰手冊!

提供給民主社會抵抗暴政的指南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許家豪

  當我看到可以為所欲為的權力與能力被授與任何形式的權威,無論(這個權威)被稱為人民或是君主、民主政體或貴族政體,無論它是在君主國或共和國中運作,我要說:專制的種籽就在那裡,而我寧選擇活在不同的律法之下──托克維爾,《民主在美國》

  在讀者面前的這本小書是作者史奈德教授在二○一七年的著作。史奈德教授目前擔任耶魯大學歷史學系Richard C. Levin講座教授,他同時也是維也納人文科學學院院士以及美國大屠殺紀念館「良知委員會」的委員。史奈德教授專精二十世紀中歐及東歐史,而他的研究領域也成為他撰寫公共論述的主要啟發。

  《暴政》這本小書並不是鉅細靡遺的歷史考掘,而更像是寫給民主社會公民的抵禦暴政指南。對史奈德教授來說,歷史並不只是埋藏於文獻史料中的過去,也是我們正在生活於其中的當下以及對於未來的指引。換句話說,人類過去的政治生活往往可以提供我們對於當下甚至未來政治實踐的反思。在這本書中,史奈德教授預設的讀者是生活在民主社會之中的公民。對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的人們來說,納粹崛起、掌握政權,進而發動世界大戰以及種族屠殺的這段歷史已經遙遠,記憶早已不復清晰。在那些民主的樂觀論者看來,暴政早已走入歷史灰燼,永久絕跡,自由民主成為今天的普世價值。然而,從歷史學家的眼光來看,這樣的觀點不僅過於自大自滿,更忽略了在歷史中民主與暴政相生的事實。

  早在一八三五年,法國政治思想家托克維爾(Alexis de Toqueville)在到美國考察這個當時年輕的民主國家後,出版了《民主在美國》(Democracy in America)一書。在書中,他便已觀察到民主政體並不能免於暴政的威脅,甚至本身即可能成為暴政的溫床。托克維爾觀察到,在民主社會中,雖然人人都是平等的,但若是每個人都只關注自己的私利而不關心公共生活、只在意自己的小確幸而不願參與公共事務,將導致人人都勢單力薄,甚至開始不假思考地盲從社會公眾的多數意見—無論這些「民意」是否合理或是否侵害了憲法所保障的基本權利。托克維爾稱這種民主社會中可能出現的暴政形式為「民主式的暴政」(democratic despotism)或「多數暴政」(tyranny of majority)。他認為要對抗這種暴政,身為公民,我們必須時時對於任何暴政的種籽保持警醒,我們必須透過關注公共生活、與他人對話、參與公民結社並適時挺身而出,為自己的自由奮戰。

  然而,歷史事實證明,人們並未從托克維爾的洞見中學習到這寶貴的一課,而是在數百萬人無辜的犧牲後,才終於醒悟。在二戰前的歐洲—特別是德國—我們見證到了極權政體如何在民主社會中利用群眾的支持攫取一切政治權力,最終導致了慘無人道的大規模種族滅絕。在《暴政》這本書中,史奈德教授運用他的專業,信手拈來許許多多的歷史事實,告誡我們前人曾經犯下的過錯,並且一項一項地提點我們應如何預防再度犯下一樣的錯誤。

  不可諱言,史奈德教授寫這本書的動機是出於對於美國民主制度的擔憂,他的行文之中也頻繁的以二○一六年上任的美國總統川普的言行為例,指出像川普這樣的領袖,挾著民意支持、使用浮誇的政治語言、在國家內部將少數族裔妖魔化、不斷攻擊自己不喜的媒體為「假新聞」,並且數度試圖超越憲政規範的政治強人,極有可能就是美國民主制度開始崩壞的跡象。然而正因為如此,史奈德教授正好就是他這門民主課最好的表率。他振筆直書,正是希望鼓舞人們,切莫在這樣的時代反而對於政治冷感退卻,如同他在本書中簡短卻極具力量的第二十課所說:「如果沒有人願意為了捍衛自由而死,所有人都將死於暴政。」

  回顧臺灣,這本書的出版也是適逢其時,在我們之中,許多人似乎開始對於公共事務感到冷感甚至反感、似乎對於民主體制喪失了信心;有些人開始懷念,甚至全心擁戴威權體制、開始滿足於政府偶爾施捨的小確幸、開始相信除了投票之外,政治與自己無關。史奈德教授提醒我們,我們不應該因為習慣了民主生活,就開始卸下心中的防禦,開始遺忘歷史的教訓。相反地,我們應該時時警醒,監督政治領袖的言行,警戒政府或民意機關是否任意擴權。

  美國開國元勛麥迪遜(James Madison)在《聯邦黨人文集》(The Federalist Papers)第五十一篇中曾說:「若每個人都是天使,政府也不再是必要的了。若由天使們來統治人們,那麼任何對於政府的內部或外部監督其實都是多餘的。」然而正因為沒有人是天使,我們需要透過制度來制衡權力,需要透過公民的參與來監督權力的濫用。

  民主社會不需要聖君賢相,不需要永遠不會犯錯的英明偉大領導人,民主社會真正需要的,是對於手中握有權力的人永遠保持懷疑,嫻熟史奈德教授這二十門寶貴課程,並且隨時有勇氣站出來捍衛自己自由的偉大公民。



歷史與暴政

  歷史不會重複,但它為我們燃起提點的明光。當我們的開國元勛們在論辯憲法內容時,他們從歷史中尋求提示。由於憂心他們擘畫的民主共和國可能會頹亡,他們反思了過去民主與共和政體淪為寡頭政治與帝制的過程。

  正如他們所知,亞里斯多德認為社會上的不平等會造成政治不安定,柏拉圖則相信政客會踩著言論自由的階梯、煽動民意,登上領導大位,把自己打造成僭主(tyrants)。為了避免國家沉淪為柏拉圖所說的僭主政體(tyranny),開國元勛們因此建立了一套以法律為基礎的民主共和體制,系統中包含種種權力制衡機制(checks and balances)。他們刻意提防,避免單一個人或單一團體獨攬大權或統治者歪曲法律為己所用。美國在建國之後的許多政治爭辯都涉及了其社會中的暴政(tyranny)問題,例如廢奴問題、女權爭議即是。

  美國政治的悠久傳統之一,正是當我們的政治秩序陷入危機時,人們就會回溯歷史。如果我們擔憂當下的體制可能受到暴政的威脅,就可以依循開國元勛的腳步,反思其他民主與共和國的歷史,從中尋求指引。對如今的我們來說,追溯歷史汲取教訓有其方便之處,那便是與遠古的希臘羅馬先人相比,我們擁有許多晚近的相關事例可供學習;困擾我們的,則是現代民主的歷史也和過去一樣充滿著失敗與傾頹的事例。

  打從北美殖民地脫離開國元勛眼中的英國王室「暴政」(tyrannical)宣布獨立,歐洲先後經歷了三次重要的民主時刻,分別是: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戰落幕,最後則是一九八九年共產政權瓦解。在這些關鍵時刻建立的民主體制中,有許多以失敗告終,且其中某些重要的部分與我們當下的狀況甚為相像。

  歷史可以讓我們熟悉當下的脈絡發展,也可以就相似的情境提出警告。在十九世紀末的情況與二十世紀末相仿,全球貿易的發展讓人們對進步抱持期待。而二十世紀初的處境與二十一世紀初相似,這些對進步的期待受到群眾政治新發展的挑戰,因為某些政黨與政治領袖聲稱自己直接代表大眾民意。在一九二○至一九三○年代歐洲的民主崩潰,陷入了右翼極權與法西斯統治。一九二二年建立的共產蘇聯,則在一九四○年代將其政治模式擴展到東歐。二十世紀的歐洲歷史,讓我們看見了社會會崩毀、民主能衰頹、道德可能破滅,而平常百姓可能會有持槍站在殺人坑之上的一天。正由於有這些歷史的積累,今天的我們才能從中理解此般結果的成因。

  法西斯主義與共產主義都是對全球化造成如下問題的反動:全球化造成的不平等與無助感如此真實而普遍地呈現在人們眼前,而民主政治卻無能處理這問題。法西斯以集體意志之名拒斥理性,否認客觀事實而喜好領導者們所編織的,將權力還於人民的光榮神話。他們讓全球化的問題浮出檯面,聲稱當時社會的諸多複雜困境皆因全球化對國家不利的陰謀而起。法西斯主義因此成功引領歐洲潮流長達十至二十年,日後其遺留的完整思想遺緒,更隨歷史的腳步日復一日竄長茁壯。共產主義位居要位的時間比法西斯更久,在蘇聯引領潮流近七十年,在東歐則有超過四十年的歷史。共產主義者相信歷史有固定的規律,會引領社會航向固定的未來,故認為須由一群有紀律的政黨菁英引領社會航向既定的方向。

  也許我們會傾向於相信,坐擁民主能自動讓國家免於上述威脅,但這是個常見的誤解。事實上,開國元勛的例子讓我們了解到,必須檢視歷史、理解暴政的發生根源,才能找出真正的因應之道。現今的美國人民並不比二十世紀曾目睹法西斯、納粹、共產主義摧毀民主的過程的歐洲人更有智慧。我們的唯一優勢是得以從他們的經驗中學習,而現在正是反思歷史教訓的好時機。這本書呈現給各位的和我們現今情勢息息相關,是自二十世紀提煉出的二十則歷史教訓。
那一月,我轉動所有的經輪,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倉央嘉措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4-28 14:47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63519 秒, 數據庫查詢 6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