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東方歷史] 甲申政變 [打印本頁]

作者: 雷倩倩    時間: 2010-1-8 16:49     標題: 甲申政變

甲申政變又稱開化黨政變。1884年(甲申年)12月4日(農曆10月17日)在朝鮮發生的一次政變。



背景


19世紀中後期,世界資本主義大潮衝擊東亞。中國開始洋務運動,而日本出現明治維新,但朝鮮依然閉關鎖國。朝鮮的一些青年人(金玉均等)受日本明治維新影響,打算藉助日本力量進行政變,推翻朝鮮守舊勢力,進行資本主義改革,使朝鮮獨立,走上資本主義強國之路。




日本野心初露,打算稱霸於東亞,希望有機會控制朝鮮。中國清朝在西方侵略中國及其屬國後,不希望丟失屬國朝鮮,因此對朝鮮加強控制,中法戰爭中,清朝將駐紮在朝鮮的軍隊撤走一部分與法國作戰,客觀上削弱了對朝鮮的控制。






過程


1884年11月,金玉均、朴泳孝等和日本駐朝公使竹添進一郎商談朝鮮改革,得到竹添進一郎的支持。12月4日,洪英植的京城典洞郵政局舉行開業典禮,晚間開設宴會,朝鮮大臣紛紛出席,金玉均令人在王宮內放火多次後成功,閔妃外戚閔泳翊外出查看火災時遭開化黨人砍傷,引起大亂,金玉均、朴泳孝、徐光范等趁機進入王宮,稱清軍作亂,要求日軍支援王宮。日軍藉此機會佔領朝鮮王宮,開化黨人開始殺害守舊勢力,李祖淵、韓圭稷、趙寧夏、閔泳穆、閔台鎬等被殺。




開化黨宣布改革,內容有朝鮮獨立,廢除向清朝進貢,改革內政、改革稅制,廢除門閥制度,庶民平等;以才擇人,以人擇官等。12月6日在守舊勢力要求下,袁世凱率領清軍闖進朝鮮王宮,擊敗開化黨人和日軍,甲申政變結束。洪英植被百姓所誅,其餘均逃亡海外。




影響


這次事件使日本使館被燒,日韓簽定條約。中日簽定《中日天津條約》,日本雖然撤走了駐朝軍隊,但卻獲得了隨時可派兵到朝鮮的特權,清兵撤出朝鮮,為日後甲午戰爭埋下定時炸彈。朝鮮這次改革沒有發動群眾,單幻想靠日本保護,必然失敗。此後朝鮮也沒有了通過改革走向資本主義的機會。




歡迎光臨 ☆夜玥論壇ק (http://ds-hk.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