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發展史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
ewingwong 您是第1195個瀏覽者
中國有超過5,000年的歷史。自第一個部族出現後,便不時發生戰爭和打鬥,像內亂和外敵入侵等。因此,打鬥的技巧,或者稱為武術,遂自然地產生了。實際上,中國字的「武」字,(字面上是解戰鬥),其實是由「止」字(表示「停止」)和「戈」字(意指「矛」)組成的。所謂止戈為武。意思是:若要「停止戰爭」或者「維護和平」,自不然就要有戰鬥的能力。歷史上有關戰爭的有系統的記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世紀黃帝時期。當時的人已經懂得運用工具和武器。然而,所掘出的最早的金屬匕首是夏朝(2205-1766B.C)的產物。
大多數出土的古代銅和青銅武器,例如:戟、斧和劍,大都是商朝(1766-1122B.C.)和周朝(1122-771B.C.)之間的產物,這段時期亦被稱之為中國的青銅器時代。考古學家已證實:這些銅製的武器與青銅工具都是高科技的製成品。最早的劍是在西周鑄造的,到了戰國中期方(403-221B.C.)流行。中國人煉鐵和煉銅的技術都很極之先進,一些傳說中的名劍都是在那段時期產生的。部份的劍現在仍在中國中的博物館保存,其中一些甚至還可以輕易地割開一堆厚紙,可謂鋒利得驚人。
軍事哲學的時期
春秋(770-476B.C.)和戰國(475-221B.C.)都是動盪的時期。那時很多學者和政治說都奔走各國,競相以他們的學說向諸侯遊說,幫助政府建立軍力。當中有一派別特別注重兵法的,歷史學家稱為「兵家」。漢初記載有關這段時期的軍事學家所著的書籍就有數百本。其中最重要、最具影響的兩本兵書,是:《孫子兵法》和《吳子兵法》,其後合稱為「孫、吳兵法」。這兩本兵書包含了關於戰爭的最全面的策略,還有資源調配的方法和訓練士兵的技巧。據說許多中、外的大將軍、軍事家、政治家和商人,都很認真地研讀它,並將其中的理論應用到實際的戰爭、政治和商業活動中。這些都足以證明中國人很早就具有很高的打仗的智慧。
武器的演變──從戟到劍
「戈」,是一種外形介乎匕首和斧頭之間的長柄類武器,曾經一度是中國人在戰鬥中使用最多的主要的武器。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武器已逐漸成為典禮中的裝飾展品了。在西周時代,中國的軍隊便開始在戰場上使用尖刃、兩邊銳利、有長柄的「矛」,而「戈」就漸漸被淘汰了。同時,另一種新型的長柄武器(明顯地改良自原來的鐵鍬,但比之尖銳兩三倍),稱之為戟,亦開始流行了。
出土的周朝青銅「戟」頭在這段時期,貴族和士人都喜歡配帶兩面利刃的劍作武器。這是中國最初使用的長劍,直至秦朝末年(公元前221-207年)腰刀才出現。自此之後,雙刃劍和腰刀便成為中國習武者最常用的武器。關於使用這兩類武器的搏擊技術的研究大量地發展開來了,這些研究理論不僅深深地影響了當時的武人,更影響到現在。
拳腳功夫
鍛鍊身體四肢與使用武器都是那麼重要,因為體格強壯的武士在打鬥中通常都較能夠輕易地挫敗敵人。最早提到武功的書籍是春秋時期的一本古老的政治書。書中有人問道:「有哪一位是孔武有力、能以拳腳取勝的人?鄉人應該把他推薦給君主」。第一本正式紀錄拳腳功夫的書籍直至西漢(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4年)時才出現。當時的「白打」(「赤手空拳」的意思);「手搏」(意指「拳鬥」);及「角觝」(指「摔跤」)在當時的典籍中時有出現。
各門各派武術體系及其技巧的演進是一個緩慢的歷程。長期以來,學習武術是貴族的特權。奴隸或者低階層的人是不允許參予這類活動的。那些貴族,為了保護他們的領土或者與其它諸侯戰鬥,通常都會治養私人的軍隊,且不惜採用先進、緻命的武器來訓練他們的步兵和騎兵。徒手搏擊類的練習(例如鍛鍊體格和身手)就更多,是作為輔助訓練的。事實上,全面的拳腳搏擊技巧的發展和體系直到清朝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