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新三傑──西鄉隆盛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
琰容 您是第1357個瀏覽者
西鄉隆盛
西鄉隆盛(さいごう たかもり,1828年1月23日-1877年9月24日),是日本江戶時代末期(幕末)的薩摩藩武士、軍人、政治家。原名西鄉隆永,隆盛是其父的名字。他和木戶孝允(桂小五郎),大久保利通並稱「維新三傑」。
生平
幼少、青年時代
1828年1月23日(文政十年十二月初七)西鄉隆盛生於日本薩摩藩鹿兒島城下下加治屋町山,是御勘定方小頭西鄉九郎隆盛(後改名吉兵衛隆盛)的第一個孩子。
幼名小吉,通稱從:吉之介、善兵衛、吉之助依次變化。
天保12年(1841年),行成人式,改名吉之介隆永。後來改為武雄、隆盛。號南洲。
郡方書役助時代
弘化元年(1844年)擔任「郡方書役助」。和維新三傑另一位的大久保利通一向伊籐茂右衛門學習陽明學及朱子的「近思錄」,向福昌寺(現鹿兒島市立玉石龍高級中學所在地的島津家菩提寺)的無參和尚門學禪。島津齊彬繼承薩摩藩藩主之後,西鄉隆盛為首的「誠忠組」上書闡述減輕農民負擔問題。其政治主張得到島津齊彬的賞識。
1854年隨島津齊彬至江戶,擁護德川慶喜繼幕府將軍位。1858年,由於島津齊彬暴病而疫,其主張的「公武合體」(天皇與幕府權力合一)的運動也半途而廢。1858年到1859年(安政五年—六年)幕府的最高執行長官「大老」井伊直弼大量迫害反幕府人士,史稱「安政大獄」。西鄉隆盛護衛著被幕府追究的僧人月照返鄉,不願服從新藩主逮捕月照的命令,1858年11月16日與月照一起在錦江灣投海。月照絕命,而西鄉獲救,後被流放到奄美大島。
明治維新
1862年西鄉隆盛在已握藩中大權的大久保利通幫助下返回薩摩藩。然而其新的政治主張「尊王攘夷」(尊崇天皇, 驅逐西方勢力, 實際上反對幕府權威)與藩主的「公武合體」有矛盾,再次被流放到小島。
1863年西鄉隆盛再次返回薩摩藩,掌握軍權,率軍擊敗尊王攘夷的長州軍。但並不參加之後的幕府軍對長州的討伐。1866年在土佐奇人坂本龍馬的斡旋之下薩摩藩與長州藩結成「薩長同盟」。之後薩摩與土佐藩也結盟。這幾個「西南強藩」掌握天皇政府大權,共同討伐幕府。
1868年(戊辰年)西鄉擔任征討大總督參謀,與幕府重臣勝海舟談判成功,兵不血刃進入江戶城。之後西鄉隆盛率軍平定日本東北的幕府殘餘勢力。是為戊辰戰爭。
西南戰爭
戊辰戰爭後西鄉隆盛擔任陸軍大將和近衛都督。1873年在維新政府的改革下,武士逐漸失勢,尤其是下級武士漸漸無以維生,徵兵令施行後,下級武士正式被宣告失去軍權,西鄉隆盛為圖恢復下級武士的勢力,遂起「征韓」、「征台」(朝鮮和台灣)之念,毛遂自薦擔任遣韓大使,維新重臣大久保利通等人當時自歐美考察返國,認為維新政府一切應以內政為重,因此否決西鄉的提案,西鄉憤而下野,在1874年(明治七年)回到薩摩。而辭職回到他的家鄉在薩摩,建立了「私學校」傳揚士道(舊武士精神)。
士族問題越演越烈,日本各地不平士族陸續叛亂。規模較大的有明治七年(1874年),江籐新平在九州佐賀縣發動的佐賀之亂。該事變平定後,日本政府為安撫士族,尤其是反抗意識最強的薩摩士族,於同年(清同治十三年)藉口琉球難民在台灣被原住民殺害,發動台灣出兵(中方稱為牡丹社事件)。日本政府特意將西鄉隆盛之弟西鄉從道升為中將,並任命為台灣蕃地事務局都督,領兵三千餘名攻打台灣南部原住民部落。
然而士族問題並未因此獲得解決。明治十年(1877年),薩摩不平士族攻擊鹿兒島的政府軍火藥庫,揭開西南戰爭序幕。當時西鄉隆盛並不在鹿兒島,聞訊之後慨然長嘆,但依然回到鹿兒島統率士族們,以「質問政府」為名揮軍北上,並在熊本城與政府軍爆發激戰。最後政府軍擊敗薩摩軍,西鄉隆盛撤退回到鹿兒島,在負傷的情況下由部下介錯(切腹儀式中由他人砍下頭顱)。日本最後一場內戰結束。
死後
1877年西鄉隆盛之官位遭到褫奪,然民間同情聲浪甚高,明治天皇也曾表示惋惜之意。在黑田清隆努力奔走下,於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頒佈同時獲得特赦,並追贈正三位之官階。
塑像
1897年,在東京上野恩賜公園西鄉隆盛的塑像落成。他一手牽著狼狗(薩摩犬),一手握腰間日本刀。中國著名的思想家王韜、黃遵憲、梁啟超等人都曾到上野公園瞻仰西鄉隆盛的銅像。
評述
倒幕成功以前西鄉隆盛先是支持藩主的「公武合體」,之後主張「尊王攘夷」,但事實上也同英國合作,努力引進西方的技術。他在倒幕運動中縱橫捭闔,運用權謀。新政府成立之後他以宋代陳龍川的話「推倒一世之智勇, 開拓萬古之心胸」作為座右銘。他曾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為人當學司馬溫公(司馬光), 無一事不可與他人道, 努力要求自己向完全大公無私的方向發展。
西鄉隆盛曾對坂本龍馬說:「你前天所說的和今天所說的不一樣,這樣你怎麼能取信於我呢。你作為天下名士必須有堅定的信念!」坂本說:「不是這樣的。孔子說過,君子從時。時間在推移,社會形勢在天天變化。因此,順應時代潮流才是君子之道!西鄉,你一旦決定一件事之後,就想貫徹始終。但這麼做,將來你會落後於時代的。」 西鄉隆盛從始至終都代表下層武士的利益。
西鄉好惡分明、熱情洋溢、時而採取不合理的行動。在維新三傑中,西鄉隆盛最受日本人喜愛,卻以悲劇收場。
詩句
傳說中西鄉青年時立志好男兒志在四方的詩句:
男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死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
人生無處不青山。
其實此為以訛傳訛。原詩為幕末尊皇攘夷派僧人月性所作,原題「將東遊題壁」,可能是西鄉引用過,而數十年後毛澤東又引西鄉語,在中國廣為人知,因此才有此誤傳。上述的西鄉詩句亦有多個版本,可見訛傳之甚。月性原詩如下:
男兒立志出鄉關,
學若無成不復還。
埋骨何期墳墓地,
人間到處有青山。
目前在日本山口縣的月性遺品展示館外有此詩的刻碑,為後人紀念月性而立。
西鄉安政大獄後被囚時的詩句:
朝蒙恩遇夕焚坑,
人生浮沉似晦明。
縱不回光葵向日,
若無開運意推誠。
洛陽知己皆為鬼,
南嶼俘囚獨竊生。
生死何疑天賦與,
願留魂魄護皇城。
其他
1 2004年電影《The Last Samurai》(譯名《最後武士》《末代武士》)中的森勝元以西鄉隆盛為原型 。
2 中國清朝戊戌變法失敗後,譚嗣同對梁啟超說:「程嬰杵臼、月照西鄉,吾與足下分任之。」意即自己願作月照殺身成仁,而勉勵梁啟超能像西鄉隆盛一樣,最終完成變法。
3 西鄉隆盛生性不喜歡拍照,現有流傳最廣肖像畫,是以其弟西鄉從道與親戚大山巖兩人為其原型。上野公園塑像揭幕時,其妻糸子曾表示:「我丈夫不是長這個樣子。」
4 芥川龍之介曾寫一篇短篇小說。借西鄉隆盛死時刎去頭顱而不得其屍,鄉人間流傳其仍存活的故事,來說明史學考據的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