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寄《臨江仙》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
ewingwong 您是第1257個瀏覽者
明 楊慎《二十一史》彈詞第三章《說秦漢》
開場詞「滾滾長江東逝水」——調寄《臨江仙》
【前言】
吳梅說:「論詞至明代,可謂中衰時期」。陳廷焯說:「詞盛於宋,亡於明……詞至於明,而詞亡矣。」按常理來講,文學的發展總是一個流變——成熟的過程。宋詞發展到清,已經臻於純熟.那夾在二者之間的明代,詞學也該在發展,也應當有其承前起後的地位和獨特的風格。真如詞論家們所說「明無詞」嗎?
《臨江仙》原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1)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2)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3)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作者簡介】
楊慎(1488∼1559) 明代文學家。字用修,號升庵。新都(今屬四川)人。少年時聰穎,11歲能詩,12歲擬作《古戰場文》、《過秦論》,人皆驚歎不已。入京作《黃葉》詩,為李東陽所讚賞。正德六年(1511),殿試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是整個明代蜀中(四川)唯一的狀元。。預修「武宗實錄」,稟性剛直,每事必直書。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1524),眾臣因「議大禮」,違背世宗意願而受廷杖,楊慎謫戍雲南永昌衛,居雲南30餘年,死於戍地。楊慎博聞廣識,《明史》本傳稱其著述之富,明代第一。
在蘇軾之後,詩詞文賦曲樣樣精通的作家真的除楊慎無二。更為難得的是,升庵除了文學創作,還致力於考論經史、詩文、書畫、哲學,以及研究訓詁、音韻、名物等雜項﹐數量很多,涉及面極廣,是當之無愧的學術創作全才。
他的長篇彈唱敘史之作《二十一史彈詞》,敘三代至元及明末歷史,文筆暢達、語詞流利,廣為傳誦。在羅貫中《三國演義序》後面,毛綸、毛宗崗父子批註《三國》時加在小說最前面的一首詞,就是楊慎這首詞,因此後人誤以為這首詞是羅貫中所作的,實有澄清的必要。
【注釋】
(1) 淘盡:蕩滌一空。 漁樵:漁父和樵夫。
(2) 渚:水中的的小塊陸地。
(3) 濁 :不清澈;不乾淨。與「清」相對。濁酒 :用糯米、 黃米等釀制的酒,較混濁。
【譯文】
滾滾長江向東流,不再回頭,
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
爭什麼是與非、成功與失敗,
都是短暫不長久,
只有青山依然存在,
依然的日升日落。
江上白髮漁翁,早已習於四時的變化,
和朋友難得見了面,痛快的暢飲一杯酒,
古往今來的紛紛擾擾,
都成為下酒閒談的材料。
【解題】
《廿一史彈詞》原名《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十段分別為:總說、說三代、說秦漢、說三分兩晉、說南北史、說五胡亂華、說隋唐二代、說五代史、說宋遼金夏、說元史。內容相當統一,都是縱觀古人、反思歷史、發現歷史上的是非成敗,感慨轉眼成空。語言成就上,這十段詞也差距不大。
僅這組詠史詞,就足以奠定楊慎在詞壇上的地位。同時證明了,升庵並非偶有佳作,而是創作自成整體,有自我特色。
【賞析】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一詞格調高遠,境界雄渾,是難得的佳作。
現析述如下:
(一) 氣勢豪邁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此句甚為豪邁、悲壯,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後的失落、孤獨感,又含高山隱士對名利的澹泊、輕視。臨江豪邁的偉大功業的消逝,像滾滾長江一樣,洶湧東逝,不可抗拒,空留偉業。歷史給人的感受是濃厚、深沉的,不似單刀直入的快意,而似歷盡榮辱後的滄桑。
「青山依舊在」既像是對英雄偉業的映照,又像對其否定,但這些都不必深究,「幾度夕陽紅」,面對血紅的殘陽,歷史彷彿也凝固了。
(二) 意境高遠
在這凝固的歷史畫面上,白髮的漁夫、悠然的樵子,意趣盎然於秋月春風。但「慣」字又表現出了莫名的孤獨與滄涼。「一壺濁酒喜相逢」使這份孤獨與滄涼有了一份安慰,有朋自遠方來的喜悅,給這首的詞的寧靜氣氛增加了幾份動感。
「濁酒」顯現出了主人與來客友誼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在這些高山隱士心中,那些名垂千古的豐功偉績只不過是人們茶餘飯後的閒談資料,何足道哉!該詞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在感受滄涼悲壯的同時,又創造了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詞中高遠意境就在這寧靜的氣氛中反射出來。
(三) 用詞氣度宏大、清麗自然
「長江」、「逝水」、「浪花」、「青山」、「夕陽」,信手拈來,寫造化之神、天工之偉、自然之力、歲月永恆,寥寥數字,道盡天地滄桑;「白髮」、「江渚」、「秋月」、「春風」、「濁酒」,隨意鋪陳,寫天道循環、人生無常、死生有數、離合皆有樂趣、成敗全是文章。
楊慎以古今滄桑入詩,以江山日月為畫,宇宙巨物、歷史功業作「談笑」之資、「濁酒」之佐,「是非」、「成敗」視為空空、拋諸度外,其淡漠間見深情大愛,無所謂抒發胸臆,文字飛渡古今,氣勢逼人。
其詞「形勢激迫」,「浪花」之飛濺、急湍、淘滅、滌蕩者,非沙泥魚蟲、岸壩堤防,實千古人生、無數豪傑,讀之令人擊節讚嘆。蘇軾《前後赤壁賦》,傷古今人事、世事變化之唯一歷史規律,僅為生死罷了;而歲月無情,千秋偉業轉瞬成空,唯逝水東流、無可撼動。此「激迫」處,一在時不我待,大浪淘沙,二在世事無常,轉瞬虛空,三在古往今來,報應不爽,青山之上,夕陽紅照,荒丘禿塚,英雄奈何?
(四) 意韻深厚
夕陽之「紅」,不在夕陽而在乎「天道」之韻,天生萬物而生之、養之、觀之、隨之,既是「人事」,也是「天道」。濁酒之「濁」,不在酒在乎「人心」之韻,清濁無礙、淡泊如常,舊識相逢之則盡付笑談,酒能入詩化史,又可說是「人心」之入詩化史。漁樵白髮,「慣看秋月春風」,其旨亦不只是情趣,更是意韻。
(五) 情意真摰而含蓄
此詞寫英雄氣、淡泊志、離別意、重逢喜、濁酒心,韻味摻雜而協然有序,字字非珠璣而勝珠璣,字字非寫情而情意充沛,此詩詞之「留白」(含蓄的寫法),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