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愛季傳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
ewingwong 您是第1174個瀏覽者
安東愛季,初名太郎,羽後之名將,天文八年(1539)生於檜山秋田城;舜季長子。檜山系安東氏第七代家督。安東氏原為津輕地區的地方豪族,室町中期遭到當地的最大名族南部氏侵襲而逃亡,自此分成兩家:羽州的檜山系及蝦夷的湊系,兩家互不相讓,分而治之。到了舜季時,迎娶湊系堯季之女而開始重新連繫。
天文二十三年(1554),舜季病死,由愛季接任家督。當時的羽後,安東氏時與戶澤氏、淺利氏及南部氏爭戰,以獲得僅有的富庶土地--比內、鹿角等郡。愛季上位後,開始研究強化安東的戰略,永祿元年(1558),愛季開展比內郡攻略,舉兵攻打淺利則祐,同時又集結一批於鹿角郡的反南部勢力,以便日後對付南部家。
永祿四年(1562)八月,愛季舉兵一千五百突襲比內,攻打淺利則祐,爆發長岡城之戰,則祐由獨鈷城移陣主城長岡城,並下令全軍籠城固守,但在安東勢狂攻之下,則祐於長岡城自殺,其弟淺利勝賴降服於愛季之下,被任命為比內的代官,此戰使比內地區大部分為安東家之下,淺利領有大葛、阿仁地區,全為金、銀礦山也為愛季之手,為以後的羽後爭霸戰,帶來豐厚的經濟支持。
得到金銀山的支持下,愛季下一步想支配近鄰的北陸奧地區,利用先前的煽動集結,愛季決定出兵攻打由南部晴政所有的鹿角郡,進而挑戰南部家的最大地位;加上於永祿八年間,農地凶作的情況非常嚴重,更令北奧地區的糧產變得僧多粥少。
永祿九年(1566)十月,愛季聯合比內的淺利餘黨及阿仁地區的土豪嘉成氏合共五千人,從犀川峽谷經卷山山卡侵入郡內的長牛城及石鳥谷城,又從北面經柴內攻打長嶺及谷內城,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南部晴政聞報大驚,立即組軍防守,但在安東勢猛攻之下,石鳥谷城及長嶺城被攻陷,晴政立刻指揮軍隊集中防守主城長牛城,並下令籠城固守。剛巧,由於隆冬的來臨,大雪紛飛,不利於行軍,愛季有鑑於此而收兵。
翌年二月,愛季率兵六千餘再度攻打長牛城,守城將一戶友義於城外與安東勢激戰,其中友義之叔南部彌九郎被討死,南部勢更是陷入苦戰之中,正當愛季以為勝券在握時,南部一族及重臣從北、南、東三面派出救援軍,愛季以免損失慘重,早早撤退。同年十月,愛季再度出兵直指谷內城,但由於形成拉鋸戰,愛季決定轉攻長牛城,由於準備不及,長牛城最後以幾乎在全殲之下被攻下,一戶友義逃往三戶,鹿角郡全為安東所有。
永祿十一年(1568)三月,為了收復鹿角郡,南部晴政養子信直領重兵越過來滿山卡,聯合九戶政實南北夾擊侵襲鹿角,鹿角諸勢力聞訊立刻降服,安東方守將大里備中守見勢逃逸,不到一年,愛季便失去苦苦得來的鹿角郡。自此之後,安東、南部兩家於比內、鹿角一帶長期對立,至天正末年,豐臣秀吉的物無事令下達才稍為緩和。
自此時起,愛季轉向發展秋田一帶及對湊系安東等的內部事務。永祿十三年(1570),湊系安東氏的家督堯季無子嗣而終,愛季乘機以其弟茂季出嗣湊系,藉此把兩系安東合而為一,愛季更因此得到湊系於蝦夷的領地,使安東氏到了最盛期。
統一安東氏之後,愛季發揮其外交的高超敏銳,在發展日本海的貿易之餘,愛季也因此得到了本州中央一帶的最新情報,立刻以鷹為贈禮與當時氣勢最盛的織田信長交往,並於每年遣派使者來往;因此織田信長於天正九年(1581)上請天皇封愛季為從四位下侍從。本能寺之變時,愛季也是從海貿而第一個得到信長死亡消息的奧羽大名,愛季經過衡量之後,決定與羽柴秀吉交往,得到秀吉的親切回應,從此證明了愛季於軍略外的高明外交。
天正十一年(1583),為比內代官的淺利勝賴起來宣佈獨立,愛季不動聲色的邀請勝賴到檜山城「商議」後被殺,其子賴平逃靠津輕為信,至此比內正或由安東直接管理,愛季於此期間除了繼續開發之外,也開始下一步軍略----向羽州擴展。
天正十五年(1587)春,仙北的戶澤氏成為愛季擴張的目標之一,當時的戶澤當主是號稱「夜叉九郎」的猛將戶澤盛安。當時愛季利用戶澤與小野去義道的爭執藉機出兵三千攻打戶澤,兩軍大戰於唐松野,盛安立即命進藤築後守分兵於安東勢之東佈陣,兩軍於四月激戰,三日後,安東軍死亡三百餘人,是戶澤三倍。最終安東軍敗退,從此喪失仙北的爭取機會,戶澤氏也因此更為鞏固。愛季也於該戰中得病結束了浪濤洶湧的一生,享年四十八歲。
由於長子早死,十二歲的次男實季即位。愛季一死,湊系的安東高季在南部及戶澤的煽動下起亂,史稱「湊系騷亂」,天正十七年(1589)二月,高季發兵攻打檜山城,實季遂命令立即籠城,高季以十倍的兵力猛攻,實季方以三百梃鐵炮拼死頑抗,並堅持了一百五十日。此際,由於由利氏派尾津氏援軍,實季方士氣大振並進行反攻,攻克湊城,高季在戶澤的協助下逃到南部氏。
湊系騷亂之後,檜山系安東更為穩固,勝利後的實季著力於家臣團的編制及行政體制的改革,得到莫大的成果,後來參戰小田原,獲得秀吉的安堵狀。之後改姓秋田,於文祿、慶長之役提供大量的木材作為造船之用,關原之戰後,被轉封至常陸穴戶藩五萬五千石,到了長孫俊季時,改至三春藩直至幕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