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西方歷史] 教皇國

教皇國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waterling 您是第1068個瀏覽者
教皇國(拉丁文:Civitas Ecclesiae;意大利文:Stato Pontificio或Stato della Chiesa)位於亞平寧半島中部,是由羅馬教皇統治的世俗領地,是一個已經不存在的國家。1861年,教皇國的絕大部分領土被併入撒丁王國,即後來的意大利王國。1870年羅馬城也被併入意大利,教皇國領土退縮至梵蒂岡。教皇庇護十一世時期,墨索里尼在1929年與教廷樞機主教加斯佩里簽訂《拉特蘭條約》,羅馬教廷正式承認教皇國滅亡。

國名
教皇國並沒有正式的國名,其常見的拉丁語(教皇國官方語言)名稱是「Civitas Ecclesiae」,意即「隸屬於教會的諸邦國」;教皇國在意大利語中有多種名稱,例如「Lo Stato Ecclesiastico」、「Lo Stato Pontificio」、「Lo Stato della Chiesa」、「Gli Stati della Chiesa」、「Gli Stati Pontificii」。其中「Gli Stati della Chiesa」和「Gli Stati Pontifici」意為「教會的諸邦國」、「教皇的諸邦國」。此處的「邦國」為複數形式,也就是說,教皇國並不是一個單一制國家,而是由許多昔日的獨立或半獨立城邦、小國和貴族領地構成的共同體。

起源
在基督教的早期,教會處於非法狀態,直至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時期方給予基督教合法地位。也是在此之後,由於羅馬皇帝和貴族的捐贈,基督教會的財產得以飛速增長。君士坦丁大帝將拉特蘭宮贈給教會,這成為教會最早收到的一筆重大捐贈。除了房產之外,在意大利本土及羅馬帝國各行省,捐贈給教會的地產和財富也不斷增加。不過,教會是作為私人領主佔有這些土地的,並不擁有這些贈土的主權。

公元5世紀時,西羅馬帝國遭到蠻族的不斷入侵,於476年被東哥特人滅亡。西羅馬滅亡後,其原有領土陷入無主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意大利的基督教會組織起來,在羅馬主教的治理下,逐漸成為意大利中部地區事實上的世俗統治者。

公元6世紀後,教皇國的雛形開始出現,但是查士丁尼大帝治下的拜占廷帝國對意大利展開了一系列征服活動,破壞了教皇國的政治和經濟基礎。倫巴底人將拜占廷勢力逐出意大利。雖然此時的羅馬主教(教皇)在名義上還要臣服於拜占廷皇帝,但是羅馬教會的相對獨立使得羅馬主教有資本與君士坦丁堡主教和拜占廷皇帝相抗衡,羅馬主教格歷高里二世甚至開除了拜占廷皇帝利奧三世的教籍。

至公元7世紀,隨着拜占廷帝國的衰落,羅馬教會作為意大利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再度對拜占廷勢力所不及的羅馬城周圍地區展開統治,並利用軍事、外交手段(甚至包括賄賂)來抵抗倫巴底人的進攻。在羅馬教會的努力下,倫巴底人停止南下,轉而集中攻打亞平寧半島北部以拉文納城為核心的拜占廷總督轄區。728年,倫巴底國王路易特普蘭德將拉丁地區的一些鄉村和城鎮捐獻給羅馬主教,這些土地(被稱為「Patrimonium Petri」,即「聖彼得的遺產」)成為教皇國的立國基石。

矮子丕平獻土
751年,拜占廷在意大利的領土最終全部淪喪於倫巴底人之手。羅馬地區(此時已經發展為羅馬公國)徹底切斷了和拜占廷帝國的聯繫。教皇司提反二世通過向法蘭克人領袖「矮子」丕平大獻殷勤,從而解除了倫巴底人的威脅。司提反採取了一系列向丕平示好的行動,包括批准後者廢黜墨洛溫王朝末代國王希爾德里克三世而自立為王。司提反還封丕平為羅馬貴族。作為回報,丕平率軍在754年進入意大利。在此後的兩年中,他平定了意大利中部和北部的許多地方,然後將其作為對教會的奉獻贈送給羅馬教皇。在781年,丕平的兒子查理大帝宣布教皇為這些地區的最高統治者。

丕平奉獻的土地包括拉文納的原拜占廷總督轄區,貝內文托公國的一部分,托斯卡納,科西嘉,倫巴底,中意大利五城(Pentapolis)地區——里米尼(Rimini)、佩薩羅(Pesaro)、法諾(Fano)、西尼加利亞(Senigallia)和安科納(Ancona),以及其他一些城市。

丕平的獻土擴大了教皇的統治區域,然而也帶來一個法理上的問題:既然教皇所統治的領土是由法蘭克帝國所贈,那麼教皇在世俗政治中是否相應地成為法蘭克皇帝的封建附庸呢?


「君士坦丁獻土」為了提高教皇國的威望,以及打消丕平的繼承人日後利用這一獻土行為來控制教廷的可能,羅馬教廷在750年至850年之間大膽偽造了一份被稱為「君士坦丁獻土」的文獻(拉丁語:Constitutum Donatio Constantini;Constitutum domini Constantini imperatoris),試圖宣布教皇國所擁有的土地是在公元4世紀時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奉獻給羅馬主教西爾維斯特一世的。該文獻說,君士坦丁大帝在西爾維斯特一世通過祈禱為其治好麻風病後接受了洗禮,並在受洗後的第四天就決定將帝國都城羅馬捐贈給基督教會,並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旁的拜占廷營建新都。該文獻還斷言,君士坦丁大帝不僅向羅馬主教捐贈了意大利中部地區,而且還捐獻了整個羅馬帝國的西半部領土,並授予教皇及其後任者對其進行世俗統治的權力。

法蘭克帝國的分裂從另一方面解決了教皇國法律地位的難題。查理大帝死後,其帝國在9世紀分裂為三部分。雖然在此後的幾個世紀中,以法蘭克國王直系繼承人自居的歷代法國國王往往宣布自己為教廷的世俗保護者,甚至將教廷和教皇由羅馬搬遷至亞維農(Avignon),但是在歐洲卻不再有哪位皇帝或國王可以以法蘭克帝國唯一繼承者的身份對教皇國提出宗主權要求。

神聖羅馬帝國時期
羅馬教會和法蘭克人的合作在800年達到了頂峰。在此之前,像東方的君士坦丁堡教會一樣,羅馬教皇和羅馬教會的地位(至少在名義上)是從屬於羅馬帝國的唯一繼承人,即東羅馬皇帝的。教皇和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被認為是上帝在人間的宗教事務代表,而羅馬(東羅馬)皇帝是上帝在人間的世俗事務代表。基督教會和人民都認為,世界上只有一個皇帝,即羅馬皇帝[1]。797年君士坦丁六世被廢,以及其母親伊琳娜皇太后自立為羅馬女皇(797年-802年在位),使得羅馬教會有理由拒絕承認君士坦丁堡統治者的最高權威。羅馬教會宣稱,羅馬皇帝的名義在希臘人(即拜占廷人)中已經不存在了,因此羅馬教皇、所有的主教、法蘭克元老元和羅馬城的所有長老經過商議,決定把法蘭克國王加冕為皇帝,使羅馬帝國永遠傳承下去[2]。

800年,教皇利奧三世將查理大帝加冕為「受上帝委託統治羅馬帝國的偉大皇帝奧古斯都陛下」(Karolus Augustus a Deo coronatus magnus Imperator Romanum),神聖羅馬帝國誕生(此時尚無「神聖羅馬帝國」的國名,至康拉德二世時始稱「羅馬帝國」,至腓特烈一世時,為了與「神聖羅馬教會」的名稱相抗衡,方始稱「神聖羅馬帝國」)。

羅馬教會認為,將查理曼加冕為奧古斯都和羅馬皇帝,並不是宣告西方基督教世界從此與東羅馬帝國分庭抗禮。在他們看來,476年西羅馬末帝被廢黜,並不標志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是標志著羅馬帝國的歸一,東羅馬帝國重新成為單一的、沒有分裂的羅馬帝國[3]。查理曼加冕為奧古斯都和羅馬皇帝,意味着羅馬帝國的正統皇統從「新羅馬」——君士坦丁堡重新返回羅馬城。

但是,因為東羅馬帝國的皇統並未就此中斷,所以此後基督教世界出現了兩個並立的最高統治者,一個在君士坦丁堡,一個在羅馬。他們並不像過去的東西羅馬帝國皇帝那樣和平並立,而是彼此指責對方是僭越者,宣布自己是唯一真正而合法的基督教會和人民的領袖[4]。從這一點來說,利奧三世通過為查理曼大帝加冕,使羅馬教會(及其領地)擺脫了臣服於東羅馬皇帝的從屬地位。從此之後,羅馬教皇成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最高宗教領袖。

不過,雖然800年的法蘭克帝國御璽上寫着「羅馬帝國的再生」的字樣[5],但是此後由羅馬教會所加冕的歷代神聖羅馬皇帝不再像東羅馬皇帝那樣是基督教會的主宰,神聖羅馬皇帝也不再像東羅馬皇帝那樣可以插手干預教會事務(甚至廢黜羅馬主教)。相反,教皇可以干涉世俗事務,通過將皇帝革除教籍的方式插手政務,此外,在羅馬教會所擁有的中意大利地區的土地上,教皇也成為不折不扣的世俗君王。


神聖羅馬皇帝亨利四世。教廷與帝國的衝突在他在位時期達到頂峰從10世紀起,教皇國的聲望因一系列事件而下降。首先,從思齊三世至若望十二世在位時期,羅馬城貴族中的幾個婦女通過成為教皇情婦而掌握了教廷大權,她們的兒子,以及兒子的兒子,都被立為教皇(比如教皇思齊三世與其情婦瑪爾西亞所生的兒子若望十一世和孫子若望十二世)。從903年到963年的這段時期因此被稱為「淫婦政治」(Pornocracy)時期。在這段時期里,教皇的政令只能在羅馬城周邊地區施行。其次,教皇國延續了倫巴底王國的封建體系,在教皇的領地上有許多伯爵和侯爵的封建采邑,他們都是幾近獨立狀態的領主。

到10世紀中葉,日耳曼王奧托一世征服了北意大利的領土。教皇約翰十二世將其加冕為神聖羅馬皇帝。作為回報,奧托頒布了「Diploma Ottonianum」(奧托法令),承諾維護教皇國的獨立。雖然如此,在此後的兩個世紀中,教皇國和神聖羅馬帝國仍然時不時地發生摩擦。每當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想將其權力施展到意大利時,就要和教廷及教皇國發生衝突。皇帝對教皇的控制在亨利三世統治時期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亨利三世於1046年赴意大利,廢黜了反對他的教皇額我略六世。德國人克萊孟二世被選為新教皇,並為亨利三世加冕。此後他又多次廢立教皇。亨利三世一直掌握了對德意志境內各主教的任免權。

1073年4月21日,亞歷山大二世去世,額我略七世被選為教皇。教皇與神聖羅馬皇帝之間的衝突,在他與亨利三世的繼承人亨利四世之間延續。1076年,格歷高里七世革除了亨利四世的教籍,此後發生了有名的卡諾莎之旅。

霍亨斯陶芬王朝絕嗣後,神聖羅馬皇帝不再隨意插手教廷事務,教皇國與神聖羅馬帝國進入相安無事的狀態。到14世紀初,教皇國像其他意大利邦國一樣,已經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

[ 本帖最後由 waterling 於 2009-10-28 02:08 編輯 ]
不要活得太累,不要忙得太疲憊。
想吃了不要嫌貴,想穿了不要嫌浪費。
心煩了找知己約會,瞌睡了倒頭就睡。
心態平和永遠最美,天天快樂才是大富大貴。

TOP

文藝復興時期
在文藝復興時期,特別是亞歷山大三世和尤利烏斯二世這二位教皇統治時期,教皇國的領土再度獲得大幅擴充,並成為意大利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但是,教皇對其大多數領地的統治仍是有名無實的,教皇國各個城邦的真正主子仍是當地的王子、貴族。直至16世紀,教皇才得以直接統治教會名義下的所有地區。

從1305年到1378年,教廷遷到了法國西南的阿維尼翁,教皇成為法國國王的政治附庸。儘管如此,位於意大利的教皇國仍然是教皇名下的領地,而且阿維尼翁城及其周圍地區也成了教皇國的一部分,直至法國大革命時期才重歸法國。

從嚴格的意義來講,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教皇國並不能被視為一個真正的國家,而是若干個各自以教皇為最高領主的封建城邦或小國的鬆散組合。有些城邦擁有自己的次一級領主,有些城邦(比如羅馬)則沒有。大體來講,教皇同這些小邦之間的關係,類似於其他西歐國家中封建國王與自由市之間的關係。由於沒有世俗君主與之競爭,教會成為這些城邦的最高權威。

至文藝復興時期,倫巴底和托斯卡納地區的眾多意大利城市已經脫離其主教和神聖羅馬皇帝而獨立,成為較強大的城市共和國(比如佛羅倫薩、比薩、錫耶納、米蘭和熱那亞),這些國家的市民基礎是安分的、勤奮的工匠,在他們之上有一個富裕的、從事商業的中產階級,製造業和國際貿易使這些共和國積累了大量財富。但是,在教皇國,尤其是在羅馬城裡,缺乏這樣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由於長期的荒廢,教皇國的核心——羅馬所在的坎佩尼亞地區——土地不能得以利用,物產貧瘠;羅馬的位置不好,不利於經商;它也沒有工業,沒有什麼可以生產的貨物,也沒有市民或中產階級。公民被分為三個等級:軍人階級(包括古代貴族的殘餘);僧侶階級;以及下等階級(主要是貧窮的平民)。第一個階級分為若干黨派,以幾個大家族為其領袖。教皇是後兩個階級的領袖,但也往往是這幾個大家族中的一員。直到14世紀,教皇國的內部歷史仍是這些黨派間彼此鬥爭、以及貴族階級與僧侶階級之間此消彼長的權力鬥爭的歷史。教皇雖然是西歐基督教地區的最高宗教領袖,但是在羅馬城中,他不過是某一個得勢的大家族的領袖而已[6]。

但是,古羅馬共和制的殘餘在教皇國中仍然存在。1337年,教皇本篤十二世從羅馬市民手中接受了元老和大將的頭銜,以及共和國執政官的稱號[7]。1347年,在一場不流血的革命中,教皇公證員科拉·迪·里恩佐被任命為羅馬城的保民官,他實行了一些改革,抑制貴族們的過分行為。

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戰爭
到18世紀末,歸於教皇名下的領土疆域達到了顛峰。這些土地包括拉丁(Latium,即今日的拉齊奧地區)、翁布里亞、馬爾凱,向北囊括了拉文納、費拉拉、波倫亞(博洛尼亞),直抵羅馬涅地區。在南方,教皇在那不勒斯王國擁有兩塊飛地,即貝內文托和蓬特科沃。在法國,教皇擁有阿維尼翁城和羅納河以東的領土(Comtat Venaissin)。

法國大革命給羅馬教廷帶來了極大的損失。1791年,教皇在法國的領地被法國吞併。1796年,法國軍隊侵入意大利時,教皇國的北方領土也被法國吞併,並成為內阿爾卑斯共和國的一部分。1798年,法軍長驅直入教皇國腹地,攻佔了羅馬城,並成立了羅馬共和國。教皇庇護六世被俘,流放到法國。

1800年,反法同盟與法國達成和議,第二次反法同盟解散。此後法國恢復了教皇國,庇護七世返回羅馬。但是,1808年,法軍再度進攻教皇國,並將其徹底滅亡。羅馬城和教皇國的西半部被併入法國,東半部則併入以拿破崙為國王的意大利王國。

在1815年維也納會議上,教皇國被重建。此後的歷任教皇在教皇國內推行了一系列保守的反動政策。直至庇護九世時期,由於1848年歐洲革命的影響,教皇國方開始着手進行一些自由化改革。

[ 本帖最後由 waterling 於 2009-10-28 02:09 編輯 ]
不要活得太累,不要忙得太疲憊。
想吃了不要嫌貴,想穿了不要嫌浪費。
心煩了找知己約會,瞌睡了倒頭就睡。
心態平和永遠最美,天天快樂才是大富大貴。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6-2 10:26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121942 秒, 數據庫查詢 8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