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中東戰爭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
雷倩倩 您是第1198個瀏覽者
六日戰爭(以色列稱)、六月戰爭(阿拉伯國家稱)、六·五戰爭、六天戰爭、第三次中東戰爭,發生在1967年6月初,是「先發制人」戰爭的一個典範。它發生在以色列國和毗鄰的埃及、敘利亞及約旦等阿拉伯國家之間。戰爭從6月5日開始,共進行了6天,結果埃及、約旦和敘利亞聯軍被以色列徹底打敗,是20世紀軍事史上最具有壓倒性結局的戰爭之一。
背景
以色列自1948年建國以來,就一直被周邊的阿拉伯人所抵制。阿拉伯人認為以色列建國佔據了他們的家園。在以色列的南部有敵對的埃及,東部有控制著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的約旦國,北部有同樣敵對的敘利亞。具體地來講,埃及控制的西奈半島和加薩走廊對以色列的威脅最大;在東邊,被趕出家園的巴勒斯坦大部分聚居在約旦河西岸,不斷和以色列發生低度衝突;在以色列東北部,敘利亞的戈蘭高地附近,也不斷與以色列相互炮擊。
更加複雜的是,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也捲入這場衝突,以色列人得到美國的支持,有大批美國和北約成員國提供的西方武器裝備,而蘇聯則向埃及,約旦和敘利亞提供蘇制飛機、戰車、大炮等武器裝備。當時埃及總統納賽爾在蘇聯支持下,聯合約旦和敘利亞,準備和以色列決一死戰,把整個以色列國全部摧毀。阿以兩方的敵對情緒很濃。
戰事過程
導火線
1967年4月,敘利亞的6架米格戰機在一次突發事件中被以色列打下來,敘利亞馬上向埃及呼籲參戰,埃及立即動員十萬大軍和一千輛坦克,開進西奈半島的埃以邊界地區。
1967年5月16日,埃及武裝力量總司令要求聯合國撤出在埃以邊境的觀察所駐紮的所有部隊。隨即,埃軍前出並佔領一部分聯合國觀察所。
1967年5月18日,埃及外交部長通告所有聯合國部隊派遣國:聯合國部隊必須立即離開埃及和加薩走廊。 1967年5月22日,埃及宣布自次日起封鎖西奈半島的堤藍海峽。 1967年5月30日,約旦和埃及簽署了五年共同防禦條約。至此,埃約聯軍有機會在半小時內將以色列一分為二。戰爭眼看就要全面爆發。
空戰
以色列西面靠海,其餘的南北和東面被敵國包圍。就在敵人調兵遣將之際,以色列軍隊先發制人,1967年6月5日,在留下12架戰機擔任本土防空任務後,以色列空軍其他戰機全部動員起來準備投入到對埃及、約旦和敘利亞的襲擊當中。
以色列時間清晨7點10分,第一波183架戰機分批升空,分別撲向埃及10個機場。埃及的時間比以色列晚1個小時,而埃及正常的早班時間是上午9點。所以以色列戰機起飛的時候,埃及空軍的官兵們正忙著進行夜班與早班的交接工作。巡邏機返航加油,雷達室忙著填寫值班記錄,其他多數下夜班和準備上早班的官兵到餐廳吃早餐。
以色列時間8點45分,埃及時間7點45分,超低空飛行,依託地形做掩護的以色列戰機突然出現在埃及空軍基地的上空。一時間,炸彈與飛機的呼嘯聲四起,火光閃閃,煙霧瀰漫,彈片橫飛。機場跑道瞬間被摧毀,整齊的排列在停機坪上的飛機一架接一架爆炸,衝起一根根巨大的黑色煙柱。在一批以色列戰機離去後,埃及空軍地勤官兵迅速衝出掩體,搶修跑道,但不到10分鐘後第二批以色列飛機又鬼魅般的殺到,地勤人員來不及躲藏,在開闊的機場上被以色列飛機的機關炮肆意掃射,傷亡慘重。
就這樣,在第一波空襲結束後,以色列摧毀埃及飛機197架,其中 189架在停機坪上被炸毀。6個埃及機場破壞得不能使用,16個雷達站遭 破壞而失去作用。以色列飛機在返航途中又順道摧毀了埃及的一批地對空飛彈。以色列空襲開始後,埃及有12架米格-21和8架米格-19飛機升空作戰,結果8架在空戰中被擊落,其餘更因北方機場遭破壞無法著陸而墜毀。
以色列第二攻擊波於9時34分出擊,共出動164架次,其中115架次繼續襲擊埃及空軍基地,又擊毀埃機107架;13架次襲擊埃及的雷達站;其餘的執行巡邏和近距離空中支援任務。第二攻擊波的以機轟炸了埃及14個空軍基地,其中6個是第一次未去攻擊的埃及飛機轉場著陸的機場。僅僅一個上午的時間,埃及空軍幾近覆滅。
在以色列空襲埃及時,約旦和敘利亞的戰機相繼起飛,對以色列機場發動襲擊,以支援埃及。但因事先完全沒有準備,且戰爭意志游移不決,空襲規模很小,幾乎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而以色列在摧毀埃及空軍後,馬不停蹄的揮師約旦,弱小的約旦空軍瞬間消失。第二天,以空軍又撲向大馬士革、達米爾等空軍基地,消滅了近一半的敘利亞飛機。
至此,3個阿拉伯國家的空軍完全癱瘓,以色列徹底掌握了制空權,為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陸戰
西奈半島
西奈半島戰役示意圖在實施空襲後的半小時,以色列地面部隊5個師以坦克裝甲車為前導,自加薩、阿里什和阿布奧格拉,向西奈半島大舉進攻。當時,埃軍在西奈半島有5個步兵師和兩個裝甲師,共約12萬人,分別據守在各個戰略要點上。以軍在空軍的掩護下,佔領了加薩地帶,進入了西奈半島的阿里什、阿布奧格拉等地。接著,以軍兵分三路,向蘇伊士運河地區進攻:北路攻打坎塔臘,中路指向伊斯梅利亞,南路對準陶菲克港和蘇伊士城。雖然埃軍頑強抵抗,發動了兩次反攻,但終因沒有空軍支援而失敗。
7日,北路以軍攻抵坎塔臘附近;中路以軍越過比爾吉夫賈法;南路以軍進抵吉迪山和米特拉山口,堵住了埃軍退路。於是,埃軍不得不封鎖蘇伊士運河。到6月8日,以軍全殲了埃及在西奈半島上的5個師,一直挺進到蘇伊士運河東岸。當日埃、以雙方接受了聯合國的停火決議。僅僅三天時間,西奈半島就全部落入以軍之手。
約旦河西岸
約旦河西岸戰役示意圖約旦最初不願意參戰,但埃及提供的虛假勝利讓約旦動心,宣布參戰。約旦軍隊向耶路撒冷新城發起炮擊。
戰爭之初,約旦部隊包括11個旅共約5.5萬人,配備了大約300輛現代西方坦克。其中的9個旅(45000人,270輛坦克,200門大炮)被部署到約旦河西岸,包括精銳裝甲第40旅。約旦的阿拉伯軍團裝備精良而且訓練有素。當時約旦皇家空軍的實力十分弱小。他們僅有24架英國霍克獵人式戰鬥機。該戰鬥機的基本性能與以色列空軍的幻影戰鬥機相同。[1]
為了對付約旦軍隊,以色列部署了大約40000人的部隊(8個旅)和200輛坦克。[2]以色列中央司令部部隊包括五個旅。其中兩個部署靠近在耶路撒冷,這兩個旅被稱為耶路撒冷旅和機械化哈雷爾旅。第55傘兵旅也從西奈前線被召喚到西岸。
6月5日下午,以色列空軍利用空襲摧毀了約旦皇家空軍。到當天晚上,耶路撒冷步兵旅南移到耶路撒冷,而機械化哈雷爾旅和傘兵以色列從城市北部包抄過了。在發動對約旦的地面進攻時,以色列攻打的戰役目標是,先奪取耶路撒冷舊城南北的制高點,然後奪取舊城。與埃及陸軍的命運相同,沒有空中掩護的約旦守衛部隊和增援部隊,就像靶子一樣任由以色列戰機屠戮。幾個小時之內,約旦的全部有線通訊線路都遭破壞。約旦河西岸的約軍司令部遭到以色列飛機的狂轟濫炸後被迫撤到東岸。當日深夜,以色列對耶路撒冷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城西高地上的探照燈把約軍的 陣地照得如同白晝,以色列炮兵輕鬆地摧毀了約軍陣地。6日凌晨,以軍突入城區,7日上午,以色列軍隊對已是空城的耶路撒冷發起了總攻,上午10時就推進到了猶太教中著名的哭牆腳下。
以色列攻打耶路撒冷時,也同步展開了對約旦河西岸北部地區的進攻。5日下午,以色列越過停火線,6日凌晨佔領傑寧。6日夜晚佔領納布盧斯。7日,約旦和以色列雙方接受了聯合國緊急發出的停火決議,而此時以色列已經奪取了約旦河西岸歸約旦管轄的全部地區。
戈蘭高地
戈蘭高地戰役示意圖在6月7日及6月8日分別與約旦和埃及實現停火後,以色列的視線轉向了東面的敘利亞戈蘭高地。戈蘭高地是敘利亞西南邊境內的一條狹長山地,長達60多公里,中部最寬處約20多公里。戈蘭高地上公路縱橫,交通便利。庫奈特拉城是高地的首府也是高地上的戰略要地,從這裡有一條公路直通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
戈蘭高地與以色列接壤,高地居高臨下,海拔600到1000米。而戈蘭高地上駐守的敘軍炮兵陣地,被以色列視為肉中刺,必除之而後快。所以,雖然以色列和敘利亞都已經宣布接受聯合國的立即停火決議,但以色列仍於6月9日中午對敘利亞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敘利亞也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激戰到夜晚,以色列佔領了卡拉、扎烏拉和巴尼亞斯三個城鎮。6月10日,敘利亞一方面在聯合國控訴以色列違反停火決議,另一方面命令仍在戈蘭高地抵抗的軍隊迅速回撤以保衛大馬士革,使以色列輕鬆控制了戈蘭高地的大部分地區。當天下午6點30分,以色列再次宣布停火。
結果及影響
至此,第三次中東戰爭落下帷幕。以軍死亡近千人,3個阿拉伯國家死亡近2萬人。以軍損失戰機26架,卻擊毀了對方400多架飛機,以色列佔領了加薩地帶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舊城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共6.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數十萬阿拉伯平民逃離家園而淪為難民,成為中東局勢至今仍不可收拾的根源。
四個月後,即1967年11月22日,聯合國通過242號決議,要求以色列撤出六天戰爭後佔領的它國領土,也要求阿拉伯國家承認以色列的獨立與安全。這個決議是解決阿以衝突的綱領和藍圖,但是巴勒斯坦人繼續在西岸和加薩走廊組織和訓練反以活動,以色列也借口不撤出西岸佔領地,雙方形成多年僵局。所以說,1967年的六日戰爭是中東衝突中最具歷史意義的轉折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