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西方歷史]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雷倩倩 您是第3388個瀏覽者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六世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年—1748年),是因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絕嗣,歐洲兩大陣營為爭奪奧地利王位1,並在奧地利獲取利益而引發的戰爭。當中包括了第一次西里西亞戰爭和第二次西里西亞戰爭。





烽煙四起


奧地利大公瑪麗婭·特蕾西婭1740年10月20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六世逝世,並無遺下男性後嗣,而根據卡爾六世於1713年所頒布的《1713國事遺詔》,其長女瑪麗婭·特蕾西婭有權承襲其奧地利大公之位,而瑪麗婭·特蕾西婭的夫婿弗蘭茨·史蒂芬則可承襲其神聖羅馬帝國帝位。可是,法國、西班牙、普魯士、巴伐利亞、薩克森、撒丁、皮埃蒙特、那不勒斯王國並不承認《1713國事遺詔》,而德意志三大諸侯國 - 普魯士,巴伐利亞和薩克森更極力協助瑪麗婭·特蕾西婭的表姐夫,巴伐利亞選帝侯卡爾·阿爾布雷希特登上神聖羅馬帝國皇位(是為卡爾七世)。至此,戰爭已不可避免,因此反奧陣營裡最積極的一方,普魯士在1740年12月16日正式向奧地利宣戰。奧地利則聯合英國、波希米亞、匈牙利、荷蘭、西里西亞及俄國,抵抗反奧陣營的入侵。以兩次西里西亞戰爭為骨幹並且長達8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正式爆發。





第一次西里西亞戰爭



普軍出擊


戰事爆發初期,奧軍在各處均處於不利位置。1740年12月,腓特烈大帝和施維林元帥率領八萬普軍南下突擊西里西亞,短期之內毫無防禦準備的奧地利駐軍被擊潰,首府布雷斯勞(Breslau)陷落,只有尼斯堡(Niesse)等幾個孤立堡壘仍然堅守。但是圍城戰向非普軍所長,腓特烈率兩萬普軍屯兵尼斯堡堅城之下,準備長期圍困。1741年4月,奧地利元帥奈伯格(Neipperg)領兵近兩萬,突然從西里西亞東面的摩拉維亞境內發起進攻,來救尼斯堡,由此在莫爾維茨村引發莫爾維茨會戰(Mollwitz)。普王腓特烈親率2.16萬人奈伯格將軍統率的1.9萬奧軍在此處決戰。普軍在步兵與火炮上佔優,而奧軍則在騎兵上佔優,雙方激烈交戰,最後奧軍因不敵普軍的猛烈炮火,被逼撤退。




與瑪利亞•特蕾西亞敵對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 卡爾七世[編輯] 各國參戰
在莫爾維茨會戰後,普魯士與法國、巴伐利亞、 薩克森和西班牙結盟進攻奧地利,以加強攻勢。1742年1月,奧軍主動進攻巴伐利亞,以逼使巴伐利亞退出戰爭,並從而進逼波希米亞。普王腓特烈立即親率普、法、薩克森三國聯軍共3.4萬人進逼至奧地利邊境,以圍魏救趙。在解除巴伐利亞與波希米亞的危機後,普軍調兵北向。格林的卡爾親王則率3萬奧軍拊其側背,從摩拉維亞方向抄後路向腓特烈進攻,於是1742年5月17日爆發查圖西茨會戰(Chotusitze)。經過一輪激戰後,雙方互有勝負,但奧地利的傷亡較大(奧軍損失6330人,普軍損失4800人)。因此,奧軍被逼撤退。






被逼停戰



1742年6月初,奧地利無法再戰,被迫向普魯士求和。並在該年7月28日與普魯士在簽訂《柏林和約》,以西里西亞及格拉茨公國割予普魯士為代價,兩國停戰,至此,第一次西里西亞戰爭宣告結束。





奧軍反攻


奧地利並不甘心於這種屈辱的議和條約,因此便與英國、漢諾威、黑森、荷蘭結盟進攻反奧陣營除普魯士外的其他盟國。戰事重啟,至1742年底,波希米亞和巴伐利亞已被奧軍奪取。1743年2月8日,奧地利軍在特勞恩伯爵元帥的統率下,在義大利與莫特馬爾統率的西班牙軍隊決戰,結果雙方均損失慘重。1743年6月,以英軍及奧軍為主幹的聯軍約4萬人,由英王喬治二世與奧地利的奈伯格將軍統率,向阿沙芬堡進軍,與由諾阿耶元帥統率的法軍約6萬人在德廷根戰役(Dettingen)中大敗法軍。法軍不敵,被逼撤退。同時間,奧地利再與薩克森結盟,其軍勢變得更強。1744年夏,奧軍攻至法國的阿爾薩斯,並同時進逼義大利的那不勒斯王國。






第二次西里西亞戰爭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蘭茨·史蒂芬普魯士不願見到任何一方獲得全勝,尤其害怕奧地利獲勝之後,會回頭追討西里西亞,因此於1744年重新加入戰爭。8月17日,普魯士再度施展突襲攻勢,這次普魯士兵分三路:施維林元帥一路16,000人,利奧波德二世15,000人,自率主力4萬人以齊騰的1,300驃騎兵為先鋒,三路大軍採向心攻擊姿態,從西里西亞出發,大敗薩克森(上次戰爭的盟友,現在倒戈) ,再指向西里西亞正南方波希米亞的首都布拉格。1744年9月16日攻佔布拉格,繼續以62,000人的主力向維也納進軍,第二次西里西亞戰爭正式揭幕。與上次一樣,奧軍因普軍的突然襲擊而在最初的數個月被其大敗。奧軍只得轉打消耗戰,奧地利軍總司令卡爾親王率5萬人回援,採取堅壁清野的方針派兵偷襲普軍的補給線,以截斷其彈藥及糧食供應,使腓特烈在波希米亞境內遭遇後勤補給困難,威脅腓特烈後路並成功消滅普軍近1.2萬人,約佔其軍隊總數的五分之一。







以退為進


當腓特烈緩慢回撤至布拉格附近的時候,曾經想引誘卡爾出來決戰,但是10月份已經天寒地凍,查理親王又會合了薩克森盟軍,兵力增加至10萬人,於是腓特烈承認戰略上已無利可圖,準備緩慢撤回西里西亞。但是他這次又犯了一個錯誤:過於貪圖在波希米亞得到的土地,捨不得撤走分散各個要塞的守軍。結果普魯士野戰軍一撤,這些據點被奧軍逐一拔除,總共白白損失了3,000人。當普軍分路渡過易北河撤回西里西亞境內的時候,因為傷病和逃散,普軍一仗未打就損失了一半力量。經過這次戰略挫折,腓特烈認識到,因為普魯士本身人口有限,軍中很多是德意志其他邦國的雇傭兵,這樣的軍隊,必須要有鐵的紀律才能凝聚成戰鬥力,而且絕不能分散使用。只准集中,不准分散,這是腓特烈後來一直記取的一個教訓。1744年11月26日,普軍因欠缺彈藥及糧食供應,只得退出布拉格,撤至西里西亞,轉為戰略防禦,儘管戰略上受了一次挫折,但是腓特烈在戰場上並沒有失敗,他將計就計,裝做向西里西亞首府佈雷斯勞撤退,引誘卡爾親王走出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的山地,追擊到西里西亞的平原上,以便以一次乾淨俐落的戰役徹底擊敗奧地利。




1745年初,奧軍擊敗法軍和巴伐利亞軍,並於該年5月,攻至西里西亞。5月26日, 普軍約5.9萬人在西里西亞的霍亨弗里德堡埋伏。6月4日清晨,霍亨弗里德堡戰役爆發(Hohenfriedeberg),普軍再度施展其拿手好戲,突襲奧地利與薩克森聯軍,使得奧薩聯軍損失慘重,被逼撤退。






再度議和


1745年9月30日,奧薩聯軍在索爾戰役再度與普軍決戰,但又被普軍擊敗。奧地利經過兩次西里西亞戰爭,四次大戰役全部失敗,但是瑪麗婭·特蕾西婭大公的抵抗決心仍然堅韌不拔,1745年年底,奧地利準備集中主力從波希米亞出發,撇開北面西里西亞的腓特烈,向西北方向,越過薩克森,直接攻擊西方的布蘭登堡本土,爆發凱撒斯多夫會戰(Kesselsdorf)。這次敗仗徹底打消了奧地利和薩克森與普魯士為敵的信心,為免損失加劇,奧地利、薩克森在衡量得失後只得在該年聖誕日與普魯士簽訂《德雷斯頓和約》。奧地利以西里西亞全境割予普魯士為代價,換取普魯士承認瑪利亞•特蕾西亞為奧地利大公,及其夫婿弗蘭茨·史蒂芬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2,退出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第二次西里西亞戰爭宣告結束。




此後,奧地利再與俄國結盟,並與法軍在奧屬荷蘭、義大利北部及海上進行戰鬥,互有勝負。1746年,法國由於知悉俄國援軍即將抵達奧屬荷蘭,決定與英、奧議和,於是簽訂《亞琛和約》3,和約確定普魯士在西里西亞的領土主權;並讓西班牙與薩丁得到奧地利在義大利的部份領地;法國則放棄其在印度的殖民地;統治神聖羅馬帝國與奧地利的哈布斯堡-洛林王朝正式建立,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至此完全結束。







影響



普魯士

普魯士的陸軍在這場戰爭裡充份地表現了其卓越的質素,並且在戰後獲得大片土地,從此成為德意志地區除奧地利外最強的邦國。





戰略改變

這場戰爭的決戰數量較此前的三十年戰爭、大北方戰爭與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為少,改為以大量的消耗戰消耗敵軍的戰鬥力,影響了18世紀的大部份戰爭的戰略,使得整個18世紀的戰爭均著重消耗戰,直至拿破崙戰爭時才出現改變。





戰術改變

線式戰術在這場戰爭裡開始顯得有心無力,普軍對其進行了改革,發明了「斜線式戰術」的新型線式戰術,使得攻擊力大增,並成為日後戰爭的主要戰術之一。





戰役

1741年4月10日—莫爾維茨會戰

1742年5月17日—查圖西茨會戰

1743年6月16日—德廷根戰役

1744年2月22日—土倫戰役(1744年)

1745年5月11日—豐特努瓦戰役

1745年6月4日—霍亨弗里德堡戰役

1745年9月30日—索爾戰役

1745年12月24日—凱撒斯多夫會戰
在線區會員請注意.....所有疑問都請入帖~~
http://ds-hk.net/thread-206617-1-1.html

TOP

斜線式戰術是什麼?

真的覺得以前戰爭好多喔,

每天打打殺殺的不煩嗎?
『動漫熱點』

『動漫畫家資料館』

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TOP

回應 qoomnly 第 2 篇文章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雷倩倩
所謂的斜線式戰術?! 其實現在我國陸軍還滿長用到的.



斜線陣,又名梯形陣,軍隊陣式的一種,亦是一種戰術思想。


顧名思義,斜線陣式是以軍隊斜線式佇列的陣形作戰,或以左至右傾前(右斜陣式),或以右至左傾前(左斜陣式)。



它最早的運用,是在古希臘底比斯的名將伊巴密濃達的留克特拉戰役。當時針對希臘重步兵方陣一線平推平均分佈兵力的特點,其無法在不將列數減少的情況下排出與斯巴達軍相同長度的陣形,伊巴密濃達放棄嘗試排出與斯巴達相同長度陣形,集中兵力於一翼,改為將左翼的列數增多,由傳統的八至十二列改為五十列,力求獲得突破。但是有強就有弱,如果自己加強的一側獲得勝利,而削弱的一側被對方突破,仍然是沒有意義的。所以為了保護自己受到削弱的一翼,就把它向後回縮並延遲戰鬥,儘量拖延它與敵人接觸的時間,其加強了的左翼則以雙倍速度衝向斯巴達軍,希望加強的一翼能夠求得決定性的突破。就在這一戰,他用這戰陣擊敗了斯巴達精銳部隊。




後來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發現從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開始,歐洲軍隊為了充分發揚火力,採取橫形陣,威力固然大大提高,但是也存在分散使用兵力的弊病。為了發揚火力,橫隊隊形是必須的,但是如何在保持橫隊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呢?於是他就「重新發明」了伊巴密濃達的斜線陣形,將它運用於現代,並在索爾戰役及羅斯巴赫會戰中取得輝煌成果,令得此陣式名揚天下,各國更紛紛模仿。




斜線陣現今是陸軍的基本陣式之一,尤其用於裝甲部隊,坦克。此陣式亦受戰機及防暴警察所採用。
在線區會員請注意.....所有疑問都請入帖~~
http://ds-hk.net/thread-206617-1-1.html

TOP

抱歉,我對於戰術沒什麼研究,
      /          \
     /             \  
   /                \
/                    \

所以是類似這樣嗎?(抱歉,排的不太好看)

所以算是可以機動的調換嗎?

謝謝倩的解說。
『動漫熱點』

『動漫畫家資料館』

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TOP

回應 qoomnly 第 4 篇文章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雷倩倩
我也一樣呢.....對戰術也沒有研究哦!!

不過大概是這樣子的排列的




                                                                 普魯士腓特烈大帝斜線式戰術











這個圖形有點小....不過大概是這樣排列的.

在線區會員請注意.....所有疑問都請入帖~~
http://ds-hk.net/thread-206617-1-1.html

TOP

回應 雷倩倩 第 5 篇文章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qoomnly
沒關係,我大約知道倩在說什麼,

謝謝倩的解說。
『動漫熱點』

『動漫畫家資料館』

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TOP

回應 qoomnly 第 6 篇文章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雷倩倩
大概看一下就好了...

不用太認真,反正我們也用不到這個戰術呢
在線區會員請注意.....所有疑問都請入帖~~
http://ds-hk.net/thread-206617-1-1.html

TOP

回應 雷倩倩 第 7 篇文章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qoomnly
是沒錯,我們根本用不到,

只是好奇而已,

謝謝倩總是不耐其煩的幫我解答。
『動漫熱點』

『動漫畫家資料館』

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TOP

回應 qoomnly 第 8 篇文章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雷倩倩
qoo---不用客氣呢..

我抱抱哦!!
在線區會員請注意.....所有疑問都請入帖~~
http://ds-hk.net/thread-206617-1-1.html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6-26 19:28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59810 秒, 數據庫查詢 8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