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之所以不能成功,不是因為失敗得太少》作者:艾小瑪【完結】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
end90101 您是第623個瀏覽者
最近這段時間,我與一位許久沒有見面的朋友聯繫上了。
我不知道說我們之間是「朋友」到底是否恰當。他是我的小學同學的哥哥,當時一心想考中央音樂學院的小提琴系,所以就找我瞭解瞭解音樂學院的情況。
第一次聽他拉琴的時候,我就知道他沒戲。一個人已經18歲仍然在這樣層次的演奏水平,並且從未受過音樂學院附小附中的專業訓練,想要考音樂學院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且,我總覺得他的音準和技巧有不少的問題,放在業餘水平或許可以被接受,在專業考試則是完全不被允許的。
我對小提琴懂得不多,所以也只是婉言說幾句,勸他放棄考音樂學院的想法。他氣得發脾氣,痛斥我一頓,批評我不懂得「只要功夫深,鐵柱可以磨成針」之類的道理。我回家後惱火的要命,我媽知道這個事情後也批評我一頓,讓我出去跟別人說話不要那麼沖。總之,這件事情鬧得我有點裡外不是人。
這次突然之間他加我的微信,我們就簡單聊了幾句。我才知道他原來還在追逐成為小提琴家的夢想。他從大學裡退學,找了一個老師專心學琴,每日除了練琴就是聽唱片。多年來,他不僅考了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還包括西安,武漢,廣州等地區的音樂學院。這些學校他一個都沒有考上,每次都是在第一輪的時候就被刷下來。他沒有放棄,呆在家裡繼續練琴,繼續考學。今年,他已經快30歲了,仍然懷揣著一顆要考音樂學院的夢想。
他並不沮喪,對於未來和夢想有著充沛的激情,一種令人感到感動又覺得有點點心酸的激情。他跟我說J•K•羅琳被無數次拒稿才得以出版《哈利•波特》,舒伯特的才華埋沒多年才被他人挖掘,阿格里奇亦有藝術事業的空窗期... ...他堅信,所有的失敗都將成為成功的墊腳石,只要有足夠多的失敗,人自然能從中吸取經驗,在某天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他給我發了很多最近練琴的錄音。老實說,我聽了他的演奏,並不感覺有什麼長進。技術層面依然是勉強吃力,肌肉像是怎麼樣都沒辦法好好放鬆;對於音樂的理解,仍然是淺顯的,或許他有許多想表達的東西,卻由於技術與基能的限制,導致無法演奏出理想的效果。他的這種程度去琴行教入門的小孩子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對於音樂學院來說,還是有挺大差距的,而這個差距,可能是他無法用努力來填平的。
我很尊重他對於音樂的熱愛。他有一種狂熱,許許多多唸過音樂學院的孩子可能都缺乏這種狂熱;這種狂熱是好的,通往大師的道路是需要這份烈火般的激情。問題是,並不是所有擁有這份狂熱的人都能成為大師或演奏家。對於成為職業的演奏家而言,童年時代充足的訓練與引導是必須的,錯過這個階段,後面的路就會很難走。是的,我們聽過什麼18歲以後才好好練琴,最後成為演奏家的故事。它發生的概率真的太低了,低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他問我,到底還要失敗多少次才能成功?面對這個問題,我是真的覺得還挺為難的。既不能告訴對方「你不可能」之類的,這種話大概很多人都講過,不再需要多我一個;再說,我對他的所作所為還是有點敬佩的。如果說「再走走看,人生就會好起來」,我又覺得自己在撒謊。我問他有沒有考慮把這些精力投入到其他的事情上,更快見效的事情上。
「不行啊。我不能讓這些俗事阻礙我成為小提琴大師。」他是這樣回答我的。他告訴我,在這麼多年的時間裡,他每天都堅持練習8個小時以後,還狂做樂理和視唱練耳的題目。儘管迎接他的是一次又一次巨大的失敗,他仍然不放棄,繼續地堅持著自己的夢想。
如果,把這份意志力放在其他事情上,可能早就獲得成績了吧?看著他這樣拚命的樣子,我開始產生了這樣的想法。講這樣話連我都覺得自己非常淺薄。很多事情不能用結果來衡量的,過程本身就是生命的意義,但是,看著他這樣奮力地樣子還是覺得有點難過。
人們經常覺得自己不能成功,是因為失敗得太少。失敗與成功當然是有關聯性的,我做錯題,經過分析,自然就知道怎麼做是對的。我走路摔跤,下次就會留意這個坑。不過,一味地認為只要嘗試得夠多,失敗得夠多就能成功,顯然不對的。許多人之所以在自己的領域裡做出成就,不放棄是一個原因,自身的天賦與才能也是極其關鍵的。天賦和才能不是勤奮能夠補上的,那種先天性的基能,卓越的想像力,敏銳的耳朵,這些天賦會伴隨著良好的訓練得到增強;但是,訓練不可能把你從一個沒有天賦的人變成有天賦的人,更加不可能讓一個沒有天賦的人變成優秀的演奏家,成為一個不錯的業餘愛好者就已經是極限了。從事自身起點太低太低的事情,就是有可能一直都做不出成果。
適合不適合,前面的道路是怎麼樣,這些問題都是要考慮的。我們不可能把問題完全看明白,要求每個人在行動前就遇見所有的可能性,這樣顯然是非常不合理的。我們只能想辦法在實踐中認清楚道路,瞭解清楚自己做這件事情「到底合適不合適」。
就是想要去從事自己不適合的事情,難道不可以嗎?我並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妥。人生又不是一定要以成功為目的,若是這個過程對生命有意義,就已經是很棒的了。旁人看來不成功,自己卻過得十分滿足,這也比渾渾噩噩的上班族要強很多啊。知道自己不行,仍然想要做;知道對方不愛自己,仍然要去拚命地挽留,這種尷尬和痛苦所帶來的戲劇化,本身就讓能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更多元,所以,我根本不反對人們去做「自己不適合」的事情。
我所不認同的是,將失敗和成功之間構成絕對因果關係。彷彿做某件事情不順利,真的是因為失敗得不夠多一樣。抱著這樣的心情,很容易看不到真正的問題所在,從而錯過其他的機會。無法成為小提琴家的音樂愛好者,看清楚自己不能成功不是因為不努力、失敗得不夠多,而是由於起點的限制;他有可能會換個專業,去念個音樂學,藝術史等專業,業餘時間拉拉小提琴,最終亦能度過美好的音樂人生。無論怎麼樣都當不成作家的傢伙,並不代表要放棄文學去當個理科生,相反,他可以去讀比較文學,英美文學,做一些有趣的研究。
承認自己做不到某件事情,並不意味著徹底放棄自己的夢想,而是可以稍微走到更寬泛的領域裡,尋找到新的天地。如果苦苦地堅信「一直不能成功是失敗的不夠多」,反而有可能錯過其他的機遇。這樣的話,倒真的是挺可惜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