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中國歷史] 景教傳入中國之經過

景教傳入中國之經過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ewingwong 您是第1111個瀏覽者
景教傳入中國之經過
明朝天啟五年(1625年),西安掘出一塊石碑,正面寫著「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並頌」,以1780個漢字撰寫,另附數十字敍利亞文,引起當時傳教士哄動。現時景教在中國的早期歷史,大多以此作為引證。

據石碑所載,唐貞觀九年(635年),大秦國(應指波斯,而非古羅馬)有大德阿羅本帶來經書到長安,由歷史名相房玄齡迎接,獲唐太宗李世民接見。

景教在唐代初期搏得皇帝好感,李世民曾批准教徒在長安興建廟寺一所,初稱「波斯寺」,後更名為「羅馬寺」、「大秦寺」。自太宗至唐德宗,景教在中國發展極快。高宗時,仍崇阿羅本為「鎮國大法王」,並下詔於諸州建景寺,使景教得以廣泛流傳。

武后信奉僧尼,景教受佛僧道士攻擊,幸景教教士集資億萬於洛陽建「大周頌德天樞」,並得景僧阿羅撼將景教教義佛化,使武后大悅,得以繼續發展。

唐玄宗開元年間曾使景教士於興慶宮講道。天寶初亦曾命寧國等五親王到景寺禮拜,設立壇場,並陳列先王之遺像供人禮拜。而且玄宗更邀約羅含和普羅等十七名景僧一起做禮拜,講福音。到唐高宗年間,阿羅本被奉為鎮國大法主,往後教堂亦掛上歷代唐朝皇帝像。

唐肅宗時,曾重建靈武等五郡的景寺,且命景僧伊斯效力中興大臣郭子儀,遂使郭氏也受影響而敬信景教。

唐代宗、德宗亦弘護景教。而當時教會已遍佈全國,除兩京外,靈武、成都、廣州等地都有大秦寺。在德宗建中年間,更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記述景教在中國的流行情況。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景教徒伊斯曾協助郭子儀平亂,後被賜紫衣袈裟。從635年開始,景教在中國順利發展了150年,與祆教及摩尼教並稱唐代「三夷教」。

845年,唐武宗會昌年間,滅佛浪潮爆發,逾萬間佛寺被毀,史稱會昌法難。雖然會昌法難主要針對的是佛教,但同時波及其他夷教。景教與祆教及摩尼教,當時總信徒約3000人,在會昌一役後走向式微,由於景教傳播過分依賴帝王庇護,而信奉者又以胡人居多,故武宗一禁教,便使其逐漸衰落,但在華仍未絕跡。據史書所載,滅法時朝廷欲遣返外國教士,但通往西域之道為吐蕃所阻,故景教教士很難返回本國,亦可能再度潛入中土,至唐僖宗黃巢起事,據阿拉伯《東遊記》載,有不少景教徒被屠殺,可見唐末內地仍有殘餘景教徒。

元朝開始,由於大量色目人來到中國,使中國的景教信徒回升。馬可波羅和一些中世紀西方學者指出中國和蒙古有很多景教小團體存在,特別是蒙古克列惕(Kerait)、汪古惕(Ongut)兩部族信奉景教1,當時他們在帖八里的主教曾一度與當時新興的天主教傳教士發生衝突。元朝的景教徒稱為「也里可溫」(arkagun),享受免兵役和免稅的特權。據馬可波羅報告,元代中國北京、山西大同、甘肅敦煌、肅州、甘州、涼州,寧夏、新疆喀什噶爾、葉爾姜、依犁,江蘇揚州、杭州、鎮江,浙江溫州、福建泉州都有景教徒和景教寺;元代著名的景教僧人有掃馬和雅八阿羅訶。根據後來在泉州出土大量景教文物,可知福建泉州是當時中國南方景教的中心。

明朝取代元朝後,景教衰微,但並未絕跡,一直存在「十字架教派信徒」有兩個世紀,直到十六世紀左右,天主教傳教士開始展開中國傳教工作,景教徒數目隨之銳減。

現時全中國只有香港還有聶斯妥里教派信徒,都是1990年代末期由黎巴嫩或敘利亞來香港從商的信徒,人數並不多。香港的聶斯妥里教派主教除了負責牧養香港的信徒以外,亦要同時兼顧東亞及南亞地區的所有信眾。




中國化過程
景教在中國演化時,大量參考佛教概念。其中較有趣是,四福音書的作者,均改以「法王」稱呼:馬太是明泰法王、路加是盧珈法王、馬可是摩距辭法王、約翰喚成瑜翰法王;教堂叫作「寺」;大主教叫「大法王」;教士自然叫作「僧」。上帝的稱呼則取敍利亞文Alaha音譯,叫作「皇父阿羅訶」,亦有按照道教規則,以「天尊」稱之。

在中國佛教及道教影響下,景教有發展成綜合主教(Syncretism)的傾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作者景淨曾著有《志玄安樂經》,教導世人如何得到安樂。經文按照儒家經典《中庸》的格式撰寫,滲入「無為」、「清淨」等中國哲學概念,經文曰:「無動無欲,則不求不為。無求無為,則能清能淨。能淨能淨,則能晤能正。能晤能証,則遍照遍境。遍照遍境,是安樂緣。」


中國化景教基本教義
中國化景教基本教義:

不承認瑪利亞為天主之母。
不用偶像,但保留十字架。
不承認羅馬教派所謂:死後滌罪說。但崇拜祖先。
反對化體說。
食素,教務人員不吃肉。
教務總管,由選舉產生。

中國景教文物
福建泉州出土大批景教文物:

1619年意大利耶穌會士艾儒略在泉州發現景教碑。
1940年泉州出土漢文、敘利亞文也里可溫碑。
1941年泉州出土回紇文景教徒墓碑。
1943年、1946年泉州出土敘利亞文景教墓碑。
1946年泉州出土景教徒墓檔垛石。
1948年泉州出土八思巴文景教碑。
1953年泉州出土奉使波斯碑。
1975年泉州出土景教徒拱形墓碑。
1984年泉州出土管理泉州路也里可溫碑。
此外在中國各地也出土不少景教文物:

1908年法國漢學家伯希和在敦煌發現景教寫本《景教三威蒙度贊》、《尊經》。
敦煌《序聽迷詩所經》、《志玄安樂經》
洛陽附近出土波斯人阿羅漢墓碑。
揚州出土四塊景教徒墓碑。
新疆霍城出土敘利亞文墓碑。
新疆高昌《棕枝主日》景教壁畫。

摩尼教傳入中國之經過

唐高宗、武后時期,摩尼教逐漸傳播。但摩尼教在初入華時其實並不順利。

在玄宗開元期間,吐火羅國王曾獻一慕闈於中國,獲唐室接待。不過,在安史之亂前,該教並未在華設寺院,史書反而載有對該教之禁令。

據《通史》所載,玄宗不久以摩尼教「本是邪見,妄稱佛教誑惑『黎元』」為由,下令中國人嚴禁參與。

然大致與入唐的同時,摩尼教也大規模地傳入回紇,其後更被定為國教。安史亂後,因回紇助唐平亂有功,摩尼教徒藉回紇的支持,得以在華傳教。

據《佛祖統記》載,代宗大曆三年,敕準回紇摩尼教徒在長安建摩尼寺──大雲光明寺。其後,又應回紇之請,於荊州、揚州、越州等州建寺。

憲宗元和二年,再於河南、太原建摩尼寺二所,並派專員保護,自此以後,摩尼教寺滿佈中國境內。摩尼教士隨回教使者來華,他們得到唐帝禮遇,在中國迅速傳播。

根據《舊唐書》記載,長興元年,回訖宰相將令摩居教五百七十三人入朝一同迎接公主,可見其藉回訖與唐關係,勢力已廷伸到政治層面。

另外,在元和八年,據《蕭唐書》記,宴歸國的回訖摩尼人,令至中書見宰官,由此可見,摩居教徒經常由回訖帶唐,並得唐室禮待。

除此之外,部份摩尼教徒也從事商業,據《舊唐書,回鶻傳》︰「摩尼至高師,歲往來西市,商賈頗與囊橐為奸」。

唐武宗會昌元年,回紇被中亞新興的戛黠斯擊敗,國勢衰落,唐廷對回紇和摩尼教的態度立即改變。

據《會昌一品集》載,武宗會昌三年,回紇國勢衰落,從中國撤兵,要求唐室「安存摩尼」,但唐突改前態,下令禁江淮諸鎮的摩尼寺。

會昌三年(843年)會昌滅法時,摩尼教亦難逃其劫,《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說︰「會昌三年四月中旬,敕天下殺摩尼師,剃髮令著袈裟,作沙門形而殺之。」

事實上,朝廷於會昌元年(841年)已下令沒收摩尼教資產與書像等物,由於一些摩尼教沒反抗,致令長安女摩尼死者達七十二人。

當時,摩尼教流行的地區以西北、華北地區為主,在福建、浙江沿海地區,因與波斯等國有海路交往,摩尼教也有一定勢力。自此就與下層的鬥爭結合起來,成為農民起事的號召旗幟之一。

摩尼教先於祅教、景教被禁,而史書的記載亦較詳細,可見該教在唐後期聲勢頗大,經會昌一劫,摩尼教再不能在社會公開傳教,轉而在民間秘密流,並漸與其他宗教結合,歷五代兩宋仍不衰。


和其他宗教的聯繫
唐肅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回鶻可汗於洛陽時,又將此一宗教從洛陽帶人了回鶻地區。在公元9世紀左右,回鶻奉摩尼教為國教。

摩尼教在創立的時候參考了基督教、瑣羅亞斯德教(又名祆教、拜火教,創立者瑣羅亞斯德)和景教等教義。而有的史學家認為摩尼教就是拜火教,但據信這是兩個不同的宗教。《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便帶有拜火教崇拜火這一特點,相信是受此影響。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11-24 00:22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25535 秒, 數據庫查詢 6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