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導讀
蘭郁二郎的怪奇偵探小說世界
(林斯諺╱推理小說作家、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本書選錄日本早期作家蘭郁二郎(一九一三–一九四四)七部短篇,包括〈馬蠅的低吟〉、〈憋氣的男人〉、〈腐爛的蜉蝣〉、〈食眠譜〉、〈白金神經少女〉、〈魔像〉以及〈鱗粉〉。這些作品都是選自日本筑摩書房於二まま三年出版的《怪奇偵探小説名作選(七)──蘭郁二郎集》。蘭郁二郎的書寫類型不侷限於推理或犯罪小說,還拓展到科奇幻小說與少年小說。本次的選集中除了〈鱗粉〉,其餘六部短篇比較偏重怪奇趣味而非解謎推理。
蘭郁二郎的代表性作品不走本格派(注重解謎推理)的路線,較接近變格派(以描寫犯罪心理或異常行為為主),作品常有異想天開的設定,擅長把對於人體與生理現象之病態性的探究融入懸疑驚悚或犯罪。特色在於怪奇趣味與幻想性。故事性強烈,可讀性高,被稱為奇想派作家。後來轉向科幻小說,但早期部分作品仍有科幻色彩。蘭郁二郎也因其出色的科幻作品而與日本早期科幻名家海野十三並列為科幻小說的兩大重鎮。
除了非系列的奇想作品,蘭郁二郎事實上也著有系列偵探的作品,這些作品都被收錄在日本論創社於二ま一三年出版的《蘭郁二郎探偵小説選Ⅰ》,包括科學偵探月澤俊平的事件簿與少年偵探王系列。可見將蘭郁二郎定位在怪奇、奇想或變格派作家並不全然正確。
本選集收錄的七篇作品,底下依序簡介。
〈馬蠅的低吟〉這篇的副標題是「肺癆之歌」,描述一群肺病患者在療養院之間的情感糾葛所衍生出的犯罪事件。以肺病患者為角色(或提到角色可能有肺病),光在本選集就出現了三次(除本篇外,還有〈腐爛的蜉蝣〉以及〈鱗粉〉)。醫院、療養院這類機構因與人類的痛苦有關,常常成為犯罪小說的場景。例如日本早期本格推理作家大阪圭吉就以精神病院為場景,寫出了名作〈三狂人〉。然而〈馬蠅的低吟〉並非關涉精神異常的題材,畢竟肺病並非精神病,因此故事中並沒有〈三狂人〉那種瘋狂詭異的氛圍,反而更像是充滿了文藝色彩的犯罪愛情故事(這點從本作的分節標題可以看出)。本作結尾有巧妙的設計,但真相是自然而然揭開,並非透過推理得出。
〈腐爛的蜉蝣〉是一篇別出心裁的犯罪故事。描述兩名男人愛上同一名女子,但卻被拋棄,於是各自自我放逐,卻在鄉間巧遇,於是展開一連串精彩的後續發展。這也是一篇側重於描寫犯罪過程與人性的作品,其中的犯罪手段的確異想天開,讓人印象深刻,但結尾的處理又讓人感覺到類似於〈馬蠅的低吟〉那種「罪與罰」的人性反思意味。
〈憋氣的男人〉發表於一九三一年,是蘭郁二郎的出道作。這篇作品其實與犯罪無關,主要是在描述一名男人從憋氣中得到超乎尋常的快感。這種描寫異常怪癖的作品相當符合變格派的精神,只是一般這類作品往往會與犯罪產生連結,但本作更像是在闡述怪癖背後的境界與理念,讓讀者深入精神異常者的心理,而精神異常未必要與犯罪產生連結。這篇奇特的作品無法歸類在犯罪小說或偵探小說,可說是蘭郁二郎獨創的奇想作品。以這樣的作品出道,也難怪蘭郁二郎會被稱為奇想派作家。
〈食眠譜〉與〈憋氣的男人〉相同,都是描寫怪癖的小說。一名男子透過逐漸減少睡眠時間的方式來追求不需睡眠的境界,沒想到故事後面卻發生了轉折。嚴格說來,這篇也是單純描寫怪癖的小說。蘭郁二郎善於想像一般人所無法想像的怪癖,再將之推到極致。不同於〈憋氣的男人〉只停留於對怪癖的闡述,本篇的情節更加飽滿,故事也有意想不到的發展。雖然男主角最後的舉動有犯罪之嫌,但整篇的主軸仍與犯罪無關。描寫異常心理卻不與犯罪掛勾,這可說是蘭郁二郎作品中相當顯眼的特徵,從創作的角度來看,相當不容易達到。
〈白金神經少女〉是一篇十分特別的作品,嚴格說來,它也可以被歸類在蘭郁二郎的怪癖小說之列,因為故事涉及一名對「電」有異常執著的老學者。這名學者從電學發展出「戀愛電學」,進而製造出「白金少女」,讓這篇小說也成為科幻小說。然而精彩的不只是這樣,故事末尾安排的轉折讓這篇作品有著意外結局,而且故事含有一定程度的推理成分(雖然以形式上來說不算本格)。可說是集奇想、科幻與愛情於一身的「無犯罪」作品。構想奇特、佈局奇巧、類型混融卻又無犯罪成分的作品,極為罕見,可說是一篇走在時代先端的作品。在本選集之中,若說有哪一篇可以與代表作〈魔像〉並駕齊驅,非這篇莫屬,讀後餘味也是最佳。
〈魔像〉是蘭郁二郎最具代表性的變格派作品。這篇一樣是怪癖系小說,描寫一名對攝影有狂熱的男人拍攝各式各樣的照片,而且用各種方式讓照片充滿恐怖驚悚感,再將這些照片共同陳列於一個房間。這故事讓人聯想到江戶川亂步的〈鏡地獄〉,有類似的構思。然而,不同於〈憋氣的男人〉與〈食眠譜〉,本作是貨真價實的變格派作品,其中的怪癖已經發展成變態犯罪心理,因此與具體的犯罪行為相連。最後的結局帶給讀者相當的震撼。本作不論是構思或佈局,不愧是蘭郁二郎的代表之作。
〈鱗粉〉是本選集中唯一以解謎為主題的小說,描述患有肺病的主角被捲入兩件「不可能的犯罪」(impossible crime)。第一個案子是一名女人在眾目睽睽下趴在沙灘上休息,後來卻被人發現心臟部位插了一把匕首,問題是沒有任何人接近過她,所以凶手是如何辦到?第二個案子是凶手被人目睹與被害者走入樹林,但卻在被監視的狀態下憑空消失。第一個案子中的不可能狀況可說是密室之王約翰•狄克森•卡爾(John Dickson Carr)最喜愛的謎團種類之一。在卡爾的小說中常常可見被害人在眾目睽睽下突然死亡,事後檢查屍身發現是近距離他殺,但死者倒下前沒有任何人接近他。〈鱗粉〉發表於一九三七年,而這種不可能狀況在卡爾一九三七年之前的作品就已經出現過,如《歪曲的樞紐》(The Crooked Hinge)以及《獨角獸謀殺案》(The Unicorn Murders),因此並非蘭郁二郎獨創。平心而論,本作的兩件不可能犯罪的解謎都算不上精彩,反而是故事的推演以及結尾懾人心神的安排更讓人印象深刻。這也說明了蘭郁二郎的精彩之處還是在於奇想。但本作作為解謎推理小說,仍是一篇中規中矩的作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中,蘭郁二郎以海軍特派員身分前往印尼途中,因飛機失事而死亡,那年是一九四四年,他才剛滿三十歲不久。這讓人想起一樣是年紀輕輕就在戰爭期間病故的大阪圭吉,一樣是曇花一現的推理彗星。如果沒有殘酷的戰爭,當時日本推理文壇不知還會誕生多少精彩的作品。如今看到蘭郁二郎的作品重新出版,除了欣喜,心中卻也感到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