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2
發新話題
打印

[西方歷史] 波斯灣戰爭

波斯灣戰爭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雷倩倩 您是第1764個瀏覽者
波斯灣戰爭是指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期間,以美國為首的由34個國家組成的多國部隊和伊拉克之間發生的一場局部戰爭。1990年8月2日,伊拉克軍隊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並宣布吞併科威特。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取得聯合國授權後,於1991年1月16日開始對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內的伊拉克軍隊發動軍事進攻,主要戰鬥包括歷時42天的空襲、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邊境地帶展開的歷時100小時的陸戰。多國部隊以較小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伊拉克最終接受聯合國660號決議,並從科威特撤軍。


本次戰爭是美軍自越南戰爭後主導參加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在戰爭中,美軍首次將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實戰,展示了壓倒性的制空、制電磁優勢。通過波斯灣戰爭,美國進一步加強了與波斯灣地區國家的軍事、政治合作,強化了美軍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同時為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打下了伏筆。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科威特是隸屬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伊拉克的一個自治省份。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佔領科威特並促使其獨立,但是伊拉克始終沒有承認科威特的獨立。

1980年代的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欠下了一些阿拉伯國家的債,其中欠科威特的債務為140億美元。伊拉克希望石油輸出國組織減少石油產量,提高石油價格,這樣它可以償還這筆債務。相反地科威特提高了其產量,造成油價下降,希望以此來迫使伊拉克解決它們之間的邊境爭執。此外伊拉克指責科威特借兩伊戰爭的機會在伊拉克境內建立軍事基地。伊拉克聲明,它作為其它阿拉伯國家與伊朗之間的緩衝地在兩伊戰爭中為所有阿拉伯國家做了一個貢獻,因此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應該免除伊拉克的戰爭貸款。

兩伊戰爭幾乎破壞了伊拉克在波斯灣的所有港口設施,摧毀了它的外輸能力。許多伊拉克人認為,兩伊戰爭再次爆發是必然的,因此以伊拉克的安全起見伊拉克需要佔據更多的地區,尤其是在離戰場較遠的比較安全的地區佔據海港。因此科威特就成了一個目標。

在思想觀念上入侵科威特被宣傳為阿拉伯民族主義以證明其合法性。科威特被描寫為伊拉克自古以來的一部分,被英帝國主義者分割。佔據科威特則是建立大阿拉伯聯盟的一步。此外在宣傳中還有其它一些理由。薩達姆·海珊除使用阿拉伯民族主義外還稱佔領科威特是重建巴比倫帝國的一步。中東的其它一些事件也與入侵科威特有關。巴勒斯坦大起義正在高潮時期,而幾乎所有的阿拉伯國家如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埃及都對西方國家有依靠性。通過這些努力,薩達姆將自己展示為一個願意站起來反抗以色列和美國的政治家。



戰前的伊拉克和美國

在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前,美國和伊拉克的關係惡劣。伊拉克是蘇聯在中東地區的主要盟國。1979年美國將伊拉克列入支持國際恐怖主義的國家名單。兩伊戰爭期間美伊關係逐漸改善。 隨著革命後的伊朗在1982年深入伊拉克,為了防止伊朗獲勝從而輸出革命到其他阿拉伯國家,美國開始對伊拉克進行援助,將其從支持國際恐怖主義的國家名單上撤除,並銷售武器給伊拉克。除了公開渠道的援助,關於美國中央情報局秘密指導伊拉克軍隊的猜測也廣泛流傳。

兩伊戰爭結束以後,美國議會內有在外交和貿易上孤立伊拉克的趨勢。其原因包括伊拉克國內的人權狀態不佳、伊拉克對其武備的快速加強和它對以色列的敵對。許多美國左派政治家和一些新保守派政治家如保羅·沃爾福威茨反對伊拉克政府。但美國一些有聲望的議會政治家卻錯誤地低估了這個改變。比如美國參議員羅伯特·多爾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說,「議會並不代表美國總統喬治·H·W·布希和美國政府的意見」,布希將否決所有對伊拉克採取制裁的行動。

1990年7月末伊拉克與科威特之間的談判停止,伊拉克在科威特邊境大量駐軍,薩達姆·海珊召見美國大使阿普里爾·格拉斯皮進行一次四目談話。在這次談話中薩達姆表達了他對科威特的氣憤但表示在進行再一次談判之前,他不會對科威特用武。格拉斯皮表示美國對伊拉克在伊科邊境上的武裝力量集中表示關注,但一些伊拉克人將格拉斯皮的言談誤解為美國允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格拉斯皮說美國「對阿拉伯內部的爭執如伊科之間的邊境爭執表示中立」。為了強調這一點,她還說「(美國國務卿)詹姆斯·貝克指示我們的發言人強調這一點」。雖然格拉斯皮此後不久就離開了外交界,但美國聲明她對一切按規則處事,她沒有向薩達姆·海珊總統表示美國贊同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但是薩達姆此時可能錯誤地理解了美國的觀點。因為在此之前不久美國也同意兩德統一,對薩達姆來說,這同樣是取消一個本來就是錯誤的國內邊境。其他一些分析家則認為這種錯覺並不存在。薩達姆只是低估了美國的實力,因此沒有認真考慮美國的態度。

1989年11月,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韋伯斯特與科威特特工首長會晤。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聲稱獲得了一份這次會晤的備忘錄。《華盛頓郵報》報導說科威特外長在次年8月阿拉伯首腦會議上見到這份備忘錄時昏了過去。後來伊拉克以這份備忘錄為由聲稱中央情報局和科威特陰謀瓦解伊拉克的經濟和政治穩定。中央情報局和科威特稱這次會晤是日常性的,而這份備忘錄是偽造的。這部文件的摘錄如下:

我們與美國方面一致認為我們應該利用伊拉克的經濟困難來迫使該國政府同意確定我們之間的邊境。中央情報局向我們展示了他們認為是施加壓力的正確方式,他們說,我們應該廣泛地合作來使我們的行動高度配合。
極端作家和前美國外交部官員威廉·布魯姆在他的書《謀殺希望》中稱伊拉克關於中央情報局和科威特陰謀的理論是正確的。布魯姆說,伊拉克在不斷增強對美國在海灣地區的霸權的警告,這個陰謀是針對伊拉克的這個反美舉動的,此外它可以幫助防止預期的國防開支的縮減和增高老布希總統在國內的信譽。



入侵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派坦克和步兵開入科威特,佔領了所有戰略要地,包括埃米爾的王宮。科威特陸軍很快就被擊敗,但科威特空軍還有足夠的時間逃到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軍隊搶劫了醫用和食物儲藏,關押了上千平民和佔據了媒體。伊拉克還關押了上千西方國家訪問者作為敵對國俘虜,後來還企圖使用他們作為談判條件。一開始伊拉克還建立了一個傀儡「被解放」的科威特政府。


外交


入侵數小時後,科威特和美國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召開會議,在這次會議上通過的第660號決議譴責伊拉克對科威特的入侵,要求伊拉克撤出科威特。8月3日阿拉伯聯盟也發表決議譴責伊拉克的侵略行為並要求伊拉克撤兵。阿拉伯聯盟的決議還要求在阿拉伯內部解決這場衝突,並警告外部干涉。8月6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661號決議對伊拉克施加經濟制裁。

西方國家決定將伊拉克逐出科威特還與他們害怕伊拉克會入侵沙烏地阿拉伯有關。對西方國家來說,沙烏地阿拉伯比科威特還要重要。伊拉克軍隊順利地進駐科威特後它就很容易攻擊沙烏地阿拉伯最大、最重要的油田了。假如伊拉克控制這些油田,在加上伊拉克對其本土和科威特的油田的控制可以給予它對石油供應的前所未有的壟斷。沙烏地阿拉伯的抵抗比科威特強不了多少,而西方國家認為薩達姆的野心不會在科威特停止。全世界──尤其依靠石油的美國、歐洲和日本──將這個石油壟斷看作一個巨大的威脅。

伊拉克與沙烏地阿拉伯有一系列糾紛。兩伊戰爭中伊拉克欠沙烏地阿拉伯260億美元。兩國之間的長長的沙漠邊界也有糾紛。薩達姆在佔領科威特後就開始攻擊沙烏地阿拉伯王室。他說美國所支持的沙特王室作為聖城麥加和麥地那的守護者是不合法的。薩達姆開始使用在阿富汗作戰的極端伊斯蘭主義者和伊朗一直用來攻擊沙烏地阿拉伯的語言來攻擊沙特。

在伊拉克的國旗上添加《古蘭經》中「神是至高」一詞和薩達姆在科威特祈禱的畫面是吸引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和離間伊斯蘭聖戰者與沙特的計劃的一部分。當西方國家的軍隊進駐沙烏地阿拉伯後這些攻擊更加加強了。

美國總統喬治·H·W·布希很快就宣布美國將發動一項旨在防止伊拉克入侵沙烏地阿拉伯的防禦行動--「沙漠盾牌行動」。8月7日美軍進駐沙烏地阿拉伯。8月8日伊拉克宣稱科威特的一部分劃分為巴斯拉省,另一部分自立為省。

以艾森豪號航空母艦和獨立號航空母艦為首的兩支美國海軍艦隊進入戰鬥地區。最後美軍在當地的駐軍達50萬人。當時軍事分析家的意見是,假如伊拉克在十月份以前入侵沙烏地阿拉伯的話,美軍在當地的駐軍將不足以阻擋入侵者。

聯合國安理會和阿拉伯聯盟就這場衝突發表了一系列決議,其中最重要的是11月29日的聯合國安理會第678號決議,其中設定伊拉克撤出科威特的截止日期為1991年1月15日,並授權「以一切必要手段執行第660號決議」--一種授權動武的外交語言。

美國國務卿詹姆斯·貝克組織了一個反伊拉克的34個國家的聯盟:阿富汗、阿根廷、澳洲、巴林、孟加拉國、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丹麥、埃及、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宏都拉斯、義大利、科威特、摩洛哥、荷蘭、尼日、挪威、阿曼、巴基斯坦、波蘭、葡萄牙、卡達、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南韓、西班牙、敘利亞、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和美國。在這場戰爭中的66萬人軍隊中美軍佔74%。許多聯盟國並不願參加。有些認為這場戰爭是阿拉伯內部的戰爭,其它害怕美國在科威特的影響加強。最後許多國家在經濟援助、免債等優惠條件下同意參加。

美國提出一系列原因為什麼它參加這場戰爭。首先是石油對美國經濟的重要性以及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長期的友好關係。但有些美國人對這個原因並不滿足,他們呼籲「不要用血換油」,這個口號後來成為美國和平組織的口號,但這場和平運動的參加者遠少於反對越南戰爭的參加者數目。後來提出的參戰原因還有伊拉克在薩達姆·海珊總統統治下對人權的蔑視、伊拉克可能建造核武器或其它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及伊拉克對科威特的侵略不能被忽略。

科威特被佔領後不久,在美國就成立了一個叫做「公民為自由科威特」的組織,這個組織用科威特政府的1100萬美元開始了一場宣傳戰。其中一個很可能是欺騙性的情節談到,伊拉克士兵將科威特嬰兒從他們的保育箱中扔出來,讓他們在醫院的地板上死去。這個情節出現在一個由多個美國電視台報導的,由美國國會舉行的關於伊拉克在科威特的暴行的聽證會上。在這次聽證會上,陳述這個情節的那個15歲的女孩後來證明是科威特駐美國大使的女兒,一位王室成員。

多個和平建議後來都未能實現。美國堅持唯一可能的和平條件是伊拉克徹底和無條件的撤出科威特。伊拉克堅持伊拉克撤出科威特的條件是多國部隊從阿拉伯國家領土上的撤出,以及敘利亞同時撤出黎巴嫩和以色列同時撤出西岸、加薩走廊、戈蘭高地和黎巴嫩南部。

1991年1月12日美國國會授權軍隊將伊拉克逐出科威特,此後不久聯盟的其它國家也授權它們的軍隊。




空戰


聯合國安理會第678號決議的最後通牒過後一日,1991年1月16日,聯軍開始執行名為「沙漠風暴行動」的強烈空襲:每天的攻擊次數上千。使用的武器有制導炸彈、集束炸彈、空爆炸彈和巡弋飛彈。相應地伊拉克次日向以色列發射了8顆飛毛腿導彈。盟軍的首要目標是摧毀伊拉克的空軍和防空設施。這個任務很快就完成了,在此後的戰爭期間盟軍空軍幾乎暢通無阻。雖然伊拉克的防空能力比預期的要好,但在戰爭第一天盟軍只損失了一架飛機。在這段時間裡隱形戰機被多次使用來消滅伊拉克的地對空導彈和其它防空武器。這些武器被消滅後,盟軍的其它飛機的行動就安全得多了。大多數飛機是從沙烏地阿拉伯和盟軍在波斯灣的六艘航空母艦上起飛的。

盟軍的下一個目標是指揮和通訊設施。薩達姆在兩伊戰爭中對他的軍隊的指揮非常詳細,小部隊自己的主動性幾乎全部喪失。盟軍戰略家希望假如伊拉克的指揮和控制系統被摧毀後它的抵抗力就會被大為削減。戰爭的第一個星期中伊拉克進行了幾次攻擊,但其效果甚小,38架伊拉克米格機被盟軍飛機擊落,此後伊拉克空軍開始逃往伊朗。

空戰的第三個和最大的一個目標是打擊伊拉克和科威特的軍事目標。約三分之一的盟軍空襲是為了消滅伊拉克的飛毛腿導彈。此外軍民雙用的設施也被襲擊:發電廠、通訊設施、港口、煉油廠、鐵路和橋樑。兩座核電站也被攻擊,這違反了聯合國45/52號禁止進攻核反應爐的決議。伊拉克全國各地的電站都遭破壞。戰後伊拉克的發電力只有戰前的4%。所有大壩和大多數重要的泵水站和許多污水處理站被炸燬。在大多數情況下盟軍試圖不攻擊只被民用的設施。1991年2月13日,兩顆雷射導航的靈巧炸彈擊中了巴格達的一個防空洞,上百伊拉克人喪身。美國官方稱該防空洞是一個軍用通訊中心,但西方記者未能發現任何跡象說明這是真的。

伊拉克向盟軍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基地和向以色列發射了飛毛腿導彈,希望將以色列牽入這場戰爭而迫使其它阿拉伯國家退出這場戰爭。但這個戰略未成功。以色列沒有參加盟軍,而除約旦外所有阿拉伯留在同盟中。約旦始終保持中立。1月29日,伊拉克用坦克和步兵佔領沙烏地阿拉伯城市卡夫吉。但兩天後伊拉克軍隊被在強大的空軍掩護下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和沙烏地阿拉伯軍隊逐出。



陸戰


1991年2月22日伊拉克同意一個由蘇聯提出的停火協議。這個協議要求伊拉克在三周內退回到戰前的位置和完全停火,此外聯合國安理會觀察撤兵和停火。美國拒絕了這個建議但說回退的伊拉克軍隊將不被攻擊並限令伊拉克於24小時內撤兵。

2月24日,美軍開始了被稱為「沙漠軍刀」的陸戰行動。美軍使用推土機填沒伊拉克戰壕,將其中的駐軍活埋,然後一支海軍陸戰隊深入伊拉克境內,俘虜了上千逃跑的伊拉克軍隊,這些軍隊已被空戰削弱和氣勢低落。美軍認為伊拉克有可能使用化學武器,科林·鮑威爾後來建議在這種情況下美軍可以炸開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上的大壩來水淹巴格達。但這個建議未被採納。美國一開始希望薩達姆會被內部政變推翻。中央情報局被授權在伊拉克內部挑撥動亂。但當伊拉克南部人民開始暴動反對薩達姆時,美國沒有支持他們,因為其它同盟者反對入侵伊拉克。結果是這場暴亂被血腥鎮壓。而且中央情報局中負責組織暴亂的人被撤職並被指責「違反了不許組織暴亂的命令」。

在他們1998年共同寫的書《改變世界》中老布希和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討論過改變伊拉克政府的問題:

假如我們在1991年消滅薩達姆政府,將陸戰改為入侵伊拉克的話,那麼我們將違反我們的不在行動中改變目標的宗旨,進入目標滑動的狀態,其結果是不可估算的人道和政治代價……我們將不得不佔領巴格達和整個伊拉克。同盟將立刻解散,阿拉伯國家會憤怒地離開我們,其它同盟國也會離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沒有任何可行的,不違反我們的原則的「逃避計劃」……假如我們入侵的話,美國可能今天還是一個敵對國的佔領者。其結果——可能是悲慘的結果——將是另一個樣子。
伊拉克沒有使用化學武器,而盟軍的進展也比美國將軍估計的要快。2月26日伊拉克軍隊開始退出科威特,他們撤出時將科威特油田點燃。在從科威特通向伊拉克的高速公路上伊拉克軍隊和伊拉克和巴勒斯坦平民組成了一條長龍。這支隊伍被盟軍飛機猛烈轟炸以至於它獲得了「死亡高速公路」的外號。陸戰開始後100小時布希總統宣布停火,2月27日他宣布科威特被解放。記者西摩·赫希稱停火被宣布兩天後一支由巴里·邁卡弗里指揮的美軍系統地屠殺撤退的伊拉克軍隊和一些平民。邁卡弗里自己否認這個事件,在後來美國陸軍的調查中邁卡弗里被證是無罪。

和平談判是在被佔領的伊拉克土地上進行的。在這個會議上,伊拉克被准許在它的邊界內使用武裝直升飛機。此後不久,這些直升飛機和其它部隊被用來打擊南部的叛亂。在北方,庫爾德人的領導人相信了美國關於支持人民起義的號召開始武裝暴亂,並希望以此激起一次政變。但當美國不進行干涉時,伊拉克軍人保持他們的忠誠並嚴重地打擊了庫爾德人的軍隊。上百萬庫爾德人逃過土耳其和伊朗的邊境。後來這些事件被用來建立伊拉克南部和北部的禁飛地帶。在科威特,埃米爾的獨裁政府被恢復。被懷疑為伊拉克合作者的人,尤其巴勒斯坦人受到特別法庭調查。最後40萬以上的人被逐出境。

1991年3月10日,「告別沙漠行動」開始,美軍從波斯灣撤離54萬軍隊。



傷亡數字

關於波斯灣戰爭的傷亡數字有爭議。盟軍死亡人數可能是378人,其中美軍因戰事身亡的有148人,非戰事身亡的145人。英軍死亡47人,阿拉伯軍隊死亡40人,法軍損失2人。盟軍死亡最多的是在1991年2月25日,該日一顆伊拉克飛毛腿飛彈擊中一個美國兵營造成28個美軍預備隊員死亡。盟軍受傷人數可能少於1000人。伊拉克傷亡人數的爭議比較大。有些估計說少於1500人死亡,有些說約20萬死亡。大多數學者認為死亡人數在2.5萬到7.5萬之間。受傷人數也不清楚。被美軍俘虜的伊拉克人為7.1萬。估計的伊拉克平民死亡人數從100人到超過20萬人不等。

此外戰後的狀態造成更多伊拉克人死亡。比如在炸彈中含有共300噸貧鈾,鈾是一種可能可以致癌的重金屬(不過這一點也有爭議)。戰後伊拉克兒童的癌症率提高了四倍。戰後對伊拉克的制裁可能也導致了約200萬人死亡,其中半數是兒童。從波斯灣戰爭結束到美伊戰爭開始美軍和英軍空軍幾乎每個月都對伊拉克境內禁飛地帶及其附近進行攻擊。



開支

美國國會計算的美國的戰爭開支為611億美元。其他有人估計為710億美元。世界各地其它國家共支付了約530億美元: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其它海灣國家支付360億美元,德國和日本支付160億美元。約25%的沙烏地阿拉伯的支付是以對部隊提供服務、補給和運輸的方式支付的。

美軍的開支在所有盟軍中只佔74%,因此全球的總支出肯定還要高。比如英國支付了41億戰爭費用。



媒體

衣阿華級戰艦紐澤西號上發射戰斧波斯灣戰爭也是一場「媒體戰」。首次世界各地的人可以直接在電視前看到飛彈擊中它們的目標或從航空母艦上發射的實況轉播。盟軍非常願意顯示他們的武器的精確性。

美國政府對新聞自由的限制卻比越南戰爭嚴格。大多數新聞報導來自軍隊組織的新聞發布會。只有被選出的記者被允許訪問前線和採訪士兵。採訪時始終有軍官在旁,採訪前必須獲得軍隊批准,採訪後受軍隊檢查。對外這些措施是為了防止伊拉克獲得機密情報,但實際上它被用來防止顯露政治上不利的情報。這個政策是在越南戰爭後被施用的,在越南戰爭中,對自己政治上不利的報導導致了美國國內對該戰爭的公眾反對。

同時,對這次戰爭的報導的即時性也是前無所有的。許多美國記者在戰時留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入擊飛彈的圖像在晚上的新聞中就可以看到。一支英國電視台的記者組在前線上跟隨軍隊,在盟軍到達科威特的前一天進城,然後在第二天報導阿拉伯軍隊進入該城。



後續


盟軍使用貧鈾彈頭大概範圍。伊拉克南部和北部的起義被打擊後,在伊拉克南部和北部建立了保護當地居民的禁飛地帶。美國和英國控制這些禁飛地帶。平均每過兩天有炸彈投下。但大多數炸彈是在1996年9月中的數周的所謂的「沙漠襲擊行動」和1998年12月的「沙漠之狐行動」中投下的。

伊拉克境內基礎設施的破壞涉及到了它的居民的生活。戰後數年後伊拉克的發電量還不到戰前的四分之一。對污水處理設施的破壞導致污水進入底格里斯河,而平民從該河中吸取飲用水,這導致了許多疾病。

戰後對伊拉克的經濟制裁依然有效,取消經濟制裁的條件是武備檢查認為伊拉克滿足其要求,而伊拉克政府始終沒有完全與武備檢查合作。伊拉克被允許在聯合國石油換糧食計劃中出口一定的產品。1998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說這個制裁導致兒童死亡率提高到每年9萬。對伊拉克的制裁和美國在沙烏地阿拉伯的駐軍使美國在阿拉伯世界的聲望大為降低。

為了檢查伊拉克是否遵守對它施加的大殺傷武器和彈道飛彈的限制聯合國建立了一個特別委員會。伊拉克接受了一些武備檢查,否定了一些其它的檢查。檢查組在一處發現一些生物武器計劃的跡象,在許多其它地方發現了不符合規定的地方。

1997年伊拉克將所有檢查組成員驅逐出境,理由是美國利用這個檢查組來搞間諜活動。1997年到1999年間檢查組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重返伊拉克。1999年,這個檢查組被另一個檢查組取代。2002年,伊拉克,尤其是薩達姆·海珊,成為美國反恐戰爭的目標,這最終導致了2003年的美伊戰爭。

許多從波斯灣戰爭返回的士兵說他們獲病,後來這個病被稱為波斯灣戰爭症候群。參戰士兵家庭中的嬰兒中有很高的一部分有嚴重的智力缺陷或病症。這些病症和出生缺陷的原因還不清楚和有爭議。一個1994年發表的報告稱士兵接觸到21種可能影響生育的毒品。其中包括武器中有貧鈾、油田大火和炭疽疫苗。

波斯灣戰爭的一個關鍵結果是極端伊斯蘭主義的復活。薩達姆政府的改向伊斯蘭教方向並未能為它帶來多少支持者,但沙烏地阿拉伯依靠美國的支持,以及沙烏地阿拉伯被看做與以色列站在一個戰線上使得其政府的合法性大大降低。伊斯蘭主義者反對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的活動大大加強。為了贏得伊斯蘭主義者的支持,沙特政府花巨資支持可能會支持它的組織。在新建立的中亞國家中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向極端組織分發上百萬古蘭經,建造了上百座清真寺。在阿富汗內戰中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塔利班最大的資助者。



技術

伊拉克車隊被集束炸彈毀掉

第一代的愛國者飛彈

制導炸彈瞄準畫面精確制導武器(PGM,也被稱為「制飛彈藥」)被宣傳為這場戰爭的重要武器,因為它們可以容許大規模轟炸而同時降低平民傷亡。這些武器中包括美國空軍使用的飛彈AGM-130。記者可以在他們的飯店裡看著這些飛彈飛過襲擊巴格達市內的建築。這些武器佔盟軍所投的炸彈的7.4%。此外集束炸彈也被使用。這些炸彈被投下後分裂為多個小炸彈。空爆炸彈是一種1.5萬磅炸彈,它可以粉碎數百尺內所有的東西。

伊拉克對沙烏地阿拉伯和以色列使用的飛毛腿飛彈是一種低科技武器。有些飛彈造成很大的殺傷,另一些的破壞很小。有人擔心它們會攜帶化學或生物武器,但假如伊拉克有這些武器的話,它們沒有被使用。

美國的愛國者飛彈第一次在戰時被使用。美國軍方聲稱他們將多枚飛毛腿飛彈在飛行中擊落。後來證明愛國者飛彈對於聯軍的保護主要是心理上的。其實際攔截效率很難確定,最低的一種估計甚至認為只有為0%。而美國軍方始終堅持愛國者飛彈在波斯灣戰爭中的表現是「奇迹般的」。


全球定位系統的使用使得盟軍單位得以在不被敵人發現的情況下穿越沙漠。機載警報和控制系統以及衛星通信系統也非常重要。
在線區會員請注意.....所有疑問都請入帖~~
http://ds-hk.net/thread-206617-1-1.html

TOP

恩,中東真的是一個非常混亂的地方。
『動漫熱點』

『動漫畫家資料館』

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TOP

回應 qoomnly 第 2 篇文章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雷倩倩
qoo----其實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內戰不斷.

各民族間的支系太過混亂,無法團結抵抗外力.

最後只能落的民不聊生......經濟產能嚴重落後.

逼得聯合國安理會出面維持和平.
在線區會員請注意.....所有疑問都請入帖~~
http://ds-hk.net/thread-206617-1-1.html

TOP

引用:
原帖由 雷倩倩 於 2009-10-12 16:01 發表
qoo----其實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內戰不斷.

各民族間的支系太過混亂,無法團結抵抗外力.

最後只能落的民不聊生......經濟產能嚴重落後.

逼得聯合國安理會出面維持和平.
恩,那裡真的超混亂的,

民族支派很多卻互相打自己人,難怪無法抵抗外力,

而且好像更扯的是回教自己內部有分派,

粗分為兩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戰,難怪無法團結,

恩,不管打戰誰對誰錯,最後受苦的還是人民,

鬧得人民家破人亡、民不聊生,

可是我覺得即使聯合國安理會出面維持和平,

還是撐不久的和平,畢竟是外來勢力強制介入,

無法讓那個地方的人服氣了,

謝謝倩倩的解說!
『動漫熱點』

『動漫畫家資料館』

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TOP

回應 qoomnly 第 4 篇文章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雷倩倩
qoo---- 就是因為表面上的和平無法維持太久.

所以才會由西方強國----美國為首開始了這場戰爭( 波斯灣戰爭)

最後參戰各國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在線區會員請注意.....所有疑問都請入帖~~
http://ds-hk.net/thread-206617-1-1.html

TOP

引用:
原帖由 雷倩倩 於 2009-10-13 22:06 發表
qoo---- 就是因為表面上的和平無法維持太久.

所以才會由西方強國----美國為首開始了這場戰爭( 波斯灣戰爭)

最後參戰各國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恩,戰爭本來就很傷個家經濟、社會動盪不安、百姓流離失所等,

所以是由西方強國介入,可是感覺好像那些參戰國目前還非常強盛,

而且好像曾有人預言假如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地點會發生於中東地區,

目前中東依舊動盪不安,我想不管有沒有強國介入,

還是無法改變它們的混亂,

謝謝倩倩的解說!
『動漫熱點』

『動漫畫家資料館』

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TOP

回應 qoomnly 第 6 篇文章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雷倩倩
QOO----可能是因為中東地區是生產 石油 的大本營.

只要世界各國依然仰賴石油的一天

就無法減少石油輸出國對各國國內造成經濟影響力.

石油 = 錢 =  權力 = 爭奪 = 戰爭



現在有許多己開發國家己經有能源危機的意識,正積極研究替代能源方案.

所以這些石油強國能控制世界各國的經濟影響力就會逐年下降中.....

引發世界第三次戰爭的變數本來就有很多.........但能少一個是一個吧!!

[ 本帖最後由 雷倩倩 於 2009-10-15 23:45 編輯 ]
在線區會員請注意.....所有疑問都請入帖~~
http://ds-hk.net/thread-206617-1-1.html

TOP

引用:
原帖由 雷倩倩 於 2009-10-14 22:46 發表
只要世界各國依然仰賴石油的一天

就無法減少石油輸出國對各國國內造成經濟影響力.

石油 = 錢 =  權力 = 爭奪 = 戰爭



現在有許多己開發國家己經有能源危機的意識,正積極研究替代能源方案.

所以這些石油強國能控制世界各國的經濟影響力就會逐年下降中.....

引發世界第三次戰爭的變數本來就有很多.........但能少一個是一個吧!!
恩,沒錯中東盛產石油,幾乎全世界都須仰賴中東的石油輸出,

每一國都為了替代能源的開發而努力,只是目前還沒有出現可量產無害處,

像之前有的國家竟然用糧食生產能源,雖然也是不錯的方式,

可是現在人口眾多,糧食都不夠供應大家,還拿去浪費,

所以能源解決還是很漫長的路,但願不要再有戰爭,

謝謝倩倩的解說。
『動漫熱點』

『動漫畫家資料館』

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TOP

回應 qoomnly 第 8 篇文章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雷倩倩
QOO------糧食的問題.....其實跟 地球暖化 有關. (算是大自然的反撲吧!! )

海平面 年年上升....而土地面積卻是每年在減少中.

所以能種植農作物面積也會愈來愈少...

更嚴重還可能有將近一半的物種完全滅絕.

所以國際環保組織己經發出嚴重警告世界各國重視這個問題.

可能是大家對隨手可得的資源...都以為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真的大家要好好愛地球了.....

所以戰爭是屬於非常浪費資源的行為. (轉的有點硬....總不能離題太遠吧!! )
在線區會員請注意.....所有疑問都請入帖~~
http://ds-hk.net/thread-206617-1-1.html

TOP

引用:
原帖由 雷倩倩 於 2009-10-16 00:08 發表
QOO------糧食的問題.....其實跟 地球暖化 有關. (算是大自然的反撲吧!! )

海平面 年年上升....而土地面積卻是每年在減少中.

所以能種植農作物面積也會愈來愈少...

更嚴重還可能有將近一半的物種完全滅絕.

所以國際環保組織己經發出嚴重警告世界各國重視這個問題.

可能是大家對隨手可得的資源...都以為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真的大家要好好愛地球了.....

所以戰爭是屬於非常浪費資源的行為. (轉的有點硬....總不能離題太遠吧!!  
恩,大自然反撲真的很厲害,

舉凡溫室效應、全球氣候越來越不穩定(如雙颱、龍捲風)等,

真的現在的人太浪費了,再多的資源有一天也會枯竭的,

所以有越來越多人重視環保議題,

而戰爭不但不環保,還會造成環境汙染(如原子彈造成廣島至今還未恢復),

所以真的不希望再有任何的戰爭,謝謝倩倩的分享!

[ 本帖最後由 qoomnly 於 2009-10-17 15:27 編輯 ]
『動漫熱點』

『動漫畫家資料館』

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TOP

 11 12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6-5 16:26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35866 秒, 數據庫查詢 6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