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煮米飯、蒸饅頭,而西方烤面包?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
琰容 您是第1128個瀏覽者
為何中國煮米飯、蒸饅頭,而西方烤面包?
我們不必出國,就可以從國內不同風格的餐廳,感受到中西方
飲食習慣的許多區別。至于到訪過歐美的中國人,那感受更
深。西方家庭習慣烤面包、烤牛肉(半生半熟),那是中國家
庭怎麼也難得做到的;而中國家庭的蒸饅頭蒸包子餃子蒸(或
煮)米飯煲湯,那也是歐美家庭十分陌生的活計。
豈不知這樣的區別由來已久,何止萬年!
從史前先民的農業和制作業,看中西方飲食習慣的區別
新石器時代,古老華夏文明跟地中海文明的糧食種植業、炊具
制造業,就不相同。
先說農業——首先是糧食種植業的曆史研究成果,20世紀,國
際考古發現:
(一)小麥是新石器時代人類農耕馴化的物種,栽培曆史已有
萬年以上。
在西亞北非地區,考古發掘出兩河流域有野生和栽培的小麥以
及栽培大麥;尼羅河谷(埃及)古時就種植大麥、小麥和亞
麻;還種植橄欖和葡萄。但是一直沒有小米、大米。
(二)遠古黃河流域因比較干旱、黃土脊薄,故以種植粟類
(即小米、黃米)為主;長江流域因高溫多濕,多栽培水稻。
但夏商時代文化中心在黃河中下游,所以遠古的“谷”最早通常指
粟、稷、黍等,后來才加上麥和稻。
遠古我國農業所栽種的主體糧食作物是米:包括粟(小米)、
稷(jì 谷子)、黍(黃米)和稻(大米)。這几種糧食,都適合
以米粒的形式蒸煮來吃;不太適合磨粉后去烤去烘。
古埃及先民將麥子磨粉、然后烤成面包食用。
而歐洲地中海沿岸、北非、西亞等地的大麥小麥,則適合磨粉
后烘烤,而不適合以顆粒的形式來煮食。
所以,華夏先民食用小米和大米,多采用脫粒、蒸煮的方式;
西方先民食用麥類,則采用磨粉、烘烤的方式。
周秦以后,通過文化交流,我國北方也廣泛種植小麥大麥,北
方人改變為習慣以面食為主。但由于自古傳統炊具的影響,中
國人仍然習慣于蒸饅頭,蒸包子,煮餃子,煮面條,仍然是以
湯食和蒸食為主要形式。
于是乎,同是麥類面粉的吃法,中國人蒸出來的是饅頭,西方
人烤出來的是面包;中國把肉菜餡包進生面皮里,蒸出包子,
這是中國人常見的快餐主食;西方把面包烤好后切開,再夾進
肉腸蔬菜就是漢堡包或三明治,西方人常見的快餐主食。
再說炊具制造業。雖然遠古同為使用陶器、青銅器炊具,但中
西也不盡相同。 20世紀國際考古發現:
古埃及每個家庭都備有簡單的陶器,用來儲藏谷物、加工糧食以
及制作食物。
埃及先民使用泥砌的圓柱形烤爐。爐高三英尺,爐底有帶坡度
的小門,可收拾灰土。燃料一般是木頭、焦炭或干糞。通常用
弓鑽點燃。基本的炊具是兩耳的陶制平底鍋,把它放在爐子上燒
烤面包和其他肉類等。爐面要是放不下平底鍋、就在火上支起
三腳架,來固定平底鍋。
華夏的炊具跟古埃及的最大不同在于:古埃及使用“平底鍋”,而
華夏由“深底鍋(陶釜)”發展為三足(三個支架)的鼎和鬲
(li),再發展為有三個“袋足” 煮開水的蒸鍋 —— 甑(zeng),
以及可以隔水蒸煑食物的三足 甗 (yan)。
如此這般几千年的演化,就造成了西方家庭習慣烤面包、烤牛
肉(半生半熟),而中國家庭習慣蒸饅頭蒸包子餃子蒸(或
煮)米飯煲湯的基本格局。
順便提一下,尼羅河畔的先民以大麥、小麥等谷物制作面包作
為主食,也吃禽類和牛肉;古埃及人每日兩餐,后來改為三
餐;早餐多為奶酪、面包;伙食以燒烤為主,經常喝一點啤酒
和葡萄酒。這種飲食習慣,傳遍了地中海沿岸和歐洲各地,一
直延續到今天。
影響到耶穌基督,在最后的晚餐上感歎:
“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
再說,西方的“感恩節”為什麼吃烤禽(如烤火雞)呢? 這種習
俗,就要追溯到《聖經舊約》的《出埃及紀》摩西的故事了。
所以,今天的生活習俗,乃是人類文明史的積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