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智仁之將---小早川隆景傳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
ewingwong 您是第1203個瀏覽者
小早川隆景,山陽之名將,世稱為「文武相兼、愛和撫民之仁將」(陰德太平記)、戰國三大智將之一。天文二年(1533)生於安藝郡山城,中國之雄毛利元就三男,母為吉川國經之女;幼名德壽丸、又四郎。童年的隆景乃是智睿之輩,也是元就的愛子。
當時的毛利家正與兩大西國大名大內及尼子形成三強鼎立的局面,但仍然處於下勢。為此,元就除對外開戰之外,也考慮政治策略。天文十三年(1544)安藝之名族小早川氏分支竹原小早川當主興景病死無嗣,由於其妻乃元就之姪,元就利用此機命隆景入嗣小早川家,加上次男元春入嗣吉川氏,達成元就「毛利兩川」之政策。
不久之後,天文十九年(1550),小早川氏另一支族沼田小早川當主正平戰死,由於其子繁平是瞎子,故其家臣對繁平的能力非常質疑;有見及此,元就出面斡旋,並提議由隆景娶正平之女之名入嗣沼田小早川,自此兩小早川氏統一,毛利家從此得到瀨戶內海的控制權及得到伊予水軍之支援,對毛利爭霸中國,有極大的幫助。
增強力量之後,元就開始積極對抗大內及尼子兩家。天文二十年(1551),大內家發生大寧寺之變,「西國第一大將」陶晴賢因不滿大內義隆對其冷落而叛變並且迫死義隆,不久晴賢改立義隆養子義長為新家督,實際控制大內家。元就利用此機會,以助大內平叛之名出兵,更於天文二十三年(1554),在援助反陶軍的折敷田之戰大破陶軍,討死大將宮川房長。弘治元年(1555)九月,陶晴賢率二萬大軍反攻,爆發著名的嚴島之戰,二十三日,陶軍登陸嚴島並包圍宮之尾城,元就得悉後,立即派出援軍,同時命隆景說服伊予水軍之首村上武吉出兵援助,在隆景不斷遊說之下,二十八日伊予水軍終於出動趕赴嚴島,同時十月一日,元就與元春於嚴島東岸登陸,隆景則在同日於西岸率別動隊攻打,形成東、西兩面夾擊奇襲陶軍,晴賢被出奇不已突襲,大軍頓時潰散,晴賢最後率殘部至大江浦,明白大勢已去,終於在此自刃,終年三十五歲。
是戰之後,元就讚賞隆景說得村上水軍援助,也為大臣所讚揚。乘勝利之餘威,毛利於弘治三年(1557)滅亡大內氏,吞併長門、周防兩國,直指九州的大友氏。永祿四年(1561),元就開始九州攻略,隆景隨軍出兵豐前門司城,與大友義鎮大戰,十月攻克門司城,是戰隆景又立下大功,得到元就及元春的讚許,毛利勢也開始染指九州。攻滅大內後,元就轉攻尼子氏,當時的尼子已是日落西山,永祿五年(1562),元就出兵侵入出雲攻打月山富田城,隆景率兵輔助侄子輝元包圍富田城,最後富田城陷落,尼子氏滅亡。
富田城之戰後,毛利氏已是西國第一大名,元就也被稱為「西國十國之大國主」,也因此證明「毛利兩川」的政略的成功。在其間,京畿城方已是織田信長的天下,信長也開始計劃「中國大攻略」,但由於毛利、織田之間還有諸多小勢力作為緩衝,故兩家未有正面交鋒。
同時,元就也再開始九州攻略,永祿十二年(1569)五月,元就率兵攻打筑前立花城,正當戰事順利時,大友義鎮聯絡大內、尼子的殘部於中國起亂,元就鑑於後方不穩,不顧隆景、元春反對,堅持撤回,隆景最後也接受父命,並負責殿後工作。元龜二年(1571)五月,毛利元就因食道癌病死,得年七十四歲,元就臨死前召隆景及元春到前,並道「汝等雖入嗣他家,但凡事必先以毛利為重」又道「汝兄(隆元)早死,汝等必要輔助幸鶴丸(輝元),不可忘記三矢之約」。
元就死後,元春及隆景秉持元就之訓一同輔助輝元,由於隆景之能力高超,不少輝元之近臣都擔心輝元會成為傀儡,但隆景「見輝元御殿,必頭下側語,以禮侍之,莫有僭位。」(小田覺書),輝元也對隆景非常尊敬。元就死後,隆景與安國寺惠瓊擔當毛利外交的代表。當時織田勢已漸入中國地區,自永祿十一年(1568)起,織田與毛利的使者交往頻繁,隆景因此有機會與羽柴秀吉交往,秀吉一早深知隆景之名,曾在一封書信中道「汝年輕人也,但今後也請多多關照」並贈送名馬一頭。但作為織田大將,秀吉也奉織田信長之命出兵中國,與隆景將有一戰。其間,毛利與宇喜多直家一同擴大勢力。另一方面,天正五年(1577),織田幫助尼子勝久及山中幸盛攻佔播磨上月城。翌年四月,隆景出兵攻打上月城,秀吉由於別所長治的反叛而救助無力,七月上月城陷落,勝久自刃,山中鹿之介也被殺。
同時毛利正式與織田斷交,並水軍助陣本願寺,隆景與元春等又計劃「三道併進之策」的反織田戰略,由隆景率山陽、內海道及元春的山陰道攻擊織田。毛利對戰織田的情況變得有利,別所長治之外,荒木村重也背叛織田,但同時宇喜多卻反毛利,隆景作為毛利之軍師,率毛利對抗織田及宇喜多。但事與願違,秀吉於天正九年(1581)利用「干殺法」迫使鳥取城陷落,吉川經家死亡,織田勢一步步進迫毛利。
天正十年(1582)五月,秀吉攻打高松城,但由於城將清水宗治負隅頑抗,秀吉遂利用水攻圍困,毛利家無力救助而處於下風,唯有與秀吉議和,秀吉得知後,開出割取毛利五國的苛刻條件,毛利當然不能接受,戰事開始膠著。
但不久戰爭出現轉機,六月,本能寺之變爆發,織田信長死亡,明智光秀立刻出信予隆景「今秀吉於貴家作亂,在毛利家的足利將軍也非常憤怒,故請盡力對抗秀吉。今月二日,信長親子等已於京都為在下所誅,長年積憤得以昭雪,將軍得知也會非常高興,日後之事,還請閣下及毛利家多多關照」但可惜,書信使者被秀吉所截而事洩,得知消息的秀吉心急如焚,並立即召安國寺惠瓊重新議和,為了盡早返回京畿,秀吉以清水宗治自刃及割三國(備中、美作、伯耆)為條件議和,經過交涉之後,宗治自刃,高松城脫圍。
六月十一日,毛利家得知本能寺之變後,家中立即對是否追擊秀吉而意見分歧,主戰派的元春指秀吉:「欺騙毛利,必使發兵」,但隆景表示:「吾等追擊秀吉,有違信義,且秀吉將成天下之御者,今吾家施恩於秀吉,必使吾家得益,為他日之機,吾等何必追擊?」元春等主戰派聽到之後無話可說,更據說一眾人對隆景之智睿無不拜服。事後隆景於與輝元之書信中說明另一追擊無益的原因「吾家雖誇擁水軍萬餘眾,然村上、來島兩眾已為秀吉所離反,且下臣之重臣乃美也為秀吉所控,加上多日之戰,吾家將無力追趕…」。
事後與隆景之預計一樣,秀吉於十五日滅亡明智光秀,踏上成為天下人的第一步,二十七日的清洲會議後,柴田勝家與秀吉決裂,毛利又因此分成兩派,元春主張援助勝家,但隆景認為「吾家無益於捲入此鬥爭中,反而中立能有利於日後」最後輝元終於決定中立,同時秀吉打敗勝家,正式篡奪織田力量。
同年末,隆景移居新築成的三原城,以加強對瀨戶內海的控制。同時隆景也開始開發三原城下町,其間的秀吉正展開征服天下的戰爭,天正十三年(1585),秀吉轉攻四國霸主長宗我部元親,隆景率兵響應,同年七月,元親投降,秀吉論功封伊予三十五萬石予隆景,也想把隆景從毛利中分離,但隆景回覆道:「若拜領御國(伊予),隆景將與御家同輩,實對不起主家,也違背父親元就臨終之誓」秀吉得知後讚歎道「果真辨事如神!」,對隆景的賞識更有加無減,而隆景之所求卻無法如願,天正十四年(1586),元春死後,隆景成為毛利之最大倚靠,同時也是秀吉積極攏絡之要人;天正十五年(1587),秀吉開始九州攻略,隆景再次同行,戰後,秀吉決意封隆景越前、筑後兩國,另加筑後、肥前兩郡合共三十萬七千三百石,坐擁博多港,據守對馬海峽的要衝,可見秀吉對隆景的重視。但隆景卻再一次堅拒「若毛利主家未能得此重任,得兩筑又如何?」,再者,隆景也擔心新封地將使自己無法控制伊予水軍,故無論秀吉如何邀請,隆景仍然堅拒。有見及此的秀吉再次遊說隆景「吾把兩國作為豐臣家之直管地,請汝代為管理」但隆景又說「御家(輝元)未能完全熟諳九州事務,下臣需輔之」但在秀吉一再要求下,隆景也鑑於要保護毛利,最後終於接受。
天正十八年(1590)的小田原之陣,隆景率兵助戰,但由於初時戰爭交著,秀吉未有對策,隆景獻策道「戰事日長,士氣日竭,將無利於戰,殿下何不於城下召伎通商,以壯士氣,同時亦可打擊敵兵」,不久後,北條軍見狀潰散,無心戀戰,最終戰敗。戰後,秀吉對隆景之智深感佩服。
文祿元年(1592),秀吉開始出兵朝鮮之計劃,作為九州大名的隆景也奉命出戰,臨行前,隆景於名護屋謁見秀吉,秀吉遣信至隆景:「年輕之將必會說出自己的意見,閣下也定要說出自己之意見,因吾只會聽汝之而矣」,足見秀吉對隆景信任之心。翌年一月,日軍對如何對戰於漢城的明韓聯軍意見分歧,但當隆景主張主戰之後,眾人無不說反,同年,隆景率軍於碧蹄館之戰大破明軍李如松部,是戰得到秀吉的極力讚賞,並命隆景回國,成為五大老之一參與中央政治規劃。
回國後,文祿四年(1595)十一月,秀吉要求隆景收其甥秀秋為養子,秀秋在當時是出名的傻子,但由於隆景怕牽連毛利家,故只好接受,而另一養子秀包,隆景則讓其分出,成為日後久留米十三萬石大名。眼見垂老的秀吉喜怒無常,在與輝元書信中,隆景指出為免招致日後禍害,雖遭到群臣全面反對,但為了毛利家之安逸,隆景唯有讓位予秀秋。
讓位後的隆景,隱居於三原城,並著力於發展經濟。慶長二年(1597)六月十二日,一生智睿有遠見之智將於三原城病逝,享年六十五歲,葬於小早川氏寺米山寺。秀吉得知後,歎息道:「嗚呼!吾失一鎮護矣!」
隆景臨終前,吩咐秀秋及輝元「不要參與任何戰爭,以保宗家為要,安國寺惠瓊似忠實奸,殿下不可重信。黑田長政將有不軌,汝等必要防之」,此遺言於日後得以見證,關原之戰的爆發正是如此。隆景死後,秀秋參加關原之戰,並在戰中倒向東軍,戰後受封五十萬石,但卻在兩年後(1602)急死無嗣,小早川宗家遂亡,明治十二年(1879),毛利宗家奉命再興小早川家,二百年後得以再起。隆景另一養子秀包則於日後復毛利姓。
以智著名的隆景一生都為了毛利家而戰,也為了毛利的利益而犧牲,平心而論,作為毛利元就庶子之一,隆景如史家所說,是最能幹之一人,隆元仁孝但無霸氣,元春有勇但有欠遠見,輝元才幹平庸,都不是繼承元就大業的最好人選,但隆景在下克上時代,仍然能堅守元就之教訓,除元就教子有方外,隆景之忠孝也是重大因素,正如後世所評,隆景之一身才幹,已是近於完美,或許隆景對毛利的忠心無求,是隆景應有的「美中不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