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
雷倩倩 您是第1283個瀏覽者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Bosna i Hercegovina/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簡稱波赫),是歐洲南部巴爾幹半島西部的多山國家,首都塞拉耶佛。波赫為組成原南斯拉夫的六個聯邦單位之一,於1990年代,南斯拉夫戰爭時期獨立,並且根據《岱頓協定》,它目前是國際社會的受保護地區,由歐洲議會所選出的高級代表所管理。該國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三個實體,其一為波赫聯邦(又稱穆克聯邦),另一為塞族共和國,2000年處於國際監護的布爾奇科鎮成為波士尼亞第三個政治實體——布爾奇科特區。
波士尼亞和赫塞哥維納本身為歷史學上兩個地理區域,其於今日無政治實體可言。
歷史
波赫自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早期居民為伊利里亞人。該地於公元前168年由羅馬帝國佔領。455年時東哥德人將該地區佔領,6世紀時東哥德人被東羅馬帝國擊敗,現波赫南部地區一度成為東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阿瓦爾人於6世紀和7世紀時開始入侵,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埃西亞人也相繼進入巴爾幹半島。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內,波士尼亞以及黑塞哥維納地區多次分屬周圍的各個國家。1377年時特弗爾特科·科特羅曼尼奇(Tvrtko Kotromanić)建立了一個獨立的波士尼亞王國,但1463年時奧斯曼帝國入侵,波士尼亞被併吞。
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以武力、宗教人頭稅等方式迫害當地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埃西亞人。並規定,凡是穆斯林,可進入上層社會;農民如改信伊斯蘭教,可免交某些捐稅。這一政策使許多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埃西亞人改信伊斯蘭教。在現今波赫境內的穆斯林大多是由於這種政策所造成的。奧斯曼帝國還強迫佔領區兒童從小脫離父母和家庭,進行集中教育和培養,使之成為近衛軍的一種兵源,迫使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埃西亞人後代土耳其化。他們還將其佔領地區的人分等級,給予不同地位。凡是為其統治服務、效力的地主、軍人等享有很高的地位,而仍舊信仰基督教的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埃西亞人普通平民則被稱為「賴雅」(即土耳其語畜牲的意思)。
1908年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納成為了奧匈帝國的領地,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在塞拉耶佛被塞族民族主義者所刺殺(參見塞拉耶佛事件),直接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戰後波赫成為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王國的一部分,該王國後來更名為南斯拉夫。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波赫成為軸心國傀儡國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的一部分,戰後又重歸狄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此時波赫正式確認為南斯拉夫的一個聯邦共和國,其邊界採用的是奧斯曼帝國時期的邊界,和實際民族分布頗有出入。
狄托時期的南斯拉夫為了壓制國內大塞爾維亞主義,承認了「講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的伊斯蘭教徒」為穆斯林族(即波赫獨立後的波士尼亞人),使原本構成南斯拉夫主體的民族由五個提升到六個。新承認的穆斯林族,人口次於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埃西亞人位居南斯拉夫第三位。
1992年2月19日,波赫在塞族抵制的情況下,就獨立問題舉行公民投票。投票結果顯示,約佔人口62.8%的穆斯林族和克羅埃西亞族支持獨立。3月3日,波赫議會在塞族議員缺席抵制的情況下宣布獨立,致使民族矛盾激化,4月6日,在歐洲共同體承認波赫獨立的同一天,波赫境內5個塞族自治區宣布聯合成立塞族共和國,獨立於波赫,但依然留在南斯拉夫內。塞爾維亞人的行動招致波赫政府的鎮壓,駐紮在波赫境內的南斯拉夫人民軍亦招穆斯林和克羅埃西亞兩族武裝的攻擊。4月7日,南斯拉夫人民軍出動飛機轟炸了克羅埃西亞族武裝力量的彈藥庫,武裝衝突驟然升級。衝突從首都塞拉耶佛向外蔓延,釀成全面內戰。1994年3月穆斯林和克族人同意共組聯邦,共同對抗塞族人。1995年11月21日各方簽署代頓和平協定,結束內戰,並把波赫分為波赫聯邦以及塞族共和國兩個政治實體。波赫內戰中共有二十萬人死亡,超過二百萬人流離失所。
戰爭結束後,北約在波赫繼續駐紮維和部隊,2004年底由歐盟所取代。
2006年10月1日,大選舉行。[1]10月18日,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布,波什尼亞克族的哈里斯·西拉伊季奇、塞爾維亞族的內博伊沙·拉德馬諾維奇和克羅埃西亞族的澤利科·科姆希奇當選為主席團成員。議會代表院42個席位中,民主行動黨獲得9席,波赫黨獲得8席,獨立社會民主聯盟和波赫社會民主黨分別獲得7席和5席,餘下席位被其他一些政黨和政黨聯盟獲得。[2]2007年2月9日,以尼科拉·什皮里奇為部長會議主席的政府宣誓就職。
政治
波赫主席團由三人所組成,每人各屬一個民族(波士尼亞人、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任期為四年,四年中每人輪流就任八個月主席團主席的職位。主席團成員由人民直選,其中波赫聯邦選出波士尼亞人、克羅埃西亞人成員,塞族共和國選出塞爾維亞人成員。
主席團提名部長會議主席,由議會通過。部長會議主席負責任命各部長。
波赫議會擁有立法權,分為兩院:人民院有15名成員,每個民族各5名;代表院有42名代表,三分之二來自波赫聯邦,三分之一來自塞族共和國。
波赫憲法法院掌握波赫最高司法權,由9名法官組成,其中四人為波赫聯邦所選出,二人由塞族共和國選出,三人由歐洲人權法院選出,並且不能是波赫或波赫鄰國的公民。
地理
波赫位於巴爾幹半島西部,鄰國有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以及蒙特內哥羅共和國。國內主要為山地,西部有迪納拉山脈。薩瓦河(多瑙河支流)為波赫北部與克羅埃西亞的邊界。南部在亞得里亞海上有一個20公里長的出海口Neum。
主要城市有:塞拉耶佛、巴尼亞盧卡、圖茲拉、莫斯塔爾。
經濟
波赫在南斯拉夫時期便是聯邦內較貧窮的地區之一,獨立後又發生了內戰,經濟受到嚴重損害。目前波赫經濟正在漸漸復甦,同時還要進行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型。
波赫貨幣為可兌換馬克,曾經和德國馬克保持一比一的匯率。德國馬克由歐元所取代後,可兌換馬克繼續和歐元保持固定的匯率。
人口
波赫48%為波士尼亞人(Bоšnjak),37.1%為塞爾維亞族,14.3%為克羅埃西亞族。伊斯蘭教(46%)、東正教(36%)和天主教(14%)是波赫的三大主要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