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俊彥-周朝(姜尚,周公旦,召公奭)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
vincy100 您是第1170個瀏覽者
周 呂尚
姜姓,也叫姜尚,字牙,東海人,據說是炎帝的後代。學問淵博,曾在商紂手下做事,關於他如何成為周臣,有幾種傳說,但幾乎一致的說法是﹕直到他年老才在垂釣巧遇周文王,周文王和他交談,發現他見識非凡,非常興奮地說﹕「當初我的太公曾經說過一定會有聖人到周地,周將靠他而興旺。您就是這位聖人嗎 ? 吾家盼望您很久了 !」於是稱他為「太公望」,立姜尚為國師。
周文王的得呂尚的輔佐後,更為積德行善,招徠士人,講究信譽,和悅百姓,在諸侯中聲望更高。並向外征討。首先征討了西方的犬戎,密須(甘肅寧台)和黎國等。
周文王問呂太公如何才能得天下 ? 呂太公回答說﹕「王者之國,使人民富裕。霸者之國,使士人富裕。僅存之國,使大夫富裕。無道之國,國庫富裕,這叫做上溢而下漏。」文王說﹕「你說得太好了。」馬上打開倉庫,拿出錢糧賑濟窮人。周國的事業日益興盛,勢力更加擴張,天下的土地已是三分有其二了。
後文王逝世,武王繼位,以呂尚為師(尊稱為師尚父),周公旦為輔,畢公等為主要助手,繼續文王的事業,在呂尚的輔佐下在盟津會諸侯,商討紂王,在牧野和紂王的軍隊會戰,太公帶頭挑戰,紂王大敗,紂王自焚而死,商朝滅亡。周武王建立周王朝。
在周武王登基的第三天,太公向周武王講述了《丹書》中以仁愛治國的話,然後就被武王封到齊國。周成王時呂太公協助周公平定武庚的叛亂。成王下令齊國可以對有罪的諸侯進行征伐,齊國逐成為諸侯中的強國,呂太公治國賞罰分明,又努力發展漁業,鹽業和手工業,使齊國成為諸侯中的富國。傳說呂太公去世時百餘歲,葬在稿京。
伊尹輔商,呂尚輔周,都是開國元勳,位及人臣,功業卓著,所以後世把他們成為「伊呂」。
注﹕以上是摘自《史記》。
周 周公姬旦(?∼西元前1105)
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為周公。在周文王時,他就很孝順,仁愛,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周公沒有到封國去而是留在王朝,輔佐武王,為周安定社會,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新建立的周王朝面臨著嚴重的困難,商朝舊貴族們準備復辟,而周公輔政,又有違於王位世襲制中父死子繼的原則,引起周室集團內部的矛盾。結果殘餘勢力即與周室內部的反叛勢力勾結起來,他們的代表是紂王子武庚與「三監」管叔,蔡叔等人。結果周公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髮;吃一頓飯時,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這就是成語「握髮吐哺」典故。周公無唯不至地關懷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厲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對河神祈禱說﹕「今成王還不懂事,有什麼錯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讓我死把。」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攝政七年後,成王已經長大成人,於是周公歸政於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後來,有人在成王面前進讒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閱庫府中收藏的文書,發現在自己生病時周公的禱辭,為周公忠心為國的品質感動得留下眼淚,立即派人將周公迎回來。周公回周以後,仍忠心為王朝操勞。周公輔佐武王,成王,為周王朝的建立和鞏固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後,仍忠心耿耿,為周王朝的發展嘔心瀝血,直至逝世,終天下大治。。周公臨終時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離開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懷謙讓,把他葬在畢邑,在文王墓的旁邊。以是對周公的無比尊重。
周公為後世為政者的典範。孔子的儒家學派,把他的人格典範作為最高典範,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終生倡導的是周公的禮樂制度。
周 召公姬奭(前十一世紀)
姓姬名奭(音「是」shiˋ),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召(今陜西歧山西南),曾輔助周武王滅商,被封於燕(今河南北部),是後來燕國的始祖。周成王時,他出任太保,與周公旦分陜而治,陜以西的地方歸他管理。支持周公旦攝政當國,支持周公平定叛亂。
召公把他的轄區搞得政通人和,貴族和平民都各得其所,因此身受愛戴。傳說他曾在一棵甘棠樹下辦公,後人為了紀念他,捨不得砍伐此樹。《詩經.甘棠》就是為此而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