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大公國於15世紀的領土
立陶宛大公國(立陶宛語:Lietuvos Didžioji Kunigaikštystė)為一存在於12、13世紀左右到1795年的東北歐國家。立陶宛大公國在14世紀時達到最大疆域,範圍包含了今日的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國。
甚至一度被認為具備統治整個基輔羅斯的資格。立陶宛也在立陶宛大公國的統治下信仰天主教,拋棄了原本的異教信仰。並成立了立陶宛歷史上第一所大學:維爾紐斯大學。1569年,立陶宛大公國與波蘭王國簽署盧布林協議,兩國聯合為波蘭立陶宛聯邦。此後在與拉脫維亞、俄羅斯、瑞典的戰爭中,國力逐漸衰微。在羅斯的領土也逐漸被新興的莫斯科大公國奪取。
18世紀起,普魯士、奧地利、俄羅斯三國逐步的瓜分了立陶宛大公國的領土,並於1795年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