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海外領土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
雷倩倩 您是第1069個瀏覽者
英國海外領土(英語:British Overseas Territories)是主權歸英國,但不屬於聯合王國一部份的14塊海外領土[1]。"英國海外領土"一詞源於《2002年英國海外領土法案》,取代了《1981年英國國籍法案》使用的稱呼「英國屬地」(British dependent territory)。1981年前,這些領地被稱為「殖民地」(colonies)或「皇家殖民地」(Crown colonies)。英國海外領土也會被稱為聯合王國的海外領土[2],若上下文意明顯,更可以直稱海外領土
英國「皇家屬地」(Crown Dependency)與「海外領土」是完全不同的,英國的14塊海外領土只是單純海外領土,並不是英國的屬地。
歷史
英國在新大陸最早的殖民地是英國公民在大陸上的種植園。第一個這樣的種植園建立於紐芬蘭島,於16世紀英國漁民在那裡建立了季節性的營地。
之後的"老帝國"始於1607年詹姆斯敦的建立,這是第一個在維吉尼亞(Virginia - 早期統稱北美的術語)成功建立的永久殖民地。在1609年,第二個殖民地在百慕達(維吉尼亞的擴張)被無意中的建立起來,由於在1776年失去了美國殖民地,百慕達成為不列顛現存的最古老的殖民地(在1707年英格蘭王國和蘇格蘭組成大不列顛王國後,英國被稱為不列顛)。
19世紀時不列顛帝國崛起,到20世紀二零年代達到巔峰,聯合王國擁有世界上超過四分之一的土地,包括人口數龐大的亞洲和非洲的各一部分,其中許多殖民地多是為商業或者戰略的因素而建立的。19世紀末期,大量的殖民地僑民成立了自治國家(包括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和南非),並且在除政治、軍事和貿易外的所有領域皆實現了獨立。這些自治僑民組成了加拿大(1867年)和澳洲聯邦(1901年)。此二者以及其他更多的自治僑民領土在20世紀二零年代成為了自治領。
這些主權領土在西敏寺法令獲得通過後得到了完全的獨立。帝國為了反應這種現狀改名為"Commonwealth of Nations"(大英國協舊稱)並在1949改為大英國協(Commonwealth of Nations)。大部分不列顛在非洲,亞洲和加勒比海的領土獲得了獨立。一部分領土變成了聯邦領土,英國君主依然是領土的元首,其他一些領土變成了共和國,但是依然將伊莉莎白二世女王作為國家的元首。
在非洲的南羅德西亞(現辛巴威)和中美洲的不列顛宏都拉斯(現貝里斯)於1980年和1981年雙雙獨立後,遺留下來的最大領土則是香港,香港擁有超過500萬人口。與其他殖民地不同的是,香港殖民地分別有兩項協議:
香港島和九龍半島分別因為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被割讓給英國。
中國大陸的另外一部分被稱為新界的地方在1898年因為香港膨脹的人口而租借給英國,租期99年。
隨著1997年的到來,聯合王國和中國達成了中英聯合聲明,這份聲明指出:英國政府將於1997年7月1日把整個香港地區交還中國政府,使之成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在談判之前中方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構想即在一個國家的基礎上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地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英國政府之所以交還整個香港地區(包括香港島和九龍)是因為香港的地理位置緊鄰廣東省,被英國割占的香港地區(香港島和九龍)如果沒有從廣東輸入必需的物質,在客觀條件上不可能維持其功能的運轉。同時,在中英談判中,中國領導人態度強硬,不予承認清朝的不平等條約,要求「中國要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九龍」。
現有的英國海外領土
海外領土(Overseas Territory
安圭拉(Anguilla)
百慕達(Bermuda)
英屬印度洋領地(British Indian Ocean Territory)
英屬南極領地(British Antarctic Territory)
英屬維京群島(British Virgin Islands)
開曼群島(Cayman Islands)
直布羅陀(Gibraltar)
蒙特塞拉特(Montserrat)
聖赫倫那(Saint Helena)
特克斯與凱科斯群島(Turks and Caicos Islands)
福克蘭群島(Falkland Islands) (存在爭議)
皮特凱恩群島(Pitcairn Islands)
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South Georgia and the South Sandwich Islands)
皇家屬地(Crown Dependency)
根西島(Guernsey)
澤西島(Jersey)
曼島(Isle of Man)
英屬基地區
亞克羅提利與德凱利亞(Sovereign Base Areas of Akrotiri and Dheke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