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12
發新話題
打印

[中國歷史] 古代為什麼要在午時三刻開刀問斬?

古代為什麼要在午時三刻開刀問斬?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小毛球 您是第2082個瀏覽者
“午時”一般約合今天的中午十一點至十三點之間,午時三刻是將近正午十二點,太陽掛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陰影最短的時候。這在當時人看來是一天當中“陽氣”最盛的時候。中國古代一直認為殺人是“陰事”,無論被殺的人是否罪有應得,他的鬼魂總是會來糾纏作出判決的法官、監斬的官員、行刑的劊子手等等和他被處死有關連的人員。所以在陽氣最盛的時候行刑,可以壓抑鬼魂不敢出現。這應該是習慣上“午時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話說“午時三刻”——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法文化.其他的古典小說裡也常常會有“午時三刻”行刑的情節。比如《古今小說》第三十九卷“任孝子烈性為神”,講任被判凌遲處死,押赴刑場,“只等午時三刻”。結果任居然在刑場上端然坐化。
  
  那麼,是不是古代法律規定在“午時三刻”行刑的呢?並非如此。比如唐宋時的法律規定,每年從立春到秋分,以及正月、五月、九月,大祭祀日、大齋戒日,二十四節氣日,每個月的朔望和上下弦日、每月的禁殺日(即每逢十、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三十)都不得執行死刑。而且還規定在“雨未晴、夜未明”的情況下也不得執行死刑。有人計算後認為,按如此規定唐朝一年裡能夠執行死刑的日子不到八十天。在行刑的時刻上,唐代的法律明確規定,只能在未時到申時這段時間內(大約合今下午一時到五時之間)行刑。並不是“午時三刻”。而明清的法律只是規定了和唐代差不多的行刑的日期,對於行刑的時刻並沒有明確的規定。

  實際上在清朝的小說裡,這種“午時三刻”行刑的描寫就不太多。比如《醒名花》第七回裡說:“當時秋盡冬初天氣,凡各府州縣監牢內,有那十惡不赦的重囚,例於此時處決。是日雙流縣知縣高捷,接得聖旨到來,開讀過了,即把處決有名的幾個斬犯,到了五更時分,綁到十字街坊行刑。”這說的就是在大清早行刑。
  
  既然法律並沒有明確的規定,明清小說裡“午時三刻”行刑的說法就應該只是當時官府的慣例,或者是說書人、寫書人的普遍看法。那麼下一個問題就是這“午時三刻”究竟有什麼奧妙?
  
  幾乎全世界所有的古代國家在執行死刑時都是要求在白天進行。比如二十世紀以前歐洲國家普遍都是在“日出之時”處刑。這裡的共同考慮因素顯然有防範上的理由,也有威懾民眾的理由。不過像中國那樣考慮鬼魂陰氣因素的卻很少。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報應”,得到“福報”是善事積累的結果,得到“惡報”則是惡事積累的結果。對於強調“香火傳承”、恐懼“斷子絕孫”的中國人來說,“報應”是影響人們行為的最重要的因素。佛教傳入後,因果輪回的說教和傳統的“報應”觀念相結合,更在民間根深蒂固。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的俗諺就是最典型的表述。

  按照清代長隨的教科書《公門要略》的說法,當時的法官在死刑執行令上簽字時,是由刑房書吏將死囚的犯由牌(也稱姓名標子)倒呈長官,長官提筆,刑房書吏就勢往上一拖,讓死囚姓名上勾到紅筆痕,這就算是那支筆簽發的死刑執行令,法官不直接對此負責。那支筆就此拋棄,再也不用。而監斬官為了辟邪,出發監斬時總要穿上全套公服,罩一件大紅鬥篷來避邪。行刑結束後,總要繞道城隍廟去燒香,讓城隍老爺管住可能跟在身後的鬼魂。回衙門後還要大放爆竹,官轎再進大門。全體衙役出動,在大堂院落排列整齊,揮動棍棒“排衙”,驅趕鬼魂祟氣。

  說起來中國文化的宗教色彩不濃,可是實際上鬼魂因素卻總是在民眾乃至於官府的日常活動中表現出來,文學作品中“午時三刻”殺人時辰,就是這種鬼魂因素起作用的例證之一。

TOP

回應 小毛球 第 1 篇文章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琰容
毛球球~

這篇很有趣~

順帶提醒大家
以前的人看的是農曆喔!

一刻是15分鐘
一時辰是2個小時
(琰沒有記錯的話)

其實中國文化宗教色彩不像是西方那樣直接的影響
不過它是很影晦的影響
影響力不比西方少喔!

TOP

喔喔~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kind
kind又學到了不少!!
這知識的確很有趣!!
謝謝樓主分享啦~

TOP

回應 小毛球 第 1 篇文章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angelyu
小球球......
原來不是因為中午時血液循環較好
血  流的比較快
可以讓犯人死的比較快  痛苦少點啊??

還有那個.......
不是有個叫做"秋決"的東西
好像是不是只能在秋天執行????不懂??

嗯嗯~~
雖然各個國家多在白天
但是我記得台灣好像是在半夜耶~~

TOP

回應 琰容 第 2 篇文章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小毛球
中國文化哲學博大精深
看表面實在看不出固中道理

就好像誅九族,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TOP

回應 kind 第 3 篇文章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小毛球
是喔~~頗有趣
還引經據典

TOP

回應 angelyu 第 4 篇文章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小毛球
你試試看是不是中午時人較精神
所以死的特別有感覺 @@

台灣是在半夜!?  摸黑?  好讓死犯看不到是誰幹的

秋決
秋决,即秋立决,秋後處斬。古代執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節,這與古人的自然神權觀念有關,即順應天意。 春夏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而秋冬是樹木凋零的季節,象徵肅殺。 人的行為包括政治活動都要順應天時,否則要受到天神的懲罰。 皇帝即是天的兒子,更要遵守天意,按照天時行事。 處決犯人也是如此。

從西周開始就有了秋冬行刑的做法,到了漢朝成了製度。 除了謀反等大罪可以立即處決外,一般死刑犯都要等到秋天霜降後冬至以前才能執行。

古代還有行刑的禁忌,唐宋規定正月、五月、九月為斷屠月,每月的十齋日為禁殺日(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即使謀反重罪也不能在這些日子處死(有些與1樓相同)。 明朝也規定十齋日禁止行刑,否則笞四十。 國家進行的大的祭祀活動時也禁止行刑。 行刑的具體時間有的規定在下午1點到5點之間。 過時則要等到第二天。

TOP

回應 小毛球 第 5 篇文章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琰容

TOP

回應 琰容 第 8 篇文章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小毛球
謝謝小琰
我已經去看
原來誅十族只有歷史性1次

TOP

這個名詞常聽到  
不過不清楚怎麼由來的
今天又增長見識了
愛 從來都不是讓人肆意妄為的藉口

TOP

 13 12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6-8 17:05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68798 秒, 數據庫查詢 8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