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其他書籍] 《時光列車》作者:佩蒂.史密斯

《時光列車》作者:佩蒂.史密斯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深邃的微笑 您是第244個瀏覽者
時光列車
M Train

作者:佩蒂.史密斯
原文作者:Patti Smith
譯者:非爾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期:2016/03/23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我人生的路線圖。——佩蒂.史密斯

  美國國家書獎最高榮譽得主 佩蒂史密斯 新作
  紐約時報、The Big issue2015年度好書 Amzon選書

  昨日的詩人是今天的偵探  
  搭上開往過去的時光列車  她一一揭開人生謎團
  看龐克教母如何瀟灑面對失落的時光 見證搖滾詩人與眾不同的創造力

  「文字風格如詩如歌的佩蒂.史密斯,在風格迴異《只是孩子》的新作中,透過對過往時日與當下自己的交錯凝視,完成了令人難忘的心靈之旅。這位傳奇的藝術家對生活感受能力有如神諭,每段字句都有直視生命的質地。她能說著似乎不起眼的事物,卻撩起人們洶湧的情緒、深深觸動人心,絕對是年度之書。」--《紐約時報》

  當人們都期待著看她怎麼超越上一本得獎傑作《只是孩子》,深諳自由真諦的佩蒂•史密斯選擇率性為自己而寫。不寫續集,走出創新的文體。從公寓對街的伊諾咖啡館開始,回望對她個人重要的十八段旅程。惹內的牢、芙烈達卡羅的藍房、心愛的舊外套、村上春樹的發條鳥、已故的丈夫和漁船,還有影響過她的普拉絲、三島由紀夫、芥川龍之介…

  擺脫時空侷限,搖滾詩人得以不老,紐約柏林倫敦坦吉爾,隨時在路上,只要有咖啡、書以及心愛的警探影集。經典的Horses專輯發行至今四十年,面對逝去的摯愛、一點一點離開的人事物,她用誠實和幽默來看待,外套、咖啡館、朋友與過往…總有留不住的,但總也有留得下來的。

  能留下的是什麼?閱讀龐克教母佩蒂用無偽的真性情吟唱日常的神聖、純粹的不凡。我們一點一滴有了答案。

名人推薦

  五月天瑪莎、李取中、李維菁、馬世芳、張鐵志、陳德政、焦元溥、廖偉棠、劉梓潔  真摯推薦

媒體書評及推薦

  “《時光列車》,看似一本搖滾明星的旅行回憶錄,實則是一本對生命所失、對藝術、對人性與神聖性優美如夢的沉思錄。佩蒂•史密斯本質上就是個筆力不凡的詩人。”-—Paul de Barros《紐約時報》2015年度好書

  “繼《只是孩子》後,佩蒂寫出另一段扣人心弦的回憶。一本不關於任何事但又寫了所有事情的精采作品。在《時光列車》中我們的吟遊詩人在世界各處旅行,找尋她的靈感、咖啡館,還有北歐冷硬派的偵探小說。那些如夢般的閱讀經驗會讓所有人都嚮往擁有一段這麼自在的生活。” -— Simon Garfield,《The Big Issue》2015年度好書

  “這本書如此純淨誠實就彷彿它本身就帶著宗教的純淨之喜。” – 瓊蒂.蒂安,作家

  “她就是我們這個時代不羈的詩人蘭波,但她承受的苦使她擁有充滿情感的神秘,這使她成了十字架上的聖約翰。” 愛德蒙.懷特,紐約知名書評家

  “真不知道她怎麼作到的!她寫出能與《只是孩子》相提並論的優秀作品——風趣、溫柔有時又令人絕望的悲傷……而那些人生的哀傷,她都能寫出美來。” -—Bella Freud《Porter雜誌》

  “作為一本深入詩的豐富本質之作,本書表現實在卓越。佩蒂.史密斯連自己跨年深夜獨坐長椅上看著街頭狂歡醉酒的人群穿越,都能將其寫成世上最酷的事。” -—Suzi Feay《金融時報》

  “在《時光列車》中,獨者能感受到佩蒂的生活如此簡單甚至帶有宗教修行般的色彩:步行在紐約街頭、喝咖啡(大量咖啡)、回憶並寫下…我認為它比《只是孩子》好,更多冥想靜思、更貼近她真實生活。”-— Erica Wagner,《Harper's Bazaar》  

  “佩蒂不但在人生中走過許多精采路,並接連兩次都將它們優美地寫出來。” -—《GQ》

  “《時光列車》開場寫的是間格林威治村咖啡館,那是佩蒂每天早上寫作的地方,然而從那個小地方出發,最後讀者將被帶往她心靈中的每個角落。” -—《觀察者報》

  “太美了。” -—《愛爾蘭時報》

  “不凡之書。” -—《女性與家庭雜誌》

  “太棒了。” -—《每日郵報》

  “這本融合回憶與日誌的書像是帶領著讀者漫步於作者家庭與詩意的過往歲月 … 佩蒂那如逍遙學派、創造性的生活細節,肯定了日常的不凡。” -—《Radio Times》

  “動人、風趣、充滿感染力,故事從伊諾咖啡館寫起,讀者跟著作者遊歷過去的人生,彷彿一場充滿哲思的奧德賽之旅。” -—《The Big Issue》

  “她太會寫了,她總能無條件去愛、看出每樣事物的意義…這本是關於創造與凝視藝術在純粹孤獨中生成的不凡之書……她是完全相信藝術的力量。她付出所有代價,而這一切最終也成就了她,讓她成為無庸置疑的嚴肅藝術家。它改造了藝術一如藝術改造了她。這一點,她很清楚,才是最值得的。” -—Suzanne Moore,《New Statesman》

  “一本漫談之書,作者那些迷戀與出神都像夢境般優美的素描:藝術家、作家、咖啡館、旅行、黑咖啡與焦土司,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是英式偵探秀。” -— 《Mojo》

  “她直率地懷想顛簸的人生過往…從密西根到住著她心中英雄(詩人與極地探險者)的地方。” -—《Saga》

  “多數回憶錄寫到第二本都會遇上難關,佩蒂用風格闖關成功,在她獨特的筆下,寫作、閱讀以及和佛瑞德的婚姻生活都有值得懷想之美。” -— Ludovic Hunter-Tilney《金融時報》

  “聖誕節我只想要佩蒂的最新回憶錄《時光列車》,她一直是我心中女性偶像,她的聲音跟她的文章一樣有著獨特的原創性。” -— Stephanie Merritt《觀察者報》

  “就是今年了...搖滾桂冠詩人再度以這本書透過她叛逆不羈的精神和優美的文體撼動世間。” –  Porter Magazine

  “佩蒂的《時光列車》章法更新穎、文字更抒情,書中還搭配她自己所拍攝、前Instagram時代、藝術品般的黑白快拍,她說這本書是她的人生地圖。讀來經典、優雅、教人沉迷。” -—Viv Groskop,《觀察者報》

  “派蒂史密斯這本書說的無非是寧靜與獨處,她帶著情感記錄下生命中看似無事的片段,那些她演講、養貓、忙於瑣事的生活。” -—《紐約時報》2015年度好書

  “這本自傳是對這個女性如何在生命中一一接受生之憂傷與神奇的詩意凝望,讀者注定會在書裡看到靈感隨處迸發的精采。” –  Psychologies
那一月,我轉動所有的經輪,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倉央嘉措

TOP


導讀

行向昨日的旅程

  一天傍晚,我們走過第八街,聽到〈因為夜晚〉(Because the Night)從一家接一家的店舖破門而出。那是我和布魯斯.史普林斯汀的合作,它上升到單曲榜第十三名,實現了羅柏對我有朝一日做出一張熱門唱片的夢想。

  羅柏毫不掩飾為我的成功而驕傲,這是他期望的,也是他對我們倆所期望的,「佩蒂,妳比我先出名啦!」

—《只是孩子》

  時間是一九七八年的夏天,彼時的佩蒂.史密斯三十一歲。

  熱浪席捲著紐約市,距離兩人不遠的華盛頓廣場,成為市民的避暑勝地,情侶躲在樹蔭下替對方搧風,清涼的噴水池邊,戴著洋基棒球帽的黑人兜售著廉價的大麻。幾個嗑嗨的小鬼用滑板墊著頭,軟綿綿躺在草地上,從他們瞇起的眼中看來,威風凜凜的世貿雙塔像是兩根剛從冰庫裡拿出的冰棒,鋼筋水泥滲出的汗在曼哈頓的天幕中化成了兩圈白煙。

  當年,教宗若望.保祿一世在位僅僅三十四天與世長辭,梵蒂岡在一年之內更換了三任教宗;美蘇兩強展開軍備競賽,競相囤積核武,準備進入第二次冷戰;美國政壇首位公開出櫃的政治人物哈維.米爾克,遭到舊金山議會的同事射殺身亡;再過兩年,約翰.藍儂會在中央公園對面的達科塔大廈前倒在自己的血泊裡。

  整個世界正在慢慢蛻去純真,新的秩序即將被建立起來。同時,新的技術也將搬上檯面,而新一代的偶像已經準備好接受崇拜。

  那一年,Sony開始研發隨身聽,將永遠改變人類聽音樂的方式;Apple II個人電腦和軟碟機連上了線,有能力儲存更多的資料;《星際大戰》一舉囊括了七個奧斯卡獎項,原力從此無所不在。遙遠的太平洋彼端,村上春樹一個人坐在明治神宮球場的外野看台,安靜喝著冰啤酒,他目睹一記從本壘板飛越過來的安打,忽然生出了寫小說的念頭。

  一九七八,也是我出生的年份,民航機艙內仍可大方地抽菸,冥王星尚未被逐出九大行星的行列;尼克隊球員留著落腮鬍、穿合身短褲,把運動襪拉高到小腿肚的位置,腳踩低筒的膠底鞋。相較於我們熟悉的當代,那是個截然不同的年代,擁有不同的信仰與習慣,也有不同的壓抑與禁忌。

  寫在《獨立宣言》裡「人皆生而平等」的美國立國精神,仍因諸多流傳於社會的潛規則無法一體適用:哈林區旁的哥倫比亞大學,依然限制著猶太新生所佔的比例;翻開流行金榜,男性藝人各個雄霸一方,能被大眾接納的女歌手不是哼著老氣的鄉村音樂,便將自己打扮得光鮮亮麗跳著迪斯可。她們被唱片公司賦予某種安全無害的特質,在既定的框架裡背誦著別人替她寫好的歌。

  佩蒂.史密斯的出現,以及她所獲得的成功,怎麼看都是個異數。〈因為夜晚〉出自她在同年稍早發行的專輯《復活節》(Easter),至今仍是她生涯最暢銷的一張作品。封面採用她的上身照,照片中她身穿淺色背心,低頭凝視前方,雙手舉高按住後腦勺,自然露出胳肢窩裡的腋毛。

  那姿態看似那麼漫不經意,彷彿理所當然,但嚴謹如她,創作意圖中恐怕沒什麼細節是真的不經意的,一切都是有意為之,且飽含象徵性。從專輯名稱的宗教意涵、歌名的選擇、印在內頁的詩人韓波照片(他是佩蒂的文學燈塔),乃至感謝名單裡的搖滾俱樂部CBGB、法國新浪潮導演高達,無一不是細細思量過的結果。

  別忘了,成為龐克歌手之前,佩蒂曾經出版過幾本詩集 — 詩人,是她「藝術家本心」裡的優先設定。而詩人所擅長的,是將被海浪拍打到沙灘上的字像貝殼般一個個拾起,串成一條發光的項鍊;每個字都千錘百鍊,字句間埋下了豐饒的線索,在讀者心裡敲出深邃的回音。

  那幀照片卻敲出了不少負面的雜音,有媒體挖苦,女人理應剃毛,專輯封面不符合世俗禮儀,難登大雅之堂。保守的南方各州,有些唱片行擔心顧客感到被冒犯,拒絕讓專輯上架。這並非佩蒂第一次挑戰大眾觀感了,一九七五年她的出道大碟《群馬》(Horses)由羅柏拍攝的封面照裡,她神情肅穆,帶著些許哀傷,身著一件素簡的白襯衫,中性的扮相全然顛覆了傳統女歌手的形象。

  《復活節》製造的雜音還不只這一樁,裡頭收錄了一首極富爭議性的歌,歌名叫做〈搖滾黑鬼〉(Rock N Roll Nigger),不消說,Nigger是極度敏感的字眼,主流電台全面禁播。佩蒂的用意卻不是為了挑釁他們,恰好相反:歌詞中,她用悲憫又憤慨的語氣,呼喚著飽受磨難的黑人同胞,要他們反抗白人社會強加的價值觀。

  她替自己,也替其他人重新定義了身分認同這件事,在她尖銳的詞句下,吉他之神吉米.罕醉克斯當然是個黑鬼,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傑克森.波拉克也是個黑鬼,就連耶穌基督都是黑鬼。光是在腦海中冒出那樣離經叛道的想法,多數人或許已經感受到一股無形的道德壓力了,何況是配上鏗鏘的樂聲,大聲表達出來呢?

  不怕被人誤解,不怕得罪自己在乎的對象,試想,那需要多大的勇氣?

  佩蒂比誰都清楚她的一言一行可能會掀起的波瀾,其中包括龐克的基本教義派,他們譴責佩蒂不該與鋒頭正健的史普林斯汀合作,那是譁眾取寵的商業舉動。然而,佩蒂之所以帶給美國社會強烈的衝擊,正是她不甩規範與教條下的種種「應該」,竭盡所能地去突圍,試圖推翻權威鞏固下的現狀(拉丁文所謂的Status Quo)。

  她是如此回應那些基本教義派的 — 對我來說,龐克搖滾不過是自由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罷了。(To me, Punk Rock is just another word for freedom.)

  又帥又漂亮的一句話對嗎?這裡我們將時序拉回現在,地點仍在紐約市。

  這天是二ま一五年十月六日,佩蒂倍受期待的新書《時光列車》將在美國出版,是西方文化界的一件盛事。她的前一部回憶錄,也是初次以散文進行創作的《只是孩子》,問世後帶動了新一波的閱讀熱潮,書中生動描述的六ま、七ま年代次文化現場,許多讀者未能躬逢其盛,對那個奔騰的歲月燃起了高度的興趣。《只是孩子》叫好又叫座,贏得了國家書卷獎,還被電視頻道買下版權,計劃改編成影集。

  在那些美麗的篇章內與佩蒂攜手闖蕩江湖的,便是文章開頭我們在格林威治村先行遇過的羅柏.梅普索普,兩人青春的身影穿梭在紐約下城各種喧囂刺激的場所:雀兒喜飯店、安迪.沃荷的「工廠」、吉米.罕醉克斯的電子淑女錄音室、馬克斯的堪薩斯城俱樂部等等;遠在布魯克林盡頭的康尼島海灘,也有他們倆並肩踩過的足跡。

  因為這本書,羅柏與眾不同的才華再次獲得世人的瞭解與肯定,他重新走入了新世代閱聽人的視界,一齣關於他的傳記電影,片名暫定為《梅普索普》,已經進入前置作業了。

  這些得來不易的收穫,佩蒂點滴在心頭,想必是感觸良多。《只是孩子》是羅柏臨終前她承諾寫給他的書,把年輕生命追夢所付出的代價,以及過程中的美妙與喜悅記載下來,也讓兩人之間猶如靈魂伴侶的情誼能夠延續下去。

  但是,夢想實現以後呢?是不是不會再有挫折與煩惱,世界就此變成一個更好的地方?當你成為理想中的自己,那份理想會鏽蝕嗎?為了維護它,保護它,你得適時讓步做出妥協嗎?更深一層的問題:你會因為無情流逝的時間而改變嗎?

  我們面對耗損的生活時,大概不太有力氣再去追問這些問題了,夢能圓就好,未來留給未來去擔心吧。然而曾被《只是孩子》感動過的讀者們,多少會好奇美夢成真後發生的種種;佩蒂畢竟是身體力行完成了好幾趟人生旅行的過來人(我猜她可能比較傾向於「倖存者」這個說法),該會有足夠的閱歷與智慧帶給我們答案。

  舒適的早秋時節,黃昏的空氣中微微有一股即將轉涼的氣息,我站在布萊恩公園靠近第五大道與四十二街的走道上,身旁是紐約公共圖書館的側門。布萊恩公園是曼哈頓中城一座難得的綠洲,被摩天高樓環繞的翠綠草原,冬天會改裝成溜冰場,平日則鋪滿了野餐墊,有一群鴿子停歇在石階上。

  今晚,《時光列車》的首場新書座談會將在圖書館的大禮堂隆重舉行,我和其他熱情的書迷先來排隊,希望等下坐到更好的位置。等待的空檔,我思索著上回看到她是什麼時候,又是在哪個場合。幾個不同的畫面和數字在腦中像吃角子老虎機上的圖案前後旋轉著,最終排成一行有意義的序列:是二まま五年底一場慶祝《群馬》專輯誕生三十週年的特別演出,場地在布魯克林音樂學院。

  十年就這樣匆匆過去了,今年是《群馬》揚蹄四十週年。相較於已經走遠的過去,當下同樣是個截然不同的年代:隨身聽停產多時,我前後左右每個人都盯著智慧型手機;白宮裡住著一位黑人總統,同志婚姻受美國憲法保障成了公民權利;迪斯可舞曲再度蔚為風潮,而最新一集《星際大戰》的海報如壁紙貼滿了大街小巷,原力就要覺醒了啊。回望曼哈頓的南側天際線,則多了一道明顯的缺口。

  歌壇上,有態度的搖滾女歌手不再是一種異類,她們享有發言權並廣獲鎂光燈矚目,會尊稱佩蒂一聲龐克教母,感謝她披荊斬棘,替後人開路。曾遭人譏諷不登大雅之堂的那名姑娘,如今是聲名顯赫的搖滾名人堂會員,以貴賓的身分,被公共圖書館這座知識的殿堂恭請入內。歷史總會在時光沉澱後,展示出它驚人的一面。

  天色轉暗,周遭人潮越聚越多,多半是知識分子的模樣,平均年齡約莫中年。這幅人文薈萃的景象中,有個時髦的短髮女孩特別醒目,她頭髮染成鮮豔的紫,肩背一只托特包,上頭印著:Jesus died for somebody's sins but not mine.(耶穌不是因為我的罪孽而死)

  正是《群馬》第一首歌〈葛洛莉亞〉(Gloria)開頭的第一句話,也是佩蒂昭告世人「我來了!」的宣言。

  群眾依序入席,禮堂播起了紐約傳奇樂團地下絲絨(Velvet Underground)的〈等待藥頭〉(I'm Waiting For The Man),是佩蒂常在演唱會中翻唱的歌。我在座位上翻閱著熱騰騰到手的《時光列車》,書封上佩蒂坐在一間咖啡館裡,表情若有所思,身前的小桌上擺了一台拍立得相機,書中的黑白照片全是她平日拍下的,一些生活紀錄,一些旅途中的景色,一些不明所以的神秘物件。

  我一頁一頁慢慢翻著,一幀幀無聲的照片,框住了一個個靜止的瞬間。有些故事似乎呼之欲出,有些卻教人摸不著頭緒,突然間,主角從書封裡走出來了!聽眾起立鼓掌,佩蒂靦腆地笑笑,座談旋即開始。

  她眼神銳利像鷹,一頭灰銀相間的蓬鬆長髮,身穿黑色大衣、牛仔褲與高筒靴,臉上的皺紋讓我意識到,佩蒂的年紀其實比我的母親還要長。她和主持人聊著童年的閱讀經驗、喜愛的作家與文學啟蒙,惹內的《竊賊日記》、希薇亞.普拉絲的墓地、蘇珊.桑塔格的旅行箴言、維吉尼亞.吳爾芙生前使用的手杖(那恰是圖書館最珍貴的館藏之一)都在談話的範圍。

  台上的兩人引經據典,高來高去;台下的聽眾正襟危坐,略感壓力。哪部作品的藝術性,哪位作者的精神內涵,這真是一個文藝到不能再文藝的場合了。今夜的佩蒂是學問豐富的散文家,藝壇的標誌性人物,但我知道,她身體裡住了另一個她,那是我親眼看過,並且深深被撼動過的。

  兩天後,我在布魯克林的聖約瑟夫學院重溫了那個熟悉的身影。

  這是另一場新書講座,地點在學生活動中心,台上沒有主持人,沒有椅子,就佩蒂獨自站在那裡。趕抵會場時活動已經開始了,我擠在最後面,身邊的長桌擺滿了餅乾與礦泉水,座椅上大多是青年學子,面帶微笑專注地聽。佩蒂穿著同一套衣服,戴著眼鏡正在朗誦〈豆子山〉這個章節,讀到逗趣的段落,惹得整場哄堂大笑,氣氛活絡又輕鬆,真是一場草根味十足的集會。

  聖約瑟夫學院位在柯林頓大道,四周全是優美的褐石公寓,佩蒂六ま年代隻身來紐約蕩遊,第一站就先到這個街區投宿朋友的公寓。舊地重遊,她顯得尤其感性,以真摯的口吻侃侃而談,談自己寫作的習慣、家裡養的貓、最近喜歡的電影、給年輕創作者的建議(努力再努力), 偶爾還會開些淘氣的玩笑。
天馬行空的Q&A時段,她和讀者親切地交流,從容應對各種問題。有人問:「如果人生可以重來,妳最想改變什麼事情?」佩蒂答:「我希望多花點時間陪伴我的母親,多聽她說說話。」有人問:「此時此刻,閉上眼睛,妳會看見誰?」

  全場同時靜默下來。佩蒂深呼吸了一口氣,把眼睛閉上,等待著第一個浮現出來的人影。半晌後她睜開眼睛,平靜地說:「我會看見弗雷德,我的丈夫,也是我的男朋友,我們在一九七六年相遇,〈因為夜晚〉是寫給他的歌。」

  講座尾聲,老搭檔藍尼.凱拿著一把民謠吉他從舞台側邊走了出來,他是出人意料的特別來賓,會場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藍尼瀟灑地彈了幾個和弦,正是〈因為夜晚〉的前奏。他和佩蒂之間共享著一種微妙的安定感,一個眼神點燃一個動作,舉手投足皆是被歲月熏陶過的默契,他們是踏過千山萬水的革命夥伴了。

  飽經風霜的歌聲從佩蒂的咽喉深處傳出,夾帶濃烈的感情,一字一句,清清楚楚。一股強大的生命力轉換成熱能,真切感染了在場每一個人。曲畢,眾人起身歡呼,喝采聲不絕於耳,我漸漸回到了現實,發現剛才的自己被傳送到另一個時空的維度裡。

  我想,《時光列車》這本書也擁有相同的魔力,每個章節都是一個時空的入口,我們在時間的軸線上自由跳躍,在空間的座標上任意穿行。沿途佩蒂安排了栩栩如生的細節與線索,也許是即將消失的物件,也許是重複出現的場所,讓讀者發掘與探索。

  徘徊在過去與現在,遊走於想像與現實,我們看她對抗著身體的衰老,在漫長而持續積累的獨處時間裡,找尋生活的平衡,與那份簡單的快樂。仰慕的作家替她織起了一面星圖,寫作賜給心靈最純粹的慰藉;佩蒂的思緒在她細膩的文字間流動,有深沉的反思,幽默的聯想,也有染上了懷舊濾鏡色調般的夢境。

  「如今我已經比我愛的人老了,也比我已經死去的朋友們都要老。」

  珍愛的事物一個接一個被埋入失物的幽谷:消逝的光陰,眷戀的話語,一去不返的情人。她盼望再次見到記憶裡的景觀,從褪色的夢中醒來,披上心愛的舊外套,口袋裡塞著閃閃發亮的人生地圖,來到那座無人的車站。

  列車行向昨日,旅程沒有起點與終點,窗外閃過的風景,盡是生命中最好的時光。

陳德政
那一月,我轉動所有的經輪,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倉央嘉措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11-23 02:15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149807 秒, 數據庫查詢 8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