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佛教] 【佛典故事】藏六如龜

【佛典故事】藏六如龜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悠悠叻 您是第153個瀏覽者
過去佛住世時,有一比丘發心遠離塵囂,來到鄰近河邊的僻靜森林,獨自一人於樹下靜坐,心中滿懷希求能在道業有所成就。不過這位比丘,身雖處於僻靜的林中,過著寂靜的生活,外表看似無求,但心中的欲望總是蠢蠢欲動,當今日食用到好蔬果,飲用到甜美的泉水,景色怡人,身心就舒服暢快,若遇到氣候不佳、或飲食粗糙,便心生煩惱,甚至怨天尤人,心念隨著色、聲、香、味、觸等外境起伏不定,時而歡喜、時而憂愁,心中始終無法安定。如此日復一日、春去秋來,匆匆十二年的歲月過去了,這位比丘依然沒有得道,於是心生煩惱,想著:我如此的用功,為何還是凡夫一個?

佛陀知道這位比丘得度的因緣即將到來,就化作一位沙門,來到比丘所居住的森林,與比丘一起精進用功。一日,當夜幕低垂,明月高掛之際,兩位比丘共同看見一隻烏龜從河中慢慢的爬上岸邊,而遠處正來了一隻饑餓的狐狸急於尋找食物,狐狸看見烏龜,張口就咬;烏龜為了保命,急急忙忙將頭、尾、四肢往殼內收。狐狸以前爪撥弄龜殼,發現莫可奈何,就漸漸遠去,當狐狸離開之後,好不容易保全性命的烏龜也緩緩將頭尾、四肢向外伸展,最後又爬回河中。

兩人皆看到這一幕,比丘告訴佛陀化現成的沙門,烏龜有保護生命的龜殼,所以狐狸無法傷害牠。化沙門回答說:世間的人,還比不上這隻烏龜呢!烏龜遇到危難,知道收頭尾、四肢。而世間人完全不知無常殺鬼時時窺視,要想奪取自己的生命,反而恣情放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追逐外在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造做種種惡業,使得煩惱魔、死魔、病魔有機可趁,就這樣隨著業力的牽引,在六道的輪轉中,無有止盡受百千萬種的苦難。這一切都是由於心念無法作主,才會感招生死流轉的苦果。

化沙門接著以一首偈勸告比丘:「藏六如龜,防意如城,慧與魔戰,勝則無患。」比丘聽聞此偈語心開意解,斷除對世間色、聲、香、味、觸的種種貪求,專注一心修行,不久便證得阿羅漢果。

          原公案出自《法句譬喻經》

省思

修行要從六根門入,把這念心不斷地向內收。

平常六根向外攀緣、分別造作,而今反聞聞自性,反過頭來觀察這能見能聞的到底是誰?每日當中,這念覺性都在起作用;耳聞聲、眼見色、鼻嗅香、舌辨味、身的觸受、意的思慮;這一舉一動,乃至揚眉瞬目,都是「覺性」的殊勝妙用。

世尊在菩提樹下成道時曾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凡夫眾生也都在起覺性之「用」,可是背覺合塵,堅執五蘊為實有,起貪瞋癡、造殺盜淫;凡聖之差僅在於此,若能提起覺性,緊守六根門頭,時刻反省,不攀緣、不執著、不起貪、瞋、癡的煩惱,自性本具的慈悲、智慧,必然光耀十方。
Ich wei nicht, Wie Ich dich liebe, Sie ist der einzige Weg, Den Ich Kenne.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11-22 02:52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31719 秒, 數據庫查詢 8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