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其他書籍] 《設計政治學:視覺影像背後的政治意義、文化背景與全球趨勢》作者:魯本.派特

《設計政治學:視覺影像背後的政治意義、文化背景與全球趨勢》作者:魯本.派特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深邃的微笑 您是第577個瀏覽者
設計政治學:視覺影像背後的政治意義、文化背景與全球趨勢
The Politics of Design

作者:魯本.派特
譯者:蔡伊斐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麥浩斯
出版日期:2017/11/23




內容簡介
全球化時代不可忽視的圖像與政治的關係

設計師齊力推薦

《設計政治學》是一本值得全民閱讀的好書,因為它講出了政客不敢說的實話,用無數近年執行上的範例,來引導我們理解什麼是圖像、什麼是全球化、而又為什麼設計會和政治扯上了難分難解的關係。——王行恭,臺師大設計系兼任教授

如果說這是工具書,還不如說這是一本設計的歷史故事書。很多時候我們在設計執行時,會考量文字的風格、圖像美感等等。但這本書卻可以讓我們瞭解到它的誕生,為何而生,為何選擇,也更能讓設計這件事情,更加的精準而優雅。這絕對是一種對美的尊重。——方序中,知名設計師

文化偏見存在的問題不在於它顯而易見,而在於它常常是隱而不見的,如同意識形態一般,它透過日常的各個面向滲入人們的腦海中,偽裝成俗世的道德標準。而面對如此隱晦的制約方式,或許承認並指出這問題的所在,就是這本書所能帶給我們(人類)的最大價值。——李取中,《The Affairs 週刊編集》編集長

雖然這本書的名稱是《設計政治學》,但我們也可以暫時先忽略「政治」兩字,採「視覺設計」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我相信人的生活是由各種信仰支撐而成。包含你選擇怎麼表達、吃什麼樣的食物、買什麼品牌的手機。而這本書告訴我,視覺設計如何影響我們每天的選擇,甚至入侵到信仰的領域。讀懂《設計政治學》之後,自然而然就會把「政治」兩個字放回書名,看待現代社會也多了一層敬畏。—— 吳姓網友(吳逸文),知名設計師

以前開玩笑說設計就是設計「人」的工作,提到政治議題與設計間的關係關注的並非只是「政治」這件事,而是以人為核心的議題,本書以設計為軸串聯人與政治間的關係,讀後對此會有更深刻的感受。——李根在,台灣科技大學工商設計系專任副教授

《設計政治學》是一種細膩的「換位思考」,提醒我們主觀經驗的盲點,讓每個人都能以彼此的角度做出最妥適有效的溝通傳達。(忽然間我對於公家單位的電梯要用國台客英四種語言來念:「電梯門要開了」這件事感到釋懷了。)——馮宇,IF OFFICE負責人

每一道訊息都是經過計算的,即便它無跡可尋、或看起來僅是一碟可口無害的菜色;這些符號傳播的背後藏著一筆筆風吹草動的演練以及特定目的的分類,觸發受眾後起的認知、反饋與行為。有效的設計完完全全就是一種圖像的政治。——聶永真,知名設計師

國際好評推薦

「魯本•派特揭開了大多數設計的政治性,是21世紀的經典之作,媲美昆汀•菲奧雷和馬歇爾•麥克盧漢合著的《媒體即訊息》及《地球村的戰爭與和平》。」——史蒂芬.海勒(Steven Heller)/美國平面設計協會(AIGA)終身成就獎得主

「這本書引起了世人的注意,即所有設計決策都具有政治層面,負責傳播的專業人員尤其需要注重這個特點。畢竟,設計『都無法與最初創造時秉持的價值觀或預設立場脫鉤』,對於設計者和消費者而言,本書對於全球化視覺的導覽,將提醒在極易忽視的政治背景下進行設計可能會發生的錯誤並提供極大的幫助,確保我們今後更加負責任地處理這種情況。」——德國Form雜誌(Form Magazine Germany)

「這本書應該被當作藝術學院開學第一本必讀的經典。除了設計圈骨幹阿伯斯、伯格、班傑明及桑塔格等,這是一本對設計界環境最新的評估,所有現代視覺從業者都能透過本書來導航。」——美國平面設計協會AIGA.com

「作者魯本•派特是一位阿姆斯特丹的設計師及研究員。他利用人類學及社會學來分析案例,在當代視覺傳播領域中,創造出令人驚喜及教育性的見解。」——新設計雜誌(New Design Magazine)

「本書從視覺觀點來看,人類學和社會學在日常設計活動裡占有的地位與影響力,這是一個哲學性的視覺研究,包含了21世紀設計文本中所需要的一切,同時它內容緊湊、大小適中,剛好可以放進口袋,就像我的新iPhone一樣值得擁有。」——美國平面設計雜誌print magazine

「每個從事傳播設計的人都應該擁有本書。每個人也可能需要本書,因為我們所有人的工作或多或少都跟設計有些關聯。我已經忘記何時看過具有如此娛樂性、機智性且富含實用訊息的讀物。」——WeMakeMoneyNotArt.com

「這本小小的傑作真的打中我的心。它是一本設計精巧而美觀的視覺傳播手冊,書中每一頁都表明了不可思議的想法。」——漢斯•德茲瓦特(Hans de Zwart) /荷蘭網路權益組織自由節點(Bits of Freedom)的負責人

「在這本精美的手冊中,揭露了在流行文化中的政治元素,解釋了我們的特權地位及設計如何不可避免地變成某種文化的宣傳品。魯本•派特做了一個偉大的工作,他用了非常多的例子詼諧地展示了圖形語言如何隨著時間及空間發展,並影響著我們感知周圍世界的方式。同時,他以尖銳的文風剖析案例,傳達給讀者清晰、有條不紊的觀點。這本書絕對是每位設計師必讀的書。」——平面設計師Annelys de Vet

本書特色
1. 本書是一本提供給設計和傳播專業人員與即將踏入相關行業工作者的全球化視覺設計導論。
2. 從設計的五大要素:排版,圖像,顏色,符號和圖表信息,反思意象傳達的盲點。
3. 收錄62個全球關鍵影像案例,帶你了解現代影像設計背後的龐大脈絡。

  所有的設計都是關乎政治,根據哲學家托尼•弗萊(Tony Fry)所說,每一種設計都是「要不服膺、要不意圖推翻現狀」。

► 知名廠商Nike曾犯了一個錯誤,製作了一款「阿拉」球鞋,引起穆斯林暴怒的抗議。
► 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發生後,Google被俄羅斯政府施壓修改Google地圖,將克里米亞標示為俄羅斯領土(僅在俄羅斯境內的Google地圖)。
► 凱蒂佩芮在來台演唱會裡,身披中華民國國旗唱歌前,她的團隊可能來不及提醒她將會惹毛中國政府。

  在世界網絡中高速傳達的各種視覺影像,因國際情勢與不同文化間的誤解,產生了越加頻繁且激烈的設計問題,甚至一些原本搞笑的內容,可能同一天引發世界另一端的暴力抗爭。但追究溝通不良的根本原因,多半是因為使用者認為自己使用了「世界通用」或「客觀」的語言。

  設計師、行銷專業人員、影像工作者擁有形塑視覺傳達的權力,伴隨這個能力而來的是極大的責任,在今日的網路社會中,是否每一位創意產業從業人員,都真的意識到自己作品背後的政治含義與衝擊?

  在全球化的今天,現代設計將接觸到許多不同文化和語言的觀眾。本書將結合政治、人類學和社會學的角度,從排版,圖像,顏色,符號等視覺元素來分析,設計如何跨越國界和文化來傳達訊息。收集來自全球的視覺案例,重新檢視文化偏見和刻板印象的存在,我們將發現所有傳達工具都不可能維持真正的中立。

  邀請所有讀者重新思考,是否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預設立場也綁架了你看世界的角度?

  另外,在檢視現代藝術家與設計師作品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發現政治與國界並不會侷限創意的發揮,反而開啟主要視覺文化外,另一種新的探索。
那一月,我轉動所有的經輪,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倉央嘉措

TOP


設計需要「政治正確」?

中研院院士、前故宮博物院院長杜正勝先生,曾在2001年博物館館長論壇中,發表論文「藝術、政治與博物館」,開宗明義地說:「⋯⋯廣義的政治正如亞里斯多德說的,人是政治的動物,生而為人,只要過群體生活,就離不開政治。⋯⋯依這麼說,任何藝術恐怕都和廣義的政治有所交涉⋯⋯。」現代的設計文化,已然超越了它早期單純的服務特質,而邁入藝術創作的行為之列。雖然它有其特立獨行的表現形式與多元的樣貌,但最終必然和它的閱眾產生一定的聯結,這就涉及「眾人之事」的政治性。

《設計政治學》這本書的原名是「The Politics of Design」,按照我對英文的認知,它似乎可以涵蓋「設計的謀略」或「設計應深思的細節」的意思。這正是我們一般以技術訓練為主的學習環境,課堂上從未講授的、與設計行為相關的重要內容。「設計」行業,雖然在19世紀末,因工業化的量產而在我們生存的環境中誕生。但當年我們處於相對保守及排外的社會條件,對「設計」的真實內涵,由一無所知到瞎子摸象。百年來,說句良心話,除了硬體的工具,我們超英趕美已然走在國際均一的水平之上。但慚愧地平心而論,我們對設計思維最基本的諸條件及內容,卻依然是一無所知。因為我們的教育政策中,缺少對設計教育Policy的認知與闢劃,而我們的設計師資,更是缺乏具有國際實務經驗傳承的業師。因此,針對懷抱設計熱情的年輕朋友們,如果再不提供一些新鮮有效的訊息,與執行過的國際案例,而任這群朋友繼續瞎子摸象,是對他們的不公平。

台灣是一個孤懸於海的島嶼國家,因為與鄰國沒有國土相連的親密感,因此對於近卅年來傳播工具的劇變,所牽動的社會變化,缺乏直接感與應變的經驗。無論工商業或政府機構的文宣方式,都還沿用土法煉鋼、自說自話的傳統政令宣導舊轍,早已脫離國際間對communication所賦予的新義與遊戲規則。荷蘭設計師及傳媒文化研究者魯本•派特,在他諸多的著作中,《設計政治學》(The Politics of Design)無疑正是當下我們設計教育中,遺缺的那最重要、也最基礎的一環。當然也是我們正在邁出島嶼,企圖國際化的當下,透過對這本書內容的學習,可瞭解國際化傳播文化的基本常軌,與設計執行應理解的潛規則。尤其是針對拉丁字形的選擇與色彩表現的應用,絕對不是我們「只要我喜歡,什麼都可以 」的文化,可以理解的。

《設計政治學》是一本值得全民閱讀的好書,因為它講出了政客不敢說的實話,用無數近年執行上的範例,來引導我們理解什麼是圖像、什麼是全球化、而又為什麼設計會和政治扯上了難分難解的關係。

王行恭/臺師大設計系 兼任教授

前言

你是特權人士。光是能讀懂這行字,就代表你是全世界85%的識字人口之一,也是全球20%英文使用人口的一員。你花了15歐元買下這本書,全球只有20%的人可以負擔這個價錢(也就是一天所得超過10美元)。如果你正在讀電子版,表示你是人口中40%擁有網路連線的人。如果你買下紙本書,也許你受過高等教育,而教育無疑是特權人士的專利。

如你所見,這本書無法兼顧世界上所有的文化脈絡背景,主宰媒體的僅是北半球的大城市,可是這些媒體傳播的範圍卻遍及全球,可見媒體應該要更包容萬象,並意識自己承擔的政治責任,這也是為什麼這本書的內容範圍並非全球,還是挺派得上用場。

這本書不是談政治宣傳或政黨設計,但其實所有設計都是關乎政治的,根據哲學家托尼•弗萊(Tony Fry)所說,每一種設計都是「要不服膺、要不意圖推翻現狀」。

每種設計都無法與最初創造時秉持的價值觀或預設立場脫鉤,也無法擺脫發想時背後的意識形態。視覺傳達與意識形態的連結可能很難看穿,因為意識形態無所不在,我們早已習慣成自然。

承認視覺傳達並不中立,可以讓我們對萬物保持觀察距離,知道自己多少帶有文化偏見,就能理解為什麼視覺傳達會失敗。這本書運用人類學、心理學、科技傳播理論和視覺文化等概念,用視覺案例來檢視各個文化偏見的存在。

視覺傳達的衝擊呈現爆炸成長,數十年前,視覺傳達大部份還侷限在城市或國家內;今日的社交網路,從Tumblr到臉書,訊息無處不滲透,全球各地的人可以彼此認識、相互交流,卻也可能造成溝通不良、甚至衝突。一些原本搞笑的內容,可能同一天引發世界另一端暴力抗爭。

不論今昔往日,傳達都是散播性的過程,誤解無法完全避免。溝通不良的根本原因,多半是因為使用者認為自己使用了「世界通用」或「客觀」的語言,所以第三者應該能夠理解。設計時已預設站在客觀與世界通用的立場,這樣的原理與現代設計緊密相連,因為這是西方設計教育的一環。但本書正是要揭穿這種預設立場。

身為作者,我擁有特權;身為荷蘭設計師,我來自的國家政府支持設計文化; 身為一個十五年經驗的設計師,我為政府、文化機構、政治活動等製作廣告。我了解視覺傳達有很多樣貌,但根究其創作源頭皆出自於某種意識型態。

在不同的國家工作時,我做過許多錯誤的預設立場,這本書稍後會提。分享這樣的經驗,是為了透過檢視這些預設立場,來避免下一個人再犯同樣的錯誤。

身在西歐,我對世界的觀點並非中立,所以我必須請其他人幫忙完成這本書,盡可能消除我的盲點,拋出尖銳的提問。這本書並非全無偏見,而是盡可能在廣泛的議題上提出多樣觀點,所以我歡迎讀者們回應補遺。

這本書由各種平面設計的元素構成:語言與印刷、顏色與對比、圖片與攝影,這本書收集到的案例只是開端,受限於開本大小,不足以代表視覺傳達所面對的挑戰。

所以我需要你的幫忙,如果你有任何應該列入書中的案例,歡迎在這本書的網站上,分享你的想法、文字或圖像:www.thepoliticsofdesign.com

隨著網路檔案增加,案例集也會同時成長,任何人都可以自行取用,作為設計師與傳播專業人員的參考資料,同時也提醒我們今日所面對的挑戰。
那一月,我轉動所有的經輪,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倉央嘉措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5-1 11:46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17906 秒, 數據庫查詢 6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