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其他書籍] 《其實你沒有你想的那麼善良︰一堂關於品格的哲學思辨課》作者:克里斯蒂安.米勒

《其實你沒有你想的那麼善良︰一堂關於品格的哲學思辨課》作者:克里斯蒂安.米勒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深邃的微笑 您是第202個瀏覽者
其實你沒有你想的那麼善良︰一堂關於品格的哲學思辨課
THE CHARACTER GAP: HOW GOOD ARE WE?

作者:克里斯蒂安.米勒
原文作者:Christian B. Miller
譯者:陳岳辰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8/10/04



內容簡介
你是發自內心做好事,還是為了符合期待或避免尷尬?
你是真心不騙,或者只是缺少機會又怕被逮到?
好人與壞人並非絕對,真實品格往往跟不上理想道德!

---------------------------------------------------------------------------------------
人來人往的購物商場,老人突然心臟病發倒地,周圍的人視若無睹,醫護趕到時已無力回天;
兩歲女孩被貨車撞成重傷,至少十八名過路者棄她於不顧,導致她後來又被卡車輾過。
  上述案例真實發生。怎麼會這樣?好人在哪裡?那些人怎麼會這麼冷血?這就是本書要回答的問題。
  作者以哲學辯證方式,引領讀者思考品格是什麼,以及為什麼我們需要發展好的品格。書中藉由大量心理學實驗,呈現人類為善做惡背後的動機︰同理心被激發、道德提示、迷人香氣、甚或只是剛從廁所走出來,都會讓我們更願意做好事;權威者施壓、旁觀者效應,或者只要報酬比風險大、看起來不會被逮到,我們可能就會做出可怕的事。
   我們對自己與他人的品格想像經常是錯的,本書將帶你認識真實自我與道德理想之間的落差,同時告訴你怎麼做可以變成更好的人,以及如何避免以道德苛責他人或道德造神。
-----------------------------------------------------------------------------------------
各界讚譽推薦
☆看見內心深處各式各樣的想法,也就看見了真實的自己。看清了自己,也就更能看清眾人……活得真實,就能精彩。那是一種內心自由的解脫,也是一種幸福的喜悅。這本書能夠協助你,完成這樣的一場生命蛻變。
――冀劍制,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知名德國神學家潘霍華說過,我們討厭在別人身上看到的特質,都能夠在自己身上找到。克里斯蒂安•米勒告訴我們,成就德性之道在於對自己的品德保持謙遜,以及接受他人的缺陷。在需要誠實與寬厚作為解藥的現代社會,這是一本珍貴的寶藏。
――E.J. Dionne Jr.,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喬治城大學講座教授
☆品格這個主題永恆又及時。在這本論理清楚的書中,克里斯蒂安•米勒指引有興趣的讀者認識品格的現代科學,除了強調其道德層面,也提供實際且有益的建議作為精進品格之用。
――Angela Duckworth,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榮譽教授
☆克里斯蒂安•米勒教授說這不是一本自我成長的勵志書。別相信他。當然,書中沒有許多指示和小技巧,讓你可以神奇似的變成一個更好的人。但如果誠實、自我認識、明辨是非的同理心對道德生活來說很重要,那麼本書對你就會有所幫助。認真想要踏上品格之路的人,都應該隨身攜帶這本書。
――James K.A. Smith,加爾文學院哲學教授
☆一本充滿洞見的書,匯集各式研究資料,由通透理解品格的克里斯蒂安•米勒教授寫就。想要對品格的重要性有不同理解與詮釋的人都必須一讀。
――James Arthur,英國伯明翰大學品格與美德中心主任
那一月,我轉動所有的經輪,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倉央嘉措

TOP



專文推薦

瞭解真實自我,是人生中的一場重要蛻變

冀劍制

在學習哲學的路上,就以我個人的成長來說,有好幾次重大的蛻變。其中一次,或許是最重要的,大約發生在二十多年前,我還是大學生的時候。然而,這場蛻變,並非來自於任何哲學理論的影響,而是源自於一個很特別的哲學人。
最初,其實我不瞭解那個哲學人特別的地方在哪裡,但由於他的行事作風跟一般大眾完全不同,常讓我有一種「哇!太酷了!」的感覺。除此之外,我對他的內心世界一無所知。
跟他認識的兩年過後,我才逐漸瞭解他的特殊性。那是因為,受了他的影響,我自己產生了蛻變,變成可以看到一些過去看不見的東西。
其實,他的特別很簡單,而且是常在哲學人口中強調的特質,不過絕大多數人(包括眾多有著豐富哲學知識的人)即使常常掛在嘴上,自認為瞭解,但實際上並不真正明白到底那是什麼。這個特質是:「認識自我」。
在我跟他相處的那兩年間,我常常被他嫌「虛偽」。每次聽到我都只能苦笑,因為我很清楚知道自己並不虛偽。舉例來說,我很關心環保,所以會做好垃圾分類;我很關心流浪動物,所以會在學校餐廳撿剩食餵牠們;我很關心朋友,所以會噓寒問暖、主動幫忙。做這些事情,我確實發自內心,一點都不覺得自己哪裡虛偽了。但經常被他誤解,也只能忍耐苦笑。然而,他看到我的苦笑,便更加鄙視。因為在他眼中,那更虛偽。
當然,這些事情只會發生在他喝了不少酒之後。沒喝酒之前,他很懂得待友之道,跟他相處很愉快。然而,當時我心裡一直有個疑惑,究竟他是酒後胡言亂語,還是酒後吐真言呢?如果那是他真的想法,為何他會這樣「誤解」我?
當然,我找了時間直接問他。但是酒醒時,他只會不好意思的不斷揮手,要我別在意他的酒後胡言亂語。但在酒醉中,他不會談理明說,依然用鄙夷的口氣冷笑他人的虛偽。
就在這樣的不斷疑惑與反思中,我逐漸從虛偽的內心世界中走了出來,於是我領悟了這一切,開始活出真實的自己。這或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長歷程。所以一直很希望能把這樣的成長過程分析清楚,並且寫下來,協助他人找回真實自我。但對我而言,這顯然難度過高,不知從何開始。
二十多年後的一天,外面下著大雨,南部正逢暴雨侵襲,我打開電腦郵件,這樣的一本書出現了。
商周出版的編輯來信詢問我是否願意具名推薦這本書,以及是否願意為它寫一篇序,我看著書稿,眼睛一亮,立刻答應。其實在這段時間裡,好多事情全擠在一起,根本消化不完,只能不斷婉拒各種請託。但這一篇序,無論如何,我都想把它寫出來。
首先,我們通常以為,「在做一件善事時,只要擁有善意,就是真心的。如果是虛偽的,那就表示全然處於沒有善意的內心世界。」但這個觀念,卻是誤解人心的主要源頭之一。
如同作者指出,多數人非良善、也非醜惡,而是介於兩者之間。而且,會做出惡毒行為的人,平時也很會做善事。反過來說,平時常做善事的我們,也可能在某種時機做出惡毒的行為。每個人都具有這樣的潛力,只是時機尚未發展成熟罷了!
以我個人來說,「想要做好環保,就做好垃圾分類」這樣的想法沒有問題,既發自善意,也做了好事。我對自己的瞭解在這個點上沒問題。但是那位朋友的「虛偽」批評,卻也是對的,因為這個善行的背後動力不只是這樣。內心裡可能還包括︰「做這件事可以展現自己是環保文明人,為此感到驕傲」、「害怕不做分類被罰錢」等等。在學校餐廳撿拾剩食餵流浪動物,如此高調,是否也同時渴望表現自我呢?在關心朋友而噓寒問暖的舉動裡,即使出自真心,內心同樣包含了「說這些話可以讓人覺得我很關心朋友」的動機,而此動機的內在目的可能是想建立自己在朋友心中的形象,甚至希望未來可以藉此獲得利益。這些念頭往往躲得很好,讓人難以捕獲。
如果可以看見內心深處各式各樣的想法,也就看見了真實的自己。看清了自己,也就更能看清眾人。
作者藉由哲學理論,以及眾多心理學實驗讓我們看清人性的真面目。這並不是要告訴你人性有多糟糕,只是想指出事實情況如何。我們之所以會認為這些自利的想法很糟糕,那是因為我們訴諸錯誤的人性觀。只要返回真相,便可以重建一套更適當的評價方式。甚且,也因為有這些不當的價值觀,人們更難看見這些利己念頭,便無法瞭解真正的自己。
然而,難道那位哲學人朋友品德如此高尚,不會有這些念頭,所以鄙視他人?我猜想,或許有些高僧大德確實是這樣,但他倒不是。他的特點並不是品格高超,而是認識自我。他所謂的「虛偽」,並不只針對虛假的內心,主要還包含了不知自己真正的動機。只要看得見自己的各種動機,就會知道自己其實沒有外在行為表現的這麼良善。
《其實你沒有你想的那麼善良》這本書告訴了我們這項事實。這也不是要說原來自己的所有善意都是假的。只不過,除了善意之外,還有其他利己念頭在主導著我們的行為。只要可以看見,就會知道,自己沒有想像中這麼了不起。
認識自己或許是一件永遠無法真正企及的事情,許多干擾因素甚至根本無從發現。當你做了一件好事,並為自己的善良沾沾自喜時,作者提醒我們,做這件好事的關鍵因素,或許只是因為前方有面鏡子,或是你正好經過公廁前方,也或許是最近剛看完一部訴說正義的感人電影。
然而,即使無法真正完全瞭解自己,只要知道自己其實不夠認識自己,至少就有兩個好處。第一,瞭解「不認識自己」這個真相,就可以開始改變自己,走向真正的成長。更重要的是,看見越多干擾自己的因素,就越不容易在無意間被牽著走。甚至許多人的某些行為根本完全為了自己,但只要理智上能找到這個行為可能帶給大眾的一點點好處(而且忽視可能帶來的更多壞處),就誤以為自己是為了大眾而這麼做,還很得意地高調張揚,暗示自己多麼了不起,實際上早已化身成了真正的偽君子還不知道。
第二,我們不會再依據自己的一點點小善意而自鳴得意,甚至不再鄙視他人的惡。別人和我們的差別,可能只是因為他們沒有將利己動機完全掩飾起來。那些被我們鄙視的惡的動機,幾乎全部都能在自己心中找到。甚至某些做出極端惡事的人,跟我們的差異也可能只是因為我們沒有落入跟他們一樣的處境而已。
對我來說,這樣的蛻變,等於走向了一個真實的世界。對於自己是誰、想要什麼、想追求什麼,有了更清楚的瞭解,不易受到那種只能用來沾沾自喜的因素干擾,徒然消耗生命追逐虛假、表面的事物。
活得真實,就能精彩。那是一種內心自由的解脫,也是一種幸福的喜悅。期待這本書能夠協助你,完成這樣的一場生命蛻變。

本文作者為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那一月,我轉動所有的經輪,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倉央嘉措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11-23 18:22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47634 秒, 數據庫查詢 8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