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2/22 18:27 康紀漢
隨著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大腸癌已經成為國內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年大約有1萬多人得到大腸癌,並且大腸癌的死亡人數也已經從民國84年的2,460人,增加到目前的4,470人,雖然大腸癌第一期病人的5年存活率可以高達90%以上,不過,臺灣大腸癌病人在零期或第一期發現的比例只有21%,比起美國31%的發現比例,還有一段不小的差距,因此,癌症希望協會便響應美國癌症組織將3月定為全國大腸癌宣導月,期盼藉由鼓勵民眾多蔬果、勤運動、做篩檢,還有讓50歲以上民眾每兩年做一次大腸癌的糞便潛血檢查,可以遠離大腸癌的威脅。
國民健康局癌症防治組代理組長施伶宜表示,國民健康局從93年開始補助50到69歲民眾,每2年做1次糞便潛血檢查,因為糞便潛血檢查推廣容易,能夠降低15%到33%的大腸癌死亡率,可是國內50到69歲的民眾卻只有22%曾經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她呼籲還沒有接受篩檢的民眾,必須要儘快到醫療院所接受篩檢,才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挽救自己的生命。
由於大腸癌主要是經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癌症希望協會理事長王正旭也說,經過實證研究發現有大腸癌家屬史的301位40到50歲高危險群當中,不僅有3成已經產生瘜肉,甚至其中要是有一半的人不將腺瘤瘜肉處理,可能在5年之內就會有15%轉變為大腸癌,因而他提醒民眾,如果能夠在早期發現腺瘤瘜肉予以切除,就可以避免大腸癌的發生。
(2011-02-22 18
03 康紀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